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2-05-14 14:49: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文献综述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一、前言部分未来衣着用织物将朝舒适、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展现经济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特色,吸湿排汗织物即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尚在发展中,预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成长,并逐渐普及到日常衣物中。使用吸湿排汗面料可以改善贴身衣物的舒适性,原因是可调节贴身衣物与皮肤表面间的水分及湿度之间的关系(衣服内气候)、衣物和皮肤接触时的压力或接触感等,可称为“可呼吸面料”,面料既具有棉制品的触感,又具清爽感。在吸湿排汗纤维的运用中,最突出之处是在与运动有关的领域,因此在运动服、竞赛服等已经被大量使用。运动服领域对该类面料的需求非常的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用纤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限于遮体防寒、实用耐穿,还要求舒适、卫生、美观等各种功能。纤维材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就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吸湿排汗纤维是利用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2]。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是针对合成纤维织物不易吸湿排汗的缺点,国内外纤维及纺织厂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开发出吸湿排汗型织物。吸湿排汗面料的发展日新月异,特殊功能性纺织品不断被开发出来,由于其功能优异且价格具竞争力,未来吸湿排汗织物除了用于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衣着用途之外,将朝多用途发展,如鞋材、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及农业等领域,市场不断扩张。二、主题部分1.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的背景6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吸湿排汗面料行业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并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年来,吸湿排汗面料行业的出口也形势喜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吸湿排汗面料行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国内需求下降,出口减少等,吸湿排汗面料行业普遍出现了经营不景气和利润下降的局面。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和全球经济走出低谷,我国吸湿排汗面料行业也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恢复,重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纺织业在一般国人眼中一直被认为是夕阳工业,产生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乃源于纺织企业本身无法革新转型,导致丧失竞争优势所致。然而,以科技重塑纺织产品,以功能为导向的崭新生产理念,将改写纺织业的传统市场定位,更引领纺织业进入高科技领域的新纪元[3]。1.1新型吸湿排汗型面料的出现近年来,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也日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类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尽情活动时,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于是对面料的纤维提出了吸湿排汗功能新要求。1.2新型吸湿排汗型面料的发展众所周知:天然纤维以棉为例,其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但当人的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膨胀,其运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同时,水份发散速度也较慢,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合成纤维以涤纶为例,其吸水性小,透湿性能差,由于其静电积累而容易引起穿着时产生纠缠的麻烦,尤其在活动时容易产生闷热感。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衣着方面,合成纤维早就担负起了重要角色,其中以涤纶为主,涤纶自工业化以来,从未间断进行涤纶改性研究,当然,提高涤纶吸水和透湿是各国涤纶生产和科研部门最为关心的研发方向。近几年的国内纺织品市场上,对吸湿排汗纺织品需求呼声逐渐高涨,已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4]。2.吸湿排汗型面料的研究现状2.1吸湿排汗纤维的吸水和放水性能 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形态。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气态水分首先被纤维材料吸收(即吸湿),然后经由材料表面放湿;而皮肤表面的液态水分由纤维内部的孔洞(毛细孔、微孔、沟槽)以及纤维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毛细效应使水分在材料间表面的吸附、扩散和蒸发(即放湿)。两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水分发生了迁移,前一种作用主要与纤维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有关,后一种作用则与纤维的物理结构形态有关。吸湿排汗纤维一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带发。6
