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2-05-14 14:53:55 发布

关于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于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导读:怎么写作好班级和团队相关方面的论文。本篇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中的目录希望会对你的写作带来参考帮助以解你的写作忧愁。(1。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325;2。苏州中学园区校,江苏苏州215021)摘要:高等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基础,是一切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然而,现行的班级管理还停留直线制、职能制等传统的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模式上,这种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再造.通过对现行的班级组织结构的问题进行分析,从高等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创新性的双重式团队管理组织结构,既具有机械式直线职能制的优点,又具有有机式团队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灵活、富有弹性的组织新结构,这种结构内含一种班级管理的动态生成机制,让班级每一个人都纳入到班级管理的组织中来,让每一个人都有着更的发展.关键词:班级管理组织结构双重式团队管理有机式动态生成机制\n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16745884(2013)05002304基层管理是高校学生培养的关键,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类培养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管理.目前,我国高校正面临着一场前未有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建立有利于高素质人和拔尖创新人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改革的根本出路于理顺种关系,注重学校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分类培养,改革运作的基础是高校的组织结构建设和以章程为核心的项管理制度建设.此改革战略的推动下,最基层的班级管理现状何?能否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能否执行层面带来高效率和高绩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显得非常的关键和迫切.为,再的战略,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执行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也只是虚设而.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建设培养良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班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班级和团队论文目录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n班级管理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其中,班级组织建设是核心,是做其班级管理的基础,是班级组织管理有效性的根本.本文仅针对现行的班级组织建设中存的问题进行剖析,重新进行组织结构的再造设计,提出一种创新的更加柔性、更加有效的班级管理组织新模式.一现行的高校班级组织管理机构(一)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基本机构,时也是最重要的机构.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组成.班委会通过采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纪律,讨论拟定班级计划等措施,组织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二)团支部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班级团支部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常设机构.团支部通常由团支书、副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成,具体负责班级党团建设、组织发展、思想政治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三)班主任\n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领导者,相当于企业的总经理.大学班主任通常根据自的教育以及管理理念指导班级组织开展类活动.班委和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点评给予意见.时,大学班主任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服务性、宽松性等特点.二现行的高校班级组织管理结构(一)直线制的班级管理结构图:窗口1示,班主任直接下属是班长和团支书,班级管理工作以通过他们进行下达和安排实施,委员是班长和团支书的直接下属.这是一种具有直线指挥链的组织结构,属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模式,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优点:直线制,强调命令与服从.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缺点:(1)要求班长和团支书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种业务.(2)等级链信息延误,效率低,易产生权利寻租、腐败、班级政治.(3)大委员实际角色是员工,只是做事,没有下属.(4)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越级指挥,经常直接下达命令给委员,最后使得班长或团支书权力被架空,形虚实.(5)班长与团支书的工作任务量很难平衡.(6)副职设计的很尴尬.本想通过多设置一些职位给更多的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但是副职经常是有职无权,或者是有职无责.