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2022-05-14 14:49:0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开题报告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1、吸湿排汗型面料背景介绍首先我们要知道吸湿排汗型锦纶/丙交织面料是针对合成纤维不易吸湿排汗的这一缺点开发的新型面料。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用纤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限于遮体防寒、实用耐穿,还要求舒适、卫生、美观等各种功能。纤维材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就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纯棉制品以其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带给人们良好的舒适感,但抗皱保形性和导水性差、干燥慢。传统化纤则相反,有良好的保形性但吸湿透气性普遍较差。两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虽可以相互弥补,但效果有限,因此具有导湿快干功能的纤维及面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的织物优异的性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目前,国外大公司对吸湿排汗纤维制品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包括从纤维、染色、织布、整理和成衣(或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吸湿排汗纤维将成为一种新型的聚酯纤维升级换代产品[3]。吸湿排汗纤维最主要的开发工作是与运动相关的领域,因为在该领域中不仅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弹力,重量轻和高弹力等性能。过去,人们喜欢用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棉纤维作为运动服装的纺织原材料,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穿着舒适。但是由于棉纤维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在吸入汗水后其干燥速率非常慢,从润湿状态到水分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浸润水分的棉织物重量加重失去弹性,使人体皮肤有粘粘糊糊等不适的感觉[4]。因此当衣服纤维贴在皮肤表面时,往往妨碍身体的活动。但是吸湿排汗纤维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有被大量应用于运动服、竞赛服等方面[5]。在人类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时代,新合纤不仅提供了优良的手感与外观,而且创造出传统纤维没有的新颖风格,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新合纤的技术手段可以概括为:利用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深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性能[6]
。所以吸湿排汗型面料自然成为了人们的研究重点之一。2、各地区吸湿排汗型面料发展状况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的研究,研制的中空纤维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空气中,制成的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结合研发的低处理剂用量快干特性的专利技术,推出升级换代CoolmaxAim系列布料。台湾省远东、华垄中兴、豪杰等主要纺织原料供应厂商,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相关产品,远纺开发研制成功的Topcool十字型截面吸湿排汗纤维,中兴纺织出品的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研制开发并生产的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该纤维拥有W型特别断面结构,能大幅提升吸湿速干的功能。德国BASF公司申请了吸湿排汗纤维专利,该专利是利用改进喷丝孔和选用PET,PA双组分复合共纺的方法,使纤维吸湿排汗性能具有持久性。Aerocool中文名为“艾丽酷”,是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一种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新型聚酯纤维。参照“苜蓿草”的四叶子形吸湿排汗程序,利用纤维表面的细微沟槽和孔洞,将肌肤表层排出的湿气和汗水经由芯吸、扩散、传输的作用,瞬间排出体外,使肌肤保持干爽和清凉。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利用纤维表面异型截面的毛细管现象以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研发出I-COOL系列吸湿排汗纤维。目前杜邦的Colmax、台湾远纺的Topcol、台湾豪杰的Technofine、中兴纺织的Colplus等吸湿排汗纤维,都已有较大的产能,开发了系列的长丝和短纤产品,特别是台湾几家公司的产品功能价格极具竞争力,产品投入市场多年。