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3 MB
- 2022-05-17 10:56: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专业名称:美术学申请人:杨舒涵指导教师:黄军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
愀黜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研究生:杨舒涵导师:黄军(教授)学科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设计应用年级:201l中文摘要在旅游行业竞争加剧及旅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背景下,差异化的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旅游地增强旅游体验,提升满意度、忠诚度必须依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同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体验性设计的概念也顺势而生,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各设计领域当中。旅游业本质上就是典型的以观光休闲体验和文化消费体验为主题的服务性娱乐产业,因此体验式旅游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满足大众体验消费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旅游业发展品牌化和体验化的需求,旅游地品牌形象的塑造必须以旅游体验设计为导向,通过对旅游市场消费人群的体验需求进行调研,整合开发地域性旅游资源,重新构思体验主题,突出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互动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最终实现旅游地开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及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以体验设计为导向的旅游地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探讨,也正是对旅游地开发和形象塑造的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本文拟结合设计学、旅游学、品牌学、消费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从体验设计的角度探讨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基本规律和策略。全文七个章节按照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证。论文第一章引言通过介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以及品牌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阐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同时,对旅游体验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出了分析和归纳,指出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多学科研究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点明本课题利用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地将体验设计理念合理应用于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当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对论文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体验设计、旅游体验和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诠释,并对论文的研究范畴和实践应用做出了具体界定。第三章首先从关系模型和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立体综合层面分析了旅游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其次探讨了在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体验主题一致性、互动参与性、体验真实性、利用纪念品、体验地域性等体验设计的原则;最后总结出体验设计理念的运用有利于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品质,塑造良好的、差异化的旅游品牌形象的功能性意义。第四章重点从心理学角度的“感官、行为、情感、思维、关联”体验需求的五个发展层面探讨了体验设计在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设计策略的研究奠定基
础。第五章分别从调研体验需求、整合体验资源、创新体验主题、视觉体验设计策略、体验效果测试评估几个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方法,为旅游地的合理开发和保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的方法论依据。第六章是本论文的实践应用部分,将具体策略体系应用于阳朔县的视觉体验设计之中,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以期塑造一个饱满的旅游品牌形象。论文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等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思考。关键词:体验设计;旅游体验;旅游品牌形象;感知形象:视觉设计lI
Basedonexperiencedesignofrisbrand。visualdesiresearchoftourismbrandimagevisualoeslgnresearchAgraduatestudent:YangShuhanMentor:HuangJun(professor)Profession:ThefineartsResearchdirection:DesignapplicationGrade:201AbstractIntensifyingcompetitioninthetourismindustryandtourismmarketunderthebackgroundofgraduallymature,differentiationoftourismalsoincreasinglyhighlighttheimportanceofbrandimagebuilding.Destinationstoenhancetourismexperience,increasesatisfaction,loyaltymustrelyonagoodbrandimage.Atthesametime,withtheadventoftheeraofexperienceeconomy,theconceptofexperiencedesignconveniently,alsoasanewdesignconcept,designmethod,iswidelyappliedtothedesignfield.Tourismisessentiallyatypicalsightseeingleisureexperienceandculturalconsumptionexperienceservicewiththethemeoftheentertainmentindustry,thereforethedevelopmentofexperience—basedtourismhasbecomethesatisfythemassexperienceconsumptionofoneoftheinevitablewend.ontherequirementofthebrandingandexperience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brandimagemustbeguidedbytourismexperiencedesign,throughtheexperienceoftourismmafketconsumersdemandresearch,integrated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resources,andrethinktheexperiencetheme,highlightthecharacteristicsofnaturalandhumanlandscape,designinteractiveparticipationoftourismproducts,improveth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oimprovethevisualimagesystemdesign,finallyrealizethemaximizationoftheeconomicbenefitsoftourismdestinationdevelopmentandkeepthesustainablehealthydevelopmentwend.Andguidedbyexperiencedesignoftouristdestinationbrandvisiondesign,itisalsotheimageoftouristdestinationdevelopmentandshapeoftheimprovementofthetheoryandpractice.Thispaperintendstocombinedesign,tourism,brand,consumerpsychologyandotherdisciplinesrelevant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experiencedesignthebasicprinciplesoftourismbrandvisualdesignandstrategy.Thefullsevenchaptersaccordingtothetheorytopractice.abstracttoconcretethelogicalorderofargument.PaperfirstchapterintroductionthroughtheintroductionofthestatusquoofChinesetourismfastdevelopmentandthedevelopmenttrendofbranding,experienceandthemainproblemsindevelopment,illustratestheresearchbackgroundandthesource;Atthesametime,thetourismexperiencedesignandbrandimagedesignoftheresearchresultsathomeandabroadhasmademeanalysisandinduction,pointsoutthatthethesismainlyadoptstheliteratureanalysi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instanceanalysisandotherresearchmethods;ThistopicusingtheinnovationtoresearchontheinterdisciplinarityresearchexperiencereasonabledesignIII
conceptisappliedtotourismbrandvisiondesign,hasacertain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esecondchapteristhebasictheoryandrelatedconceptsinvolvedinthethesis.experienceandtourismbrandimagedesign,tourismexperienceofvisualdesign.觚dt11eresearchcategory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papermadespecificdefinition.Thethirdchapterfirstfromtherelationalmodelandthetourismindustryof”eat,live,travel,tour,shopping,entertainment”sixcomprehensiveanalyzesthetourismexperiencedesignandbrandimageoftourism;theinseparableconnectionbetweentheSecondlydiscussedintlleprocessoftourismbrandimagecreationshouldfollowtheexperiencethemeconsistency’interactiveparticipation,experience,useofsouvenirsandexperienceofregionalauthenticityexperiencedesignprinciples;Finallysummeduptheexperienceoftheuseofdesignishelpfultoimprovingtouriststravelexperiencequality,shapegoodbrandimage,dif诧rentiationoftourismfunctionalsignificance.”ThesensesofthefourthchaptermainlyfromtheAngleofpsychology,behavior,emotions,thinking,link”experienceneedsfiveprobesintothedevelopmentlevelofexperiencedesigninvisualdesignfeasibilityoftheapplicationoftourismbrandimage,tolayagoodfoulld鲥onfortheresearchofdesignstrategy.Fifthchapterrespectivelyfromresearchexperiencerequirements,integrationofresources.innoVationexpenenceexperience,visualexperiencedesignstrategy,subjecteffecttesttoevaluateseveralangles,combinedwiththespecificcaseanalysisbasedonexperiencedesignoftourismbrandimagevisualdesignmethod,fortherationaldevelopmentoftourismdestjnatjonandkeep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toprovideimportantmethodologybasis.Thesixthchapteristhepracticeapplicationpartofthispaper,thespecificstrategysystemusedinthedesignofthevisualexperienceofyangshuocounty,increasethetouristsexperience.inordertocreateafulloftourismbrandimage.Thesisconclusionmainconclusionsumsupthemainresultsofthisresearch,aIldpointsoutthattheresearchisnotenoughin—depthandcomprehensivethinkinglimitationsarld触erresearchKeywords:Experiencedesign;Touristexperience;Tourismbrandimage;Perceptualimage;ThevisualdesignIV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弓I言⋯⋯⋯⋯⋯⋯⋯⋯⋯⋯⋯⋯⋯⋯⋯⋯⋯⋯⋯⋯⋯⋯⋯⋯⋯⋯⋯⋯⋯⋯⋯⋯⋯⋯⋯⋯⋯⋯⋯⋯⋯⋯⋯⋯⋯⋯⋯⋯⋯⋯⋯⋯..1(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缘起⋯⋯⋯⋯⋯⋯⋯⋯⋯⋯⋯⋯⋯⋯⋯⋯⋯⋯⋯⋯⋯⋯⋯⋯⋯⋯⋯⋯⋯⋯1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诸多旅游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研究成果和文献探讨⋯⋯⋯⋯⋯⋯⋯⋯⋯⋯⋯⋯⋯⋯⋯⋯⋯⋯⋯⋯⋯⋯⋯⋯⋯⋯⋯⋯⋯⋯22.研究述评一发现问题⋯⋯⋯⋯⋯⋯⋯⋯⋯⋯⋯⋯⋯⋯⋯⋯⋯⋯⋯⋯⋯⋯⋯⋯⋯⋯⋯⋯⋯4(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4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52.研究的创新点⋯⋯⋯⋯⋯⋯⋯⋯⋯⋯⋯⋯⋯⋯⋯⋯⋯⋯⋯⋯⋯⋯⋯⋯⋯⋯⋯⋯⋯⋯⋯⋯⋯5(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51.研究的主要内容⋯⋯⋯⋯⋯⋯⋯⋯⋯⋯⋯⋯⋯⋯⋯⋯⋯⋯⋯⋯⋯⋯⋯⋯⋯⋯⋯⋯⋯⋯⋯⋯5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5二、课题研究涉及的基本范畴和相关理论基础⋯⋯⋯⋯⋯⋯⋯⋯⋯⋯⋯⋯⋯⋯⋯⋯⋯⋯⋯⋯⋯⋯⋯.7(一)时代背景下体验设计的发展⋯⋯⋯⋯⋯⋯⋯⋯⋯⋯⋯⋯⋯⋯⋯⋯⋯⋯⋯⋯⋯⋯⋯⋯⋯⋯⋯71.体验设计的缘起⋯⋯⋯⋯⋯⋯⋯⋯⋯⋯⋯⋯⋯⋯⋯⋯⋯⋯⋯⋯⋯⋯⋯⋯⋯⋯⋯⋯⋯⋯⋯..72.体验设计的内涵及研究重点⋯⋯⋯⋯⋯⋯⋯⋯⋯⋯⋯⋯⋯⋯⋯⋯⋯⋯⋯⋯⋯⋯⋯⋯⋯⋯⋯7(二)旅游体验理论⋯⋯⋯⋯⋯⋯⋯⋯⋯⋯⋯⋯⋯⋯⋯⋯⋯⋯⋯⋯⋯⋯⋯⋯⋯⋯⋯⋯⋯⋯⋯⋯⋯81.旅游体验概述⋯⋯⋯⋯⋯⋯⋯⋯⋯⋯⋯⋯⋯⋯⋯⋯⋯⋯⋯⋯⋯⋯⋯⋯⋯⋯⋯⋯⋯⋯⋯⋯..82.传统观光旅游与新型体验式旅游的区别⋯⋯⋯⋯⋯⋯⋯⋯⋯⋯⋯⋯⋯⋯⋯⋯⋯⋯⋯⋯⋯⋯9(三)认知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系统⋯⋯⋯⋯⋯⋯⋯⋯⋯⋯⋯⋯⋯⋯⋯⋯⋯⋯⋯⋯⋯⋯⋯⋯⋯91.理解旅游品牌形象与视觉设计系统⋯⋯⋯⋯⋯⋯⋯⋯⋯⋯⋯⋯⋯⋯⋯⋯⋯⋯⋯⋯⋯⋯⋯⋯92.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103.本课题研究的范畴界定⋯⋯⋯⋯⋯⋯⋯⋯⋯⋯⋯⋯⋯⋯⋯⋯⋯⋯⋯⋯⋯⋯⋯⋯⋯⋯⋯⋯.1l4.旅游形象相关概念——旅游感知形象⋯⋯⋯⋯⋯⋯⋯⋯⋯⋯⋯⋯⋯⋯⋯⋯⋯⋯⋯⋯⋯⋯.1l三、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发展⋯⋯⋯⋯⋯⋯⋯⋯⋯⋯⋯⋯⋯⋯⋯⋯⋯⋯⋯⋯⋯⋯⋯⋯.13(一)旅游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131.关系模型分析⋯⋯⋯⋯⋯⋯⋯⋯⋯⋯⋯⋯⋯⋯⋯⋯⋯⋯⋯⋯⋯⋯⋯⋯⋯⋯⋯⋯⋯⋯⋯⋯132.从旅游立体、综合层面元素解析两者的关联性⋯⋯⋯⋯⋯⋯⋯⋯⋯⋯⋯⋯⋯⋯⋯⋯⋯⋯.14(二)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体验设计原则⋯⋯⋯⋯⋯⋯⋯⋯⋯⋯⋯⋯⋯⋯⋯⋯⋯⋯⋯⋯⋯⋯.151.体验主题一致性原则⋯⋯⋯⋯⋯⋯⋯⋯⋯⋯⋯⋯⋯⋯⋯⋯⋯⋯⋯⋯⋯⋯⋯⋯⋯⋯⋯⋯⋯.152.互动参与性原则⋯⋯⋯⋯⋯⋯⋯⋯⋯⋯⋯⋯⋯⋯⋯⋯⋯⋯⋯⋯⋯⋯⋯⋯⋯⋯⋯⋯⋯⋯⋯.163.体验真实性原则⋯⋯⋯⋯⋯⋯⋯⋯⋯⋯⋯⋯⋯⋯⋯⋯⋯⋯⋯⋯⋯⋯⋯⋯⋯⋯⋯⋯⋯⋯⋯174.利用纪念品原则⋯⋯⋯⋯⋯⋯⋯⋯⋯⋯⋯⋯⋯⋯⋯⋯⋯⋯⋯⋯⋯⋯⋯⋯⋯⋯⋯⋯⋯⋯⋯175.体验地域性原则⋯⋯⋯⋯⋯⋯⋯⋯⋯⋯⋯⋯⋯⋯⋯⋯⋯⋯⋯⋯⋯⋯⋯⋯⋯⋯⋯⋯⋯⋯⋯17(三)体验设计对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功能性意义⋯⋯⋯⋯⋯⋯⋯⋯⋯⋯⋯⋯⋯⋯⋯⋯⋯⋯⋯.18四、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验设计在旅游形象视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19(一)拓展游客的“感官体验”⋯⋯⋯⋯⋯⋯⋯⋯⋯⋯⋯⋯⋯⋯⋯⋯⋯⋯⋯⋯⋯⋯⋯⋯⋯⋯⋯.191.视觉体验⋯⋯⋯⋯⋯⋯⋯⋯⋯⋯⋯⋯⋯⋯⋯⋯⋯⋯⋯⋯⋯⋯⋯⋯⋯⋯⋯⋯⋯⋯⋯⋯⋯⋯192.触觉体验⋯⋯⋯⋯⋯⋯⋯⋯⋯⋯⋯⋯⋯⋯⋯⋯⋯⋯⋯⋯⋯⋯⋯⋯⋯⋯⋯⋯⋯⋯⋯⋯⋯⋯2l3.听觉体验⋯⋯⋯⋯⋯⋯⋯⋯⋯⋯⋯⋯⋯⋯⋯⋯⋯⋯⋯⋯⋯⋯⋯⋯⋯⋯⋯⋯⋯⋯⋯⋯⋯⋯2lV
4.嗅觉体验⋯⋯⋯⋯⋯⋯⋯⋯⋯⋯⋯⋯⋯⋯⋯⋯⋯⋯⋯⋯⋯⋯⋯⋯⋯⋯⋯⋯⋯⋯⋯⋯⋯⋯.2l5.味觉体验⋯⋯⋯⋯⋯⋯⋯⋯⋯⋯⋯⋯⋯⋯⋯⋯⋯⋯⋯⋯⋯⋯⋯⋯⋯⋯⋯⋯⋯⋯⋯⋯⋯⋯.21(二)强化游客的“行为体验”⋯⋯⋯⋯⋯⋯⋯⋯⋯⋯⋯⋯⋯⋯⋯⋯⋯⋯⋯⋯⋯⋯⋯⋯⋯⋯⋯.22(三)增进游客的“情感体验”⋯⋯⋯⋯⋯⋯⋯⋯⋯⋯■⋯⋯⋯⋯⋯⋯⋯⋯⋯⋯⋯⋯⋯⋯⋯⋯⋯23(四)激发游客的“思维体验”⋯⋯⋯⋯⋯⋯⋯⋯⋯⋯⋯⋯⋯⋯⋯⋯⋯⋯⋯⋯⋯⋯⋯⋯⋯⋯⋯.23(五)增加游客的“关联体验”⋯⋯⋯⋯⋯⋯⋯⋯⋯⋯⋯⋯⋯⋯⋯⋯⋯⋯⋯⋯⋯⋯⋯⋯⋯⋯⋯.24五、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策略⋯⋯⋯⋯⋯⋯⋯⋯⋯⋯⋯⋯⋯⋯⋯⋯⋯⋯⋯⋯⋯⋯.25(一)调研体验需求⋯⋯⋯⋯⋯⋯⋯⋯⋯⋯⋯⋯⋯⋯⋯⋯⋯⋯⋯⋯⋯⋯⋯⋯⋯⋯⋯⋯⋯⋯⋯⋯。25(二)旅游地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251.旅游资源的基础分类⋯⋯⋯⋯⋯⋯⋯⋯⋯⋯⋯⋯⋯⋯⋯⋯⋯⋯⋯⋯⋯⋯⋯⋯⋯⋯⋯⋯⋯.262.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26(三)确定体验主题⋯⋯⋯⋯⋯⋯⋯⋯⋯⋯⋯⋯⋯⋯⋯⋯⋯⋯⋯⋯⋯⋯⋯⋯⋯⋯⋯⋯⋯⋯⋯⋯.26l。提炼挖掘体验主题⋯⋯⋯⋯⋯⋯⋯⋯⋯⋯⋯⋯⋯⋯⋯⋯⋯⋯⋯⋯⋯⋯⋯⋯⋯⋯⋯⋯⋯⋯.272.整合确定体验主题⋯⋯⋯⋯⋯⋯⋯⋯⋯⋯⋯⋯⋯⋯⋯⋯⋯⋯⋯⋯⋯⋯⋯⋯⋯⋯⋯⋯⋯⋯.27(四)视觉体验设计策略⋯⋯⋯⋯⋯⋯⋯⋯⋯⋯⋯⋯⋯⋯⋯⋯⋯⋯⋯⋯⋯⋯⋯⋯⋯⋯⋯⋯⋯⋯.271.体验统一——视觉导视系统⋯⋯⋯⋯⋯⋯⋯⋯⋯⋯⋯⋯⋯⋯⋯⋯⋯⋯⋯⋯⋯⋯⋯⋯⋯⋯.282.体验传播——视觉广告设计⋯⋯⋯⋯⋯⋯⋯⋯⋯⋯⋯⋯⋯⋯⋯⋯⋯⋯⋯⋯⋯⋯⋯⋯⋯⋯.323.体验空间——视觉景观形象设计⋯⋯⋯⋯⋯⋯⋯⋯⋯⋯⋯⋯⋯⋯⋯⋯⋯⋯⋯⋯⋯⋯⋯⋯.344.体验内容——其它感觉形象设计⋯⋯⋯⋯⋯⋯⋯⋯⋯⋯⋯⋯⋯⋯⋯⋯⋯⋯⋯⋯⋯⋯⋯⋯.365.