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14 KB
- 2022-05-17 09:26: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2行政管理学期末考复习资料第五章(只考名词、简答)一、行政领导的一般概念(掌握)1、领导的概念与特点领导概念:是通过影响力使别人实现一定0标的管理活动。特点:(1)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是高层次的管理。(4)具有权威性。2、行政领导的含义与特点行政领导一一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活动。行政领导的特点:(1)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行政领导的活动方式具有执行性。(3)行政领导具有政治性。3、行政领导的地位和作用(1)是行政管理活动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活动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4、领导管理工作与具体业务管理工作的区别:A、工作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人,后者的对象是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B、工作的方式上,前者组织指挥别人去实施汁划,后者靠自己完成工作。C、工作范围上,领导管理工作是总揽全局,具体业务工作是微观执行活动。D、思维方式上,前者是定性判断,后者是定量计算。5、行政领导工作的专业化的意义:(1〉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3)有利于领导者专业素质的提高;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贵(掌握)1、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一一国家权力机关或人事行政部门依法定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责任。(职务和责任是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大要素。)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的设罝有数呈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2、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1)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和职位均与个人因素无关。(2)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位高低、贵任轻重相适应。(3)职权是法律认可和确认的权力。(4)从职权范围来看,行政职权是有限的权力,行政领导必须在权限范围A用好权。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权限包括事务决策权、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3、行政领导者的贵任即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政治贵任(即领导贵任)、工作责任、法律贵任。4、行政领导的权威即建立在法定规范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领导者权威首先决定于党屮央和国务院的权威;(2)必须加强组织纪律;(3)必须在各层次领导集体A部加强团结,形成一个领导核心;(4)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5)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合理放权。三、行政领导体制(掌握)
1、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或着讲是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指导原则。2、行政首长负贵制是我国行政组织内部的领导制度,即通常讲的领导制度。一一即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作出最终决定,并对此全而负责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在现实行政活动中,还有一种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贵制。即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决策,一般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同时,行政领导集体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贵的一种领导制度。如何看待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之间的关系:A、两者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B、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贵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贵是集体领导的基础;C、集体领导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贵的目标、方向,个人分工负贵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途径。3、H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包括(1)领导与社会群众的关系。如领导接待日制度、对话制度、咨询制度、信访制度、通报制度、评议制度等。(2)领导者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为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行动。(3)领导集体内部关系。如何协调行政领导集体内部关系:A、领导集体要有搞好管理工作的共识;B、主要依靠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协调内部关系;C、应以工作成绩和效率来衡量行政工作效果,并以此作为协调领导集体班子的客观准则。四、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理解)1、行政领导的方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2)群众路线的方法(3)矛盾分析的方法思考题:你是新上任的副镇长,根据镇镇府的决议给下属安排工作,在会上有几个下属提出理由不能执行,使你很难堪你该怎么办?实事求是方法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的方法:向群众学习,将群众的智慧、经验和意见集屮起来;与广大群众相错合,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团結群众;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清主次,抓住关键;要创造条件,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2、行政领导的方式(1)从行政领导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领导方式。(2)从领导者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A、强制式。即领导者通过发布行政指令来约束或引导行政人员的活动。借助组织的正式权力来发布指令,具有强制性。
B、说服式。通过劝告、诱导、启发、商fi、建议等方法实现沟通和领导的活动。借助的主要是个人的影响力。C、激励式。使用物质或精祌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以达到决策0标的领导活动。借助物质或精祌手段。D、示范式。通过领导者本人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念等影响工作人员的言行,从而实现目标的领导活动。借助的主要是领导者个人的形象。3、行政领导的艺术(1)授权艺术。授权一一领导者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职能,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授权应当注意的原则:(1)授权留责(2)适度放权(3)视能授权(4)逐级授权(5)授权追踪(2)用人艺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五、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了解)1、领导者的个人素质(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领导与管理知识)(3)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4)心理素质2、行政领导者集体素质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等。3、衡量领导团体素质高低的标准:团结合作能力、决策和处理杂问题的能力、社会动员和统御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第四章行政组织(不考名词)一、行政纟11织概述(重点)1、什么是行政组织?