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2-05-20 20:08:18 发布

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第二章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在经济全球化中,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因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第三章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影响:战后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4)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产业结构软化。(1)高技术化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2)服务化趋势。第三产业在为企业部门服务,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3)融合化趋势。产业结构融合化的发展,日益突破传统产业的界限,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4)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的国际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第四章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  (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发展。  (2)劳动力短缺。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不足。因此,那些老龄化国家,纷纷吸收外籍人才和年轻的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6.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第五章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竞争能力较弱的国家,则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保护传统产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3)本国的经济状况。如一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和失业,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赤字,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下降,则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反之,则实行自由贸易政策。(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那些同进口商品竞争的行业和与之有生产联系的各种力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崇者;相反,以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为中心参与许多国际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力量,则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一国对那些政治、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出口;对那些政治或经济上敌对国家则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3.何谓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及运行机制各是什么?  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WTO的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这些机制为WTO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第六章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  (5)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4.何谓跨国公司?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其理论有哪些发展?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营业规模大。(2)地理分布广。(3)股权结构分散。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面临的经营环境也与国内企业迥然不同。在经济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母国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更受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市场运作情况、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在政治环境方面,东道国的政治变动是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文化环境方面,跨国公司要在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水平等的不同文化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在法律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到国内法律的约束,而且其各个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还要受到各自东道国的法律约束,因而它所面对的法律环境远比国内企业复杂得多。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基本特征:(1)战略目标的全球化。(2)营运过程的国际化。(3)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5)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对于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的微观因素,西方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理论:(1)垄断优势论。(2)寡占反应论。(3)内部化理论。(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5)边际产业扩张论。(6)产品生命周期论。(7)国际生产折衷论。促成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不仅是某一种因素单独的影响,而是上述多方面具体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跨国并购是以寻求战略性资产为目标的全球扩张式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的盛行标志着一种新的投资类型的产生。  (2)除股权式并购外,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国际战略联盟的兴起,是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实现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有利于利用科技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6.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国公司通过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其影响已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地位: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跨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加速了生产国际化(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5).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第七章1.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第八章1.什么叫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有哪些?1)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从深层次和根本性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具体地说:(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前景如何? 缔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目的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平等竞争,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解决贸易争端以及促进三边、区域性和多边合作。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有:(1)减免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2)确定原产地规则。原产地规则是为了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从而使北美地区制造的产品进入自由贸易区可以享受优惠,而在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不能享受优惠。(3)取消投资障碍。(4)农业。协定规定,美墨农场主可以自由地向对方出售农产品,但在15年内要受到数量限制。加、墨之间将单独订立农业贸易协议。(5)金融和服务业。 达国家敞开大门,实行自由贸易,并在条件极不对等的情况下开展竞争,势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具体表现为社会生活水平降低和贫困增加。墨西哥脆弱的金融市场也无法承受与美、加同等的金融自由开放程度。由此可以判断,北美自由贸易区必将还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发展历程。  美、加、墨三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成熟程度悬殊,但要实行同等程度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这意味着墨西哥在同美、加进行着一种不公平竞争。相对落后和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向世界上最发 第九章3.战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其主要手段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原因:(1)市场缺陷。国家调节的直接目标,就是矫正“市场失效”。(2)社会、政治和其他的原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护个人权利。第二,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第三,国家和全球问题的解决。)手段:(1).制度调节(2).政策调节(3).经济计划化(4).社会调节(5).国际经济协调。作用和影响:1)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2)国家调节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3)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新变化。4.什么是经济体制?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哪些特点?  经济体制,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各种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3)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即通过有效的官民协作来实现政府规划的经济发展目标。第十章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主要类型:(1)按人均国民收入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2)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5.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首先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意味着获得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其次,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再次,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先进设备、技术与管理经验。最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更加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所限,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往往处于“外围”地位,容易接受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可能导致自身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从属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可能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金融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可以在其市场上自由进入和流出而较少受到限制,这将大大提高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但是短时期内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市场,却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