2.2纤维的吸水性吸湿排汗纤维具有吸水性的特征,是纤维表面有许多内外沟通的微孔或原纤维间隙和表面沟槽,使得水分容易进入纤维间,同时,沿着纤维轴方向不少管状的沟槽或毛细管,为水分的迁移提供通道,因此纤维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水之后也不出现像相那样因吸水而膨润的现象。导湿快干面料开发研究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发展特种功能性纤维,使纤维和纤维集合体具有较强的导湿毛细效应第二个是通过开发特种组织结构的织物来达到导湿快干效果[5]。2.3纤维的干燥性涤纶间的水分主要靠大量的微孔毛细管引力被纤维握持,或者机械地保持在纤维间的毛细管中。在正常环境温度下水分容易输送到纤维表面而挥发掉。2.4组织结构影响面料的吸水性除了纤维性能可以影响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外,面料的组织结构也能影响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纬密度对织物毛细效应、折皱回复性及刚柔性无显著影响,对织物透气率有显著影响,经密对织物吸水时间有显著影响,纬密对织物吸水时间无显著影响;织物组织对织物吸水性、透气性及刚柔性有显著影响,对折皱回复性无显著影响[6]。3.吸湿排汗型涤纶面料的生产3.1吸湿排汗涤纶的生产方法简介 由于涤纶是一种结晶性很高的纤维。分子主链中没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呈疏水性,吸湿排汗很差。因此服装穿着透湿性差,有闷热感。又有静电易于积累引起的种种麻烦。纵观吸湿排汗涤纶的开发。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或两者结合方法实施。3.2特殊异形纤维 改变喷丝孔形状是提高纤维导湿性简单、直观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在异形纤维的纵向产生许多的沟槽。纤维通过这些沟槽的芯吸效应起到吸湿排汗的作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oolmax”涤纶。其截面为独特的扁十字形,纤维表面纵向成四个槽.其次面积比常规圆形截面大20%,故排汗性能高于常规涤纶。3.3聚合苯乙烯稀物共混或复合纺丝6
将含亲水基的聚合物与聚酯切片混纺丝,同时用特殊设计的异形喷丝板生产吸湿排汗纤维。将涤纶切片和亲水性聚合物,用纺皮芯复合的异形的吸湿排汗纤维。通常将亲水性聚合物为复合纤维的芯层,而涤纶为皮层。亲水性聚合物一般是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两种组分分别发挥吸湿和导湿作用,这样的复合纤维有吸湿、导湿的作用,达到吸湿排汗的功效。3.4接枝共聚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在大分子结构内引人亲水基因,以增加纤维吸湿排汗功能。通常是引人羧基、酰胺基、羟基和氨基等,增加对水的亲和性.在原料改性的同时,还要有适当的纺丝工艺,使纤维具有多孔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等。日本东洋开发的会呼吸的涤纶织物“Ekslive”,它是通过将聚丙烯酸酯粉末(称谓神秘粉末),与涤纶混纺纺丝获得吸湿排汗功能,通过吸湿排除热量,改善涤纶织物的饱和吸水性,据称2002年销售额20亿日元约400万米,产品60%为机织布,35%为针织布。而KomatsuSerien公司将蚕丝化合物接枝在涤纶纤维上,产生吸水排汗涤纶。从目前吸湿排汗涤纶工业化何况看来,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纺“+”、“Y”和”T”三种异形纤维,在其表面还有数量不等的微细沟槽,以利加强导湿排汗功能[7]。三、总结部分由于全球环境变化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对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向舒适、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展现经济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特色,吸湿排汗织物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尚在发展中,预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成长,并逐渐普及到日常衣物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用纺织品的舒适、卫生、保健及环保功能的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对于床上用纺织品,如凉席、褥单等,纤维材料的吸湿、导湿和快干性是影响其舒适性和卫生性的重要因素[8]。由于吸湿排汗面料的发展速度迅猛,特殊功能性纺织品不断被开发出来,由于其功能优异且价格具竞争力,未来吸湿排汗织物面料的发展趋势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衣着用途,就连鞋材、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及农业等领域也是巨大的市场。而随着全球暖化的这一现状的产生,人们对服用纺织品的要求就更加强烈[9]。在天热的时候,人们会大量地出汗,而穿着的衣服如果能及时吸汗并且快干,那么,穿着的衣服才会更加舒适。6
未来世界纺织品需求发展方向明确,而吸湿排汗型面料发展与应用能够满足人们对纺织品舒适的这一要求。总的来说,吸湿排汗型面料的发展前景巨大,社会的需求量大[11]。三、参考文献[1]赵兴,张兴祥,张华.吸湿排汗纤维及面料的应用与发展.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2006[2]翟涵,徐小丽,王其,薛斌.吸湿排汗纤维及其作用原理研究.上海纺织科技.2004.32(2)[3]刘茜.吸湿排汗纤维的开发及应用.广西纺织科技.2003年3期[5]陈丽华.组织结构对吸湿排汗织物性能的影响.棉纺织技术.2007,35(5)6
[6]李东平,宋丽君.兼有护肤保健功能的吸湿排汗型面料的开发研究.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上海,200051[7]周卫东.新型吸湿排汗纤维的开发及应用.合成纤维工业,2002,25(3)[8]刘阳,刘瑞香.天丝/丽赛/吸湿排汗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毛纺科技.2005年4期[9]陈丽华,王锐,张大省.吸湿排汗纤维在床上用品中的应用.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4期[10]华兴宏,侯翠灵,王华平,张玉梅.吸湿排汗纤维的发展概述.合成纤维.2005年1期[11]Mao,N.Russell,S.J.Capillarypressureandliquidwickinginthree-dimensionalnonwovenmaterials.JournalofAppliedPhysics,2008,Vol.104Issue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