动态上,指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静态上指为了推行政务,依法建立的国家行政机构体系。国务院机构设置(截至到2008年4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国务院组成部门(27个)(原28个)(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国务院直属机构(15个)(原18个)(5)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6)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7)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8)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行政组织的机构类型(1)领导机关:各级政府统辖全局的决策核心,是行政组织的屮枢、指挥机关。(2)职能机关:负责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事务的执行机关。(3)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4)辅助机关: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行政机关。(5)咨询参谋机关(6)派出机关3、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一)组织目标(二)职能范围(三)机构设置(四)权责体系(五)职位设罝(六)人员构成(七)运行程序(八)规章制度二、行政组织体制(重点)(一)行政纟11织体制1、行政组织体制的涵义:是指一级政府A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2、行政组织的领导体制:根据行政组织内部决策权行使的人数,分为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合议制)和混合制。(1)首忪制:即行政组织屮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领导体制。我国政府实行这一体制。优点:事权集中、贵任明确、决策迅速、行动迅速、效率高。缺点:易于独断专行和决策错误、营私舞弊,不易监督。(2)委员会制(或合议制):行政组织中的行政决策权由集体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决策。优点:发挥集体智®,决策较为合理、民主,互相监督,不易营私舞弊缺点:决策缓慢、效率低下、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3)混合制部分决策权由集体决定、部分决策权由行政首长承担的体制。明朝张居正曾在陈六事疏中说“臣闻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断之在独。”3、行政组织的权力体制:根据行政权力在上、下级之间的分配关系分为集权制、分权制。(1)集权制:即决策权集屮于上级机关,下级处于较被动、受控制的地位。优点:政令统一、力量集中、顾全大局,有利于命令的贯彻。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上级易产生官僚独裁、下级机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2)分权制:下级对所管辖的行政事务有较多自主决定权,上级政府不加干涉的权力体制,如加拿大。优点:下级因地制宜,发挥特长,有较大的自主权,易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缺点:权力分散、政令不统一;易形成地方势力,产生分散主义,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行政组织的结构1、行政组织结构的内涵是指行政纟11织各个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的方式。其屮,最重要的是行政组织的纵向和横向结构。2、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层级制结构、直线式结构):即行政组织内部的纵向分工形成的层级制度,体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中央政府——省政府——地级帘政府一县政府——乡镇政府。我国可以取消乡镇这一层级吗?取消乡镇是改革方向取消乡镇一级行政组织,将艽作为县的派出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工资由财政埋羊,把更多的力y:花在培育农民自治组织上,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改革的方向。目前乡镇一级行政组织最大的问题是,在取消农业税之后,他们失去了财权,导致的问题就是积极性不高和乱收费的出现。在重庆成都获准设立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IX之后,他们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验合并一些乡镇,使乡镇政府职能重心向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执法监督和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公共服务转变。>纵向结构中应注意的两个原则:(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层次管理原则管理层次一一行政组织中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级行政机关或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一般地,在编制总额确定的前提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层次多则幅度小,层次少则幅度大。管理层次多,幅度小的组织结构,其形态呈现“尖形结构”;管理层次少,幅度大的纟II织结构,呈现“盧形结构”。层次管理原则:一是层次节制原则,即下一层次必须服从上一层次的领导和指挥;二是只管一个层次原则,即上级只管辖下一个层次,不可越级管理。3、横向结构(又称职能式结构):即行政组织同级机关、同级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4、行政组织的直线一职能式结构一般地,各级政府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即通常所谓的条、块双重管理。三、行政组织理论及行政组织原则(了解)1、西方行政组织理论(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或行为科学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2、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1)马恩的组织理论:民主参与、廉价政府、议行合一、政府负责制和监督制。(2)列宁的组织理论:精简机构、民主管理、强调政府效率、实行机构改革。(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理论:党的领导、人民管政府、民主集中制、政府改革等。3、行政组织原则(1)法治行政原则(2)职能0标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5)职、责、权一致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叫、行政组织的改革和编制管现(重点)(一)行政组织改革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消除行政组织的弊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行政组织体制的弊端(有些已经改革):政企不分,政府干预市场,市场难以发挥基础作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政府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严重。2、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即机构改革)1952年以来,共进行了九次机构改革。1952年改革奠定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模式。1958年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分权第一次尝试。1965年进行集中管理改革。1982年改革陷入了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1988年改革提山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1993年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行政组织改革。1998年机构改革为较大规模的一次改革。将41个部委精简为29个部。2003行政组织改革:目的是解决管理体制屮的一些矛盾fu]题。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管理体制,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等。2008年的国务院改革,以大部制为指引,将相关机构进行整合合并,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8变为27个,国务院直属机构由18个减力15个。
