• 1.78 MB
  • 2022-05-21 03:28:27 发布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

  • 10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级经济师金融实务笔记~~~ ~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了解)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  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1)家庭——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提供资金方式——存款,购买债券、股票和基金等金融工具。  (2)企业——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资金需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资金供给: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金融产品。  (3)政府——通常是资金需求者  资金需求方式: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  (4)金融机构——最活跃的交易者  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  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  (5)中央银行——既是交易者又是监管者  交易者:是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因此是资金的供给者;而且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监管者:代表政府对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进行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  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分类  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借  按期限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国库券  CDs、回购协议  不同分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国债等  按性质不同分:债权凭证和股权凭证。  债权凭证是依法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等。  股权凭证是股份公司发行,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所有权——股票等  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分:  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原生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2)金融工具的性质  期限性:偿还期~~~ ~  流动性: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收益性:购买或投资金融工具可获一定的报酬或价值增值  风险性:金融工具持有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工具四处特性之间的联系  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  流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  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比  流动性与风险性成反比  3、金融市场中介  金融市场中介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只收佣金,不是真正的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  金融市场中介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运行等  4、金融市场价格  通常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  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其代表资产的价值。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中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价格是重要组成部分。二、金融市场的类型(了解)  (一)按交易标的物分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  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媒介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  (三)按交易程序分  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金融工具首次出售给公众的交易市场。  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已发行的金融工具在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的市场。  (四)按有无固定场所分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五)按本原和从属关系分  传统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金融衍性品市场  (六)按地域范围分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掌握)  1、资金积聚功能  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额资金。  2、财富功能  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储蓄财富、保有资产和财富增值的金融产品。  3、风险分散功能  金融市场为参与者提供了防范与分散资产风险和收益风险的众多手段。  4、交易功能  金融市场增加了金融产品流动性、使交易更容易完成、降低交易成本等。  5、资源配置功能  通过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  6、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7、宏观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场所。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均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传统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  一、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特点: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准货币”  (一)同业拆借市场  1、定义: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或经法人授权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特点  期限短  参与者广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交易对象: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超额准备金  信用拆借  3、功能(了解)  调剂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业拆借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  2008单选  4.同业拆借活动都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对参与者要求严格,因此,其拆借活动基本上都是(  )拆借。  A.质押  B.抵押  C.担保  D.信用  (二)回购协议市场  1、定义:指通过证券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货币资金借贷形成的市场。  2、回购协议(掌握)  指证券资产的卖方在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资产同时与买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定时期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资产的协议。  实质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协议标的物:国库券等政府债券或其他担保债券、CD等。  3、证券回购的作用(了解)  增加了证券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  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三)商业票据市场  1、商业票据(掌握):是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商业票据市场就是这些公司发行商业票据流通交易的场所。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2、商业票据特点:期限短、面额大、融资成本低、融资方式灵活,大都在一级市场交易。  (四)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汇票: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后或票据到期时,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信用凭证。  2、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作为汇票付款人,承诺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 ~  3、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由一级、二级市场构成。一级为发行的市场;二级为贴现、再贴现的市场。  4、银行承兑汇票特点  安全性高  流动性强  灵活性好  所以是货币市场最受欢迎的短期信用工具  (五)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1、短期政府债券:是政府作为债务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凭证。广义的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短期债;狭义仅指国库券。  2、特点:风险最低(为零)、流动性高  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1、CDs是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可流通转让的存款凭证。  由花旗银行创造,金融创新工具  2、特点  不记名、可流通转让  面额固定且较大  不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  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2007年真题  1、货币市场工具一般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对利率敏感等特点,有()之誉。  A.货币B.票据  C.基础货币D.准货币  2、证券回购业务实际上是一种()行为。  A.证券交易B.短期质押融资  c.商业贷款D.信用贷款  2007年真题(多选)  1、在证券回购市场上回购的品种有()。  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B.商业票据  C.国库券D.支票  E.政府债券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交易对象为政府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股票及银行中长期贷款。  (一)债券市场  1、债券的概念和特征  (1)债券是债务人依法发行,承诺按约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约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反映筹资者与投资者的债权债务关系。  (2)债券分类  据发行主体分:政府债、公司债、金融债  据偿还期限分:短期债、中期债、长期债  据利率分:固定利率债、浮动利率债  据利息支付方式分:付息债、一次还本付息债、贴现债、零息债  据性质分:信用债、抵押债、担保债  (3)债券特征(掌握)~~~ ~  偿还性  流动性  收益性  安全性  2、债券市场的涵义和功能  (1)债券市场是债券发行和买卖的市场。发行市场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为二级市场。  (2)债券市场功能  筹集资金功能  收益性与流动性统一  债券市场反映功能,国债利率为衍生品的定价功能  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场所(二)股票市场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所有权证明。  2、股票有发行市场、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流通市场保证了发行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投资基金市场  1、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或收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  业管理人员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收益按投资份额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方式。  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本质是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投资的机构化。  2、投资基金的特征  投资基金体现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人之间的信托关系,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  (1)集合投资、降低成本  (2)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3)专业化管理  2005年真题  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作为资金管理者获得的收益是( )。  A.服务费用  B.服务费用并按比例分红  C.按比例分红  D.服务费用和代理费用三、外汇市场  (一)外汇市场概述  1、外汇是一种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票、汇票、本票、存单。广义外汇的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  2、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运营网络。由外汇需求者、外汇供给者、外汇买卖中介组成。  狭义外汇市场指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包括同一市场银行间、不同市场银行间、央行与外汇银行间、各国央行间——批发市场  广义外汇市场指由各国央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市场——零售市场。  (二)外汇交易类型  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  1、即期交易  又称现汇交易,指在成交当日或之后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实际货币交割的外汇交易。  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外汇交易形式。  目的:临时性支付需要;调整外币结构;外汇投机  2、远期外汇交易~~~ ~  又称期汇交易,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事先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地点等交易条件,到约定时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可套期保值、防范风险、投机  3、掉期交易  指将币种相同、金额相同但方向相反、交割期限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交易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外汇交易。  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但两者交割期不同。掉期交易常用于银行间外汇市场。  掉期外汇交易是复合外汇交易,目的是利用不同交割期的汇率差,获取利润或防范风险。  (三)外汇市场的特点  1、无形的市场  2、24小时无休交易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3、以造市商为核心的市场4、存在双重交易结构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直接交易和经纪交易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与特征(掌握)  1、概念  金融衍生品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原生性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基本价值依赖于基础标的资产。  金融衍生品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系列的合约,合约中载明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害时间及地点等。目前较普遍的金融合约有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信用衍生品等。  2、金融衍生品特征  (1)杠杆比例高  (2)定价复杂  (3)高风险性  (4)全球化程度高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熟习)  衍生品的交易形式有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场内交易是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投资申请者需申请为交易所会员才能进行交易。  场外交易也称OTC,没有固定的场所,交易者和委托人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联系和交易。  根据交易的目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分为四类: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和经纪人。  三、主要的金融衍生品(掌握)  (一)金融远期  1、金融远期指交易双方在合约中规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金融远期合约最大功能是转移风险。  2、远期合约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合约,没有固定交易场所。  3、金融远期合约的常见种类:远期利率合约、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合约。  4、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由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价差。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大的。如下页图:~~~ ~  (二)金融期货  1、金融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是买卖双方分别向对方承诺在合约规定的未来某时间按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2、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外汇期货。  3、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区别:  (1)期货合约多在交易所进行,远期合约场外交易。  (2)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非标准化合约;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  (3)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均有避险功能,也可为投机者所用。(三)金融期权  1、金融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2、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即期权费。  3、金融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资产。  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  4、期权的买方和卖方:  (1)对于看涨期权的买方来说,当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他会行使买的权利,取得收益;当市场价格低于执行价格,他会放弃行使权利,所亏损的是期权费。  例1:IBM股票看涨期权的多头获利情况  假设一份IBM欧式看涨期权定义为:期权价格=$5,执行价=$100,期限=2个月,看涨期权买方在各种价格下的收益情况。  (2)对于看涨期权的卖方来说,当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买方会行使买的权利,损失无限;当市场价格低于执行价格,买方会放弃行使权利,收益的是期权费。~~~ ~  例2:IBM股票看涨期权的空头获利  假设一份IBM欧式看涨期权定义为:期权价格=$5,执行价=$100,期限=2个月,看涨期权卖方在各种价格下的收益情况。(3)对于看跌期权的买方来说,当市场价格低于执行价格,他会行使卖的权利,取得收益;反之,则放弃行使权利,所亏损的也是期权费。  例3:Exxon股票看跌期权的多头假设一份Exxon股票欧式看跌期权定义为:期权价格=$7,执行价=$70,期限=3个月。看跌期权买方在各种价格下的收益情况。  (4)对于看跌期权的卖方来说,当市场价格低于执行价格,买方会行使卖的权利,损失无限;反之,买方则放弃行使权利,所得收益的是期权费。  例4:Exxon股票看跌期权的空头  假设一份Exxon股票欧式看跌期权定义为:期权价格=$7,执行价=$70,期限=3个月。看跌期权卖方在各种价格下的收益情况。~~~ ~  因此,期权对于买方来说,可以实现有限的损失和无限的收益,与之相对应,对于卖方来说则恰好相反,即损失无限而收益有限。(四)互换  1、互换也称掉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在未来的一段埋藏内,互相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本金、利息、价差等)交易。  2、互换合约实质是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  3、金融互换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交叉互换等。  例如最常见的利率互换:约定一方按期根据以本金额和某一固定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另一方按期根据本金额和浮动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当交易终止时,只需实际只支付差额即可。  4、互换的特点是灵活、满足客户非标准化交易的要求,所以互换比用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等更为简便。  (五)信用衍生品  1、信用衍生品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  2、近年来信用衍生品成为各类机构主动管理信用风险、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的主要渠道。信用衍生品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内容,兼具股权、债权的特点。  3、信用违约掉期(CDS)是最常用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它规定信用风险保护买方向信用风险保护卖方定期支付固定的费用或一次性支付保险费,当信用事件发生时,卖方向买方赔偿因信用事件所导致的基础资产面值损失部分。  CDS只能转移风险不能消灭风险,而且CDS几乎全部是柜台交易,不透明,反而可能累积更大的风险。  例:(2005、06年多选)  1、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BCD)。  A.贷款承诺  B.金融期货  C.互换  D.金融期权  E.备用信用证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熟悉)  近30年迅速发展,外汇期货—股票期权、利率期货、货币互换、股指期货、互换期权。  从合约形式看,由简变繁。单一的金融工具—混合衍生工具—复杂衍生工具(衍生工具的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品。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 ~第四节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  1、我国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  2、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  (2)间接融资的比重过高  (3)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分离严重,货币市场发展滞后。  二、我国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指以金融工具为媒介,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金流通与交易的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或经过法人授权的金融分支机构进行短期资金头寸调节、融通的场所。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始于1984年10月  §1993年前后同业拆借市场混乱,1993年7月人行开始规范同业拆借市场。  §1996年1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建立——上海。  §商行总行、城市商行、各地融资中心参加同业拆借一级网络;其余金融机构参加二级网络。  §1998年同业拆借二级网络取消,同业拆借业务主要通过拆借中心一级拆借网络进行。  §2008年底,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成员787家,机构类型包括:银行和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回购协议市场  §我国的回购协议市场从1991年国债回购开始。  §1997年6月前债券回购主要集中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7年初开始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2000年,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满足一定条件可参与回购交易。回购期限在1年以下。(三)票据市场——票据交易的场所  1、票据是一种具有一定格式、一定日期、一定金额,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债权债务的凭证。  2、票据行为环节:出票、背书、承兑、保证、贴现等。  3、票据种类  (1)汇票:由出票人签发,付款人见票后或票据到期时,在一定地点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信用凭证。分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  (2)本票:是出票人承诺在一定日期及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信用凭证。分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在其存款额度内或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无条件支付一事实上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例:  1、2008单选:银行的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在其存款额度内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凭证是( C )。  A.支票  B.汇票  C.本票  D.存单  2、2007年(多选)票据行为的构成有(ABCE)。  A.出票  B.背书  C.承兑  D.质押~~~ ~  E.贴现  4、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  §1984年《商业票据承兑、贴现暂行办法》,1995年《票据法》、《商业银行法》商业票据的发行规模逐渐扩大。  §2006年政府宏观紧缩政策实施,商业票据市场规模萎缩。  §2008年票据市场回暖三、我国的资本市场  (一)债券市场  §首先从国债市场产生并发展起来。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金融债券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工行、农行发行金融债;1988年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发行金融债券;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集中为政策性银行,以国开行为主。  §2002年9月4日,人行将未到期的正回购品种转换为期限相同的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2003年4月人行首次直接发行央行票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行企业债券,1993年《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1996年后非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发行企业债;2006年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是分割的,分为: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交易市场。这种分割的状态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股票市场  1、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各自的涵义)。  2、按投资主体可发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股份公司——1984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第一家上市公司1984年上海飞跃音响。  §我国股票市场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2004年5月,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比除上市公司规模外差别不大。  §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2001年7月6日正式开办“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的社会公众股提供代办转让股份的场所。  (三)投资基金市场  1997年11月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我国投资基金市场发展可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7人行主管阶段,上市基金25只。  §第二阶段,1997-2004证监会主管阶段,2001年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2002年外资参股基金。基金品种呈现多样化:平衡型、成长型、优化指数型、指标股票成长型、稳健型、成长价值复合型等等。  §第三阶段2004至今,《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60家基金公司473家基金。到2007年10月我国基金总规模达3万3千亿。  例:2008单选  3.我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在香港发行并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票称为(B)。  A.F股  B.H股  C.B股  D.A股四、我国的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买卖场所。狭义的外汇市场指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广义的外汇市场指由各国央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 ~  2、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外汇市场包括二层:客户与外汇银行之间的零售市场,银行结售汇市场;银行间买卖外汇的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  3、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1979年外汇留成制度与外汇调剂市场  §1994年汇率并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1994年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系统启动运营,全国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  §1994年4月开始港币交易,1995年3月开办日元交易,2002年4月开办欧元交易,2003年允许交易主体当日进行买卖双向交易,2005年推出远期外汇交易;2006年引入做市商制度,2006年增加英镑交易。  §2007年底,银行间外汇交易会员达268家。  五、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期货试点交易。  §2006年深圳有色金融交易所推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特级铝期货。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  §2007年期货交易量超过30万亿,仅占世界期货交易总额的0.01%。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5)第一节利率及其决定  一、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的涵义  1、利息形式上是货币受让者为借贷资金而付出的成本,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来源于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3、按利息计算时间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其换算公式如下: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二)利率的种类  1、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指按借贷协议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变的利率。  浮动利率指按借贷协议在一定时期可以变动的利率。  2、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是长期信用使用的利率。  短期利率是短期使用的利率。  一般而言长期利率要高于短期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政府官方制定或银行公布的利率,包括信用风险与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利率。  i=r-p  其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物价变动率。  [例]2005年单选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C)。  A.利率变动率  B.汇率变动率  C.物价变动率  D.通货变动率  [例]2008年单选题: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快于名义利率上升并超过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  A.大于零  B.小于零~~~ ~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二、利率的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1、利率的风险结构指债权工具期限相同、利率却不同的现象。  2、利率的风险结构存在的原因: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  (1)违约风险:即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它影响着各类债权工具的利率水平。  政府债的违约风险最低;公司债违约风险相对较高。债券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所评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比变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小。  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投资时间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期限长的债券,流动性差。  流动性差的债券风险大,利率水平相对就高;流动性强的债券,利率低。  (3)所得税  同等条件下,免税的债券利率低。在我国国债是免税的,利率相对较低。  在美国市政债券违约风险、流动性均高于国债,但其免税,所以长期以来市政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即债券的期限和收益率在某一既定的时间存在的关系。  利率期限结构通常主要讨论金融产品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两者关系及其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利率水平上升,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差会越来越小,甚至变负。