体验延伸——旅游纪念产品形象设计⋯⋯⋯⋯⋯⋯⋯⋯⋯⋯⋯⋯⋯⋯⋯⋯⋯⋯⋯⋯⋯⋯.37(五)体验效果测试评估⋯⋯⋯⋯⋯⋯⋯⋯⋯⋯⋯⋯⋯⋯⋯⋯⋯⋯⋯⋯⋯⋯⋯⋯⋯⋯⋯⋯⋯⋯.37六、实例应用——基于体验设计的阳朔县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39(一)阳朔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基础分析⋯⋯⋯⋯⋯⋯⋯⋯⋯⋯⋯⋯⋯⋯⋯⋯⋯⋯⋯⋯⋯⋯.391.目标市场体验需求⋯⋯⋯⋯⋯⋯⋯⋯⋯⋯⋯⋯⋯⋯⋯⋯⋯⋯⋯⋯⋯⋯⋯⋯⋯⋯⋯⋯⋯⋯.392.阳朔县品牌形象塑造中体验设计理念运用现状分析⋯⋯⋯⋯⋯⋯⋯⋯⋯⋯⋯⋯⋯⋯⋯⋯..393.特色旅游资源分析整合——视觉设计语言元素来源⋯⋯⋯⋯⋯⋯⋯⋯⋯⋯⋯⋯⋯⋯⋯⋯.40(二)阳朔县视觉体验设计构思⋯⋯⋯⋯⋯⋯⋯⋯⋯⋯⋯⋯⋯⋯⋯⋯⋯⋯⋯⋯⋯⋯⋯⋯⋯⋯⋯.421.形象定位——体验主题⋯⋯⋯⋯⋯⋯⋯⋯⋯⋯⋯⋯⋯⋯⋯⋯⋯⋯⋯⋯⋯⋯⋯⋯⋯⋯⋯⋯.422.具体策划设计方案⋯⋯⋯⋯⋯⋯⋯⋯⋯⋯⋯⋯⋯⋯⋯⋯⋯⋯⋯⋯⋯⋯⋯⋯⋯⋯⋯⋯⋯⋯.423.设计总结⋯⋯⋯⋯⋯⋯⋯⋯⋯⋯⋯⋯⋯⋯⋯⋯⋯⋯⋯⋯⋯⋯⋯⋯⋯⋯⋯⋯⋯⋯⋯⋯⋯⋯.50七、结论⋯⋯⋯⋯⋯⋯⋯⋯⋯⋯⋯⋯⋯⋯⋯⋯⋯⋯⋯⋯⋯⋯⋯⋯⋯⋯⋯⋯⋯⋯⋯⋯⋯⋯⋯⋯⋯⋯⋯.5l(一)论文研究总结⋯⋯⋯⋯⋯⋯⋯⋯⋯⋯⋯⋯⋯⋯⋯⋯⋯⋯⋯⋯⋯⋯⋯⋯⋯⋯⋯⋯⋯⋯⋯⋯..5l(二)论文局限及后续研究思考⋯⋯⋯⋯⋯⋯⋯⋯⋯⋯⋯⋯⋯⋯⋯⋯⋯⋯⋯⋯⋯⋯⋯⋯⋯⋯⋯.51注释⋯⋯⋯⋯⋯⋯⋯⋯⋯⋯⋯⋯⋯⋯⋯⋯⋯⋯⋯⋯⋯⋯⋯⋯⋯⋯⋯⋯⋯⋯⋯⋯⋯⋯⋯⋯⋯⋯⋯⋯⋯⋯⋯⋯⋯⋯⋯⋯⋯⋯⋯⋯⋯⋯52参考文献⋯⋯⋯⋯⋯⋯⋯⋯⋯⋯⋯⋯⋯⋯⋯⋯⋯⋯⋯⋯⋯⋯⋯⋯⋯⋯⋯⋯⋯⋯⋯⋯⋯⋯⋯⋯⋯⋯⋯.5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6
一、引言(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缘起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起步较晚,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产业形象日趋鲜明。(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一书中指出,我国2014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N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将延续稳步较快增长的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之前全世界旅游人次将达到16亿,而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年接待游客达1-37亿人次,出游人次达1亿。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复合型产业。品牌形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形象的信任和依赖已逐渐演变为一种生存状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研究伴随着现代旅游的开发、规划、建设和管理而被提出来,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旅游地为了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持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构建旅游品牌形象成为了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旅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旅游作为天然的精神性体验消费活动,必将领先于其他行业发展在体验时代的前列。体验经济背景下,更多的游客已不再完全满足于观光游览的传统大众旅游模式,而是由静态观赏开始转变为动态参与,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自主性、参与性、体验性等多元化的旅游方式上,关注在旅游参与体验中所经历的感觉、情感、心境等方面的满足,由悦目悦耳的感官愉悦转变为悦心悦神的心灵体验。作为旅游的高级形式——休闲度假型旅游,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正是因为其以显著的休闲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体验等特征满足了现代游客的体验消费心理。旅游业要想成功的由传统的服务产业转型为体验型产业,就必须在旅游品牌形象建设中融入体验设计理念,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价值体验,向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消费体验。由此,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研究的相关探讨必将又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研究趋势。2.诸多旅游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现今已经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但总体仍处于低消费、大众化、中距离旅游的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对高品质旅游的要求。同时,各旅游地盲目地过快追求经济效益,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也积累了众多问题:首先,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各旅游地由于盲目的开发旅游资源,只是出
现了早期的收益效果,但是难以持续发展。对于当地的资源品味、文化内涵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景区景点与周围的居住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协调感差,近距离重复建设,造成吸引力弱,竞争力差。随着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各旅游地知名度韵提高,游客量已经超过了旅游地自然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和大量的垃圾制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其次,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准整体较低,造成旅游体验质量层次不高。由于我国对旅游业各要素只有少量的投资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使众多旅游区的开发手段落后且不规范,造成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落后于游客的需求。例如,交通干线与旅游区之间的连接不畅,导视系统的不健全,接待和服务设施简陋,卫生环境不达标,从业人员随意降低服务标准等都将给游客带来不便,造成不理想的旅游感知形象,不能满足游客高品质旅游体验的追求,从而制约着当地旅游业持久健康的发展。