(二)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1.编制管理的含义编制管理就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为有效控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定额和结构比例进行的管理。编制管理一般包括机构设置的管理、机构A部人员数额的管理、人员结构和比例的管理(规定各类人员的百分比和数额)。2.编制管理的意义:(1)建立高效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的政府;(3)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3.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精简原则统一原则编制立法原则第三章行政职能(考多多,未知)一、行政职能的概念(掌握)行政职能一--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屮的基本职责和作用,是政府通过实施行政活动实现国家的行政权的过程。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行政具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威性,是一种执行性职能,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2)多样性:行政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而其职能具有多样性。(3)动态性:行政职能随社会生活和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政府的基本职能(掌握)♦(一〉政治职能♦(二〉经济职能♦(三)文化教育职能♦(四〉社会服务职能(一)政治职能即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包括民主与专政职能,如国防、外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健全民主参政、民主监督等。(二)经济职能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A、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保证市场主体正常运作。B、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弥补由于外部性和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失灵。C、弥补信息不完全或佶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D、制订和实施布场规则,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E、进行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抑制两极分化,保障社会公正。F、保证适度就业。由于我国正处于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因而目前主要的经济职能包括:A、培育和健全市场机制。B、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C、发展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D、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E、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对若干重要的短缺资源如土地、矿产、森林、海洋、河流,继续实行垄断控制。G、国有资产的管理。(三)文化职能:包括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电、文学艺术事业的管理。十二五规划中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屮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社会职能: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与社会保障等,如环保、城市规划、失业救济、各种保险等。从行政管理的运行角度,行政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控制职能等。三、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掌握)1、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重点在于维护政治统治,因而较多采取军事、暴力的手段行使职能,社会管理、经济职能很少。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政府职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当时政府以保障财产自由、平等、权利为目的,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3.垄断资本主义吋代的政府职能由于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需要,政治统治职能强化,行政权力和职能不断扩大;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使得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得到扩大和加强。4、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主张政府有选择地干预市场活动。理由是,认为政府也存在失败,市场缺陷并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要使政府在改善市场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利用市场改善政府的功能。政府失败论:(1)市场有失败,政府也存在失败,政府失败表现为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2)政府只能干预市场的根本性失败,不能干预非根本性的失败;(3)政府要利用市场去干预经济。当代两方国家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1)经济职能逐渐扩大,政治职能相对减弱;(2)政府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增强;(3)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叫、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掌握)(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特点(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內容(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是实现行政职能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3)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行政职能与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关系: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行政职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组织的设置、规模、层次和数量。正确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的依据和关键。只有以职能为基础设置、改革行政机构,才能科学、合理地改革机构。】(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特点(行使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利率、信贷等经济杠杆影响经济活动,制订经济法规等。2、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的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轻布场向以巾场配罝资源为基础结合计划手段转变。(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A容(职能关系的转变)1、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中央政府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同时承担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地方政府一方面是国家在地方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地方局部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中央宏观政策的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的管理职能,提供地方性的公共物品。要理顺屮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必须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