也就是说,当平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曲线为水平的(有时甚至是向下倾斜的),当利率较低时,收益率曲线通常较陡。  问题:是什么决定了收益曲线的形状?  2、收益曲线  (1)收益曲线:指那些期限不同、却有着相同流动性、税率结构与信用风险(相同风险结构)的金融资产的曲线,反映了期限不同的有价证券,其收益率与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金融资产收益曲线我们发现:期限不同的证券,其利率变动具有相同的特征。  (2)收益曲线的三个特征:  l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经常朝同方向变动。  l利率水平较低时,收益率曲线经常呈现正斜率(如图A)。  l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曲线经常出现负斜率(如图B)。  收益率曲线通常是正斜率。  (3)收益曲线的表现形态  l正常的收益率曲线(如图1),即常态曲线,表现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正相关。  l颠倒的收益率曲线(如图2),指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呈负相关相系。  [例]2005年单选题: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期限小于贷款期限,则其收益与市场利率变化是(C)。~~~ ~  A.弱相关关系  B.强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相关关系3、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纯预期理论  该理论把当前对未来的预期是决定当前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核心论点是远期利率等于市场对于未来实际利率的预期。  该理论认为,市场因素使任何期限长期债券的收益率等与当前短期债券收益率与当前预期的超过到期的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未来短期债券收益率的几何平均。  如果买卖债券交易成本为零,上述假设成立的话,该理论结论是:投资者购买长期债券并持有到期所获得的收益与在同样时期内购买短期债券并滚动操作获得的收益相同。即无论投资者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他都可以期望得到同样的收益率。  【例】假设1年的即期利率r1=8%,第二年的期望利率E(r2)=10%。如果债券按这样的利率结构定价,1年期零息债券的价格应为1000美元/1.08=925.93美元,2年期零息债券的价格为1000美元/(1.08×1.10)=841.75美元。、  纯预期理论对收益率曲线形状的解释:  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等于目前的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为水平线  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  (2)分隔市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同期限债券间的替代性极差,即无法替代;而且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对特定期限又有极强的偏好。  由于不同期限债券的低替代性所以资金从一种期限债券流向另一处具有较高利率期限债券的几乎不可能。  所以,该理论认为公司及财政部债券管理决策对收益曲线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如果当前的企业和政府主要发行长期债券,那么收益曲线相对陡些;如果当前主要发行短期债券,那么短期收益率将高于长期收益率。  (3)期限偏好理论  期限偏好理论综合了期限结构其余三种理论的内容。  该理论假设借款人和贷款人对特定期限都有很强的偏好。但是,如果不符合机构偏好的期限赚取的预期额外回报变大时,实际上它们将修正原来的偏好的期限。  期限偏好理论是以实际收益为基础的,即经济主体和机构为预期的额外收益而承担额外风险。在接受分隔市场理论和纯预期理论部分主张的同时,也剔除两者的极端观点,较近似的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三、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主要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研究利率的决定,因此,是一种实物利率理论。也称为真实理论,  该理论建立在萨伊法则(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上的一种供给会引起对它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工资和价格的自由伸缩可以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  该理论认为贷放的资金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意味着人们要推迟现在的消费,但是由于“人性不耐”等原因,人们更注意现在的消费,为此必须要给这种“等待”或“延迟消费”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就是“利息”。一般来说,补偿越大,意味着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贷款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投资,投资量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预期回报率和利率的关系。当利率降低时,预期回报率大于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投资需求也会增大,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  该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资本的需求,利率就是资本的使用价格。资本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使储蓄和投资趋于一致。  如图,S(r)表示储蓄函数曲线;I(r)表示投资函数曲线;re表示均衡利率,Ie,Se表示均衡时的投资量和储蓄量。  当S=I时,即储蓄者所愿意提供的资金和再次者愿意借入的资金相当时,利率达到均衡水平,此时的利率为均衡利率。当S>I时,促使利率下降;当S  当投资增加时,I0曲线向右上方平移到I1;均衡点由E0到E1,均衡利率由i0上升到i1,如图(a)。当储蓄增加时,S0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到S1;均衡点由E0到E1,均衡利率由i0下降到i2,如图(b)。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货币,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而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利率就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利率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大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较弱,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下降。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记为M2=L2(r)。货币总需求Md=L1(y)+L2(r),货币总供给为为Ms,当Md=Ms时可以求均衡利率re(如图)~~~ ~  当利率非常低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会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如图中的货币需求曲线中的水平部分。  流动性陷井还可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在利率达到r0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使利率水平下降,进而促进投资,实现经济增长;而在在利率达到r0后,进入流动性陷井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无法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货币政策无效,这时只能依靠财政政策。  (三)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供资金利率是古典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一种综合。该理论认为,储蓄投资理论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妥的,而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如节欲和资本边际生产力)是不对的。因此,可供资金理论认为应同时考虑货币和非货币因素。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两个方面:①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实际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S(r);②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Ms。可贷资金的需求也有两个方面:①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资金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I(r);②家庭和企业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MD。可供资金的总供给(Ls)和总需求(LD)决定了均衡利率re。(如图)。  显然供给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而需求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该理论虽然从总量上来看可贷资金可以达到均衡,但不一定能保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因而利率也无法保持稳定。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6)第二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复利与终值  (一)单利与复利  利息的计算分单利与复利  1、单利(掌握):是不论借款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记入下期计算利息,即利息不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其本利和是:~~~ ~  3、终值的概念及计算(掌握)  (1)终值: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2)计算  例:假设100元的存款以6%的年利率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也就是说6个月的收益是6%的一半,即3%。  6个月末的终值为:FV=100*(1+0.06/2)=103  年末的值为:100*(1+0.06/2)*(1+0.06/2)=100*(1+0.06/2)2=106.09  说明:第二期比每一期的终值多0.09元,是因为对第一期的3元的利息也计息的结果。如果一年中复利计算的次数增加的话,年末终值会越来越大。  例:上例如果一季计息一次,则年末终值为:100*(1+0.06/4)4=106.14  如果一个月计息一次,则年末终值为:100*(1+0.06/12)12=106.17  所以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则存期为n年终值的公式为:(二)连续复利  上式中,如果m趋于∞,则(1+r/m)nm趋于ern,其中e约等于2.718,因此对于原始存款P,以连续复利r计算n年末的终值为  FVn=P*ern  说明:每年计息的次数越多,终值越大,终值以递减的速度减小,最后等于连续复利的终值。  [2005年单选]某投资者用100万元进行2年期投资,市场利率5.8%,利息按复利计算,则该投资者的投资期值为(B)万元  A.1019364  B.1119364  C.1129364  D.1219364  计算:100*(1+5.8%)2=1119364  [2007单选]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则n年末该投资的期值计算公式(C)。~~~ ~  二、现值概念及计算(掌握)  1、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现在和将来的一笔支付或支付流在今天的价值。  如果把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金额的货币看作是现在一定金额的本利和,那么现值就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的要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数。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  2、现值的计算  (一)系列现金流的现值(掌握)  假如我们有一系列的现金流,第一年末是100,第二年未是200,第3年末是200,第4年末是300,若折现率为8%,这一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可以通过每笔资金现值的加总得到。  第一年末收入的100元的现值:100/(1+8%)=92.5926  第二年末收入的200元的现值:200/(1+8%)2=171.4678  第三年末收入的200元的现值:200/(1+8%)3=158.7664  第四年末收入的300元的现值:300/(1+8%)4=220.5090  总现值:643.3358  所以,一系列的现金流的现值公式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7)~~~ ~第三节收益率  一、到期利益率  到期收益率(掌握):指到期时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熟悉):  其中,r为到期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息),Mn为债券的偿还价格,P0为债券的买入价格,T为买入债券到期的时间。、  收益率是衡量利率的确切指标,它是使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今天价格的利率。  (一)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1、零息债券(了解):也称折扣债券,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兑现。  2、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掌握)  (1)零息债券每年复利一次的计算  P=F/(1+r)nr=(F/P)1/n-1  P为债券价格,F为债券票面价值,r为到期收益率,n为期限。  例:一年期零息债券,票面1000元,购买价为900元,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900=1000/(1+r)r=11.1%  (2)零息债券每半年复利一次计算  P=F/(1+r/2)2n  例:某公司零息债券面值100元,期限10年,现价为30元,半年复利一次,则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30=100/(1+r/2)20r=12.44%  (二)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1、附息债券(了解):是按照债券票面载明的利率及支付方式支付利息的债券。  2、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掌握)  如果按复利计算,附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的公式为:(三)永久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1、永久债券的期限无限,没有到期日,定期支付利息。(了解)  2、永久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计算(掌握)  如果按复利计算,永久债券的到期收益  率的公式为:~~~ ~  最终:r=C/P  总结:债券的市场价格(现值)、终值、到期收益率三者的关系是:期限一定时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反向变化。  二、实际收益率(熟悉)  实际收益率,即卖出信用工具时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及资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公式为:  r=[(Pt-P0)/T+C]/P0  Pt为债券卖出的价格  例:某债券面值100元,年息8元,名义收益率为8%;如该债券某日市价为95元,则当期收益率为8/95*100%=8.42%;若市价为105元,则当期收益率为8/105*100%=7.62%  若某人在第一年年末以95元价格买入10年期债券,如果他能保存到期,则到期收益率为:[8+(100-95)/9]/95*100%=9%。  如某人在第一年年末以105价格买入10年期债券,如果他能保存到期,则到期收益率为:[8+(100-105)/9]/105*100%=7.09%  三、本期收益率(掌握概念、计算)  1、本期收益率,也称当期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格的比率。  2、本期收益率的计算  r=C/P  r为本期名义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率),P为市场价格。  例:某债券面值100元,年息8元,名义收益率为8%;如该债券某日市价为95元,则本期收益率=100*8%/95*100%=8.42%  [历年真题]  2007单选:1、某债券面值100元,每年按5元利息,10年后到期还本,当年市场利率为4%,则其名义收益率是(C)。  A.2%B.4%  C.5%D.6%  解析:名义收益率就是票面收益率,按照5元的利息收入除面值,就是C。  2008单选:某债券面值100元,每年按5元付息,10年还本,则其名义收益率是( C )。  A.2%  B.4%  C.5%  D.10%  2008单选:设P为债券价格,F为面值,r为到期收益率,n是债券期限。如果按年复利计算,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B )。  A、r=(P/F)1/n-1B、r=(F/P)1/n-1  C、r=[(P/F)-1]1/nD、r=[(F/P)-1]1/n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8)第四节金融资产定价  一、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有价证券价格实际上是以一定市场利率和预期收益率为基础计算得出的现值。  (一)票据定价(掌握)  票据一般均标明面值,没有票面利率。票据发行有等价发行和非等价发行两种。  等价发行就是按面额发行;非等价发行就是指票据发行价与面额价值不等,又有溢价发行(高于面值)和折价发行(低于面值)发行两种形式。  1、票据交易价格即面值扣除利息后的金额,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 ~  2、票据在持有期贴现,则票据的贴现价格就是票面额扣除贴息以后的金额。  P=A(1-n*d)d为贴现率  例:某人将为期3个月票面100万元票据,1个月后贴现,贴现率为6%  P=100-100*6%/(2/12)=99万元(二)债券定价(掌握)  有价证券交易价格主要依据货币的时间价值即未来收益的现值确定。  债券价格分债券发行价和债券转让价。  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根据票面金额决定,特殊情况下采取折价或溢价的方式。  债券的流通转让价格由债券的票面金额、利率(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或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持有期限三个因素决定。  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定价~~~ ~  3、债券期限若为永久,其价格确定与股票价格计算相同(见以下股票定价内容)。  (三)股票定价(掌握)  1、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和当时的市场利率决定。股票的价格等于未来每一期预期收入的现值之和。当未来每一期的预期收入相等时(无限期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所以,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  永久期限债券价格=每期利息收入/市场利率(或预期收益率)  例1:某种股票预期年股息10元,市场利率为10%,其价格为10/10%=100元;  如果预期收入为20元,价格20/10%=200元  如果预期收入为20元,市场利率5%,20/5%=400元  例2:某一永久期限的债券,面额外100元,票面利率5%,市场利率为4%,其价格是多少?  P=(100*5%)/4%=125  2、股票静态价格确定  (1)由收益和利率计算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收益和利率两因素;股票价格与收益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正。  P=Y/r~~~ ~  例:某股票年末每股税后利润0.4元,市场利率为5%,则该股价格:  P=0.4/5%=8元  因此:当该股市价  当该股市价>P时,投资者应该卖出该股票;  当该股市价=P时,投资者应该继续持有或卖出该股票;  (2)由市盈率计算股票价格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税后盈利  股票发行价格=预计每股税后盈利*市场平均市盈率  例:若上题平均市盈率为20倍,则股票价格为:  P=0.4*20=8元  2、股票动态价格确定  方法与分期付息债券的价格确定基本相同二、资产定价理论  (一)有效市场理论(熟悉)  1、有效市场假说主要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就资本市场而言,如果资产价格反映了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那么,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如果资本市场是竞争性和有效率的,那么,投资的预期收益等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无风险利率。  2、按照市场价格反映信息的程度分将市场分类(掌握):  (1)弱式有效市场  即当前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过去(历史)的信息。新信息会带来价格的变动。掌握过去信息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  (2)半强式有效市场  指证券当前价格不仅反映所有历史信息,还反映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凭借公开信息获利。(但可凭内幕信息获利)  (3)强式有效市场  即证券当前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历史的、公开的、内幕信息,任何投资者都只能获得平均收益,不可能凭借信息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通过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证券(股票市场)基本属于半强式有效。  [例]2005多选:西方经济学家将有效率市场分为(ABC )。  A.强效率市场  B.弱效率市场  C.半强效率市场  D.半弱效率市场  E.全效率市场  2007单选:如果当前的证券价格反映了历史价格信息和所有公开的价格信息,则该市场属于(D)。  A.弱式有效市场  B.半弱式有效市场  C.强式有效市场  D.半强式有效市场(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熟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均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追求投资者效用最大化,即在同等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或在同等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最小化。  投资组合:由投资人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衍生金融产品等组成的集合。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预期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1、创始人为马科维茨奠定了理论框架;夏普首先提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米勒和莫顿完善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基本假设(掌握):  (1)市场上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出或借进任意数额的无风险资产;  (2)市场效率边界曲线只有一条;  (3)交易风险为零。  3、资本市场线(了解)  资本市场线(CML)指表明有效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表示风险)之间的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的一条射线。它是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例]2006单选: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认为,证券组合中各成份证券的相关系数越小,证券组合的风险分散化效果(A)。  A.越好  B.越差  C.越难确定  D.越应引起关注  4、证券市场线(了解)  证券市场线(SML)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图示形式,SML揭示了市场上所有风险性资产(单个资产)的均衡期望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单个证券风险用β值(β值测度的是单个证券的非系统风险)~~~ ~  其中为市场组合(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组成的证券组合)风险;σim为单个证券与市场组合的协方差。  风险根据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预期收益与风险关系是:  5、资产风险(熟悉)  资产风险一般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1)系统风险是由宏观经济营运状况或市场结构所引致的风险,不可以通过风险分散规避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中提供了测度系统风险的指标,即风险系数β  (2)非系统风险指具体经济单位自身投资和运营方式所引致的风险,是可以通过风险分散规避的风险,又称特有风险。  (3)β还可以衡量证券实际收益率对市场投资组合的实际收益率的敏感程度。  如果β>1,说明其收益率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属“激进型”证券;  如果β<1,说明其收益率小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属“防卫型”证券;  如果β=1,说明其收益率等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属“平均型”证券;  6、资产定价理论的局限(了解)  (1)市场投资组合的不完全性  (2)市场存在交易成本  (3)仅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资产定价的问题。  2008单选:如果某证券的β值为1.5,若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水平为10%,则该证券的风险溢价水平为( B )。  A.5%  B.15%  C.50%  D.85%  解析:证券市场线的表达式:E(ri)-rf=[E(rm)-rf]*βi其中[E(ri)-rf]是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水平,[E(rm)-rf]是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水平。  E(ri)-rf=10%*1.5  解得:E(ri)-rf=15%(三)期权定价理论(熟悉)  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  期权定价模型基于对冲证券组合的思想。投资者可建立期权与其标的股票的组合来保证确定报酬。  1、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基本假定  (1)无风险利率r为常数  (2)没有交易成本、税收和卖空限制,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3)标的资产在期权到期前不支付股息和红利  (4)市场连续交易  (5)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为常数  (6)标的资产价格遵从布朗运动~~~ ~  2、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基本结构  如果股票价格变化遵从几何布朗运动,那么欧式看涨期权的价格C为:  C(t,X,σ,T)=SN(d1)-e-r(T-t)XN(d2)  其中:  式中:S为股票价格,X为期权的执行价格,T-t为期权期限,r为无风险利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σ为股票价格波动率,N()表示正态分布变量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N(d1)和N(d2)为d1和d2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例]2005单选:有价证券理论价格计算的基础是一定市场利率和证券(C)。  A.交易量  B.现期收益  C.预期收益  D.交割量  2006单选:投资选择行为就是追求与风险相应的收益,这种行为就是(D)。  A.股票交易过程  B.委托买卖过程  C.资产组合过程  D.证券定价过程  2006单选: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呈(B)。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弱相关关系  D.零相关关系  2007案例分析题:2004年1月某企业发行一种票面利率为6%,每年付息一次,期限3年,面值l00元的债券。假设2004年1月至今的市场利率是4%。2007年1月,该企业决定永久延续该债券期限,即实际上实施了债转股,假设此时该企业的每股税后盈利是0.50,该企业债转股后的股票市价是22元。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05年1月,该债券的购买价应是(B)。  A.90.2元B.103.8元  C.105.2元D.107.4元  解:6/(1+4%)+106/(1+4%)2=103.8  2、在债券发行时如果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则(BC)。  A.债券的购买价高于面值  B.债券的购买价低于面值  C.按面值出售时投资者对该债券的需求减少  D.按面值出售时投资者对该债券的需求增加  解:如果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债券只能折价发行,因而出现B情况,同时由于有了B,就会出现C。  3、债转股后的股票静态定价是(B)。  A.8.5元B.12.5元  C.22.0D.30.0元  解:股票静态定价=每股税后盈利/市场利率=0.5/4%。  4、以2007年1月该股票的静态价格为基准,债转股后的股票当时市价(C)。  A.低估B.合理  C.高估D.不能确定~~~ ~  解:市场价格是22元,显然超过了静态价格近一倍,属于C。  5、按照2007年1月的市场状况,该股票的市盈率是(D)。  A.10倍B.24倍  C.30倍D.44倍  解:市盈率=市场价格/每股税后盈利=22/0.5=D。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备考答疑 问题一: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银行汇票是指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申请人或者收款人为单位的,不得在“银行汇票申请书”上填明“现金”字样。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的各种款项,均可使用银行本票。银行本票可以用于转账,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银行本票的付款人是单位和个人。  问题二:商业银行风险按产生原因划分,其中有( )。  A.经营风险  B.投机风险  C.国家风险  D.信用风险  E.流动性风险  答案:ACDE  回答:事实上现在理论界对商业银行风险有许多种不同的分法,即便是按产生原因分也有不同种分法。我们以教材上的分类为标准。教材上按巴塞尔协议的分类方法,将商业银行风险按产生原因分为8大类: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因此这道题应该选ACDE。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9)第五节我国利率及其市场化  一、利率杠杆及其运用  (一)利率市场化(掌握)  利率市场化指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  非市场化的金融管制行为最终导致利率这一价格机制的失灵,从而带来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融资质量、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运用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条件(掌握)  1、发育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2、相对成熟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基础。  3、健全的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  (三)利率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效应(掌握)  1、利率水平可能大幅攀升  2、高利率的贷款需求可能得到满足  3、信贷资金分流  4、商业银行拥有信贷价格制定权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2003年16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掌握)~~~ ~  1、利率市场化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后小额。  2、利率市场化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1)利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2)资金供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3)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关系  兼顾存款人、贷款人和银行三者的利益关系。  (4)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理的关系  总要求:既能控制,又能灵活;既有差别,又能协调;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因势而变。  3、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己看书)  4、我国现行利率可分三类:  (1)被严格管制的利率——对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利率  (2)正在市场化的利率——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  (3)已经市场化的利率——除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之外的各类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外币市场存贷利率。  [2006单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模式,其步骤是(A)。  A."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  B."先本币,后外币;先贷款,后存款"  C."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  D."先本币,后外币;先存款,后贷款"  [2008多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ACD)。  A.先外币、后本币  B.先存款、后贷款  C.先贷款、后存款  D.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  E.存款先大额短期、后小额长期  [2007单选]有效利率是指在按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当每年记息次数一次以上时,有效利率与一般市场利率的关系是(B)。  A.有效利率低于市场利率B.有效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有效利率等于市场利率D.不能确定  解:有效利率是复利,若每年记息次数再多于一次,假设为二次,那前面6个月产生的利息收入会在后半年再算利息,所以总的收益当然就会高于市场利率水平了。  [2007多选]以下因素中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的有(BCE)。  A.扩张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货币政策  C.物价水平上升D.通货紧缩  E.股票市场收益增加  [2006年单选]有效利率是指在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若已知市场利率是8%,复利每半年支付一次,则此时有效利率为(B)。  A.8.08%  B.8.16%  C.8.24%  D.8.32%  解:[1*(1+8%/2)2-1]/1*100%=8.16%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0)第三章第一节金融机构  一、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  (一)金融机构的性质(掌握)  金融机构是指所有从事各类金融活动的组织,实现资金从盈余者向短缺者的融通。包括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和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  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职能是充当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经纪人。  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职能是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货币借贷交易的媒介。  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发挥着核心作用。  