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5 KB
  • 2022-05-16 09:50:27 发布

分子级共混法制备CNTCu-Ti复合材料及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研究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子级共混法制备CNT/Cu-Ti复合材料及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研究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简称CNT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而被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MatrixComposites,简称MMCs的理想增强体。然而,如何使CNM基体中均匀分散、且与基体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是制备CNT/MMC的关键问题。因此,寻求有效的制备技术以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是发展CNT/MMC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分子级共混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CNT/Cu-Ti合金复合材料。首先在分散均匀的乙酸铜(CuAC-CNT混合前驱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NaOH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在水热环境下经化学反应得到CNT/Cu2Cfe合粉末。然后利用低能球磨法将CNT/Cu2Cfe合粉末与片状Cu-1.0wt.%Ti基体粉末均匀混合,经还原,真空热压烧结后得到CNT/Cu-Ti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级共混法制备的CNT/Cu2Cfe合粉末中,CNT与Cu2O的润湿Tt较好,CNT可有效作为Cu2O的形核位点,并且随着Cu2O颗粒的长大而实现CNTfCu2O的紧密2合。CNT/Cu2Cfe合粉末的颗粒形貌、微观结构与反应前驱液的浓度,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密切相关。在加热温度为353K,CuAc,NaOH和C6H12O62O粒径尺寸最均匀(21.5nm^,且CNEfCu2O的界面结合最好。经2h,150r/min的低能球磨过程后,CNT/Cu2O复合粉末与片状Cu-1.0wt.%Ti基体粉末实现均匀混合。将混合粉末在温度为553K的H2气氛中还原6h后,CNT与还原后的Cu颗粒保持“嵌入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CNTf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的CNT/Cu-Ti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简称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简称TEM和拉伸测试对CNT/Cu-Ti复合材料的形貌、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确定CNT/Cu-Ti复合材料的最佳烧结制度以及最优化的CN哈量。结果表明,CNT含量为0.8wt.%的CNT/Cu-Ti复合粉末,在烧结温度为1123K、压力65MPa保温30min工艺下制备的CNT/Cu-Ti复合材料,具基体与CNTft界面区域发生适度的界面反应,生成纳米TiC颗粒弥散分布在CNTS面和界面周围。纳米TiC颗粒与CN硒足CNT{002}//TiC{112}的特殊晶体学位向关系,对于降低界面能有重要意义。该条件下制备的CNT/Cu-Ti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电导率为362MPa45.9%?口78.8%IACS,分别比基体提高31.2%、21.7%和127.3%。当烧结温度提高至1223K时,CNT/Cu-Ti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HRTE隈示CNT勺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增强效率的降低。将实验结果数值与理论增强模型拟合验证得知,复合材料的强化主要来自CNT勺载荷传递强化,CNT与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引起的位错强化和CNT勺弓I入在复合材料界面区域引起的细晶强化等作用。进一步计算得知,三种强化机制对拉伸强度性能提高的贡献分别为42.2%,8.4%和25.2%。 此外,界面反应生成的Nano-TiC颗粒弥散分布起到显著的弥散强化作用,以及高温下C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共同提高了CNT/Cu-T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