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19 KB
  • 2022-05-14 14:54:11 发布

产经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结构分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结构分析一、电信业产业现状:2002年我国借鉴美国AT&T电信公司横向拆分模式,将原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使电话、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基础电信运营领域至少存在两家运营商参与竞争,打破了原双寡头垄断局面,初步形成了“4+2”的竞争格局。为顺应全球通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提高我国电信在困际市场中的影响,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2008年中国电信业义进行了双重改革,“4+2”结构重组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围联通“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开展全业务运营。这次重组提高了我国电信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圈际竞争的实力;而全业务运营增加了国内行业竞争的不确定性,打破了原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性格局,迫使运营商在组织架构、价值链关系、内外部资源和产业链嵌入等重要环节重新整合。当前,科技进步、网络融合和全业务运营呈现逐步加快趋势,传统的语音、图像和数据兰大基本业务已开始逐步融合,产业链边界也逐渐模糊,上下游厂商借融合之机进入基础运营领域,增添了运营商的压力,这些改革之举和融合趋势开始改变运营商的市场定位、商业策略和运营模式,表明我国电信业步人战略调整的转型期。改革以来,我围电信业基础运营领域在通信设施建设、互联网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信业业务总量、固定投资、通讯设施普及等在近年均实现了较大增幅的持续增长。\n二、产业发展环境: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向产业链转移、信息技术共享、金融资本流动转变的显著趋势以及以金融、信息和科技等动态多元收益为主要特征的“深度一体化”进程加剧了对通信技术的要求和服务的需求,为世界电信未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金融危机冲击了国际电信资本运营业务,却并未伤及传统的基础运营领域,经济刺激计划和运营商应对策略反而助推国际电信市场的复苏,加剧了电信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回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际电信市场营造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国际电信运营走出持续低迷创造了条件。国际电信巨头将视线转向通信落后、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加大对其通信基建投入和技术服务的渗透力度,抢占战略基点,转型意图明显,发展中国家电信业被动融入全球电信市场,竞争地位被弱化。国际信息技术革新将加快电信技术和服务向更高级别演进的步伐,宽带、无缝与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电信产业链整体提升。产业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电信商早已拉开融合的序幕,进行企业级开放式的业务、技术和终端的融合,加快完成对新兴领域市场的开拓和占有,发展中国家动作明显滞后。在国际上,已超过半数国家全部或部分的完成了电信民营化改革,在提高国民福利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而我国电信民营化改革却进展缓慢。\n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巨大的投资力度和消费需求为电信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体制改革渐趋深化,为电信市场繁荣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基础。面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大大刺激了国民经济复苏,推动了民生和基建工程信息化进程,为电信业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其带动效用将会迅速凸显。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加快产业信息化进程,优先和重点发展电信产业。在三网融合的带动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正在蓬勃兴起,高新技术的深度推广和应用将大大推动电信技术的升级与创新。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电信业并给予大力支持。“十一五”规划将信息产业作为首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专门提出要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09)和即将完编的高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及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3G和三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加大促进“两化”融合的纽带型业务和宽带扩容、光通信、农村通信的投入。这为基础运营和产业链融合等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保障。工信部近期陆续实施的涉及规范行业、融资渠道和创新扶持等不同层面的具体措施,将进一步优化电信市场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我国电信市场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基础运营商转型处于两难境地。当前,高通货膨胀影响了消费行为,对主要靠消费驱动\n的我国电信基础运营带来了不利影响。新业务对原网络与设备的运算、服务和安全等性能要求更严格,加快了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也加速了传统设施折旧和淘汰,提高了运营成本。3G、物联网等新业务领域尚处市场培育阶段,暂不能支撑行业的快速增长。宽带网络和“三网融合”的盈利模式目前并不清晰,运营商未在蓬勃发展中得到足够的利益激励,缺乏持续扩容的动力和转型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市场全开放和全业务运营改变了运营商传统运营模式,外资进入、跨链经营、融合创新导致传统运营领域竞争加剧。总之,电信全球化和国际市场转型给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迅速发展、政策巨大推动以及消费不断升级的国内环境现状将加快电信产业快速转型。我国电信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三、产业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争球化的推动下,全球电信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大的变化。国际电信联盟(ITU)曾正式提出以民营化、竞争化、移动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电情环境”概念.认为这是电情业发展的总趋势,这也说明产业环境对于电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1、电信行业将面临新的融合格局我国\n电信行业将面临新的融合格局,电信业从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新型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转变。面临着重构、开放、竞争、协同的新环境。在未来几年里,电信业又将面临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新型复杂商业生态系统的转变。电信商业生态系统横跨好几个产业,逐步实现软件业、IT产业和电信产业的全方位融合。以微软为例,它置身于四个大产业:个人计算机、消费电子业、信息服务业和电信业,也适应了多行业融合的需要。可见,曾经较为基础和单一的电信产业链,通过交错式的融合正在向应用层和复杂化的生态系统方向演进,而争夺这个生态系统的整合者地位将成为未来运营商、服务及内容提供者、设备商、互联网,IT厂商以及娱乐产业的战略重点。2、电信技术演进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构建ALLIP开放业务架构的宽带网络,是驱动整个网络端到端走向融合的引擎:通过业务融合,驱动网络融合。ALLIP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ALLIP客观上为传统的电信产业链进一步演变为新型生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传统的内容提供商(CP/SP)与娱乐产业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可以激发新型增值业务的开发与推广,相应地也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由多方业务提供以及广泛分成的模式孕育其中。对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而言,全业务宽带的“便利性”、“连接性”和“经济高效性”使得各种新业务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这将帮助他们提高收入,降低用户流失率,让用户在家中和外出途中都能使用宽带连接。在全业务宽带的技术浪潮下,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演进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3、电信运营商转型关注效益和运营成本\n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在于改善电信运营商的产业整合能力、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综合财务指标的改善等方面。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的内涵很广,概括地讲,可以分为网络、业务和运营三个层面的融合,网络融合可以降低CAPEX资本性支出成本,业务融合可以降低OPEX运营支出成本,而服务融合可以提高用户数量和服务收益。因此,将来随着网络进一步融合,运营商组织结构重组的完成,融合将给用户提供无缝的融合体验,与此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也将出现。4、电信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电信业一直被认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领域,随着电信运营商多年的发展,企业不仅关注收入、利润等直接经济效益指标,也开始关注企业为社会发展作出的其他贡献,企业社会责任成了电信业的下一大关注点。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政府的态度从缄默到积极,运营商介于主动与被动之间,逐步接受,媒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各个利益相关体错综复杂的关系:运营商是选择对抗还是合作呢?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探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过程中,不仅会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也将为开发生态智能型产品、服务和技术创造良好的环境。四、结论\n国内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稳定,政策推动效应明显,产业信息化深入推进,IT技术不断创新等多重因素为电信产业转型升级,电信市场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持久保障。专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工信部多管齐下的监管方式有效的规范了市场行为,保证了市场有序运行。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电信业在新的形势下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尽管电信业外部整体环境有利于该业的发展,结构重组、全业务运营以及民外资进入等政企行为促进了市场内有效竞争,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