金融机构与一般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但经营的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资金。  [例]金融机构经营的对象(D)  A、货币  B、存款  C、有价证券  D、货币资金  (二)金融机构的职能(掌握)  1、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通过信用中介实现资金盈余向短缺方的融通。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指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开立存款账户吸收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办理存款在账户上的资金转移,代理客户支付或为客户兑付现款的职能。  3、将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或投资)——信用中介的延伸  4、创造信用工具——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职能的延伸  5、金融服务  [例]金融机构职能中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B)  A、将货币、收入转化为资本的职能  B、信用中介  C、支付中介  D、创造信用  二、金融机构的种类(掌握)  (一)直接金融机构与间接金融机构——按融资方式不同分  直接金融机构是在直接融资领域,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直接金融机构有: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等。  间接金融机构提它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从资金盈余者的手中筹集资金,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向资金的短缺者提供资金,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间接金融机构。  两类金融机构最明显的区别:直接金融机构一般不发行以自己为债务人的融资工具;而间接金融机构发行自己为债务人的融资工具来筹集资金。  (二)金融调控监管机构与金融运行机构——按从事金融活动的目的不同分  金融调控监管机构是指承担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责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如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  金融运行机构指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向公众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开展经营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注:并非所有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均为金融调控监管机构,有的非盈利金融机构也是金融运行机构,如政策性金融机构。  (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按金融机构业务特征分  银行一般以存款、放款、汇兑、结算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或能创造信用货币的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泛指除银行以外的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包括保险、证券、信托、租赁和投资机构。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是否承担政策性业务~~~ ~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是一国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实现政府的产业政策,保证宏观经济协调发展而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获得政策资金或税收方面支持的金融机构。农发展、中国进出中银行(原还有国开行)。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一般性金融业务的经营机构,其经营目标是获得利润。  (五)其他种类——按金融机构所经营金融业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分  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经济统计的角度(交易主体或资金收支)将金融机构分为:中央银行、存款类公司、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信贷公司)、金融辅助机构(证券经纪人、贷款经纪人、债券发行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衍生工具机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例]在我国投资银行属于(ADE)类型的金融机构  A、直接金融机构  B、金融监管机构  C、存款类金融机构  D、商业性金融机构  E、投资性金融机构三、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通常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由以经营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和以提供各类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系统。  (一)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是吸收个人和机构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最明显的特征。  所有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是历史最悠久、资本最雄厚、体系最庞大、业务范围最广、掌握金融资源最多的金融机构。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最大。  2、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将资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并为居民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储蓄银行以投资收益与存款利息差额为利润主要来源。  不同国家对储蓄银行的名称不同:互助储蓄银行、住房储蓄银行、国民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邮政储汇局。  3、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是城乡居民集资合股而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是为合作社社员办理存款、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例]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最本质的区别(D)  A、吸收存款  B、发放贷款  C、投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  D、吸收活期存款、创造信用货币  (二)投资性金融机构  投资性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金融公司和投资基金等。其经营业务核心是证券投资活动。  1、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以从事证券投资业务为主要业务内容的金融机构。  投行是典型的投资性金融机构,其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即投行业务几乎包括了全部资本市场业务。~~~ ~  关于投资银行的名称:一般欧美用投行(英国用商人银行)、日本用证券公司、还有国家用实业银行、金融公司或投资公司。  [例]投资银行的基本特征是(A)  A、投资性  B、综合性  C、高风险性  D、业务复杂性  2、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为投资者以分红的方式分配收益,并从中获利的金融组织机构。  投资基金的优势是: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例]投资基金的优势是(ABCD)  A、投资组合  B、分散风险  C、专家理财  D、规模经济(三)契约性金融机构  契约性金融机构是以契约方式吸收持约人的资金,而后按契约规定承担向持约人履行赔付或资金返还义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  特点:资金来源可靠,资金运用主要是投资,流动性较弱。  1、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通过保单(保险合同——契约)建立了相应的保险权利与义务关系。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保费收入。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除应付赔偿额外,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贷款、保单贷款、衍生品等。保险资金的运用显著特点是长期性,特别是寿险。  [例]保险公司的投资的特点(B)  A、短期性  B、长期性  C、低风险性  D、高风险性  2、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  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是以契约的形式组织预交资金,再以年金形式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组织形式。  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资金的来源:劳资双方的缴款。  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资金的运用:投资于公司股票、债券;政府债券、衍生品等。  注: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均为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一般以稳健为主。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指为贯彻实施政府的政策意图,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资设立、参股或保证,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1、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  经济开发性政策金融机构是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款的金融机构。  目的:配合国家经济开发计划或产业计划  贷款或投资方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  投资的特点:投资量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  开发性金融机构分为国际性、区域性和本国性三种。  (1)国际性的:以世行为代表。~~~ ~  (2)区域性的: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  (3)本国性的:  2、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专门向农业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以配合国家农业扶持和保护政策的金融机构。  农业信贷特点:风险大、期限长、收益低。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政府拨款、发行债券、吸收特定存款和借款。  3、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一国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由政府支持设置的向外贸部门提供优惠出口信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4、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  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为配合和贯彻政府住房发展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门扶持住房消费,尤其是扶持低收入者进入住房消费市场的金融机构。  资金来源:政府出资、发行债券、吸收住房储蓄存款等。  资金运用:住房消费贷款等相关信贷业务。  [2008]多选题: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比较,其共性的方面包括(ACD)。  A.严格审查贷款程序  B.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  C.贷款要偿还本金  D.贷款要付利息  E.资金来源主要为吸收存款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1)第三章第二节金融制度(新增内容)  一、金融制度的概念  1、金融制度的概念(掌握)  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该体系的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总和。  2、金融制度的构成要素(掌握)  (1)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  (3)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制度的构建取决于不同国家、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动态演进变化的过程。  二、中央银行制度(掌握)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为商业银行等变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制度包括:组织形式、资本组成、组织结构和职能构成等方面。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即一个国家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执行央行职能的制度。一般为总分行制。  一元式央行制度特点:组织完善、机构健全、权力集中、职能齐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又称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金融调控和管理职能,不同等级的中央银行共同组成一个复合式统一的中央银行体系。  二元式央行制度的特点:权力与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较少。美国、德国采用。  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  即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欧元区的欧洲中央银行是典型的跨国的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设置真正专业化、具备完全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若干类似央行的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准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权力分散、职能分解。  主要国家有香港、新加坡等。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制度  中央银行的资本金一般由实收资本、留存利润、财政拨款等构成。  1、全部资本由国家所有的资本构成  国有化的性质。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资本结构是国有形式: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中国、瑞典、俄罗斯、印度等。  2、国家和民间混合所有的资本结构  一般国有资占50%以上,有的国家各占50%。  国家拥有中央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权,私人没有;私人只有分红的权利。  采用的国家有: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比利时、卡塔尔。  3、全部资本非国家所有的资本结构  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少数国家是这种资本结构。  4、无资本金的资本结构  韩国中央银行是目前唯一的没有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资本结构  无论哪种资本结构,中央银行者是国家立法赋予其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即资本所有权的归属不影响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和作用。三、商业银行制度(掌握专业化银行制度和综合性银行制度)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有四种)  1、单一银行制度  各银行不设或不允许设分支机构,美国比较典型。  单一银行制度的优点:(1)防止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但限制了每家银行的竞争力;(2)降低营业成本,但限制了业务创新;(3)强化地方服务,但限制了规模效益;(4)独立性、自主性强,但抗风险能力差。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允许银行跨州经营。  2、分支银行制度  又称总分行制度,法律上允许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各国普遍使用的银行组织形式。  (1)总行制;(2)总行管理处制  优点:(1)规模效益高;(2)竞争力强;(3)易于管理与控制  缺点:(1)加速银行的垄断和集中;(2)监管难度大;  3、持股公司制度  又称集团银行制度,即由某一集团成立持股公司,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的组织制度。是规避单一银行制的一种制度创新。  集团下的每家银行法律上仍然独立。  4、连锁银行制度  又称联合银行制度,指两家或更多的银行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通过购买多数股票的形式,形成联合经营的组织制度。也是规避单一银行制的一种制度创新。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制度(掌握)  1、分业经营银行制度~~~ ~  又称专业化银行制度或分离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保险等业务分离,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贷及结算业务,不能经营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的制度安排。  分业经营银行制度有利于分割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业之间的风险。  优点:(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经济的稳定发展;  (2)有利于金融监管达到预期的效果。  缺点:(1)不利于金融企业加强竞争力;  (2)不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各类互补性金融业务分散经营风险。  2、综合性银行制度  又称全能银行制度或混业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不仅能从事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结算业务还能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的银行制度。  混业经营有两种形式:(1)全能银行;(2)控股公司制  优势:(1)加强金融业的竞争力;  (2)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  (3)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  (4)分散经营风险  缺点:(1)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2)行业垄断  (3)监管难度加大,带来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四、政策性金融制度(掌握)  政策性金融是一种具有政策性与金融性双重特征的特殊金融活动。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1、倡导性职能  2、选择性职能  3、补充性职能  4、服务性职能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重点)  1、政策性原则  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配合上,对产业政策倾斜的行业、领域提供政策性投资和贷款。  2、安全性原则  指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要注重资产安全。  3、保本微利原则  以保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生存与持续发展。五、金融监管制度(掌握)  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监督管理的体制模式。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央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指除狭义金融监管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行业自律的监督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按金融监管的范围分:集中统一的监管理体制、分业的监管体制和不完全集中统一监管体制。  1、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  (1)又称单一的、一元化的监管模式,即由央行或另设的专门监管机构承担对金融业集中统一监管职责的体制模式。  (2)一般用于金融混业经营的国家,因此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又称混业监管模式。  (3)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模式的原因:  取决于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报务的水平;(多元化程度越高,就有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金融监管水平(金融监管水平越高,就有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  取决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  (4)集中统一监管的优点(与分业监相比):监管成本低、避免重复监管和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或真空。  集中统一监管的缺点:缺乏监管竞争性。  目前实行这种监管模式的有:英国、日本、新加坡、瑞典、丹麦等  2、分业监管体制  (1)分业监管体制由多个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的不同主体及其业务范围分别进行监管的组织形式。  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分别设立专职的监管部门,对各行业进行审慎监管  (2)一般用于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或地区。  (3)实行分业监管的原因:  混业下,内控不健全,风险大  市场规则不健全。  (4)分业监管的优点:分工明确、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竞争、监管效率高;  分业监管的缺点:监管成本高(机构多)、机构协调困难、重复交叉监管或监管真空。  美国、香港等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三)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  1、牵头式——巴西  2、双峰式——澳大利亚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2)第三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一、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期制度安排(掌握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商业银行(掌握特点及构成)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主导地位。  1、国有控股四大商业银行——主体的主体  1994年政策性业务划出去;  2003年起工、中、建开始股份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上市。  2009年农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是交通银行(1987年4月);  2005年底,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成立  股份制股本来源:国家投资、境内外企业法人股、社会公众股~~~ ~  3、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开始由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而成;  4、农村银行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  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股改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不具备条件的,实行股份合作制,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以上两者均不行的,继续发展农村信用社。  (1)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  (2)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7年3月1日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  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组建,2006年12月开业。  6、外资银行——有益的补充  1979年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  分类: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驻华代表机构。(二)政策性银行(掌握业务特征及改革)  1、国家开发银行  1994年3月成立,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贷款。  国开行贷款分两种:软贷款、硬贷款  2008年国开行股份公司成立,由政策性银行转为商业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1994年4月成立,为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994年4月成立,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主要承担粮棉油收储、调销贷款,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三)证券机构(掌握性质及业务特点)  1、证券公司  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业务:承销、经纪、自营证券  分类:综合类证券公司、经纪类证券公司  2、证券交易所  是依法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证券交易提供场所、设施的机构。  两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职能:提供证券交易场所,制定证券交易所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监督等。  3、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证券和资金的清算。  目前我国实行T+1方式完成清算。  (四)保险公司  1993年人保被分为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2AIG(美国国际保险集团)所属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五)其他金融机构(掌握性质及业务特点)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业务:收购处置各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2、农村信用社  特点:社员互助合作、民主管理、服务社员。  3、信托投资公司  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代人理财时是以受托人的名义进行。  4、财务公司  为企业集团成员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987年第一家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  业务: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咨询,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保险代理,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贴现与承兑,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等。  5、金融租赁公司  专门承办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986年我国第一家持有金融营业许可证的金融租赁公司——中国租赁公司。  业务:租赁业务、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外汇借款等。  6、小额贷款公司  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服务农村为目的。二、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及其制度安排(掌握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概括来说为“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  (一)中国人民银行(掌握性质和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了解,自己看)  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掌握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人行的性质。  地位:在国务院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掌握)  书上是18条P73页。总结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的银行:发行、管理人民币、制定执行相关政策(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支付结算规则等)  (2)银行的银行:监督银行间各种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制定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规则并执行,最终贷款人。(为银行办理存、贷业务及对银行业务的监管转由银监会执行)  (3)国家的银行:经理国库、代表国家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监督管理的银行:拟订金融发展与改革规划、完善金融机构运行规则、金融统计、金融信息化、反洗钱、社会信用体系(征信)建立等。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沿革(自己看)  无专门的监管法规和机构(84年以前)——人行监管(84年以后)——银监会(2003年4月以后)  2、中国银监会的性质(掌握)  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注:误区,银监会不仅监管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能顾名思义。  3、银行监会的职责(掌握)  教材上16条P75页。总结来看:  (1)市场准入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 ~  (2)银行经营监管(重点职能):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管的任职资格管理、金融机构经营规则、业务活动(并表监管、经营相关数据统计)、风险状况、突发事件、接管或重组可能发生信用危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撤销违法经营、经营不善的银行金融机构、查处涉嫌金融违法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取缔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  (3)其他监管职能: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国务院交办其他事项(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中国证监会的历史沿革(自己看)  1998年4月成立  2、证监会的性质(掌握)  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的机构。  3、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掌握)  教材13条P76,主要有:  (1)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和产品准入):  境内公司境内外股票、可转债、期货合约发行上市、交易、清算的监管  (2)对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管  对上市公司、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基金托管理机构资格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所从事证券业务。  (3)对从业人员管理  对相关机构的高管,证券业、期货业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所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管理。  (4)其他职责  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国际事务合作,国务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保监会的性质:是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机构。  2、保监会的职责  教材10条P76—77  (1)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和产品准入):  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强制保险险种、新开发寿险险种、其他险种及其费率。  审批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评估公司等设立、合并、分立、变更、解散、破产等。  (2)对机构及业务的监管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保证金、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机构、保险业信息化、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保险市场运行状况、拟定保险业发展方针政策等。  (3)对从业人员管理  各类保险机构的高管、保险做从业人员资格、保险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4)其他职责:国务院交办其他事项。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3)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涵义(掌握)  商业银行经营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与营销;  商业银行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  [2007单选]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对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的(A)。  A.组织和控制B.组织和营销  C.控制和监督D.计划和组织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掌握标题)  1、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  (1)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资产业务  贴现、贷款、证券投资、金融租赁。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汇兑、信用证、信托、代收、银行卡。  表外业务:未到期的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备用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2005多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有(ADE)。  A.担保  B.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C.自动转账服务  D.备用信用证  E.银行承兑汇票  2、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  (2)财务管理  (3)风险管理  [2005单选]  1、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是(A)。  A.吸收存款  B.筹集资本金  C.发行债券  D.向央行借款  2、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除用来满足其日常和清算需要外,另一作用是(B)。  A.临时占用资金  B.