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1 KB
  • 2022-05-17 13:19:47 发布

基于visualbasic的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考勤系统概述。。。。。。。。。。。。。。。。。。。。。。。。。。。。。。。22.1什么是考勤系统。。。。。。。。。。。。。。。。。。。。。。。。。。。。。。。。。。。。。22.2考勤系统的功能。。。。。。。。。。。。。。。。。。。。。。。。。。。。。。。。。。。。。22.3考勤系统的发展使用和应用。。。。。。。。。。。。。。。。。。。。。。。。。。。2第三张指纹考勤系统设计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33.1什么是指纹识别技术。。。。。。。。。。。。。。。。。。。。。。。。。。。。。。。。。。33.2项目设计需求分析。。。。。。。。。。。。。。。。。。。。。。。。。。。。。。。。。。。。3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3.4指纹采集及高效识别算法。。。。。。。。。。。。。。。。。。。。。。。。。。。。。。63.41指纹采集。。。。。。。。。。。。。。。。。。。。。。。。。。。。。。。。。。。。。。。。。。。63.42高速指纹识别算法。。。。。。。。。。。。。。。。。。。。。。。。。。。。。。。。。。63.43指纹识别步骤。。。。。。。。。。。。。。。。。。。。。。。。。。。。。。。。。。。。。。。7第四章数据库设计与身份验证设计。。。。。。。。。。。。。。。。。。。。84.1数据库需求分析。。。。。。。。。。。。。。。。。。。。。。。。。。。。。。。。。。。84.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94.3系统关键设计。。。。。。。。。。。。。。。。。。。。。。。。。。。。。。。。。。。。94.31员工指纹信息采集。。。。。。。。。。。。。。。。。。。。。。。。。。。。。。。。。。。。。104.32员工身份验证。。。。。。。。。。。。。。。。。。。。。。。。。。。。。。。。。。。。。。。。。10结论。。。。。。。。。。。。。。。。。。。。。。。。。。。。。。。。。。。。。。。。。。。。。。。。。12谢词。。。。。。。。。。。。。。。。。。。。。。。。。。。。。。。。。。。。。。。。。。。。。。。。。13参考文献。。。。。。。。。。。。。。。。。。。。。。。。。。。。。。。。。。。。。。。。。。。。。14 摘要摘要: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而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最成熟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安、海关、银行等多个领域。本设计借助指纹采集器,利用VisualBasic软件开发平台,Access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学校上下课考勤,机关、企业等上下班考勤。关键词:指纹识别技术,VisualBasic,Access AbstractThebiologicalidentificationtechnologyisthetechnologywhichcertificatesidentificationbyusinghuman"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thefingerprintidentificationwhichpeoplepaysmostattentiontoisoneofthemostmaturebiologicalidentificationtechnology.Atpresentitisalreadywidelyusedinpublicsecurity,customs,bankandothermanyfields.ThedesignoftheaidcontrolTechnologyLimitedproductionfingerprintacquisition,usingVisualBasicsoftwaredevelopmentplatform,Accessdatabase,designanddevelopmentoffingerprintidentificationattendancemanagementsystem.Thesystemhasafriendlyinterfaceandeasytooperate,reliable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widelyusedinschoolstoschoolattendance,organs,enterprisesfromworkattendance.Keywords:FingerprintRecognitionTechnology,VisualBasic,Access 第一章绪论在传统的考勤系统中,如何准确的确定真实的身份,而防止代签到的现象发生,是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系统中,主要采用证件结合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纹识别考勤逐渐的走入大家的视野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鉴定技术例如语音识别及视网膜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身份识别技术。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两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当固定的,很难发生变化。例如,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身体的健康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指纹可以用来鉴别身份。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采用指纹(手印)来签押。1684年植物形态学家GREW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指纹的科学论文。1809年BEWICK把自己的指纹作为商标。1880年,FAULDS在《自然》杂志提倡将指纹用于识别犯罪。1891年,Galton提出了著名的高尔顿分类系统。之后,美国.英国.德国先后采用指纹鉴别作为身份鉴定的主要方法。90年代,用于个人身份鉴定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指纹样本易于获得,易于开发识别系统,实用性强。指纹识别中使用的模板并非最初的指纹图,而是由指纹中提取的关键特征。这样使系统对模板库的存储量较小。另外,对输入的指纹图提取关键特征后,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的负担,便于异地确认,支持计算机的网络功能。指纹识别相对于其他的识别方法,不仅具有许多独到的信息安全角度优点,更重要的还是有很高的实用性,可行性。 第一章考勤系统概述2.1什么是考勤系统考勤系统是指一套管理企事业单位成员的上下班的考勤记录等相关情况的管理系统。是考勤软件与考勤硬件结合的产品。一般为HR部门使用掌握并管理企业员工的出勤动态。包括考勤记录和考勤分析两大功能。根据系统指定的考勤规则,自动分析出考勤结果是考勤系统的核心。2.2考勤系统的功能考勤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实时出勤查询:在任何情况下,不进行任何考勤设置,都能实时查询各员工的刷卡记录(包括刷卡人,刷卡时间,刷卡性质,窗口号)及未打员工。也可进行按条件查询部分或原题员工的出勤记录(如输入工号,日期,时间等)。●基本出勤处理:根据事先定义的考勤设置,能对各种出勤数据进行处理。自动判断迟到,早退,缺勤的人员及有效打卡时间内的打卡明细情况。如,可单独查询迟到,早退情况,缺勤情况,及有效时间内打卡的明细和不正常打卡数据。●多种考勤统计:能及时统计员工上下班,迟到,早退,加班,请假,缺勤等相关出勤记录,●异常事项处理;对因公务原因耽误打卡的人员进行补卡处理。对请假成员可进行请假处理。●灵活的的考勤设置:可根据具体只用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设置考勤的字段数(例如迟到,严重迟到。早退,严重早退,缺勤等)2.3考勤系统的发展使用和现状考勤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政府机关,学校自古以来考勤就是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何快速正确的掌握员工的出勤决定了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古代的考勤是靠点名方法,“一日数次,十分苛刻.”不过,这种方法十分原始,使用起来十分不便。随后人们逐渐开始使用人工签到的方法进行考勤。相对于点名制度,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更能节省人力资源。近代,打卡考勤的出现使得考勤所需资源降低,更为自动化更能简单直观的检查成员考勤状况。目前,智能IC卡考勤系统成为主要的考勤手段。智能IC卡考勤系统大大的简便了考勤的过程,并且提高了考勤信息的准确度与考勤信息的查询方便程度。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人工签到,打卡和智能IC卡的方法实现考勤。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一种考勤系统———基于指纹识别系统的考勤系统开始崭露头角,展示了它更为方便准确,更能应对特殊情况的优点,正在逐渐取代以往的考勤系统成为主流。第三章指纹考勤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本段内容将介绍指纹识别技术的含义简单介绍指纹考勤系统模块设计3.1什么是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取像设备读取指纹图像,然后用计算机识别软件建立指纹的特征资料,最后通过模糊匹配算法得到识别结果。要把人体的特征用于身份识别,这些特征必须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快速可靠的算法的研究。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用于识别的数据量相当大,对于这些数据的比对也不是简单的相等与不相等的问题,而是使用需要大量运算的模糊匹配算法。由于人体指纹的不变性和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所有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所。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安全系统可以替代传统的基于证件和密码的安全系统。不需要携带证件,也不需要记忆密码。自己的指纹就是自己的身份最有效的证明。3.2指纹识别考勤系统设计的需求文章在2.3处简单介绍了考勤系统的发展和使用现状。现代考勤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员工考勤数据采集,考勤信息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方便化,自动化。完善人事管理现代化,方便员工上班报道。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员工出勤状况。方便管理部门查询、考核部门的出勤率;准确的掌握员工出勤情况,有效的管理、掌握人员流动情况。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签到考勤,打卡考勤以及更为先进的智能IC卡考勤虽然较以往的考勤系统有显著的优点,但是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存在的。例如占用人事资源,遇到特殊情况无法考勤等。指纹识别考勤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机 作为处理工具,将员工出入控制,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和考勤统计过程实现全面自动化管理。它方便了员工上下班考勤,代替以往的人工签卡,打卡,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各部门出勤率,准确掌握员工出勤情况,并可与财务软件衔接,数据交换速度快,兼容性高,可靠性好,避免了以往纸卡资料统计,费时费力及各种人为因素(例如IC卡丢失)造成的考勤记录失真。指纹识别考勤系统可以完成员工的上班签到、下班签退、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的统计管理及打印各种报表。对于某些需要特殊保密的场所,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变性也可以很好的做到保密工作。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于企业员工,机关等的上下班考勤。以企业员工在企业上下班考勤为例,“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对员工考勤的准确性。按照需求分析考虑大体的功能如下:●收集员工指纹和资料并提供对其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建立员工信息库●对员工进出情况进行管理、查询、删除、并建立员工进出信息表;●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并建立员工信息档案,便于查询;●对管理员进行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及建立相应信息表;●调用指纹管理系统对新用户进行指纹数据录入,对应数据项的输入或查找匹配、添加、删除和修改对应项;●实现考勤按个人实现,进行统计并输出汇总表对上述各项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图1所示的指纹考勤系统模块图。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指纹验证信息管理考勤信息查询打印制设置关于软件部门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管理考勤信息统计员工信息统计系统设置密码修改图1指纹考勤系统模块图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更为复杂的条件,不仅需要员工的出勤信息,而且要记录员工的请假事由,缺勤扣发工资,加班奖励等。并与月底财务结算相结合。所以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模块图如图2员工档案考勤组排班班次设定考勤处理全勤奖出差设定工伤设定缺勤扣款加班奖励请假采集数据停工待料日结月结处理结果图2企业指纹考勤系统模块图 3.4指纹采集及高效算法3.41指纹采集:系统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指纹采集器指纹采集流程图如下:指纹采集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点提取存入指纹库特征点匹配输出显示指纹采集流程图3.42高速指纹识别算法通过软件开发包SDK,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增加指纹识别的功能。另外,我们采用中控公司的高速指纹识别算法BiokeySDK3.5Pro(SoftwareDevelementKit),使用VB语言来开发相对于指纹仪的应用程序。