正职、副职与委员间责权利很难划分,反而不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n建议不设副职,副班长、副团支书.为这种副职的设计职责分工上很难划分,效果自然不.此外,目前的班级组织结构中普遍缺少了劳动(卫生)委员、课代表、寝室长、组长等职位,这种设计是否妥当?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责任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否有利?这个问题很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二)职能分工型班级管理结构图:窗口2示,班长、团支书和委员是班主任的直接下属,班长、团支书和委员进行着职能分工,自承担着自的职责.对班级管理进行科学的分工基础上,此种模式能够发挥很的作用.班长和团支书既有一定的自分工,也以作为班主任的助理开展工作,班长、团支书和委员间还以形成团队合作的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属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模式,样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优点:从专业化中取得优越性.班主任通过科学选拔人员将其安排到相应的职能岗位上去,以从职能的专业化中取得优越性,即以形成专业工作领域,产生规模经济,提高工作效率.\n缺点:(1)班级组织中常会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目标和最佳利益.为没有哪一项职能对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且每一职能领域的成员们相互隔离,很少了解其他职能的人干什.(2)班干部间工作职责相对固定,流动性差,不能对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三)平行式班级管理结构图:窗口3示,班长、团支书和个委员都是班主任的直接下属,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职能分工的形式布置和开展.该结构与职能分工型结构不处于班长、团支书和委员们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属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模式,样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优点:扁平型组织本篇关于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质选题结构设计,平行沟通,信息共享学生干部地位平等,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形成团队合作的某些效果.缺点:(1)班长与团支书的工作较难安排,经常会显得多余.(2)大委员实际角色是员工,只是做事,没有下属,不是实际上的班级管理者,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能力.(3)过多的沟通与交流容易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本,过少的沟通与交流又不利于班级整体目标的实现,从而对班主任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监督管理能力要求非常强.三高校班级组织管理存的问题(一)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滞后,班级管理功能普遍弱化我们优秀班级留学生论文写作技巧分享预览次数:2758评说人数:2251\n多年来使用的班级管理方式:亲切谈话、思想灌输、强力主导、硬性规定、甚至纪律处分,但发觉对当代普遍崇尚和追求自由个性与独立精神的80后、90后而言似难收管教成效.究其原,是为我们传统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评估体系、管理内容往往是一种由主体(班主任或辅导员)到客体(学生)的单向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选择、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反映班级管理实施上表现为单向的以计划、控制、约束、管教为主的简单手段,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随着扩招,动辄上万学生的高校,合班上课、学分制、流动教室、学生辅导员的大量缺口等导致此篇原创shuoshilunwen/86368.高校学生管理上实行粗放式的批量管理,班级文化及班级的育人功能一再被弱化.目前的现状是,班级几乎只发挥班级授课功能和学生事务的管理功能,而对于学生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的团体育人功能现实的教育情境中被割舍,学生的价值目标培养失去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二)班级管理结构缺乏活力,管理的程度低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培养学生的意识和\n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很多学校的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形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学,而多数学生却缺少机会,学生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的影响下,往往把干部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多数学生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三)竞争和合作氛围不和谐班级作为一种群体组成形式,不避免地会带来群体成员间的竞争.大多数班级成员都有着成的需要,希望成为优秀,而且优秀者获得的荣誉会影响以后的业与发展.此,班级成员间不避免会产生竞争.良的竞争氛围是组织进步的催化剂,但恶性竞争则会影响人际关系,破坏群体和谐.不少大学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往往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班级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又会加深这种不良竞争,导致合作不利.(四)班级干部轮换制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保障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会与人合作,是班级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干部轮换制是一种机制,而现实运用中却很难用机制来保证其有效运作,往往通过适当增加干部岗位,适当轮换或者按照程序重新选举班干部等方式来进行管理.