2、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是向企业放权,政企分开。包括:A、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B、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C、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度。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的,由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表现为: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结合起来。市场是基础,政府调控起补充作用。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管理范围上,改变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合理的“公共物品”;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力主转变力间接的法律方法为主。为了实现三大转变,在具体措施上:A、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B、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C、确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对政府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多头领导、政山多门的弊端。6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紧迫任务,也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项根本措施。7加强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七章人事行政(只考名词,选择题)一、人事与人事行政的-•般概念(重点)1、什么是人事?人事管理中的人一一具有一定管理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人事管理中的事一一包括职务、职责、职位,通常指工作。2、人事行政的含义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和行政事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实施的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我国的人事行政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分为党政干部制度、国有企业人事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其中党政干部制度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和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研宄的重点。3、人事管理的目的与主要原则目的一一促进人与事的最佳结合主要原则:任人唯贤、适才适用、晋升唯功、智能互补、积极激励、合理流动、依法管理。4、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A、管理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务员,后者是企业员工。B、管理权不同。前者来自国家行政权,其管理行为是政府行为,后者来自企业产权和经营权,其管理行为是企业行为。C、法律规范不同。前者依据的是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后者依据的是经济性的法律法规,并有较大的自主权。D、宗旨不同。前者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以营利为目的。5、人事行政的地位、作用地位: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重要条件,是行政管理的组织保证。作用:(1)保障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和政权巩同;(2)保障行政管理的高效;(3)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和廉洁性;(4)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6、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转变。7、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强调对人的管理,以人为屮心;(2)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祌,重视个人与团体的结合;(3)管理方法上,强调理性规范与情感、权威与民主、能力与资历的结合;(4)管理内容上,注重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二、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制度(理解)1、基本功能:(1)计划和组织功能;(2)使用和开发功能;(3)激励和监督功能2、人事行政的主要制度(1)职位分类制度即根据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要素进行分类,评定等级,制订规范,作为考试、任用、考核、任免、升降等人事管理的依据。(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职位分类以事为屮心。)职位分类的基本步骤A、职位调查B、职系区分,将职位分为职类、职组、职系。C、职位评价,即将职位评定等级。我国公务员目前有27等级(之前的是15级)。D、编制职位规范(或职位说明书)E、职位归类。15级:我国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27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家级正职:一级;■(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八)县处级副级:二十级至十四级;■(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副部级机关內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副巡视员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2)选拔任用制度:主要包括录用和任用。录用是从非公务员屮吸收进入公务员队伍,是人事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任用即对公务员安排具体职务的活动,包括委任、选任、聘任、考任4种形式。(1)培训制度■即行政机关为了提高行政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各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对行政人员进行培养和训练的制度。一种分为新录用人员培训、任职培训、专门知识的培训、更新知识的培训。另一种分为在职培训、离职培训。(2)考核制度■即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范,对行政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的考察和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对行政人员的奖惩、培训、工资、升降等的依据。三、西方公务员制度(重点)—1、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含义西方国家多数将公务员定义为,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英国——不与政府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考试方能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也叫常任文官。与政务官相对,上至副部长,下至勤杂人员。美国一一所有在政府机构中执行公务的人员,包括选举产生的总统、州长、部长等,但国会议员、国会雇员及司法部门的人员不算。日本一一所有在政府、国会、司法、国立学校、军队、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任职的人员。■西方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考试、培训、考核、奖惩、升降、工资、福利、退休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总称。2、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在英国,1854年政府的《诺斯科特一一屈维廉报告》提出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为世界上首次提出,1870年正式建立。美国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开始在美国建立公务员制度。3、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通过竞争保证了选拔政府人员的平等、择优,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奠定了基础。■(2)职务常任。一般地,政务类公务员负贵政治决策,事务类公务员负责政策的执行。为了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事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或称之为“终身官员”,主要标志是“无过失不受免职”,不与政党共进退。■(3)政治中立。