再次,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没有对具有同类别旅游资源的旅游区进行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定位与规划设计,且大多数都属于观光旅游,对于文化型、享受型、体验型的旅游设计欠缺,从而导致旅游发展各个层面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区别于同类型的旅游形象,增强竞争力,是很多旅游地发展中不可逃避的问题。最后,体验式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游客能获得的旅游体验也是相当有限。旅游地所提供的体验环境和条件,影响游客体验的质量品质。但是我国的旅游体验管理发展极不完善,存在体验类型单一化、内容同质化、可参与性薄弱等问题。大多数的自然风光旅游基本都以观光为主,美学n,体验为辅,而人文景区,也就是被动学习单一的背景文化,缺乏多样化的体验方式。对于体验内容的开发,缺乏对同类资源市场的调查,未做出区别性的体验主题。体验式旅游重视的就是游客的积极参与性,但是旅游规划者往往就是在体验项目、体验设计上对参与性开发深度不够,互动性薄弱。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处在这样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而且问题诸多,但仍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和完善,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研究成果和文献探讨(1)旅游体验设计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体验这一术语最早源于心理学,指在实践中经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事物。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专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揭示了体验经济的演变过程及特点意义,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式拉开了体验经济的序幕。体验设计的概念是顺应体验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这样定义体验性设计:“它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之中,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产品为
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美好体验的过程。”体验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手段,注重从人的主观体验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最早被运用于旅游管理、产品营销、工业设计等领域,并塑造了不少成功案例,如迪士尼主题乐园的设计、苹果系列产品的开发设计等等。“体验式旅游"是21世纪的旅游顺应体验经济消费时代而产生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Boorstin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预先构想的大众体验活动,其消费行为具有时尚性特征’’乜,。Cohen认为:“旅游体验的意义直接依赖于游客的世界观,与游客的精神中心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个性化特征”口,。对旅游体验国外研究者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内涵、内容、真实性,分类、影响因素、完成路径等方面。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对于旅游体验目前则还处于酝酿之中,谢彦君(1999)博士是国内最早涉及这一领域的学者之一,并创造了国内旅游体验研究的先例。他认为,“旅游体验是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观赏、交流、模仿和消费等方式所体验到的放松、变化、经验、新奇和实在等心理上的快感,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全身心的愉悦”n,。2003年,邹统钎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中提出了“在体验式设计时应该遵循体验的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和挑战性等几项原则”阳,。陕西师范大学的王凡与赵振斌在《国内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一文中总结出“国内自1999年蛰J2004年之间,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成果较少。大约从2005年开始,关于旅游体验的理论才有明显上升趋势”c。,。总体来说,随着体验经济浪潮的到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我国体验式旅游市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开发理念和思路还不成熟。(2)旅游品牌形象研究现状旅游地形象的相关研究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其概念的界定,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它与后期提出的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旅游地品牌形象等概念,在名称上虽略有不同,但是主体的研究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国外相关研究:旅游地形象的研究最早开始于欧美。1971年,美国亨特(U.D.Hunt)博士撰写的博士论文《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探讨了“旅游地开发中形象因素的意义,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关于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n,。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为了拓展新的旅游市场,开始逐渐侧重探讨如何树立良好的旅游地形象来吸引游客。丹恩、由塞尔提出“推引力(Push—Pull)”模型,推力即旅游者自身因素,引力即旅游地的自然、人文资源、旅游地形象、实用价值等n,。90年代开始,旅游地形象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结合心理学、传播学。,、行为学等学科更深入的探讨了旅游形象传播。旅游品牌的研究是在旅游形象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密不可分。品牌先驱David.Aaker认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传播”n“。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逐步将品牌理论引进到旅游地的研究中。1998年,TTRA(Traveland