这种轮换制缺点集中表现:简单轮换(为了轮换而轮换)造成的负面效应,忠诚度降低、政策多变、内耗增加以及大规模选举产生的高成本与评价标准模糊造成的效度降低等.四高校班级组织结构模式再造\n组织的绩效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要解决学校班级管理中存的问题,必须对现行的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打破原先的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再造为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通过机制为班级组织提供发展动力.班级管理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提高其竞合的素质和能力,能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中存的问题.组织结构的再造,是将上述班级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再造为项目团队制形式.此结构模式表述为:直线职能制+团队式模式,即机械式+有机式组织模式,既保留了直线职能制的优点,又增加了有机式的优点.其结构模式请见图4.(一)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说明1。基层团队.基层团队n(n=1、2、3……)是型工作团队,是高校分类培养的基层组织运作结构,的构建集合了班级常规管理和兴趣、项目等管理内容,根据特定内容,兴趣、素质、能力、创新、创业等随时组建起来,保持了基层组织的灵活性.团队间是竞合的关系,其中委员是团队领导.特例1:当基层团队n是以传统班委会成员来构建时,此种模式以中学学校普遍推广与使用特例2:当基层团队n强调现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则以综合素质某一专项培养内容来设置相应的基层团队,而传统班委会成员则分布基层团队中,他们以担任委员,也以只是一般团队成员.\n2。高层团队.高层团队,班主任是团队领导,成员由班长、团支书和大委员构成,班长与团支书相当于班主任的助理或者参谋(当然也以直接这样来命名),委员是执行层的领导.他们共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稳定结构,班干部间根据一定的周期动态的进行轮换或调整,这样保持了高层团队领导的动态性、灵活性.3。职位发展轨迹.这样一来,一般学要想成为班长或团支书,首先必须基层团队中作出成绩,得到基层团队其他成员的认与支持,先当选为委员,待其工作一定时期后对其委员工作进行考核,果合格,最后则通过班主任的任命或者高层团队中竞选晋升为班长或团支书.时,这是一种动态的转换机制,果对其担任委员一职以来的工作考核为不合格时,则基层团队中重新选拔或者引进空降兵,即从其基层团队中抽调有意向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来担任.此外,果班长或团支书工作期内考核为不合格,则给其一次重新竞选委员的机会,果竞选不上或者竞选上但是委员期间考核仍不合格则降为一般团队成员.(二)双重团队式管理结构优点新的班级管理组织模式由于具有上述的组织结构与运转条件,使得具有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不具有的特点与优势.\n1。组织设计原则的不.一改传统班级管理中的职能分工的行政设置法,按照群体差异的原则划分形成种团队组,而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成长需要,这种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时,团队的管理具有了针对性,竞争的主体合理了,还为分类培养人,进行导师制的推行开辟了道路.2。规模竞选.降低了大规模的换届选举带来的弊端,一般学对选拔的标准难以把握,动力不足,不认真选举,增加的时间成本等.由于班主任清楚地了解委员方面的情况,必然减少了选拔的模糊性、降低了错误选择的能性,增大了人员甄选的效度.3。动态性.基层团队和高层团队的成员职位都不是固定的,他们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管理结构.此结构内含动态平衡转换机制,即建立了长期有效的三种动态转换机制,分别是委员间的动态转换(考核、评价、转岗)委员与工作组成员间的动态转换班长、团支书与委员间的动态转换.4。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基层团队根据班级管理内容和目标设置符合自身发展的团队组织,既保持了与学校、院系目标管理的一致性,又根据本班特点进行工作创新.此模式的构建集合了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兴趣、特定项目等管理内容,为实现不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实用行的工具,保持了基层组织的高度弹性和灵活性.\n5。良的动力机制.该结构模式将学生内的需求与外界的竞争压力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动力系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责任感.6。竞合关系增加了沟通.班级学归属于个团队,使得团队内部学间有天然的归属感和亲近感,由于参与班级内部团队竞争从而使得与其团队成员间了解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而学与学间的这种交流与沟通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的沟通交流技巧打下了良的基础,这种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的听课能达到的,而是干中学的结果,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三)运转条件1。多元评价.多元评价建立人的多样性发展基础上,根据评价内容特征的不分别使用概括性评价与指标评价以适应学生多维度的发展.2。竞争时空的设置.每个学校都为学生设置了种活动时空,组织种赛事,组织社会实践等.样,每个班级也应有自活动的时空,主题班会、项目组等.样,每个组、个体也都有自独特的活动时空.这为以班级、组、个体为单位的活动提供了舞台.但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空资源,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挖掘潜的时空资源,采用竞争的方式为佳.3。实行导师制.导师由志趣组独立聘请,位导师直接指导自的志趣组进行活动.导师参与组讨论,给组作专题讲座,或让组参与自的科研项目等.\n4。文化建设.学校应进行二维文化建设,即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应该包括班级物质文化(教室环境)、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过文化管理提升学生的凝聚力、责任心、使命感、群体意识与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