政治中立主要是指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活动,不参加政党选举,不得以党派的偏见影响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公务员以公正的态度处理行政事务和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我国为何不实行政治中立原则?A、我国宪法规定共产党对国家机关实行统一领导,也包括对行政机关的领导;B、共产党以公共利益为宗旨,我国的公务员也是以服务公共利益为宗旨,两者并不冲突;C、党管干部的原则可以更好地推进行政机关的工作。四、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理解)—1、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历史1953年建立了由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1957年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拉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序幕。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柯行条例》,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200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2)强调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不分政务类和事务类(4)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5)公务员的范围广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1)公务员的条件—具有屮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2)权利和义务—权利(8项)—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8项)—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3)录用■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4)考核■对公务员的考核,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吋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5)任免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2)升降—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8)奖惩■奖励坚持精祌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祌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9)培训—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国家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A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10)交流与回避—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11〉工资福利保险—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12)辞职、辞退与退休—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贵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13)申诉控告■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直接提出申诉:(14)聘任■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第二章行政管理学(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只考名词、单选题)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人,管理内容增加,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英国文官制度(meritsystem)、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11865年,德国学者冯.史坦因:《行政学》,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主要是在行政法的意义上使用;21887年,美国学者伍徳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行政学之研宄》一文,“行政学”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学的概念,标志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3、1900年,美国学者F.J.古德诺(FrancJ.Goodnow):《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提出应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主张,促成了行政学从政治学母体中的分离;(二)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1、传统管理时期(1900-1930):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1).F.W.泰勒:美国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把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方法移植到行政理论屮A任务管理:B.标准化管理:C.管理阶层的出现:(2).H.法约尔:法国工程师,法国科学管理之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法约尔管理14原则:A.分工(divisionoflabor)B.权力(authority)C.纪律(discipline)D.指挥(direction)E.指导(guidance)F.利益(good)G.报酬(reward)H.集权(centralizationofstatepower)I.等级链(hierachicalchain)J.秩序(order)K.平等(equality)L.稳定(stabilization)M.主动性(go-aheadism)N.团队精神(teamspirit)(3)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MaxWeber):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科层组织;A.官僚模型(BureaucracyModel):不包含官僚主义的意思,表明组织设计的规范和特点;B.组织的基础:权力;a.信统权力(traditionalauthority)b.超人权力(charismaticauthority)c.法定权力(legalauthority)C官僚制及其特征(4).行政学早期的三杰:A.1926年,美国人L.D.怀特《行政学导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近世公共行政的趋势》、《联邦主义者》、《外国的文官制度》B.1927年,美国人W.F.魏劳毕(W.F.Willoughby)《行政学原理》;《现代国家的政府》C.1930年,美国人J.M.费富纳(JnhnM.Pfiffner)《行政学》;(5)传统管理吋期行政学的特点A.侧重行政组织、制度和程序的研宄,忽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B.注重组织的静态研究,忽视动态究;C.注重效率的提高,忽视人的尊严和行为的研究;2、行为科学时期(1930-1960)(1)E.梅奥(EltonMayo):《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山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学A.行为科学的由来: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研究计划B.行力科学的发端: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HawthorneExperiments霍桑实验的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b.第二阶段:访谈实验c.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霍桑实验的一些结论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松短、身体状况等)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工人的情绪;证明士气和监督的因观关系,而改善人阿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参与货理(participantmanagement)是提升士气的关键;证明了组织屮非正式组织(unofficialorganization)的客观存在;(2)A.H.