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2-05-21 03:24:06 发布

12、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讲义第十二讲: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四部分 统 计统计部分近四年考试情况如下表: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10年11题11分5题10分16题21分2009年11题11分5题10分16题21分2008年11题11分5题10分16题21分2007年11题11分5题10分16题21分这部分教材结构第二十一章统计和统计数据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二十五章时间序列第二十六章统计指数统计部分具体内容:第21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08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09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10年1题1分1分本章主要考点:1、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2、统计数据的类型3、统计指标及类型本章考点串讲:考点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尺度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的标准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统计尺度特点定类尺度(1)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2)定类尺度作为代码的数值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不可以区分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定序尺度(1)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6页 (2)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定距尺度(1)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2)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定比尺度(1)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2)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考点二:统计数据的不同类型统计数据由低级到高低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考点三:统计指标的分类: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类型内容教材例子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通常以绝对数表现)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相对指标(两个绝对数之比)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指标(平均数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第22章统计调查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1题2分2分2008年1题1分2题4分5分2009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10年2题4分4分本章主要考点:1、统计调查的种类2、统计调查方式3、统计数据搜集方法4、统计数据的误差本章考点串讲:考点一:统计调查的种类种类具体内容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连续调查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6页 ,目的是为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如工厂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入、能源消耗、人口的出生、死亡等。不连续调查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等。考点二:统计调查方式调查方式含义具体内容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周期性的;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3.数据一般比较准确4.使用范围比较窄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1.经济性2.时效性强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不是完全依据随机原则选取样本。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1)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就是重点调查。(2)要及时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总额情况,只需对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即可。(3)国家统计局的全国5000家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制度属于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抽样调查是随机的抽取调查单位,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考点三: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搜集第一手数据1、直接观察法: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用这种方法2、报告法: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3、采访法:4、登记法:我国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以及流动人口统计就采用规定当事人到公安机构登记的方法。5、电话访问法6、网络调查法7、试验设计法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利用间接统计数据注意:(1).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2).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3).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4).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求。6页 考点四:统计数据误差误差种类含义产生原因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可以消除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3)样本容量不足等;第2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08年2题2分2分2009年1题1分1分2010年3题3分3分本章主要考点:1、分类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2、顺序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3、数值型数据整理与显示方法4、统计表的设计本章考点串讲:考点一:分类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整理和显示方法含义举例频数也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如某市经济开发区:内资企业:10个;外商投资企业:40个比例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各部分比例之和等于1。如:上述开发区内资企业的比例为1/5,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为4/5。百分比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比或百分数。也可以用千分数来表示比例。如:上述开发区内资企业的比例为20%,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为80%。比率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比值可能大于1比率也可以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之比1.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就用每100名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来表示。2.经济学中的积累和消费之比;3.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等。条形图(柱形)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圆形图(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圆形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考点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注】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用于顺序数据,但适用于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的某些方法如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不适用于分类数据。6页 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另外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例题:2010年单选题延伸】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100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回答类别向上累积百分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12308292100要求:(1)根据上表确定各类别的回答百分比。(2)确定各类别向下累积百分比(3)在向下累积百分比中回答“一般”的百分比。解析:回答类别向上累积百分比(%)各类比百分比(%)向下累积百分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123082921001218(30-12)52(82-30)10(92-82)8(100-92)100(全部累加)88(100-12)70(88-18)18(70-52)8(18-10)考点三:数值型数据整理和显示(分组、直方图、折线图)1组距分组步骤分组步骤需注意问题第一步,确定分组的组数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最大观察值-最小观察值第三步,求极差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组距=第五步,确定组限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2、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区别直方图条形图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是)则是固定的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各矩形是分开排列。6页 考点四: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第二,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第三,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列标题之间一般用竖线隔开,而行标题之间通常不必用横线隔开。总之,表中尽量少用横竖线。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第四,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明资料来源。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