TourismResearchAssociation)组织就提出将在旅游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大范围的应用品牌概念。例如,新加坡塑造的立体、统一的品牌形象——“新亚洲、新加坡”,就使人印象深刻。旅游品牌化的研究体系尚未完整,已有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实际操作尚未明确,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近些年来国外发表的旅游地品牌形象研究文献梳理归纳发现,大多以形象策划为研究重点,且以案例研究为主,内容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品牌概念、构建、传播、管理、评估等几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旅游形象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将企业的形象系统构建思路引入了旅游地形象系统CIS中。1995年,林炎较早提出了旅游形象设计理论,1998年,张安等提出了旅游感知形象的策划设计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蕾蕾在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系统讨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专著一一《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她重新阐释了旅游地形象研究的概念体系,构造出了旅游地形象系统策划的统一模式(TDIS),建立了旅游地形象设计和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㈨。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旅游品牌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李树民(2002)等在《论旅游地品牌概念的确立及设计构建》中详细地阐述了旅游地品牌和旅游地形象的不同,认为两者在诸多情况下是相互重合的,并提出了旅游地品牌构建的一些途径n“。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品牌的概念、塑造、管理及旅游形象感知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见解,针对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研究也做出了一定的实践证明。综合看来,国内的文献资料更多的是从旅游管理和策划角度来分析,与西方国家相比,片面侧重对旅游形象研究实用性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旅游者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对视觉形象设计也没有足够展开,未能从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专业角度提出系统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国外学者的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等工具,而国内学者则大多数注重于理论分析。2.研究述评一发现问题综上所述,旅游形象的研究成果丰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其中的视觉设计研究有所欠缺,设计策略不完善、不规范,也未能很好地融合目前新的市场营销趋势——品牌化概念,慢慢趋于了瓶颈时期。由此,我们需要为其注入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旅游形象,创造更多的旅游价值。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也是旅游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发展缓慢,研究最多、最集中的是旅游景区体验主题的确立、景观体验、旅游产品体验等。旅游业的品牌化和体验化趋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从体验设计视角研究旅游品牌形象的成果较少,国内学术界也几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专门讨论,只有零星研究成果。因此,在旅游品牌形象尤其是视觉设计中对体验设计的引入以及有效应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4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是探索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相互协调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两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基于体验的旅游地的“显性、隐性信息”进行挖掘研究,初步探讨建立以体验设计为主导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方法论体系,优化其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扩大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感官、情感、思维、行为、关联”等方面的体验内涵,立体维度综合解析旅游体验设计对现代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促进作用,为设计工作者和设计研究者提供一种探索性的理论参考和方法论体系,更多的是抛砖引玉。基于体验设计为主导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能有效地传递品牌形象信息,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提升旅游地差异化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地方发展规划。因此,把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与体验设计结合起来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研究的创新点本文广泛地结合旅游学、设计学、品牌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跨学科交叉研究,系统地整合分析,创新地将体验设计理念引入到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系统的构建当中,从消费者潜意识情感和需求角度出发,使旅游地的体验式旅游资源形成可视化的形象设计语言,优化视觉设计方法,营造互动体验的氛围,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最终将其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设计策略应用于阳朔县视觉体验设计的实际案例中,以期塑造出一个饱满丰实的旅游品牌形象。