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1940年: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理论》(ATheoryofHumanMotivationPsychologicalReview),1943年图示需求层次(3)1952年:赫茨伯格(FredetickHerzberg)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1).1960年:D.麦克雷戈(DouglasMcgregor)的X-Y理论:反映了人性论的基本问题。《企业的人性面》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好逸恶劳、不负责的,应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Y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并非都是天生厌恶工作、而是勤劳和负责的,关键在于引导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2)威廉.大A:Z理论;A.X理论和Y理论各有千秋,但都失之偏颇;A.人既非绝好也非绝坏,人是人性和兽性的结合体;B.管理方法应权变,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6)行为科学吋期行政学的特点:A.侧重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忽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B.注重个别具体的事实研究,忽视整体和系统视角研究;C.把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行政学,重视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3系统理论(多元化发展)吋期(I960-至今)1系统论2政策学的兴起3新公共行政学4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5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1行政系统论的产生系统是系统论的核心概念。是指由若干因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作力人们观察和研宄对象的一种观点和方法、强调对象的整体性,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与其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论产生之后,行政学家将之与行政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行政理论,如帕森思将社会视为一个大系统,各组织是社会系统中的小系统,在系统环境下,任何组织都要区分策略、协调和技术这三个层次来分别履行适应环境、目标达成、完成统一和形态维持的功能;卡斯特则运用开放系统理论,具体分析了组织妞临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将组织A部区分为目标与价值、技术、社会心理、结构和管理5个子系统。2政策科学的兴起政策科学是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主体为研究对象的,这一过程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过程。其权威代表是徳罗尔,他认力,政策科学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门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其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范围、任务和内容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是改进政策制定过程。”3新公共行政学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提山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应是山色的政府管理和追求公平相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所追求的是一个有效、经济和协调的行政管理系统,把工作重点放在高层管理机构和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屮。而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力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更应该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雷徳里克森和马里尼。4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集体的选择,它以“经济人”的假设力前提和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屮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的制约作用。所谓“政府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象应该的那样“有效”或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主要代表人物是布坎南。5企业家政府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奥斯本,在他看来政府是“我们用来做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认为政府之所以出现官僚主义,其问题不在人,而是这些人所在的工作机制,因而,要用企业家精祌重塑政府。帕金森定律:官场1957年,英国学者帕金森《帕金森定律组织变态之研究》帕金森定律是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动因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
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对决定的A容不十分清楚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耳朵不大灵光的人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松。鸡毛蒜皮的事情则花费很多时间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S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屮定律六:嫉妒症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药,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定律七:退休混乱(5X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问题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接替者,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吋间越长,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而在位时总会设法阻止职位比其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彼徳原理:不称职彼徳:1969年,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L.J.彼德ThePeteri_sPrinciple彼徳原理:在层级组织屮,每个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彼徳差别定理:政府和私人机关的最大差別,忙着花钱与忙着挣钱;二、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了解)(二)中国近现代的行政理论1.孙屮山: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2.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3.邓小平: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理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理论、依法行政理论等;4.1935年: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问世;51988年:中国行政学会在北京成立,会刊《中国行政管理》;6.1995年:国家行政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相继成立第一章行政管理导论(十分,只考名词,单选)一、行政管理的定义(掌握)(一)行政的含义:1.从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角度看;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指执行法律,但行政也存在立法权,立法和司法也存在行政权。2.从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角度看;古德诺(F.J.Goodnow)在其名著《政治与行政》中指出: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为政治,后者为行政;但两者存在交叉。3.从管理的角度看;怀特(LeonardD.White)在《行政学导论》指出:行政是为完成某种H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4.从综合的角度看①政府组织:行政乃是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的活动;