调剂库存现金余额  C.增加资本  D.增加存放同业存款  [2006多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CDE)。  A.风险管理活动  B.财务管理活动  C.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与营销  D.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E.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掌握)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经营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的经营。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重点掌握)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  2、流动性~~~ ~  3、盈利性  追求盈利是商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  即有联系又有矛盾。  1、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2、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经营管理原则之首;流动性是实现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2005多选]在国际银行业,被视为银行经营管理三大原则之首的是(C)。  A.盈利性原则  B.流动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效益性原则  [2006单选]商业银行三大经营原则中流动性原则是指(C)。  A.资产流动性  B.负债流动性  C.资产和负债流动性  D.贷款和存款流动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掌握)  1、我国经营与原则的发展(掌握标题)  (1)单一的贷款“三原则”  (2)专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原则  (3)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初步确定  1995年《商行法》经营管理原则在我国初步确立  (4)经营与管理原则的调整  1995年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2003年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2、我国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特点(掌握)  (1)效益性而不是盈利性  不单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  (2)我国银行经营原则顺序与国际接轨  (3)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  审慎经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要求  P84页关于审慎性的解释也要记住。  [2005多选]银行业务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BCDE)。  A.资产数量  B.资本充足率  C.内部控制  D.损失准备金  E.关联交易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4)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商业银行经营是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  二、商业的业务运营模式~~~ ~  (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掌握)  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中的每一个业务单位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  传统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网点的会计核算型  优点是前后台紧密结合,业务处理快捷等;缺点是由于风险控制要求,后台各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配备人员单人业务量不饱满,人工成本高。  (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掌握)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前台由会计核算性转为营销型(产品营销、柜台服务、风险控制);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优点:(掌握标题就可以了)  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工序化  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  3、实现效率提升  4、提高风险防范能  5、可以大降低成本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掌握)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与金融产品有关的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  市场营销是经营的核心  (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掌握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  [2006单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中的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C)。  A.营销对象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对顾客的理解不同  D.交易方式不同四、负债经营  商行的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存款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拓为客户服务的领域。  (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掌握标题)  1、支付机制的创新  2、存款创造的调控  3、政府的监管措施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1、现金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  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存款人提供包括告知其账户中的可用资金情况,建议他们选择、整合存款人的各个账户余额以实现其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2、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掌握)  (1)资金管理类服务: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  (2)资金控制类服务: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  (3)账户完善类服务:账户调节服务、同业现金管理服务等  [2007单选]以下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中,属于资金管理类服务的是(C)。  A.账户调节服务  B.应付汇票服务  C.余额报告服务~~~ ~  D.控制支付服务  五、贷款经营(掌握基本内容)  1、选择贷款客户  (1)客户所在的行业  (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  对贷款人的了解一般需要三步:贷款面谈、信用调查、财务分析  信用的5C标准:品格(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经营环境(Conditions)、担保品(Collateral)  2、培养客户的战略(记标题就可以)  3、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记标题就可以)  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掌握其内容和方法)  (1)由贷款发放本身所引起的——对原有客户的深度发展  (2)通过贷款谈判了解到新的要求和另外的客户——扩展新的客户  [2006多选]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  A.选择贷款客户  B.创造贷款新品种和安排合适的贷款结构  C.评估和控制贷款风险  D.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其它产品  E.制定和实施培养客户的战略六、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掌握)  1、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  2、2002年人行又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  3、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掌握标题)  (1)完善结算服务  (2)扩大代理业务范围  (3)完善银行卡功能  (4)开拓投资银行类业务  (5)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  (二)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掌握标题)  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1)改进现有产品  (2)组合现有产品  (3)模仿其他产品  2、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5)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掌握概念及各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  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认为商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005单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内容的是(D)。~~~ ~  A.资本管理  B.存款管理  C.借入款管理  D.准备金管理  [2005多选]资产管理理论的形成基础是(BDE)。  A.生命周期理论  B.转移理论  C.乘数理论  D.预期收入理论  E.商业性贷款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债,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  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1)规模对称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  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理  (3)速度对称原理  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  若平均流动率>1,资产运用过度;或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  [2005单选]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速度对称原理,资产运用不足表明商业银行的(A)。  A.平均利润率小于1  B.平均流动率小于1  C.平均利息率小于1  D.平均速动率小于1  [2006单选]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体现速度对称原理的平均流动率指标是指(A)。  A.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B.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C.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D.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4)目标互补原理  (5)利率管理原理  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利率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的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  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商行造成损失,所商行就要在利率灵敏性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相应的地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  (6)比例管理  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994年,国有商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1)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波动性  A、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低于25%)  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准备加库存现金/各项存款总额(不低于2%)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负债总额(不低于60%)  流动性缺口比率  B、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0%)、全部关联度(不高于50%)(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  C、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银行因汇率与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市场敏感性比率  (2)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变化  (3)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行风险抵补的能力  [2005多选]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在(ACD)层次上。  A.风险水平  B.风险分散  C.风险迁徙  D.风险抵补  [2005单选]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督核心指标》,核心负债比率不得低于(D)。  A.40%  B.50%  C.80%  D.60%  [2006单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有关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流动性比率是指(B)。  A.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B.流动性资产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C.流动性负债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D.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2、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掌握标题)~~~ ~  1、二级银行体制——央行和商业银行  2、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  3、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  4、财务分析制度严格规范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  二、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成因(掌握)  1、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影响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  2、商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  3、商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商行的主要风险(掌握)  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3、巴塞尔协议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含义(不作要求)  2、风险管理的方法(掌握)  (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  (2)风险控制  A、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B、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  (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  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  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2005单选]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属于不良贷款的是(C)。  A.次级、关注、损失贷款  B.关注、损失贷款  C.次级、可疑、损失贷款  D.关注、可疑贷款  (五)《新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  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  我国银监会计划我国大型商行在2010年左右实施《新巴塞尔协议》  (2)《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掌握)  最低资本要求(不低于8%);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对银行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约束  2、《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  3、《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的启示(掌握)  银监会要求2007年1月1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最低标准~~~ ~  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银监会积极鼓励国内大型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掌握概念)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  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掌握价值管理的内容)  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价值  2、财务管理的目标(了解)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银行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功能(掌握标题)  商业银行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会计职能:监督控制、反映信息、规范反映信息  (2)财务: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  (3)公司财务: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4、财务管理的原则(掌握)  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资本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  1、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大纲不作要求)  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润积累,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资本金构成(掌握)  A、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4%  B、附属资本包括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8%,不高于核心资本的100%。  C、我国人行规定的口径  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长期次级债券等  (3)资本管理的内容(掌握)  资本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记住考过  资本管理的具体目标:①优化资本结构;②增强资本融资能力;③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资本管理的内容:资本充足率管理,股利政策管理,融资政策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及经济资本协调配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并购与股权投资管理等。  [2006多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自(CDE)。  A.中长期存款  B.企业债券  C.自身的积累  D.未分配盈余  E.股本金  [2005、2007单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C)  A.财产管理  B.资本金管理  C.成本管理~~~ ~  D.利润管理2、成本管理  商行成本是商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商业银行全部成本涵盖的内容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1)成本的构成(掌握):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  (2)成本管理的原则(掌握):成本最低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3、利润管理  商行利润是在一定时期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  (1)利润总额的构成(掌握)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等  B、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支出  C、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利润分配(掌握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依法纳税  第二,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收支中不可列支的惩罚性或赞助支出  第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四,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5%  第五,提取公益金。  第六,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高利润的途径(掌握标题)  A、扩大资产规模  B、降低成本  C、加强经营管理  D、灵活调度资金  E、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4、财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  5、财务报告  (1)会计报表(掌握三大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2)财务分析(掌握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分为资金分析、财务分析两大部分,两部分均应并重。  资金分析着重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产、负债的结构变化。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收支和利润及其分配做出分析,其中包括利息收支分析。  [2006单选]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商业银行(B)。  A.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静态报表  B.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C.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D.在一定时期内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2008多选]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营业利润和(CE)。  A.固定资产盘盈  B.证券交易差错收入  C.投资收益  D.出纳长款收入~~~ ~  E.营业外收支净额  [2008多选]商业银行在成本管理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AE)。  A.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原则  B.成本结构合理化原则  C.成本价值化原则  D.成本补偿原则  E.成本责任制原则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掌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中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并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由具体的管理主体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质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配置、使用、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与管理由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记住考过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2、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标题)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的考核和任用  (3)人力资源的激励  (4)员工绩效评价  (5)人力资源的心理及智能开发  (6)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三)银行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掌握标题)  1、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2、实行行长负责制  3、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6)第四节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商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掌握)  商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指在一定的产权制度下,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的安排,以解决银行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  (二)商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  各地分支机构的客户服务、风险内控和战略执行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  制度和决策的执行随意性较大,制衡机制不能同等落实。  (三)完善我国国有商行的治理结构的路径(掌握标题)  1、提高各银行董事会的战略把握力和决策水平  2、增强法人意识  3、强化各行业务条线管理  4、完善调整激励约束机制  二、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 ~  (一)内控机制的概念(掌握内控机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指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级分行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二)内控机制的基本特征(掌握标题)  成功银行的内控的共同特征:  1、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  2、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设置  3、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  4、系统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  5、完善的信息系统  (三)建立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路径(掌握标题)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制  3、完善内部稽核制度  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机制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激励约束机制的含义(大纲不作要求)  “奖勤罚懒”使员工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路径(掌握)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最根本的是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要逐步与西方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接轨。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0)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掌握广义和狭义的涵义)  1、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2、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掌握各流派的基本观点)  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为行为。  金融压制:1、外部的2、内部的  2、凯恩的“自由——管制”博弈理论  金融创新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不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  是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反应——规避管制。认为金融创新是“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动态过程。  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制度变革。在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不可能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只能发生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而且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金融创新交易成本理论  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而且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直接反应。  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一)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掌握)  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 ~  欧洲货市场出现本身就为了逃避管制的创新产物。  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  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的回流  4、国际债务危机  出现大量处置债务的创新品种,如债转股、债务转债券等。  (二)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掌握标题)  1、金融管制的放松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4、科学技术的进步  [2007多选]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包括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以及(BDE)。  A.西方国家经济波动加大  B.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  C.国际经济一体化  D.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  E.国际债务危机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掌握)  金融创新按创新主体分: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动因分: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按创新的内容分,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一)金融制度的创新  1、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由分业向混业转变  2、对商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  放松对商银行的监管  3、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待遇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1)改造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  存款工具多样化  存款证券化——CD  存款业务操作电子化  存款结构变化  (2)商业银行账户的创新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NOW)、电话转账服务与自动转账服务(ATS)、货币市场互助金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TDA)等。  (3)扩大借入款的范围与用途  总而言之,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来源。  [2005单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创新的项目是(C)。  A.回购协议  B.备用信用证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D.金融期权  [2008单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造(A)。  A.低成本的存款来源  B.存款账户的灵活性  C.存款的获利能力~~~ ~  D.更多的派生存款  2、资产业务创新  (1)贷款结构的变化  由短期贷款为主转向长期贷款为主,消费贷款大幅增加  (2)贷款证券化  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3)与市场利率密切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  如浮动利率贷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4)贷款业务的“表外化”  如:回购协议、货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  另外,还有证券投资业务的创新: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  资产业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减少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限制。  [2007年]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D)。  A.扩大资金来源,创造派生存款  B.套期保值,回购交易,贷款证券化  C.扩大业务范围,强化银企关  D.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2008多选]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贷款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具体业务包括: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BC)。  A.贷款打包出售  B.回购协议  C.票据发行便利  D.大额可转让存单  E.可转让支付命令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中间业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为商业银行找到了新的、巨大的利润增大点,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1)结算业务的创新  (2)信托业务的创新  (3)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  (4)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  (5)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极大降低现金的漏损率、减少了信贷资金的不合理储备,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2006单选]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是(D)。  