相比而言,中国大陆吸湿排汗聚酯纤维开发无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由于市场兴起“吸湿排汗”纤维开发和应用的热潮,加上后道织物产品开发对吸湿排汗纤维需求的增加,引起内地一些研究机构和纤维生产商的极大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吸湿排汗纤维有仪征化纤的“H”形截面Colbst纤维,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lnice异形截面涤纶纤维,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开发的Coldry五叶形截面聚酯纤维,江苏仪化宇辉公司(原仪征化纤涤纶五厂)生产的具有表面沟槽的异形吸湿排汗聚酯长丝”FCLS-75”等。还有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聚酯短纤中心研制的CoolBST填补了国内差别化短纤的一项空白。该厂生产的CoolBST纤维产品采用全新的十字形的纤维截面形状设计,将毛细管原理成功地运用到纺织品表面结构,使其能够快速吸水、输水、扩散和挥发,从而保持人体皮肤的干爽。同时,由于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湿屈服模量,在湿润状态时也不会像棉纤维那样倒伏,所以始终能够保持织物与皮肤间的微气候状态,达到提高舒适性的目的。因此,具有卓越的吸湿排汗性能。3、吸湿排汗型等功能性面料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需求国内外纺织企业对面料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地企业纷纷来大学寻找面料开发设计的技术与资料,同时也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面料开发。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起步都比较晚,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客观条件已经达到了允许他们开展深入探讨的要求,国内已经有很多公司企业科研部掌握了新型的面料开发设计的实用技术。国产面料、特别是含有化纤的面料设计与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的传统纺织加工工艺几乎是逐步淘汰,改进与变化很多。过去,国产纺织品档次低归罪于国产设备落后,生产水平落后,近几年大量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纺纱、织造与研发能力显著提高,不少品牌已经做到受消费者欢迎的高附加值纺织品。过去培养的纺织品设计人员主要精通织物组织、密度等结构设计和强伸度、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设计知识,而对当前消费者关心的面料视觉风格、手感、成形性等服用性能不够熟悉。实际上,20年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面料的服用性能设计主要凭借经验进行。但是,近一二十年国外因为重视服用性能设计而花力气总结出一些织物光泽、显色性、成形性、手感、舒适性等性能设计的科学规律,只不过由于产品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这类规律很少公开发表,但是国内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也能发现了某些科学规律。另外,新加工方法或新工艺往往可以创造出纺织品的新风格,纺织品的新风格常常与高利润或高附加值联系在一起,所以纺织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存在着技术改进与创新的巨大空间,这一点千万不应忽视。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1、引言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形态。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气态水分首先被纤维材料吸收(即吸湿),然后经由材料表面放湿;而皮肤表面的液态水分由纤维内部的孔洞(毛细孔、微孔、沟槽)以及纤维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毛细效应使水分在材料间表面的吸附、扩散和蒸发(即放湿)。两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水分发生了迁移,前一种作用主要与纤维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有关,后一种作用则与纤维的物理结构形态有关。吸湿排汗纤维一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蒸发[7]