①政治运行:行政乃是民意的实行,国家意志的执行;②管理:行政乃是以集体努力与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活动和艺术;③行为科学:行政是由有关于行政活动的人的行为构成的,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行政的内在要素;1.行政的一般含义:行政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1)行政的主体:政府(2)行政的客体: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3)行政权力的来源:国家法律授权(二)管理的含义1.国外流行教材屮的管理定义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ParkerFollett,1942):“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RobbinsandCoultar,1996):“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复.M.范特(lewisGoodmanandFandt,1998):“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徳.F.阿特纳(plunkettangAttner,1997):“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卬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2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泰勒认为只有劳资双方协作,在所有的共同工作中应用科学方法,冰能使整个社会得到最大的福利。3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就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等职能为主要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4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组织的目标.(Managementistheaccomplishmentofresultsthroughtheeffortsofotherpeople)管理=管你5.行为学派的观点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0标的一种活动。一一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6.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分为叫个阶段。(1)调查;(2)制定方案;(3)抉择并实施;(4)评价。7.我的定义: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活动。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对象: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管理的本质:资源合理配置管理的0的:实现组织0标。(三)行政管理(学)的含义1、汉语: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管理学、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2、英语:Administration;PublicAdministration3、行政与管理:(1)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2)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3)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4)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4、三种行政观狹义行政管理: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广义行政管理:所有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最广义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和一切企事业机关的管理活动。5、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叫)行政管理主体1、政府(Government):屮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政府行政机关3、行政首长公务员是不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五)行政管理客体:6类1、经济性组织(EconomicOrganizations):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种以赢利为0的的组织;(申请、登记、备案、审批制度)2、社会性组织(SocialOrganizations):教会、社区团体、群众团体等一切以非赢利为目的的组织;(登记和检查制度)3、政治性组织(PoliticalOrganizations):政党和一切以政权或政治性权力为0的的组织;(登记和检查制度)4、教科文组织(Edu&Sci&CulturalOrganizations):教育、科学、文化等5、新闻性组织(MediaOrganizations):报社、新闻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一切新闻传播媒介组织;(登记和检查制度)6、公民(Citizen):行政管理屮最大量的行为对象;(六)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9类1、行政立法(AdministrationofLegislation):2、行政司法(AdministrationofJustice):3、制定行政管理法规(AdministrationofLaw):4、行政决策(AdministrationDecision-making):5、行政颂导、行政指导、行政引导6、行政规划、行政计划、行政预算7、行政协调、行政沟通、行政平衡8、行政干预、行政检查、行政制裁9、行政支持、行政救济、行政服务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现象和行政规律。(掌握)行政管理学旨在通过研究行政现象,探索和揭示行政规律,进而指导行政实践,以便提高行政筲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掌握)1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2行政管理过程和内容3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四、行政管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1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政治学: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如国家的起源、国体、政体、民族、宗教等。2行政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合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3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八章行政执行(只考名词,单选)一、行政执行的概述(掌握)1、什么是行政执行?即行政机关实行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的0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的活动和过程。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后继,是决策的执行;行政执行包括从决策的实施到完成0标的过程;行政执行贯穿整个行政过程。■2、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统一的原则忠实执行指严格按照决策的对象、范围和相应的政策要求贯彻,确保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灵活运用指在不违反法律、遵循决策0标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环境和新情况,灵活执行,因地因时制宜。(2)果断迅速和注重效益统一的原则果断迅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A实现决策H标;注重效益要求保证工作质呈、实现预期效果。(3)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民主基础上,政策执行迅速果断,集中统一。■3、行政执行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准备阶段分为:宣传动员、任务分解、资源准备(权力、人财物、信息资源等)、试验。实施阶段涉及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监控三个环节。二、行政沟通(掌握)■1、什么是行政沟通?指行政体系与外部环境、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层次、人员之间传递信息,以达到互相了解、支持与合作,使行政体系有序运转的管理行为或过程。