SDK构架如图应用程序Acitivex控件驱动程序其他指纹采集器指纹采集器平面图像 BiokeySDK3.5Pro算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1∶1和1∶N指纹识别算法,图像质量>=300DPI。Biokey算法通过自适应的、适合匹配的滤镜和恰当的阀值,减弱噪音,增强脊和谷的对比度,甚至能够从质量很差的指纹(脏、刀伤、疤、痕、干燥、湿润或撕破)中获取适当的全局和局部特征点,通过分类算法大大的加速指纹匹配过程,其算法代码相当简洁,数据空间仅需要350K内存,因此可以容易的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采集的指纹放在指纹数据库中,与员工的基本情况数据库相联系。3.43指纹识别的步骤1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数字化。2对取得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滤波、特性增强技术消除干扰、使图像更为清晰。3采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图像的二值化处理。4在二值图的基础上细化指纹图像,以便提高识别率,即去除原纹线上的毛刺,伪交叉点、断点等。将提取能唯一标示被采集者指纹的特征值保存。5取得被采集者的指纹特征值分类鉴别、比对匹配,得出结论。原始图像背景分离方向估算图像增强细化二值化特征提取特征匹配指纹提取流程图 指纹提取流程图如图所示。提取指纹的数字特征值是一种单方向的转换,即指纹图像可以转换为特征数据,但不能将特征数据还原成指纹图像,两枚不同的指纹是不可能产生相同的特征数据的。第四章数据库设计与身份验证设计本次设计,利用VisualBasic完成系统平台设计,使用Access数据库存储数据。Access就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Access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数据库需要分析;(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4.1数据库需要分析分析“指纹识别考勤系统”系统需求的基础,将得到下图所示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员工信息登记员工信息输入员工信息录入员工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登记考勤系统使用指纹登记考勤系统的管理指纹信息管理数据流程 4.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根据以上流程,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本数据库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员工信息实体、指纹考勤信息统计实体等。员工信息实体图员工信息所在部门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照片指纹4.2统关键设计本系统关键内同为指纹采集处理与员工身份验证图8为员工信息表在编辑框中注明员工的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性别,单位身份证号等。这些信息可以任意修改和删除。 4.31员工指纹信息采集采集员工指纹并录入员工信息。员工指纹信息采集及特征信息保存过程如图开始录入员工信息首次采集指纹再次采集指纹同一指纹保存指纹信息结束否是4.32员工身份验证如图输入员工姓名开始数据库中提取员工指纹特征现场获取指纹特征是否匹配确认员工身份结束采样次数<3是否是不是该员否系统程序Move[Choice[k,2]+1]:=Move[Choice[k,2]+1]+AgreenumElseMove[Choice[k,2]-1]:=Move[Choice[k,2]-1]+Agreenum;Answers_Find[Choice[k,2]]:=Answers_Find[Choice[k,2]]-Agreenum;Movenum:=Movenum-Agreenum; end;ifAgreenum>0thenbegininc(Waynum);Way[1]^[Waynum]:=Choice[k,2];Way[2]^[Waynum]:=Agreenum;end;untilMovenum=0;{剩余的总移动牌数为零即移动完成}ifWaynum2;{repeat}{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断重复}End;{Find}ProcedurePrint;{输出}vari:integer;filename:string;{输出文件名}f:text;{文件}Begin{Print}filename:="flat.out";assign(f,filename);rewrite(f);writeln(f,FinalWaynum);{输出总的移动次数}fori:=1toFinalWaynumdo{依次输出移动的方式}writeln(f,FinalWay[1]^[i]:3,"",FinalWay[2]^[i]:4);close(f);End;{Print}BEGIN{main}Init;Compute;Find;Print;END.{main} 结论本文的设计主要包括利用VisualBasic实现系统平台设计以及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两个方面。设计中注意了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的高效性。当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系统本身体还需进一步完善。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也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过去主要应用于刑侦系统。近几年来已逐渐走向民用市场。指纹识别考勤系统具有以往考勤系统的所不具备的优点,并且克服了大部分考勤系统无法完全杜绝代替考勤的缺点,可以预见应用指纹考勤系统将是未来考勤系统的必然趋势。 谢词从一月份接受课题到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张佳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尤其在课题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和本人课题设计阶段,指导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最后的测试修改阶段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使得我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短暂的几个月内,我从指导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十分感激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同时也感谢我的同学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1]段少雄等.高效指纹考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3,29(9).[2]李海雄.活体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采矿技术,2003,(4):9294.[3]DigitalPersonaU.are.UUserManu(光盘版).DigitalPersonaCompany,2000.[4]于波.邮政绿卡指纹身份论证系统[J].中国邮政,2004,17(6):4244.[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