A.信托存款  B.质押贷款  C.回购协议(资产业务)  D.信用卡业务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  1、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全新的存款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CD有新品种:  (1)可变利率定期存单~~~ ~  (2)牛市定期存单  (3)扬基定期存单  (4)欧洲或亚洲美元存单  3、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需要强调的是:除期权外的其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双方的共同面临和承担等量的风险,风险络局对称;但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买方的损失是有限的(期权费),收益无限;而期权卖方收益有限(期权费),而损失无限。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1)第二节金融深化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掌握)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的深化;金融深化是金融体系的变化作用于经济的反映。  金融创新——影响经济体系(金融深化)  经济的发展(货币与信用的深化)——推动金融创新  二、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一)金融发展理论(掌握)  1、金融抑制论(掌握)  1973年由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在于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直接原因是金融管制,提出“金融深化”的药方,极力倡导和推行金融自由化。所以把金融深化等同与金融自由化。  2、内生增长理论  上世纪90年代,在对金融自由化失败的经验总结后,提出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并不意味着金融自由化。实行金融自由化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条件的国家,实施必要的金融管制,可能更有利于金融的深化和经济的增长。  (二)金融深化  1、金融深化的涵义(掌握)  (1)金融深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  (2)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掌握)  货币化程度:货币交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程度越高  (3)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区别(掌握)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和扩张,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质量和数量上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金融为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8单选]金融发展不单是指金融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指(D)。  A.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B.外资金融机构的增加  C.金融产品的复杂化  D.金融效率的提高  2、金融深化的原因  2、金融深化的原因(掌握)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掌握)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无法做出准确决策的现象。如商品销售者对商品的了解永远多于商品的购买者。~~~ ~  逆向选择(掌握)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前出现的问题。如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劣胜优汰”。  道德危害(掌握),又称道德风险,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后出现的问题。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更倾向于投向贷款人不愿看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2)交易成本(掌握含义)  交易成本指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成本。  金融深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金融深化的表现(掌握)  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增长,经济活动以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等。  (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  (3)金融中介的出现  金融中介的出现和专业化分工是金融深化的最重要表现。  (4)限制条款、抵押和资本净值(二)金融抑制  1、金融抑制的涵义(了解)  金融抑制是金融市场受到不适当的干预,各种类型的资金价格扭曲,融资渠道受阻,使金融与经济均无法达到金融状态。  2、金融抑制的表现(掌握表现和原因)  (1)对利率的管制——金融抑制最主要的表现  利率管制主要原因是:①减低资金成本,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②限制银行间的存贷竞争,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2)对汇率管制——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  对汇率管制一般会高估本币价值,原因是:积累短缺的外汇收入;多赚外汇,可购买更多的国内短缺的商品。  (3)金融的欠发达状态  (三)金融管理政策的效果(掌握利率管制如何阻碍市场发展)  利率管制主要目的是:①减低资金成本,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②限制银行间的存贷竞争,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但这两个目的在现实经济实践中都难以实现。低利率导致资金供<求——非市场方式(行贿)来获得利率的贷款——间接提高贷款的成本——实际利率并不低,资金配置扭曲,还会出现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更高利率替代银行融通资金,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和金融约束论  (一)金融自由化  1、金融自由化的涵义(掌握)  金融自由化是相对于金融管制而言,即放松管制或取消金融业在利率、汇率、市场准入、经营范围、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将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简而言之,金融自由化就是取消金融控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大纲不要求)  3、金融自由化的条件(掌握)  (1)宏观经济稳定  (2)财政纪律良好  (3)法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完善  (4)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  (5)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 ~  4、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和时机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策略  5、金融自由化的顺序(掌握)  先国内实行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6、金融自由化过程的监管(大纲不要求)  (二)放松管制(掌握)  放松管制即废除或改变原有的各种限制政策,或放松原有的限制标准。  放松管制是金融自由化的手段。  (三)金融约束(掌握概念及政策主张)  1、金融约束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中把私人信息并入配置决策中。  2、政策主张  “温和的金融压制”是必要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自由化并不一定是实现金融深化的最优选择。至少在短期内,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自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2) 第三节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一、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  金融的作用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增长水平。  (1)戈德史密斯发现发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大致平行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对8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3)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数据表明: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取得较大发展,相应其金融也必然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金融的深化,经济也难有长期的发展;但是金融深化并不一定始终、必然地带来经济的发展。  2、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掌握)  (1)金融相关率:金融总资产/国民财富  (2)负债流动比例也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负债流动比例越高,金融深化程度越高  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掌握)  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  1、相互推动:  健全的金融体制——储蓄资金的有效运用——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增加对金融服务和种类和质量——刺激金融业的发展  2、相互制约  金融体制落后——束缚经济发展  经济的停滞——限制资金积累——制约金融发展  3、金融作用于经济的机制(掌握标题)  (1)对长期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总体贡献——最重要的作用  (2)对减少贫困的带动性贡献  (3)对稳定经济活动和收入的贡献  四、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实物增长模型)  没有考虑金融、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基本公式:s/v=△Y/Y  s是储蓄平均储蓄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v边际投资倾向,Y国民收入  2、结论:s/v就是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时达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  (二)托宾模型(货币增长模型)  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深化。  1、稳态条件下托宾货币增长模型  [s-(1-s)λn]f(k)=nk  s为储蓄率,λ为实际现金余额占收入的比例,n为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率,f为函数符号,k为人均资本存量  2、结论——托宾模型对金融深化非常重要  (1)由于通货膨胀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因此,有益于经济增长  (2)由于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出现,货币收益必然低于资本收益。  (三)麦金农和肖的模型(发展中国家)  1、基本公式  麦金农的公式:M/P=L(Y,I/Y,d-π*)  M/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收入,I为投资,d为各类存款利率加权平均数,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d-π*为实际利率。  肖的公式:M/P=F(Y,γ,d-π*)  γ表示实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结论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的角度进行设计,对发展中国家解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深化很重要  五、金融发展失误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大纲没要求)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第四节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我国的金融改革  (一)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内容(掌握)  (二)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大纲不作要求)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  (一)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监管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2、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趋于市场化  (1)1987年允许各商业银行业务交叉  (2)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实行市场化手段  (3)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部分引入市场机制  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市场化;1998年再贴现利率改革,引入市场作用;农信社的存贷利率也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3)对混业经营从低层面的尝试到高层面的活动  2002年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中信控股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三)金融交易技术性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银行联行业务的创新  2、网络银行业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四)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大纲不作要求)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与展望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掌握)  1、金融创新起步晚,发展快  2、突破金融管制的创新少,伴随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创新产品多  3、创新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 ~  4、负债业务创新多,资产业务创新少  5、创新的区域性特征明显  6、靠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创新居多  (二)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  1、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掌握)  (1)金融体制僵化,金融企业缺乏独立性  (2)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3)金融市场不完整  (4)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5)科学水平发达程度不够  2、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掌握)  [历年真题]  1、金融制度创新使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界限(C)。  A.逐渐清晰  B.大大强化  C.逐渐模糊  D.保持不变  2、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买卖双方之间交易风险分布的(C)(2007、2008有)。  A.不确定  B.确定  C.不对称  D.对称  3、即使是赞同金融自由化的人,也认为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因此,金融自由化并不否认(C)。  A.金融管制  B.金融约束  C.金融监管  D.金融调控  注:市场手段的监管  4、戈德史密斯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金融相关比率,即某一时点上现存(C)。  A.社会信用总额与国民收入额之比  B.实物资产总额与对外净资产之比  C.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  D.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4)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掌握)  1、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体在其财富中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个部门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3、货币需求量的存量与流量(掌握)  (1)社会各部门拥有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总量——存量  (2)一定时期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流量。  在货币研究中,需要把存量与流量结合起来考察,作静态与动态的全面分析。  二、货币需求的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掌握)~~~ ~  1、基本公式  该公式中,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一般对产出水平也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也相对稳定。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2、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他们认为:经济体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持有自己资产的问题。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  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掌握)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掌握)  交易动机——购买消费品的需求  预防动机——以防意外而保持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随利率变动预测,以获取利益的货币需求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投机性需求。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M1,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投机性货币需求M2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r是负相关关系。因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人们会卖出债券,多持有货币——投机性的货币需求量增加;如果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人们会买入债券,减少持有货币——投机性的货币需求量减少。~~~ ~  M=M1+M2=L1(y)+L2(r)=L(y,r)  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以L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  当利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时,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都会卖出债券,持有货币。这时无论供给多少货币,人们都会以货币方式持有,利率不会下降——流动性陷井。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了解)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  政策意义:利率政策的使用。  4、托宾的公式  Md=f(y,i)(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掌握)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代表,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  Md/P=f(y,w,rm,rb,re,1/p.dp/dt;u)  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2)rm,rb,re,和(1/p).(dp/dt)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1/p).(dp/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  (3)u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量。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的差别(掌握)  双方均认可:Md/P=f(Yp,r)  (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2)两者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不同。  (3)相应货币政策不同。  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弗里德曼“单一规则”可行。  [2008单选]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C)。  A.现金偏好  B.货币幻觉  C.流动性陷阱  D.流动性过剩  [2006单选]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综合考察的因素是(B)。  A.静态货币与动态货币  B.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C.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D.货币发行量与货币回笼量  [2007单选]无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上如何不同,但最后都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货币需求公式()。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5)~~~ ~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涵义(掌握)  1、货币供给行为(掌握):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2、货币供应量(掌握)  货币供应量佛金融系统根据货币需求量,通过其资金运用,注入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货币层次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依据是流动性的大小。  (一)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  M1=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  M3=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  L=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  (二)IMF的划分(掌握)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掌握)  1、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了解)  (1)基本标准——流动性  (2)区分央行与商行存款  (3)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对应  (4)宜粗不宜细  2、划分方法  M0=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005单选]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B)。  A.稳定性  B.流动性  C.兑换性  D.还原性  [2008多选]狭义货币Ml包括(CE)。  A.居民储蓄存款  B.单位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银行票据  E.流通中现金三、货币供给机制(掌握)  (一)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创造  1、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  (1)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  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在提取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  (2)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3)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  2、举例  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0元。  (1)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其中最初的央行支票款10000万是基础货币,而后来经过贷款与转账结算后多创造出来的40000万元是派生存款。(二)基础货币B(掌握)  (1)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1)对商行的再贷款;(2)购买金、银和外汇;(3)购买政府债券  (三)货币乘数m(掌握)  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应量Ms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  m=Ms/B  (2)式~~~ ~  C是流通中的现金,h为提现率,或现金漏损主率,Dd是活期存款。  (3)式  Rr是活期存款准备金,R是活期存款准备率,Dd是活期存款。  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6) 第三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  1、货币均衡(掌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指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Ms=Md  2、货币均衡表现(掌握)  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正常、顺利地进行。  (一)IS曲线与商品市场均衡(掌握)~~~ ~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产出有向满足经济均衡IS曲线靠近的趋势。  S是收入Y的增函数,I是利率的减函数。IS曲线表示在不同利率水平与收入水平下,I=S时的组合。  (二)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掌握)  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货币需求L取决于总产出Y和利率i,货币需求与总产出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如果经济在LM曲线左边,表示存在过度的货币供给;如果经济在LM曲线右边,表示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利率有向满足货币均衡条件的LM曲线靠近的趋势。  (三)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的同时均衡(掌握)  IS与LM交点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也就是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点。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掌握)  1、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变动率  2、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价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相结合。  ----------------------------------  三、货币均衡的条件(掌握)  1、国民收入=国民支出  2、均衡的利率水平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可以减少货币需求;当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适当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投资并增加国民收入。  四、货币失衡的表现  五、货币均衡的恢复(掌握)  (一)货币的自动恢复  1、货币供应量不足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Ms不足时,必然引起生产、生活消费的相应减少,商品价格下跌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商品价格下跌,Md减少,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快,促使货币达到均衡。  2、货币供应量过多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商品价格上升,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促使货币供求在新的价格水平达到均衡。  (二)货币均衡的人为调节  1、货币供应量不足的人为调节  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货币供应量过多的人为调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依赖于三个条件: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2007单选]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D)。~~~ ~  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  [2007单选]在现代纸币制度下,引起货币失衡的原因主要是(B)。  A.货币需求量过多B.货币供应量过多  C.货币供应量不足D.货币需求量不足  [2008单选]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因而适当调节利率水平,就可以直接调节(D)。  A.投资支出  B.消费支出  C.出口量  D.货币供求  [2008单选]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既是货币需求的本源,又是货币供给的最高界限。由于价值分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往往出现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国民收入(Y/P)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A)。  A.国民收入超额分配  B.积累超过消费  C.消费需求不足  D.投资需求不足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7)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定义(掌握)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2%以内一般不算通胀。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掌握)  1、按通胀程度分: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胀。  2、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分:公开型、隐蔽型通胀  3、按预期分:预期性、非预期性通胀  4、按成因分: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通胀。  5、其他:自主性和被动性;内生性和外生性;战时的和和平时期的通胀。三、通货膨胀的成因(掌握)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1、工会对工资成本的操纵  2、垄断公司对垄断商品价格的操纵  3、汇率变动进口商品、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  (三)供求混合作用  (四)经济结构变化  1、需求转移  2、部门差异  3、国际因素  [2005单选]倡导“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是(C)。  A.货币学派  B.银行学派~~~ ~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四、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掌握)  (一)财政原因  财政赤字取决于弥补赤字的方法。  (二)信贷原因  商业银行体系信用膨胀  (三)其他原因  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05单选]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B)。  A.赤字的多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8)第二节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影响  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掌握)  1、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  2、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3、通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通胀会改变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实际水平。  固定薪金的职员(工人和雇员)是主要受害群体;生产性的雇主通过使工资的增长幅度小于通胀水平以谋求最大的盈利;商业活动的雇主是通胀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经营垄断性商品、从事囤积活动的投机商。  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人是受益者,债权人损失。  4、通膨使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2007单选]通货膨胀的过程是一种强制性的(D)过程。  A.财政收入分配B.财政收人再分配  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D.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掌握)  1、实际利率为负  2、企业争相贷款  3、名义利率上升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掌握)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9)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紧缩性的需求政策  (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掌握  1、减少政府支出  2、增加税收  3、发行公债  (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掌握)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造成,所以治理通胀应该减少货币供应量。  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2、提高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操作——卖出业务  4、提高利率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大纲不作要求)  (一)减税  (二)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三)适当增加货币供给  (四)精减规章制度三、从严的收入政策(大纲不作要求)  (一)工资——物价指导线  (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三)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  四、其他治理办法  (一)收入指数化(掌握)  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二)币制改革  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变更钞票面值。  [2007多选]政府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其措施主要有(BCD)。  