。传统的合成纤维中,特别是聚酯纤维,由于缺乏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很差,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人体散发的湿气很难通过聚酯织物传递出去,容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纯棉制品以其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带给人们良好的舒适感,但抗皱保形性和导水性差,干燥慢,吸湿(水)过量会发生膨胀,产生闷热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吸湿快干技术选择以合成纤维为基材,提高纤维的表面积,增强纤维的吸湿和快干的潜在能力,在纺织物理性加工中,进一步改进集合体的传导效果;在染整化学加工时,再赋以纤维表面的亲水化,最终实现吸湿快干功能[8]。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是一种新型面料,通过利用锦纶与丙纶两种纤维的不各项性能组合织出新型面料。交织面料与普通面料性比具有更好的吸湿排汗性能。台湾省中兴纺织的Coolplus、远纺的Topcool、豪杰的Technofine等吸湿排汗纤维,都已有较大的产能,开发了系列的长丝和短纤产品。广东顺德金纺集团开发了导湿干爽型涤纶长丝Coolnice,江苏盐城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的167DT、334DTINY三异型凉爽纤维系列现也已开发出系列长丝产品投放市场。2、正文2.1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相关资料2.1.1锦纶相关介绍强力、耐磨性好,居所有纤维之首。它的耐磨性是棉纤维的10倍,是干态粘胶纤维的10倍,是湿态纤维的140倍。因此,其耐用性极佳。锦纶织物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但小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通风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锦纶织物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属较好品种,因此用锦纶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舒适些。有良好的耐蛀、耐腐蚀性能。耐热耐光性都不够好,熨烫温度应控制在140℃以下。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洗涤、保养的条件,以免损伤织物。锦纶织物属轻型织物,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锦纶纯纺织物以锦纶丝为原料织成的各种织物,如锦纶塔夫绸、锦纶绉等。因用锦纶长丝织成,故有手感滑爽、坚牢耐用、价格适中的特点,也存在织物易皱且不易恢复的缺点。锦纶塔夫绸多用于做轻便服装、羽绒服或雨衣布,而锦纶绉则适合做夏季衣裙、春秋两用衫等。锦纶混纺及交织物采用锦纶长丝或短纤维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而获得的织物,兼具每种纤维的特点和长处。如粘/锦华达呢,采用15%的锦纶与85%的粘胶混纺成纱制得,具有经密比纬密大一倍,呢身质地厚实,坚韧耐穿的特点,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湿强下降,穿时易下垂。此外,还有粘/锦凡立丁、粘/锦/毛花呢等品种,都是一些常用面料。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锦纶产品为锦纶6和锦纶66。锦纶6:全名为聚己内酰胺纤维,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锦纶66:全名为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由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锦纶6与锦纶66的共同特性:耐光性较差,在长时间的日光和紫外光照射下,强度下降,颜色发黄;其耐热性能也不够好,在150℃
下,经历5小时即变黄,强度和延伸度显著下降,收缩率增加。锦纶6、66长丝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在零下70℃以下时,其回弹性变化也不大。它的直流电导率很低,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其导电率随吸湿率增加而增加,并随湿度增加而按指数函数规律增加。锦纶6、66长丝具有较强的耐微生物作用的能力,其在淤泥水或碱中耐微生物作用的能力仅次于氯纶。在化学性能方面,锦纶6、66长丝具有耐碱性和耐还原剂作用,但在耐酸性和耐氧化剂作用上性能较差。2.1.2丙纶相关介绍丙纶的品种有长丝(包括未变形长丝和膨体变形长丝)、短纤维、鬃丝、膜裂纤维、中空纤维、异形纤维、各种复合纤维和无纺织布等。主要用途是制作地毯(包括地毯底布和绒面)、装饰布、家具布、各种绳索、条带、渔网、吸油毡、建筑增强材料、包装材料和工业用布,如滤布、袋布等。此外在衣着方面应用也日趋广泛,可与多种纤维混纺制成不同类型的混纺织物,经过针织加工后可以制成衬衣、外衣、运动衣、袜子等。由丙纶中空纤维制成的絮被,质轻、保暖,弹性良好。丙纶在大分子结构上不含有能与染料结合的化学基团,所以染色比较困难。通常采用熔体着色法,将颜料制剂和聚丙烯聚合体在螺杆挤压机中均匀地混和,经过熔纺得到有色纤维色牢度很高。另一种方法是与丙烯酸、丙烯腈、乙烯基吡啶等共聚或接枝共聚,使聚合物大分子上引入能与染料相结合的极性基团,再直接用常规方法染色。在丙纶生产的过程中常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以改进染色性、耐光性和抗燃性。学名聚丙烯纤维,近火焰即熔缩,易燃,离火燃烧缓慢并冒黑烟,火焰上端黄色,下端蓝色,散发出石油味,烧后灰烬为硬圆浅黄褐色颗粒,手捻易碎。它是由丙烯作原料经聚合、熔体纺丝制得的纤维。丙纶于1957年正式开始工业化生产,是合成纤维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丙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价廉,强度高,相对密度轻等优点,所以丙纶发展得很快。目前丙纶已是合成纤维的第四大品种,是常见化学纤维中最轻的纤维。丙纶的生产包括短纤维、长丝和裂膜纤维等。丙纶膜纤维是将聚丙烯先制成薄膜,然后对薄膜进行拉伸,使它分裂成原纤结成的网状而制得的。丙纶的纵面平直光滑,截面呈圆形。丙纶最大的优点是质地轻,其密度仅为0.91g/cm3是常见化学纤维中密度最轻的品种,所以同样重量的丙纶可比其他纤维得到的较高的覆盖面积。丙纶的强度高,伸长大,初始模量较高,弹性优良。所以丙纶耐磨性好。此外,丙纶的湿强基本等于干强,所以它是制作渔网、缆绳的理想材料。吸湿性和染色性质轻保暖性好;几乎不吸湿,但芯吸能力很强,吸湿排汗作用明显;丙纶的吸湿性很小,几乎不吸湿,一般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