其特点是:(1)行政沟通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2)行政沟通将行政体系看成一个系统;(3)行政沟通目的是统一思想;(4)行政沟通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者、接受者、信息、传送渠道和传送情境(行政沟通的5个要素)。■2、行政信息的失真与失真消除信息失真是影响行政信息质量和行政沟通的最重要因素。导致信息失真主要原因有:信息沟通中的“噪声”;信息沟通中的情境变化;信息沟通中情感因素缺失;缺少反馈。■3、行政沟通的机制:分为刚性机制和柔性机制。刚性机制是指有形体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为行政沟通中必须遵循的约束,主要指制度规定。柔性机制主要指行政沟通中具有较大可变性的约束因素。主要包括语言机制、心理机制。如何完善行政沟通的刚性机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避免职能交叉;尽可能变部门沟通为部门内的沟通,减少沟通渠道;使经常性的沟通制度化。■4、行政沟通的类型与模式类型主要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按照正式的组织程序、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沟通,是行政沟通的主要形式。正式沟通分为下行沟通(自上而下进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非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之外的渠道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作用:有些可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传递一些无法传递的信息;可以了解行政人员和民众的真实看法;可以减轻正式沟通渠道的负荷,提高正式沟通的效率;可以服务于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缺陷:由于信息传递的随意性和缺乏监督,因而可靠性有限;小道消息可能削弱正式沟通的威信,损害正式权力的行使。
■行政沟通的结构模式:聚联式(存在一个沟通中心)单联式(各个沟通点的地位平等)互联式(每个沟通点都可以和其他所有的点发生联系)美国管理协会提出的“良好沟通的十诫”■(1)沟通前应把所要传递的思想搞清楚;■(2)要认真考虑沟通的真正H的;■(3)当进行沟通时,要全面考虑自然的和人的环境,这对沟通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4)在筹划沟通A容时,要尽可能地同别人商量;■(5)信息沟通过程屮,既要注意信息的基本A容方面,同时也要注意语气、语调等方面;■(6)要善于利用机会来传递对听者有益或有价值的东西;■(7)跟踪检查你的沟通;■(8)沟通时不仅应着眼于现在,也应着眼于未来;■(9)一定要使你的实际行动维护你所沟通的信息;■(10)在沟通中,每个人不仅应使别人听懂你的意思,而且还要弄清别人的意思。三、行政协调(掌握)■1、行政协调的含义与特点行政协调一一行政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互相分工合作的一种行为方式。■2、行政协调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行政协调要求在行政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因而是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B、行政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它要求领导者以经验、知识对各种管理方法熟练运用C、行政协调是一种公关性的行为。行政协调实际上是政府公关的过程,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政府的形象。■3、行政协调的类型(1)对事的协调与对人的协调(对象)(2)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从范围上分)(3)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内容〉认识性协调是为了达成一致认识,实现行政目标;利益性协调则要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4)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协调性质上分)(5)合作式协调和应变式协调(协调方式上分)(6)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协调的途径上分)■4、行政协调中应处理好哪些关系?(1)事前和事后的关系行政协调发生在执行过程屮,故为事后协调,但也要注意预见性协调,通过分析行政执行中的各要素,分析行政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做好防范性准备。(2)—般与个别的关系首先要把掌握好一般情况,明确协调的目标,同时与个别、具体情况相结合。(3)平衡与创新的关系协调是为了达到行政活动的某种平衡,但平衡是动态的,行政协调要求通过创新,打破原来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4)妥协与原则的关系在协调中,需要一定的妥协,要考虑不同因素、彼此退让,实现各方均接受的结果,同时要在根本性问题上必须坚持原则。(5)协商与命令的关系协调需要协商,通过协商,增强民主,达到共同参与目的,使行政执行更具有科学合理性,同时,在必要
时也需要果断行事,运用行政命令的方法,保证行政执行迅速、有效、集中。四、行政监控(掌握)■1、行政监控的含义与作用行政监控一一行政机关自身及外部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执行过程及行为是否遵守法律规章进行监督;对行政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控制,以保证法律规章的正确执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理解:(1)行政监控的主体包括外部主体、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舆论和公民。内部主体包括上级行政机关、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这些控制主体构成了行政监控的内部、外部机制。(2)行政监控的客体是行政执行过程和行为。(3)行政监控活动包括行政监控和行政监督。(4)行政监控包括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5)行政监控内荇包括合法性控制和合理性控制。合法性控制关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是否依法定职权和程序执行而展开的控制。合理性控制是关于行政执行活动效率,即针对行政机关是否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资源的管理而进行的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按照计划标准衡呈计划完成情况,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和目标实现的活动。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外部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公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行政监控的作用:是行政执行的保障机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和依法治国的战略。■2、行政监控的要素和过程行政监控的要素包括控制者、控制对象(或客体)、控制机制。行政监控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确立控制标准、衡呈绩效、纠正偏差。■3、行政监控的方式(1)工作指导。方式有命令、要求、指示和建议。(2〉工作考核。(3)报告、汇报制度(下级向上级、政府向人大)。(4)审批制度。(5)预算、决算与审计制度。(6)视察、调查(主要包括行政领导、纪检监察部门、人大代表政协等)(7)质询、询问制度(人大、政协进行)。质询是最正式的控制制度。(8〉申诉、控告制度。各控制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的申诉和控告。申诉、控告的主体可以是公民、社会团体、政党、检察机关,也可以是性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纪检部门等。第九章办公室与后勤管理(以下都考,题型未知,估计很少)一、办公室制度化1.岗位责任制2.公文处理办法3.会议制度4.接待制度二、办公自动化概念:办公自动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三、后勤管理的概念:行政机关的后勤管理(也称机关事务管理),是指机关P、j部为保证本机关工作顺利进行,对包括物资、财务、环境、生活以及各种服务项目在A的事务工作的管理。四、后勤管理的意义1.后勤工作是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2.C•勤管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3.后勤管理是维护职工利益的需要4.后勤管理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1.物资管理2.财务管理3.生活后勤管理4.服务后勤管理5.接待工作管理(5,4,3,7,2,考76分。1考十分,8,9考十二分,六考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