A.冻结存款B.废除旧币  C.发行新币D.提高利率  E.变更钞票面值  五、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和治理(掌握发展、发生阶段和治理政策)  (一)1978——1983  低高型,即经济增长与通胀伴随关系不明显——计划经济下隐蔽型通胀。  这一阶段压缩财政,放松信贷。  (二)1984——1986  双高型,即经济增长与通胀伴随关系明显。  这一阶段财政与信贷同时扩张,1985年全面紧缩。  (三)1986——1990  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均大于经济增长和下滑的幅度。  这阶段通胀的成因:上一轮双紧政策,使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供给不足造成。  1986第二轮的“双松”的财政和信贷政策——近20%的通胀率——“双紧”政策。  (四)1993——1996  这阶段通胀的成因复杂:包括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性的、输入型  “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1996经济“软着陆”(五)2007-2008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胀,物价上涨的结构性明显,主要是农产品特别是肉类上涨,并传导到食品上,然后是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成因多方面、复杂的:  1、供需失衡  2、成本推动  3、国内投资过热,特别是房地产业,大量资金流入  4、国内突发事故与灾害  5、对外贸易长期巨额的顺差,外汇储备过多,导致人民币投放过多  6、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  治理政策:  1、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2008年初央行连续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加息、发行央行票据  2、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单选]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常性现象,出现在(A)。  A.信用货币制度下  B.实物货币制度下  C.银本位制度下  D.金本位制度下  [2008单选]隐蔽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总体水平(B)。  A.明显上涨  B.变化不明显  C.明显下降  D.持续下降  [2008单选]为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市场上(A)。  A.出售有价证券  B.购入有价证券  C.加大货币投放量  D.降低利率  [2008多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ABD)。  A.减少政府支出  B.向居民发行公债  C.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0)第四节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概念(掌握)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持续下降。  1、狭义的通货紧缩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部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2、广义的通货紧缩除了包括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持续下降情况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产泡沫破灭等等。  二、通货紧缩的标志(掌握)  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2、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有时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可能与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并存,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  (1)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比较  (2)看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结构,分析货币供应的流动性(M1/M2)是否下降  (3)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通缩经常与经济萧条相伴  通货紧缩按程度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掌握)~~~ ~  1、货币紧缩  2、资产泡沫破灭  3、多种结构性因素  4、流动性陷井  (二)通货紧缩的危害(掌握)  1、加速经济衰退  (1)使企业利润减少  (2)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大多数债务人为企业和投资者  (3)失业率上升  2、导致财会财富缩水  3、分配负面效应  4、可能引发银行乃至金融危机  [2007单选]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有利于(A)。  A.债权人B.债务人  c.生产者D.投资者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对付因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财政为辅。  2、货币主义的主张  它的主要思想是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但它有益的观点是:  (1)其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惟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一切经济政策的惟一法宝。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挤出效应,而无乘数效应。  [2008单选]货币主义认为,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会产生(B)。  A.收缩效应  B.挤出效应  C.流动性陷阱  D.货币幻觉3、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掌握)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A、减税  B、增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还可能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的投资增加  扩大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政府举债能力有限,而且要适度,否则导致通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A、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  B、下调再贷款、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  A、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B、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C、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5)其他措施  (二)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掌握)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现通货紧缩。  1、下调利率  (1)1998年起8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利率  (2)大幅下调央行存、贷款利率  (3)商行下调内部资金上存、下借利率  (4)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率  (5)下调利率支持资本市场,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启动国债投资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3、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  4、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5、加大再贴现力度  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7、活跃货币市场  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  9、加强“窗口指导”  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  [2007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1998年至2002年的物价问题。该时期物价指数分别为99.2%、98.6%、100.4%、100.7%和99.2%。  1.这种物价现象属于(B)。  A.隐蔽性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  C.经济危机D.正常的物价波动  2.产生这种物价现象的重要原因有(C)。  A.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B.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c.国际环境的影响D.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  3.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AC)。  A.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B.减少政府的投资  c.增加财政补贴D.削减行政事业费  4.为了治理这种物价问题,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为(AD)。  A.调低利率B.提高利率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人国债  5.当时,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要有(ABC)。  A.下调利率  B.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  c.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D.大力采取措施,弥补财政赤字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0)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掌握)  最早的央行——瑞典银行;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央行——英格兰银行~~~ ~  各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途径: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普鲁士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世界大多国家如此,如美联储。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如前苏联、中国。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掌握):单一中央银行制度、复合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掌握)  1、央行独立性的内容  (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  (2)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3)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2、保持央行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原则(了解)  (1)央行应以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制定货币政策  (2)央行应按金融运行规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规避短期行为的干扰。  3、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模式  (1)独立性较大模式  如美国、德国  (2)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 二、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掌握)  (一)中央银行性质  央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谇政策,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调节和控制。央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央行垄断发行权  发行货币、调节货币供给量、印刷铸造或销毁货币  2、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  代理国库、帮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3、银行的银行——央行办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的存、放、汇,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人。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终贷款人、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等  4、管理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金融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  三、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掌握)  1、央行的资产——央行在一定时点佣有的各种债权  (1)国外资产  (2)贴现与放款(教材这一节印刷有错,“债券”应改为“债权”P214)  (3)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4)其他资产2、央行的负债——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对央行的债权(教材上这里也错了,写成“债券”)  (二)中央银行的业务(掌握)  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货币的发行  (2)代理国库  (3)集中存款准备金~~~ ~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贷款  (2)再贴现  (3)证券买卖(公开市场操作,不为盈利)  (4)国际储备  (5)其他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2)交换差额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1)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一、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  (一)金融宏观调控(掌握)  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其特点有:  (1)宏观调控主要针对短期经济运行,主要手段是财政、货币、汇率和收入政策  (2)宏观调控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操作  (3)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不独立  2、宏观调控的方式(了解)  (1)战略引导  (2)财税调控  (3)金融调控  3、金融宏观调控(掌握):是以央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4、金融调控存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制  5、金融调控手段: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  [2007单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B)的运用。  A.利率政策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D.贴现政策  [2007多选]以下关于金融宏观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有(ACDE)。  A.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是二级银行体制  B.金融宏观调控主体是商业银行  c.金融宏观调控包括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行政调控  D.政策和法律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  E.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  1、货币政策的涵义(掌握)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广义货币政策  狭义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掌握)  (1)是宏观经济政策  (2)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  (3)是间接调控政策  (4)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3、货币政策类型(掌握)  (1)扩张型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  (2)紧缩型货币政策  扩张型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  (3)非调节型货币政策  (4)调节型货币政策  (三)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了解)    (四)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掌握)  1、最终目标体系  (1)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007单选]一般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B)。  A.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  c.国际收支平衡D.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平衡  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  [2006单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基本统一的是(C)。  A.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B.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工具(掌握)  1、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对货币乘数有影响(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反向变化);对超额准备金影响;宣示效果。  优点:央行自主权最大;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迅速;对金融机构比较公平  缺点:作用太强烈、缺乏弹性;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2007单选]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的初衷是(B)。  A.作为货币政策工具B.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  c.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D.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2、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内容:调整再贴现率;规定申请再贴的资格  作用于经济的途径:借款成本效果;宣示效果;结构调节  再贴现工具的条件:金融领域以票据融资为主;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央行借款;再贴现利率要低于市场利率。  优点:有利于央行发挥最终贷款者作用;比存款准备金率机动、灵活,还可调节结构;以票据融资风险小。  缺点:主动权在商行,而不在央行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指各类有价证券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经济的途径  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投资——经济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经济  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央行和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发达的金融市场;信用制度健全  优点:主动权在央行;富有弹性,可微调;可交叉、连续操作;还可稳定证券市场  缺点:达到效果时滞长;实施效果受影响的因素多。  4、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补充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行政命令  贷款限额  利率限制  流动性比率  直接干预  (3)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  [2006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BCE)。  A.优惠利率  B.流动性比率~~~ ~  C.贷款限额  D.道义劝告  E.利率限制  [2007单选]以下不属于公开市场业务优点的是(C)。  A.能够稳定证券市场B.易于逆向修正货币政策  c.政策时滞较短D.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富有弹性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掌握)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1.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掌握)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①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②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1)其具体思路是:货币供给相对于需求而突然增加后,首先产生的影响是使利率下降,然后又促成投资增加。如果消费倾向为已知量,则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民收入增加。  (2)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I表示利率,I表示投资,P表示物价,y表示收入。  在这个传导机制中利率是关键环节。  (3)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A、M增加——r——E、Y(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  B、E、Y增加——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C、r上升——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收入减少——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往复不断相互作用)  上述传导机制很可能因以下两个因素而被堵塞:  ①“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②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掌握)  弗里德曼及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较为直接和迅速,并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样(通过利率)间接和迂回影响国民收入。弗里德曼及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影响国民收入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M——E——I——y  上述表达式中,M为货币供应量,E为产出,I为投资,y为国民收入。  (1)M——E表示货币供应量变公直接影响支出  A、货币需求有内在稳定性  B、货币供给不会引起货币需求,是外生变量  C、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不变,人们手中货币增加,利率下降,公共支出增加  (2)E——I  A、人们手中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多,可购买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或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B、使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人力资本市场收益改变  C、资产结构调整  (3)最终名义收入y变动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的意愿持有量,然后间接影响社会支出和收入。  [2005单选]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稳定,货币政策应采取(A)。  A.单一规则~~~ ~  B.当机立断  C.相机行事  D.适度从紧  [2006单选]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应为(C)。  A.基础货币  B.超额储备  C.货币供应量  D.利率(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掌握  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涵义(了解)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置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从制定实施到最终目标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需要中间的目标来测定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A、测度功能  B、传导功能  C、缓冲功能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  首先必要具有内生性,  ①可测性;  ②可控性;  ③相关性;  [2007多选]内生性是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内涵,故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可概括为(ABD)。  A.可控性B.可测性  c.独立性D.相关性  E.间接传递性  2、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中介目标  (1)利率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主要是指中长期利率。  优点:利率可控性强、可测性强、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也很强  缺点:现实经济中,利率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利率调整的时滞性,特别是真实利率很难测量;而且利率兼具经济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不容易区分政策效果的程度。  (2)货币供应量  优点:  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②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③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④可以明确地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不足: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最大问题是指标口径的选择。  货币主义“单一规则”把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美国也选M2。  3、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掌握)  货币操作指标也称近期目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  (1)短期利率  具体操作时主要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但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的的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在时滞。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作为操作指标的可测性强、可控性强、相关性强~~~ ~  (3)存款准备金  优点:可测性强;可控性强;相关性强  缺点:准备金中的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不是由央行决定。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2)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实施  一、货币政策实施的依据——宏观分析(掌握)  (一)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分析  1、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分析  经济总量GDP(总供给)  总需求I+C+(X-M)  GDP>I+C+(X-M),物价下降;GDP10%;(2)援救失败银行的成本占整个GDP比率>2%;(3)银行出现问题导致了大规模的银行国有化;(4)出现范围较广的挤兑,或政府采取冻结存款、银行放假、担保存款等措施。  外债危机表现为一国对外的支付危机。外汇收入减少、外汇储备枯竭。  一般表现为:国家停止对外偿付债务;要求外国债权人重议债务、债务重新安排、减免债务等。  系统性风险就是狭义的金融危机  2、内部性金融危机和外部性金融危机  内部性金融危机是主要由一国或地区的内部因素引发的金融危机。  外部性金融危机是主要由一国或地区的外部因素传染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3、本土性金融危机、区域性金融危机与全球性金融危机~~~ ~  本土性金融危机是只在一国或地区本土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  区域性金融危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的原因(大纲不作要求)  (一)内部性因素  1、金融因素  2、经济因素  3、预期因素  (二)外部因素  1、国际游资的冲击  2、国际市场的变化  3、他国危机的传染(掌握)  金融危机的传染途径:  (1)资本流动  发生危机国家的企业为应对自己因危机的资金短缺,会从其他国家撤回,引发其他国家的货币剧烈波动、资本大量外逃等  (2)市场预期  (3)金融市场价格的联动  通过市场预期和资金供求等机制传染支其他国家或地区。  (4)实体经济传导  如危机国家需求减少,会导致对应的出口国出口企业受损,进而引起出口整体实体经济。  三、金融危机的管理  (一)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二)金融安全网的构建(掌握)  金融安全网包括: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和市场退出的管制、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  市场准入管制对想建立金融机构的企业法人资格审查;高管、从业人员的资格;经营业务的批准。  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管制是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资本充率、流动性比率等进行监管  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管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金融机构按照存款比率的一定比率收存款保险金。  最后贷款人制度  (三)金融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的构建(掌握)  金融危机预警和处置难度很高、非常复杂。现在还没有成熟有效的模式。  金融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基本构架:建立导致各种金融危机的各类因素数据库;确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和相应的警示临界线;跟踪和监测各类因素或指标的变化,一旦相关指标达到警界线,就报警等。  (四)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掌握)  两个层面: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不同国家政府、央行或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  五个目的和内容:1、寻求资金救助;2、寻求政策援助;3、协调立场;4、开展制定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合作;5、开展多边对话协商,寻求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我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掌握)  1、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贷款为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建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网。如人行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约束,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9、10、12月三次下调我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2.5个百分点,9-11月连续四资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  2、主动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如参加G20会议,与美国单独磋商、协条  3、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出口的财政货币政策。  如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上调出口退税率,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放松房贷的限制和加大房贷利率优惠(扩大下浮幅度)等。~~~ ~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5)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掌握)  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金融监管是一种外部力量,并不能确保金融机构不发生金融风险和损失。  [2007多选]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一些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这些标准主要涉及金融机构的(CDE)。  A.收益标准  B.公司治理  C.市场准入  D.风险监管  E.市场退出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掌握)  1、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2、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3、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目标从属于国家金融与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P270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掌握)  1、金融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1)国家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定地位和职责  (2)金融监管机构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实施金融监管  (3)金融机构应合法经营,依法接受监管当局的监督,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5、适度竞争有原则  6、统一性原则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大纲不作要求)二、金融监管的理论(掌握)  (一)公共利益论——市场有失灵  监管被看成政府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手段。  (二)特殊利益论——政府是也是经济人,也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  政府管制是为了保护政府和几个特殊利益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服务,对整个社会并无益。  (三)社会选择论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认为政府管制也是一样产品,供给方是政府,需求方是各种利益主体。  