接近于零。但它有芯吸作用,能通过织物中的毛细管传递水蒸气,但本身不起任何吸收作用。丙纶的染色性较差,色谱不全,但可以采用原液着色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耐酸耐碱性丙纶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除了浓硝酸,浓的苛性钠外,丙纶对酸和碱抵抗性能良好,所以适于用作过滤材料和包装材料。耐光性等丙纶耐光性较差,热稳定性也较差,易老化,不耐熨烫。但可以通过在纺丝时加入防老华剂,来提高其抗老化性能。此外,丙纶的电绝缘性良好,但加工时易产生静电。由于丙纶的导热系数较小,保暖性好。强度高丙纶弹力丝强度仅次于锦纶,但价格却只有锦纶的1/3;制成织物尺寸稳定,耐磨弹性也不错,化学稳定性好。但热稳定性差,不耐日晒,易于老化脆损,为此常在丙纶中加入抗老化剂。2.2吸湿排汗原理:吸湿排汗型面料其截面特有的沟槽设计能有效的增加纤维对水分的传导面积,使水分的传导面积成倍的增加,同时沟槽犹如一条条水沟,源源不断地将人体显汗的水分快速传导到面料的外层,然后通过辐射一对流一蒸发保持了皮肤的干爽。2.3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亲水基团的作用,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亲水性的强弱是影响其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纤维的结晶度,水分子只能进入纤维的无序排列区域,而无法进入纤维的结晶区;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高,表面吸附的水分子数则越多,纤维的吸湿性也越好;纤维中的伴生物和杂质,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温湿度和气压,集中体现在纤维表面的凝水和纤维间的毛细吸水;空气流速的影响,当纤维材料周围空气流速快时,有助于纤维表面吸附水分的蒸发,纤维的平衡回潮率会降低[9]。2.4吸湿排汗型面料的开发研究吸湿排汗织物早期都以针织类贴身衣着为主,现在梭织布料也大量采用异形断面纤维,藉以提升布料吸汗能力,创造产品附加价值。因为在酷热的天气或运动的情形下,汗水淋漓,使用吸湿排汗布料的衣服将发挥更好的排汗功能。吸湿排汗功能指是藉由异形断面纤维、组织结构或添加吸湿化学剂于布料中,以提升织物的吸湿排汗速度。此种机能性织品主要以具有毛细功能特性的纤维或吸湿剂将皮肤表面上的汗水快速吸附传递至织物表面,最后经由织品表面的扩散作用与空气对流,达到快速蒸发与干燥的功能。使身体能保持干爽,兹将吸湿排汗织物的制法说明如下:美国杜邦公司最早推出吸湿排汗六角凹槽纤维Coolmax,台湾化纤厂推出的吸湿排汗纤维包括南亚—Delight、远东—Topcool、力丽—Coolbest、中兴—Coolplus、新光—
Cooltech、华隆Coolon都是十字、Y字或工字形断面纤维,而豪杰公司代理日本旭化成公司所生产的W型聚酯纤维Technofine亦属利用纤维表面积的增加,使汗水更容易蒸发达成吸湿速干的功能[10]。直接将布或纤维施以吸水性柔软剂后加工处理常用于吸水性差的合成纤维上,而另一种纤维表面改质技术亦是达到纤维吸湿的方法之一,这种纤维表面改质是以增加纤维化学结构上的亲水基数目,达到快速吸湿目的。例如:AKWATEK亲水化加工所创造的吸湿功能具有与前处理异形断面纤维一样的持久效果,原理是利用电气化学方法传导湿气,在处理过程中使纤维经过化学改变,属于永久性加工。世界杯足球赛许多队员身上穿的是内层吸湿排汗异形断面PP纤维与外层羊毛复合而成的双层织物球衣,让球员踢起球来拼劲十足。这种构想乃从杜邦公司推出Tactel.Aquator采用内层尼龙6,6纤维、外层为棉的双面织物开始盛行。吸湿性表示织物吸水的能力,可用吸湿高度及水份扩散能力表示,排汗性表示织物干燥能力,可用水分干燥速率来表示。目前品牌商通常对吸湿排汗织物的要求标准为吸湿高度8cm以上/15min,水份扩散能力2秒以下。 3、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的织物优异的性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预期在未来的一两年中将得到蓬勃的发展。国外大公司对吸湿排汗纤维制品全方位的研究开发,包括从纤维、染色、织布、整理和成衣(或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吸湿排汗型面料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升级换代产品[11]。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目前在国内尚在发展中,预期将会有很大的成长。未来,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除了用在运动服、休闲服、内衣裤之外,将朝多用途发展,如衬衫、西装、军用品、医疗、家具、鞋类等。