(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研究:通过对体验设计、旅游体验、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了解在旅游品牌形象中引入体验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基本原则、可行性以及两者关联性发展的意义,为实践设计寻找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问题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地调研,对当前旅游体验型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相关案例加以研究分析,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为下一步具体规划指明方向。提出对策:在理论研究与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更好地运用“体验设计”理论,提出自己的创新性策略方法,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案例当中。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分析法:通过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研究,梳理出论文主要的脉络和内容,为设计策略的构建和阳朔的旅游品牌视觉形象体验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多学科研究法:本文充分结合了设计学、品牌学、旅游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跨学科交叉研究。
实例分析法:通过对于理论相关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支持相关的论点。图表分析法:通过对图片、图形及表格的分析,对论文的各线索要点加以归纳,以求研究过程的清晰明确。田野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包括拍照、访谈等方式,为实践案例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相关资料。6
二、课题研究涉及的基本范畴和相关理论基础体验经济时代是继农业、工业、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以“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物。20世纪90年代,体验经济概念顺势渗透到旅游业之中,旅游和体验本质上就是不可分割的关联体。体验设计、旅游体验以及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是现代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时代背景下体验设计的发展1.体验设计的缘起新设计理念的提出,都要经过反思和展望的过程,设计思想的成熟发展,必须借助技术的完善。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进入体验经济模式时代,而体验设计就是设计概念在体验经济形态及信息时代下的一种升华,是现代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结果,也是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步延伸到工农业、旅游等服务业各个行业领域当中。经济:以消费经验为核心的体验设计是体验经济理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的产物,是对生产和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重要表现。在体验经济形态下,人们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在体验这种全新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消费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逐渐从由理性走向感性发展。因此,体验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体验设计的不断进步,也让企业经营者开始关注用体验的思维方式来规划管理。科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更优质的服务来改善生活,而体验设计的发展也给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设计者开始运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体验设计理念更多更好地应用于现实之中,推进发展的进程,例如,互联网技术、印刷媒介和新媒体艺术等的发展,都能使人们更加深入体会体验设计的理念。所谓的新媒体艺术本质上表现的就是体验的理念,提升了人在感官、感知等方面的思考模式,在理论观念、艺术手法和设计特点上注重人的情感因素,从而形成新的体验思维习惯。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为体验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样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设计侧重于借助感官和互动等体验形式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就要求设计者对当下的文化背景和流行的文化元素有着深刻的理解,设计出更具文化特质的产品,带动新的设计潮流,对当代的消费者才更具有吸引力,才能使体验设计更具有创新的思维和文化内涵。2.体验设计的内涵及研究重点体验设计,又被称为“主题体验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人”是设计的主体,“体验”则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派恩和吉尔摩认为体验设计是为了增加顾客的体验而设计商品并将商品体验化。根据谢佐夫对体验设计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体验设计具体理解为是以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在贴切的服务环境下,以特色产品为7