为了保证社会公正,金融业的长远发展,管制者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对控制的需求,它应该坚持独立性,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促进一般社会福利一致。  (四)经济监管论  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进行监管,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 ~  企业可以从政府监那里获得至少三个方面的利益:直接的货币补贴(如我国对金融机构的注资);控制竞争者的进入;获得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价能力。  监管者可获得选票和资源  三、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掌握)  集中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不完全集中统一监管体制  [2007多选]从世界各国的传统来看,金融监管模式主要有(AC)。  A.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B.分业经营、集中监管  C.混业经营、集中监管  D.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E.分业与混业相结合  [2006单选]实行混业经营集中监管的国家,对银行机构业务经营的范围(C)。  A.实行严格的限制  B.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C.基本没有限制  D.完全没有限制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掌握)  (一)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  大一统  (二)第二阶段:1984-1991  确立了人行的央行地位。  (三)第三阶段:1992-1997  1992年证监会成立。1993年确立了监管体制形成的政策基础。  银行监管方面,银行监管从属于货币政策,监管内容主要是信贷规模和利率执行情况——行政手段  证券方面,虽然成立了证监会,人行、财政部、国家体改委、地方政府和证监会共同对证券行业进行监管。  (四)第四阶段:1998-2002  1998年保监会成立  银行监管方面,实行市场准入监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监管。初步建立了银行内部控制、政府监督管理、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证券监管方面,由中国证监会全面负责  保险监管方面,由保监会负责  (五)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成立。  分业监的模式完整建立,监管手段市场化越来越高。监管方法与国际接轨。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6)第二节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本章的重点)  一、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  [2005多选]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CDE)监管。  A.市场准则  B.市场竞争  C.市场运营  D.市场准入  E.市场退出~~~ ~  1、市场准入监管(掌握)  市场准入监管是对银行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和生存能力两方面进行审查  (1)审批注册机构  进入金融行业必须按法律要求向银行监管当局提出申请,经许可后,领取营业执照才能进行经营活动。  银行监管当局允许经营金融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规定商行要有符合规定的银行章程;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具备任职资格和工作经验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才能成立银行。  (2)审批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是设立金融机构的首要条件。银行监管部门对成立银行类金融机构提出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  (3)审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1、必要的学识水平;2、对金融业务的熟悉程度  我国要求建立商行有具备专任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行长)和高管。  (4)审批业务范围  监管当局审批机构业务范围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需求以及机构的实力、管理层的经验和能力,而且银行必须对它所从事的所有业务活动要有充分的控制能力。  [2007单选]不属于市场准入监管的是(A)。  A.审批资本充足率B.审批注册机构  C.审批注册资本D.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2006年单选]为承担可能的风险和亏损,设立金融机构的首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A)。  A.注册资本  B.固定资产  C.银行存款  D.抵押物2、市场运营监管(掌握)  包括: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资产安全的监管、流动适度性的监、收益合理性的监管、内控有效性的监管  (1)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扣除项包括: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扣除项:包括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的50%、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的50%。  资本分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有实收资资本(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资本充足率大于等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大于等于4%。  我国按资本充足率将商行分为三类:资本充足的商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资本不足的商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4%);资本严重不足的商行(资本充足率不足4%,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2%);  [2007单选]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以下属于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是(C)。  A.中期优先股  B.损失准备  C.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  D.可转换债券  (2)资产安全的监管~~~ ~  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  资产安全性监管的重点是银行机构风险的分布、资产集中程度和关系人贷款。  A、分析各类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以及各类不良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  我国规定: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资产余额<4%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余额<5%  B、监测银行机构对单个借款人或单个相关借款人集团的集中程度,又称大额风险暴露。  我国规定: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客户授信/资本净额<50%  C、监测银行机构对关系人贷款变化  关系人通常指银行的高管人员及其亲属、自己的公司等。  D、监测银行坏账和贷款准备金的变化  [2008单选]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指标中,不良资产率是指(C)之比。  A.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  B.不良贷款与总资产  C.不良信用资产与信用资产总额  D.不良信用资产与贷款总额  (3)流动适度性的监管  银行机构的流动能力:可用于立即支付的现金头寸;在短期内可以兑现或出售的高质量可变现资产。  A、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应当保持在适度水平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25%  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总负债>60%  B、监测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  流动性缺口=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10%  C、监测银行机构的资产变化情况  包括:银行的长期投资、不良资产和盈亏变化情况[2006]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通常源于(D)。  A.资产大于负债  B.资产小于负债  C.债务人的违约  D.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不合理  (4)收益合理性的监管  A、对收入的来源和结构进行分析  B、对支出的的去向和结构进行分析  C、对收益的真实状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营业收入>=35%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0.6%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1%  [2008单选]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对商业银行关于收益合理性的监管指标中,关于资本利润率的规定是(D)。  A.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不应低于10%  B.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不应低于11%  C.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不应低于10%~~~ ~  D.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不应低于11%  (5)内控有效性的监管  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银监会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四个方面对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充分性是指检查和评价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认识。  合规性指检查和评价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得以实施和保持。  有效性是检查和评价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适宜性指检查和评价控制措施是否适宜。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2005单选]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与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之比不得低于(B)。  A.20%  B.25%  C.30%  D.50%  3、处理有问题银行及市场退出监管(掌握)  (1)处理有问题银行  有问题银行指因经营管理状况的恶化或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发生支付危机、倒闭或破产危险的银行机构。  有问题银行机构的特征  监管当局处置有问题银行的主要措施:  A、督促有问题银行采取措施,如详细整改计划,改善内控等  B、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  C、协调银行同业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救助。  D、央行求助  E、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重组  F、接管有问题银行  (2)处置倒闭银行  银行倒闭指银行无力偿还所欠债务的情形。  银行倒闭情形  处置倒闭银行措施:  A、收购兼并  B、依法清算  [2006多选]处置倒闭银行的措施主要有(AC)。  A.收购或兼并  B.中央银行救助  C.依法清算  D.同业救助  E.政府救助(二)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掌握)  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  1、非现场监督  非现场监督是监管当局针对单个银行并表的基础上收集、分析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包括审查和分析各种报告和统计报表。——银行机构的管理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各种业务报表  非现场监督的主要目的:~~~ ~  (1)评估银行机构的总体情况  (2)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密切跟踪  (3)通过对同组银行的比较,关注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2008单选]银行监管的非现场监测的审查对象是(C)。  A.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  B.银行的合规性和风险性  C.银行的各种报告和统计报表  D.银行的治理情况  2、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是指通过监管当局的实地作业来评估银行经营状况的一种方式  现场检查的形式有:实地审核、察看、取证、谈话等。  现场检查的内容:  (1)合规性检查  合规检查永远是现场检查的基础。  (2)风险性检查  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是密切关联的银行监管方法,非现场检查的结果可以指导现场检查的重点,使现场检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现场检查对是对非现场检查结果的实证。  3、并表监管  并表监管又称合并监管,指在所有情况下,银行监管机构应具备了解银行机构和集团的整体结构,以及其他监管银行集团所属公司的情况。  并表监管包括:境内外业务、表内外业务和本外币业务。  4、监管评级  CAMELS——骆驼评级制度  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经营管理能力、盈利水平、流动性及市场敏感性进行评价。  监管评级最终要对银行进行综合评级,评级主要以风险程度、资产质量、盈利状况为主要标准。  我国的“CAMELS+”包括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市场风险;最终评级结果分为6级,被评为5级和6级的银行属于高风险银行,银监会要给予持续的监管关注,必要时可采取处置措施。  [2005单选]国际上通行的“骆驼评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  A.资本充足率  B.资产质量  C.负债质量  D.盈利水平  E.流动性  二、证券监管的主要内容(掌握)  (一)法律法规体系——分三层  1、《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2、部门规章  3、关于机构、业务、人员、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管规则  (二)上市公司监管  1、对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监管  (1)负责监管区内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辅导改制工作  (2)对辖区内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进行调查  (3)对中介机构在股票发行审核和承销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等  2、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对辖区内上市公司进行现场监管  (1)对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文件审阅、监管~~~ ~  (2)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情况进行监管  (3)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吸收合并、上市公司收购及股东持股变动等进行监管  (4)督促有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充分揭示退市风险  (5)对上市公司进行合理的风险分类  (6)对上市公司融资情况进行监管等等  3、审计及评估业务的监管  (1)对审计及评估等中介机构的机构资格及从业人员资格进行监管  (2)收集辖区内审计及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公告、定期报告等资料信息(三)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1、审批制转向审核制的市场准入制度  2、证券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机制  (1)隔离制度  (2)对证券公司财务及审计的监管  净资本不得低于其对外负债的8%  (3)内控制度的监管  (4)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管  3、对证券从业人员的监管  (1)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年检制度  (2)高管人员的保荐推荐制度  (3)证监会对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谈话提醒制度  (4)强化高管人员的持续培训  4、证券公司的退出制度  证监会对证券承销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实行单项发牌制度和年检制度等  (四)资本市场监管  保证证券交易所公平、公正的完成交易;推进交易透明制度;发现阻止市场操控、内幕和欺诈交易等不公平交易等  [2005多选]我国《证券法》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有(BCE)。  A.委托交易  B.内幕交易  C.欺诈交易  D.自助交易  E.操纵交易  三、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掌握)  (一)法律法规体系  [2008单选]在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保险行政法律规范的是(D)。  A.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B.被保险人与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C.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D.保险监管机构与保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灵魂。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偿付能力为核心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  1、最低资本(全国性5亿,区域性2亿)  2、法定保证金  保险公司必须将其注册资本的20%作为法定保证金存入保监会指定的银行,专门用于公司清算时清偿债务  3、保险保障金~~~ ~  财产保险、人身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再保险业务按当年自留保费收入的1%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直到达到总资产的6%  保证金和保险保障金是最基本的风险缓冲基金。  4、准备金的规定  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保证偿付能力的又一道防线。  寿险业务公司按有效人寿保单的全部净值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按照相当于当年自留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5、投资监管  (三)公司治理监管  《公司法》《保险法》要求保险公司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组织架构成——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  另外,还要在董事会下设置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等;还可以引入独立董事。  (四)市场行为监管(8种自己看)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7)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教材新增内容)  一、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掌握)  (一)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1、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2、金融监管是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3、金融监管信息的准确反馈又可以促进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二)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内容  1、对商业银行监管和微观传导机制运行的协调  2、统计数据和信息的协调  3、危机处理的协调  二、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掌握)  (一)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经营带来的挑战  1、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  2、金融控股集轩的资本监管  3、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挑战  机构监管是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监管,一个金融机构只有一个监管机构负责(一个婆婆)的监管  功能监管是按照金融体系所具有的相对固定的金融功能作为区分基础进行监管,,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从事多种功能金融业务就会有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对其监管(多个婆婆)。  机构型监管容易造成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而功能型监管则缺乏对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状况的认识。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在以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基础上,还要协调好跨市场、多功能的监管。  (二)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  1、增强联席会议制度的权威,强化主监管方的权力  我国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采取的是主监管制度。  2、加强金融监管机构操作层面上的协调  3、监管协作的具体内容  (1)信息共享  (2)对混业经营中出现的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进行协调清理。  (3)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要统一规定、统一监管规范。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8)~~~ ~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方式与机制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掌握)  1、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  (1)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和规模的迅速扩张  (2)金融市场的联动  (3)金融产品的创新  (4)金融资本的频繁跨国流动  2、金融自由化程度加深  (1)许多国家加快开放了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放松了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  (2)金融并购、金融资本相互渗透,金融机构大型化、业务交叉、国际化  3、金融风险的全球性  (1)外汇市场风险  (2)国际银行业风险  (3)国际证券风险  (4)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2006单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D)。  A.金融自由化就不应再有金融监管  B.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完全没有矛盾  C.要加强金融监管,就不能有金融自由化  D.金融自由化并不否认金融监管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方式(不作要求)  1、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各国政府监管当局、国际社会成立的各种金融合作机构,如IMF、WB、WTO等  2、金融监国际协调方式分类  (1)按形式分,规则性协调和相机协调  规则性协调由国际金融组织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各国采取相应政策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优点:权威强、连续性强;缺点:规则一旦制定,就会延续一段时间,不能及时随实际情况变化而调整。  相机性协调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采取政策协调、共同行动的措施。优点:灵活性、时效性、针对性较强;缺点:协调成本高、约束力弱。  (2)从地域分,全球性国际协调、地区性的国际协调  (3)从协调涵盖范围分,综合性协调、专门化协调  (4)从频率上分,经常性协调和临时性协调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机制(掌握)  1、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国际协调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2、政策的相互协调  3、危机管理——偶然、临时的协调形式  4、联合行动——国际协调的最高形式  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与他国、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掌握协调的内容)  (一)对人民币汇率、防范热钱、打击非法洗钱和资金外逃方面的协调  (二)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协调  (三)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监管的协调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制定,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标准与国际接轨  三、银行业的国际监管(大纲不作要求)  主要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  四、证券业的国际监管(大纲不作要求)  知道国际证监会组织  五、保险业的国际监管(大纲不作要求)  知道国际保险业监督官协会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39)  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第一节汇率  一、汇率的概念  (一)汇率与标价方式  汇率(掌握):又称汇价,是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标价方式有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方法(掌握)  1、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1、100、1000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即以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可称为外汇汇率。  如在中国外汇市场上报:USD1=RMB7.7825  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1、100、1000等)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即以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可称为本币汇率。  如在美国外汇市场上报:USD1=RMB7.7825  (三)汇率的种类(掌握)  1、基本汇率、套算汇率  2、银行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  3、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平价、升水、贴水  4、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5、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7、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8、双边汇率、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二、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汇率的决定基础  1、金本位制一汇率的决定基础(掌握)  决定汇率的基础从本质上是各国单位货币所具有的价值量;从现象上看是各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  汇率的标准是铸币平价,即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与另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汇率的波动范围是黄金输出点和输入点内。  2、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掌握)  从本质上说是各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从现象上看是各国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购买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均衡汇率就是法定平价,即一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另一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均衡汇率就是购买力平价。(二)汇率变动的形式(掌握)  1、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官方汇率变动  2、升值与贬值——市场汇率的变动  (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掌握)  1、物价的相对变动  一国通货膨胀,本币有贬值压力  2、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升高~~~ ~  3、市场预期的变化  市场预期的变化是导致市场汇率短期变动的主要因素。  预期外币贬值,抛售外币,外币真的贬值  4、政府干预汇率  (四)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掌握)  1、汇率变动的直接经济影响  (1)汇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  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  本币贬值——以外币计价的本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下降,而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劳务价格上升——商品、劳务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汇率变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影响  本币贬值——国内资产贬值——吸引外商投资;但外商投资资产存量损失、增加国内企业外债负担  (2)汇率变动影响外汇储备  汇率变动发生在本币和外币之间,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无影响;只有当外汇储备要兑换成本币时,如果本币贬值,则外汇储备可兑换成本币的数量减少,储备价值缩水。  如果汇率变动发生在不同储备货币之间,则外汇储备的价值会变动。  (3)汇率变动形成汇率风险  2、汇率变动的间接经济影响  (1)汇率变动影响经济增长  本币贬值——贸易收支改善——(若国内有闲置资源)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本币升值——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限制外资的流出,如果监管得当,则会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增长。  (2)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  本币贬值——刺激了出口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的经济增长——提升了这两个部门的竞争力,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国内其他部门也会被带动增长  (五)汇率理论(大纲不作要求)  1、国际借贷说  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而外汇供求又决定于国际借贷,因此国际借贷是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  2、购买力平价说  基本思想是:汇率由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即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变动由各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动决定,即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呈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关系(以前考过)  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反过来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不一定成立。  3、汇兑心理说  认为人的主观心理因素是决定汇率的因素。  4、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由于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投资者会将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者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高利率货币。当在两国的投资利率与外汇变动收益相等时,资本流动停止。  利率平价说的结论: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  5、资产市场说  资产市场说将汇率看成是一种资产的价格,这种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决定的。  有货币说主资产组合说  三、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掌握)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确定与变动的基本模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包括:中心汇率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机制和方式。  (一)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掌握)  1、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FixedRate):是指由货币当局制定基础汇率,汇率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的汇率。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1)各国汇率标准是铸币平价  (2)汇率变动的范围在黄金输入和输出点之间  (3)稳定汇率机制是没有人为干预的市场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双挂钩  (2)市场汇率变动的范围是人为规定的,1971年前上下1%,之后是2.25%  (3)稳定汇率的机制是人为干预的市场机制  2、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FloatingRate):是货币当局不再制定法定汇率,而是听任外汇市场供求所决定的汇率。  