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还可以通过化学改性与物理改性使它具有多种功能,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预见,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可以被拓展至中高端市场,提高纺织产品的市场定位,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开发及其相关织造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舒适服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展望未来,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1、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吸湿排汗(或吸湿速干)型锦/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展开实验研究与评价。通过对面料的分析、评价、比较,对影响锦/丙交织面料吸湿速干性的的各因素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今后开发吸湿排汗(或吸湿速干)面料提供理论参考价值。2、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通过系统研究锦/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对织物芯吸高度、透湿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蒸发速率等指标,以及悬垂性、织物风格、机械性能等指标的影响,优化织物组织结构,从而后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3、研究难点在于分析锦丙纤维交织面临是出错,交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容易把两种纤维的弄错,还有在测试面料的吸水速率时,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在研究两种纤维的结构时会容易重复出错。4、预期达到的目标4.1查阅有关吸湿排汗型纺织品改性上的应用、以及吸湿排汗(或吸湿速干)型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及应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分类整理并加工,撰写出1篇有关吸湿排汗型锦/丙交织面料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吸湿排汗(或吸湿速干)型面料的应用、设计原理与测试方法的文献综述。4.2认真通读指导教师指定的与本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1~2篇外文文献(英文),并将其部分内容翻译成中文。4.3通过了解织物吸速干性,包括芯吸高度、透湿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蒸发速率等指标,以及悬垂性、织物风格、机械性能等指标的测试方法,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对锦/丙交织面料吸湿排汗(或吸湿速干)性能,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4.4通过拟写提纲、写成初稿、自查修改、教师修改、定稿等五个步骤,写出1篇论据充分、文字通顺、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2010年10月18日~2010年10月30日:教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完成选题;2、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2月30日:学生完成论文参考文献的查阅、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3、2011年01月04日~2011年03月28日:完成论文的准备、初稿撰写;
4、2010年03月31日~2011年05月14日:毕业论文修改和定稿上交;5、2011年05月15日~2010年05月25日:毕业论文评阅;6、2011年05月26日~2011年05月30日: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五、主要参考文献[1]张富丽,于伟东.针织物吸湿速干功能的评价.上海纺织科技.2010,38(4):49-51.[2]胡家军,赖红敏.吸湿排汗(快干)纤维的应用及开发.2010,2:11-15.[3]翟涵.吸湿排汗纤维及其作用原理研究.上海纺织科技.2004(4):6-7.[4]秋庭英治著,胡绍华译.Sophista纤维的凉爽功能,国外纺织技术,2001(6),41-42[5]刘伟.Coolplus吸湿排汗弹力织物的染整加工.印染.2005,31(11):28-30.[6]王宏信,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研究进展,国外丝绸,2005(3),8—9[8]郭华,秦庆才,王国德.可吸湿排汗的新型聚酯纤维的研制.聚酯工业.2006,3(3):31-33.[9]安翔胜.涤棉混纺织物的吸湿舒适性功能整理.印染.2003,29(8):35-36.[11]严磊.吸湿快干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现状.消费导刊,2008(6):176-178.[12]AStudyofComfortPerformanceinCottonandPolyesterBlendedFabrics.I.VerticalWickingBehavior.CheolJaeHong*andJongBumKim.FibersandPolymers.2007,8(2):218-224[13]Capillarypressureandliquidwickinginthree-dimensionalnonwovenmaterials.N.MaoandS.J.Russell.JournalofAppledPhysics.2008.104(034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