根据官方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根据汇率浮动是否结成国际联合,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二)盯住汇率制(掌握)  盯住汇率制指一国单方面将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或某一蓝子货币挂钩,与之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平价,而本币对其他外币的汇率则随所盯住货币对其他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三)国际货币基金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划分(没作明确的要求)  1、货币局制  2、传统的盯住汇率制度  3、水平区间内盯住汇率制  4、爬行盯住汇率制5、爬行区间盯住汇率制~~~ ~  5、水平区间盯住与爬行盯住汇率制结合  6、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  7、单独浮动(四)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没有明确要求)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4、国内金融发达程度及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  5、相对通胀率  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用固定汇率制度或盯住制;  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密切,资本流出入规模大而且频繁,或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时,一般用浮动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  (五)人民币汇率制度(掌握)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掌握)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双重官方汇率  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  1988年在各地设立外汇调剂中心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7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2、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开放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机制替代竞价交易;开办外币掉期、远期外汇等  人民币汇率实行一定程度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每天波动不超过千分之三(现已有千分之五);银行对客户挂牌汇率实行价差幅度管理,美元现汇卖出与买入价之差不超过交易中间价的1%,现钞卖出与买入价之差不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  [2005单选]政府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按国际货币基金的划分,这种汇率制度是(D)。  A.传统钉住安排  B.爬行区间  C.独立浮动  D.有管理浮动  [2007单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A)。  A.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B.人为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2008单选]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C)。  A.购买力平价  B.黄金输送点  C.铸币平价  D.利率平价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0)  第二节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掌握)  1、国际收支的涵义(掌握)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或外汇的收入和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百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以一定货币计值的价值量总和。包括狭义国际收支中不包括的易货贸易、物品捐赠、以实物直接投资等。  国际收支的本质特征: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2)国际收支是一个收支的概念  (3)国际收支是一个总量的概念  (4)国际收支是一个国际的概念  2、国际收支的构成(掌握)  (1)经常项目收支:贸易收支、服务务收支、要素报酬收支和单方转移收支  (2)资本项目收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一定会计原理和方法编制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的统计报表。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  (1)经常项目: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实质资源的国际流动  (2)资本与金融项目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3)错误与遗漏项目二、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  (一)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涵义  自主性交易(掌握):又称事前交易,指各类微观主体出于获取利润、利息等经济动机或其他动机,根据本国与他国在价格、利率、利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其他考虑,而于事前主动进行的经济交易,自发、分散。  补偿性交易(掌握):又称事后交易,指有关交易主体为了平衡自主性交易发生的收支差额,而于事后被动进行的经济交易。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收支平衡指自主交易的平衡。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大于支出,国际收支顺差;反之逆差。  (二)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掌握)  1、根据差额性质不同,可分为顺差和逆差  2、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收入性不均衡、货币性不均衡、周期性不均衡、结构性不均衡  3、根据不同账户的状况,可分为经常账户不均衡、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均衡与综合性不均衡。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掌握)  (一)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  1、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物价的要求  国际收支逆差——运用外汇储备——投放外汇,收回本币——通货紧缩  2、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汇率的要求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3、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是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  (二)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政策措施(掌握)  1、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逆差,可采用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A、产生需求效应~~~ ~  紧的财政政策——需求减少——进口下降  B、产生价格效应  紧的财政政策——价格下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  (2)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逆差,可采用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也调节资本项目收支。  A、需求效应  B、价格效应  C、产生利率效应  紧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资本流入  (3)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货币当局实行本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或有意在外汇市场上让本币贬值或升值。  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汇率政策主要用于调整经常项目收支  2、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微观政策措施  严重不均衡时,可采取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逆差时,还可以采取向国际货币基金或其他国家争取短期信用融资的措施,或直接运用本国的国际储备。(三)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  1、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不同组合  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外部均衡是国际收支平衡  四种不同组合:  (1)内外部都均衡  (2)内部均衡与外部不均衡  (3)内部不均衡与外部均衡  (4)内部都不均衡  内外部同时不均衡又有四种情形:  (1)经济衰退、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  (2)经济衰退、失业与国际收支顺差  (3)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  (4)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  2、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政策措施  对于内外部都均衡,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不需调整  对于内部均衡与外部不均衡并存,只需采用调节外部不均衡的政策措施,如运用汇率政策等。  对于内部不均衡与外部均衡并存,只需采用调节内部不均衡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对于内外部同时不均衡:如果(2)(3)种情况比较容易,(2)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3)采用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1)(4)情况内外均衡有矛盾,如(1)调节内部均衡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加重国际收支逆差。如(4)调节内部均衡要紧的货币政策,则会加重国际收支顺差。  四、国际收支理论(大纲不作要求)  五、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及调节  除80年代中期的三年和1992年出现过逆差外,我国其余年份均是顺差,而且大多是“双顺差”  1、逐步放宽和取消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制,1994年全放开  2、逐步放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走出去”、QFII、允许国内机构和居民部分外汇通过QDII对外进行证券投资。  3、降低出口鼓励范围和力度,调整外贸出口结构  4、优化利用外资~~~ ~  5、对外投机性热钱采取密切监控。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1)  第三节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一、国际储备概念  (一)国际储备的涵义(掌握)  国际储备(掌握):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为世界所普遍接受的货币资产。  国际储备的特征(掌握)  (1)官方储备  (2)货币资产  (3)普遍接受的货币资产  (4)存量  (二)国际储备构成(掌握):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外币活期存款、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其他外币资产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头寸  又称普通提款权,是基金组织成员国在向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中25%黄金、基金组织指定的外币或特别提款权。  4、特别提款权  是基金组织于1970年后向成员国无偿分配的,作为补充原有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新型国际储备资产  二、国际储备的功能(掌握)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基本功能  2、维护本币汇率  3、维持国际资信和投资环境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掌握)  1、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掌握)  总量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总量适度,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2、确定储备总量的因素  (1)是否是储备货币发行国  (2)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  (3)国际支出流量  (4)外债规模  (5)短期国际融资能力  (6)其它调节国际收支政策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7)汇率制度  经验指标:(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比一般在30%——50%  (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最低标准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掌握)  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流动性是首要的、第一位;其次是安全性  1、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  (2)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  (3)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2、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掌握)  (1)传统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  强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忽视外汇储备资产的盈利性  (2)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  A、货币当局本身的外汇管理转型  B、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或部门  主权财富基金:由政府创建或拥有的特殊投资基金,为长期目的而持有的外国资产。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我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SDR组成  我国国际储备的鲜明特征:总量迅速增长、结构变化显著  2008年总量近2万亿;外汇储备占比在2008年达95%以上(原不到80%)  “藏汇于民”允许鼓励民间持有外汇。  中投公司运营主权财富基金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2)  第四节国际货币体系  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  (一)国际金本位的形成(掌握)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  1、铸币平价——各国中心汇率  2、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黄金输送点  (三)国际金融本位的崩溃(掌握)  1929-1933年大危机,国际金本位崩溃  (四)国际金本位的特征(掌握)  1、可以自发力量调节经济,无需政府干预  2、第个参与国需要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较公平  3、汇率始终维持在黄金输送点附近。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建立(掌握)  (二)主要内容(掌握)  1、建立一个永久的国际金融机构——IMF  2、人为规定金融平价——固定汇率制度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三)崩溃(掌握)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金平价从35提升38美元,汇率波幅由1%升到2.25%  1973年崩溃 三、牙买加体系  (一)建立(掌握)  1976年  (二)内容(不作要求)  1、浮动汇率  2、黄金非货币化~~~ ~  3、扩大SDR作用  4、扩大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份额  (三)发展(掌握)  国际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  (四)特征(掌握)  1、国际储备多样化  2、汇制度安排多元化  3、黄金非货币化  4、通过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解决国际收支失衡  四、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掌握)  (二)欧元的启动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与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3)  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第五节离岸金融市场  一、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涵义(掌握)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从事离岸货币(也称境外货币)借贷的市场。  (二)离岸金融中心  从离岸业务与国内金融业务的关系来看,离岸金融中心可分有三种类型:  1、伦敦型中心(掌握)  (1)交易的货币币种是不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其他货币  (2)经营范围宽泛,市场参与者可以同时经营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  (3)对经营离岸业务没有严格的申请程序  ——一体型中心,如伦敦和香港。  2、纽约型中心(掌握)  (1)欧洲货币业务(离岸金融业务)包括市场所在国货的非居民交易(如中国企业在纽约市场上从事的美元借贷业务)  (2)对境外货币业务和境内货币业务严格分账管理,即对离岸业务与国内金融业务分开  ——分离型中心,如,美国纽约的国际银行业便利,日本东京泊海外特别账户,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单位  3、避税港型中心(掌握)  (1)资金流动几乎不受任何限,而且免收关税  (2)资金来源于非居民,运用于非居民——“两头在外”  (3)市场上几乎没有实际的交易,只是其他金融中心资金交易的记账和转账——走账型或簿记型中心  甚至没有工作人员,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如,巴哈马、开曼、英属维尔京、百慕大、巴拿马等。  二、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涵义(掌握)  欧洲货币市场是专门从事境外货币存放借贷的市场。(已不限于欧洲了,这里的欧洲已不是地域性概念,而是“境外”的意思)  欧洲货币是在发行境外流通的货币,或在市场所在地流通的外国货币。  如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现在在东南亚也有大量度境外人民币流通。  狭义的欧洲货币是指银行对非居民的境外货币负债。~~~ ~  广义的欧洲货币是除包括狭义的欧洲货币外,还包括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借贷的境内货币。如美国现在经营境外美元业务(从境外流入美国境内,再贷放给境外的美元)。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掌握)  欧洲货币市场有特定的交易客体、主体和交易中介  1、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客体是欧洲货币——境外货币  判断一笔货币是否是欧洲货币的标准,是看这笔存款是否缴纳存款准备金,一般来说境外货币(非居民的外币存款)不缴纳存款准备金。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主要是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  3、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中介是欧洲银行  欧洲银行指那些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它们拥有全球性的分支机构和客户网络,将世界各地的欧洲货币供求者联系在一起。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基本是以运营网络形式存在的无形的市场。  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基本不受管制。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掌握各市场的主要业务)  1、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掌握主要业务)  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比重很大。原因是  (1)各国商业银行常常在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满足本国对准备金的需求  (2)资金由拥有过剩存款的欧洲银行流向最终客户,需要银行中介  (3)银行在各货币间进行短期的套利  欧洲银行同业之间拆借欧洲货币种类有:  (1)定期存款——最主要的品种。  标准期限有1、2、3、6、9和12个月,也有1天、1周、2周的定期存款,一般在交易日后第二个营业日交割  (2)隔夜存款,即在交易日当天交割的期限只有1天的存款  (3)隔日存款,即期限也只有1天,但在交易日的次日交割的存款。  银行同业拆借主要是通过电话或电传联系,达成交易后一般只凭信用,不用签订书面的协议,交易单位一般以100万美元计算。  银行同来拆借实行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出价和要价利率,(出价利率是报价银行从其他银行吸收存款愿意给付的利率,要价利率是报价银行愿意给其他银行贷款收取的利率)对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存款还是借款。  在伦敦市场上能报价的银行只有几十家——主要银行,其他只是接受者。  2、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掌握主要业务)  1-5年贷款为中长期贷款,5年以上贷款是长期贷款,二战后统称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主要形式有银团贷款和双边贷款。  (1)银团贷款  银行贷款是向非银行借款人提供欧洲中长期贷款的主要形式。  一般贷款需求数量大、期限长。由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不同国家的银行组成银行团(辛迪加),由一家或几家信誉高的大银行牵头,按相同条件共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  银行团贷款的两种形式:  A、直接银行贷款,即参加贷款银团的各银行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贷款  B、间接银团贷款,即由一家或几家大银行牵头向借款人作出贷款安排,由牵头银行将贷款分别转售给其他参与银行,他们按各自承担的份额提供贷款,贷款工作由牵头银行负责管理。——分包  (2)双边贷款  金融额低的、期限短的贷款可由一家银行提供——双边贷款,或独家贷款。利率结构与银团贷款相同,其他费用低、甚至可以全免。  3、欧洲债券市场(掌握业务)  (1)欧洲债券的涵义~~~ ~  国内债券:指市场所在地的本国发行人发行的债券。  国际债券: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发行人发行的债券  国际债券又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外国债券:指非居民在一国债券市场上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如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发行美元为面值的债券。  发行外国债券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瑞士的苏黎世、纽约、东京、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叫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叫武士债券;在英国发行的外国债券叫猛犬债券;荷兰发行的债券叫布伦兰特债券;在中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称为熊猫债券。  欧洲债券:指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如中国公司在英国发行美元为面值的债券。以特别提款权为面值的债券都属于欧洲债券。  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  A、外国债券一般由市场所在地的国内金融机构组成的承销团承销;而欧洲债券则由多个国家的从事机构组成的银团承销。  B、外国债券受市场所在地的国家证券主管机构监管,可公募发行,也可么募发行;而欧洲债券,不受面不受任何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欧洲债券通常采用公募方式发行,发行后可以申请在某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C、外国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必须受到当地市场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而欧洲债券不受面值货币国或发行市场所在地的法律的限制。所以欧洲债券发行协议中必须注明发生纠纷适用的法律。  D、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必须根据市场所在地的法规缴纳税金,而欧洲债券采取不记名债券形式,投资者的利息收入免税  E、外国债券付息方式一般与当地国内债券相同;而欧洲债券通常是每年付息一次。  (2)欧洲债券市场的结构  分为欧洲债券的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欧洲债券交易的市场——二级市场  欧洲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A、发行人  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机构、跨国公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  B、投资人  人个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是欧洲债券市场主要的投资者: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各国央行、养老金、投资基金、跨国公司和国际性的大银行。)  获得高收益、还可以免税  C、中介机构——主要业务是承销  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信誉卓著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人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分部。最新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44)  第六节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一)外汇管理的涵义(掌握)  外汇管理指外汇管理机构运用一定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外汇进行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外汇管理:指对外汇兑换施加的限制性措施,主要为对外汇可得性和价格的限制。  广义外汇管理:既包括外汇管制,也包括为实放外汇管制或其他管制措施而采取的配套管理借施。  我国外汇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  (二)外汇管理的目的和弊端(掌握)  1、外汇管理的目的  (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风险  (3)防止资本大量外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4)增加外汇储备~~~ ~  (5)有效利用外汇资金  (6)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7)维护金融安全  2、外汇管理的弊端  (1)扭曲汇率  (2)导致寻租和****行为  (3)导致地下经济蔓延  (4)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5)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 二、货币可兑换  (一)货币可兑换的概念与类型(掌握)  货币可兑换是相对于外汇管制而言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指居民不受官方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持有。可分为货币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  一国货币可兑换程度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一国外汇管理制度的选择。  完全可兑换是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下,都可能自由地将本币与外币相互兑换。  部分可兑换是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如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下,可以自由兑换,而在其它项目下不可以自由兑换。现实中通常是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而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掌握)  IMF规定成员国如果接受第八条规定,就可将其货币视为可兑换货币  1、不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2、不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复汇率政策  3、成员国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如对方提出申请这部分货币是经常性交易中获得的,发行国应予以购回。  我国经常项目1996年实现自由兑换,向IMF承诺接受第八条的规定。  IMF对经常性交易规定:  1、所有同外贸和其他经常性业务以及正常的银行短期信贷业务相关的支付  2、应付贷款利息和其他投资净收益的支付  3、数额不大的偿还贷款本金的工摊提直接投资折旧的支付  3、数额不大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  [2008单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规定,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主要是指(C)。  A.货币对内可兑换  B.资本项目可兑换  C.经常项目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掌握管理内容和方法)  目前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1、实现资本项目兑换的条件  (1)稳定的金融环境  (2)稳健的金融体系  (3)弹性的汇率制度  大多发展国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要采取循序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  2、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  先放松资本流入管制再放松资本流出;先放松外国直接投资,再放以资产组合投资,选放松贸易信贷、再放松融资信贷;先开放证券市场再开放货币市场;先开放股票市场再开放债券市场;先放松资本交易的兑换限制再放松资产交易本身的管制等等。~~~ ~三、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掌握)  改革开放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改革开放后逐步市场化,1996年12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同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  2001年以来,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经常项目管理(掌握)  1、经常项目收支,除按规定企业保留的外,实行结售汇制  2、经常项目收支必须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结售汇银行负责一致性审核。  3、境内机构经常项目用汇,除个别项目须外管局进行真实性审核外,其他可直接凭有效凭证向外汇指定银行或从其外汇账户付汇。  4、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  货物出口,由外管局对相应的出口收汇进行核销;进口货款支付后,由外管局对相应的到货进行核销。  (三)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资本项目管理(掌握)  1、直接投资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78年改革开放就放开了,而且非常鼓励;近几年积极鼓励境内企业走出去。  2、证券投资  我国允许境外投资者可直接进入境内B股市场;间接通过QFII(有额度限制)在A股市场上买卖股票、债券;境内企业经批准榀在境外上市(H股、F股)  我国外汇指定银行可以买卖境外非股票类证券;境内投资者可以通过QDII间接投资国外的证券市场。  3、其他投资  对外债实行计划管理。  [2007单选]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人民币已经实现了(C)。  A.世界货币  B.与外币自由兑换  C.经常项目可兑换  D.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7单选]我国资本项目存在部分管制,其中实行计划管理的是(D)。  A.外商来华投资  B.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C.证券投资  D.外债四、外债管理概述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掌握)  1、外债: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和利息。  我国外管局规定外债包括:  (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2)外国政府贷款  (3)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  (4)买方信贷  (5)外国企业贷款  (6)发行外币债券  (7)国际金融租赁  (8)延期付款  (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  (10)其它形式的对外债务  2、外债管理指一国政府对外债及其运行加以控制和监督。~~~ ~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掌握)  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GDP  20%负债率  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  100%的债务率  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  25%偿债率  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  25%短期债务率  [2008单选在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中,偿债率等于(C)。  A.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B.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国了生产总值*100%  [2006单选]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偿债率指标的警戒线是(B)。  A.20%  B.25%  C.50%  D.100%  2、外债结构管理(掌握)  (1)外债种类结构优化  (2)外债期限结构优化  (3)外债利率结构优化  (4)外债币种结构优化  (5)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  (6)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五、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1、外债情况(掌握)  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一直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到2007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3736亿美元。主要问题短期债务率偏高,2005年底我国短期外债比率超过50%。  2、外债管理制度(掌握)  我国对外债实行计划管理。  1年期以内的短期外外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  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借用1年以上的中长期外债需纳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不需事先批准,但其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之和要严格控制在其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额的差额之内。  所有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后,均及时到外管局定期或逐笔办理外债登记。  地方政府不得对外举债。  境内机构180天(含)以上、等值20万美元以上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