载体,让消费者从中获得感官体验,并与设计者产生思维体验共鸣,最终以优质的行为体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认知心理,试图改变传统消费行为的设计过程。体验设计的研究重点是使设计更加感知化,增加更多人性化的体验交流和暗示的设计要素,注重与人情感交融,激发内心美感,更具有深刻的体验价值。这需要设计者对人的心理、性格、兴趣、生活背景、文化教育因素、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整合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寻求人的实际需要,将这需要合理运用到设计之中,从而实现从体验的抽象理论基础到实际体验运用的过程,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现产品价值,最终实现产品应有价值。体验设计的本质就是协调人、环境和产品(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产品以及产品与产品)这三者之间形成的复杂的、多重的动态关系。“人"是指消费者,主要关注他们的各方面特质以及真实需求;“产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如功能、造型、材料、使用方式属性,信息接收方式等;“环境"是指使用时的物理情景和虚拟情境,包括自然、社会和文化的环境因素。(二)旅游体验理论1.旅游体验概述游客体验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旅游活动的存在,就有可能存在旅游体验,现代消费者出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体会互动的乐趣。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与旅游产品、其他旅游消费者以及当地居民或者工作人员之间产生互动关系,这种参与度越高,旅游体验的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体验的讨论研究,其内涵可以具体理解为:游客离开居住地到异地环境里,观赏自然景观,感受跨地域的民族风情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并通过感官、情感、行为等互动体验方式,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达到身心愉悦和思想精神升华,进而实现人价值体验的旅游活动。判定旅游业开发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它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种类丰富度,通常在旅游活动中往往是多种体验同时发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体验越丰富,游客的满意度就会越高。笔者根据前人对旅游体验分类的研究成果,将其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别:表2-1:旅游体验的主要分类分类标准体验内容游客参与程度游客体验需求程度审美娱乐教育表层中度深度基本核心意外类别体验视觉刺激感官刺激旅行中被动接多方式、完全融入基础设核心旅游超出游说明产生的初体会美好获得知受体验多感官互动、领施、和谐资源提供客预期级印象事物识教育对象接触会文化特环境的体验质
2.传统观光旅游与新型体验式旅游的区别体验式旅游与一般旅游活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旅游者的互动参与性,游客的内心差异决定了体验感受的程度不同。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体验需求,旅游开发者需要创新旅游方式才能保持良好且持久的收益效果。在此,笔者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传统观光旅游与现代新型体验式旅游的差异性。表2-2:传统观光旅游与现代新型体验式旅游的差异性传统观光旅游新型体验式旅游产生时代背景服务经济(多通过旅行商实现旅行活动)体验经济(需求个性化、自由安排旅行活动)指导思想资源导向型(依赖周边自然景观资源、追市场导向型(依赖提供的体验场所,积极互动,感受求单纯地享受自然)环境和氛围,创造身心体验、难忘的经历回忆)接收信息方式跟随大众、被动接受、无积极性主动探索、积极寻求体验关注游客外在活动(缺乏旅游主题性,游关注内心需求、期望(创造旅游主题,让游客发现不关注重点客单纯观赏、求知、放松)一样的故事,享受过程情节,强调活动主题、场所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游客参与态度谨慎(例如:传统餐厅用餐)冒险(例如:尝试特色美食)综合以上对两者五个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可以发现体验式旅游相比较传统的旅游方式更符合现代人对旅游和生活体验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不要单纯的观赏,而是追求体验、要故事、要经历。同时也可以总结出体验式旅游的主要特征属性,不仅包含了传统旅游的季节性、地域性、服务性等基本特性,也包含了旅游体验的属性特点:第一,主观参与性。一般表现在游客主动获得的内心感受,参与程度与获得的体验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综合性。体验式旅游活动中游客与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互动,形成了完整的体验过程,是一种综合感受。第三,无形性。游客在旅行中获得的心理认知是无形的,存在于内心,无法复制、转移““。第四,文化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创造文化体验价值。(三)认知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系统1.理解旅游品牌形象与视觉设计系统旅游形象承载着旅游地的主要信息,高度概括了目的地的综合特征,为潜在消费者和实际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感知起着关键的作用。据相关学者研究,旅游形象通常指人们在实施旅游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是对旅游要素的整体感知、总体印象、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总和。旅游形象设计是各旅游地(区域或景区等)问,树立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因素。旅游品牌形象则是指具有品牌功能的旅游地形象,是其质的升华,只有旅游客体的形
象得到游客的验证,这种印象才会升级为旅游品牌。同时,旅游品牌形象向消费者传达真实、积极的感受,主要是由于旅游业的不可储存、不可试用、不可异地消费等特性决定的。研究表明,人们接受的外部信息有83%都是通过视觉通道传达给大脑的,视觉感官作为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这就要求旅游开发者在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对视觉设计系统的构建予以重视。旅游品牌形象中的视觉设计系统是将品牌的价值、联想¨“、个性等隐性要素通过视觉传达给受众,以区别于其他旅游地品牌形象,其本质就是旅游品牌的外在延伸形象。视觉设计的关键就是将旅游地中最能传达目标形象的元素和信息,加以提取、创造,以视觉语言表现、传达、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游客在此的引导下获得审美体验、空间体验、现象体验,从而加深和加强游客对旅游地整体形象的认知。良好的旅游品牌视觉形象有利于旅游地的营销推广和管理,并最终提高整体的旅游竞争力,创造旅游价值。2.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旅游品牌形象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地域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它的构建元素相比企业识别系统(CIS)更为复杂,层次更为丰富,一般意义上主要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1)三个系统层面。而李蕾蕾以结合地域的地物环境和人文环境,将旅游形象具体划分为人一地感知形象设计和人一人感知形象设计两部分。(1)旅游地人一地感知形象设计①旅游地视觉识别符号系统的设计旅游地视觉识别符号系统,是一种完全人工设计的产物,用鲜明、醒目、美观、生动的设计效果概括出旅游资源的个性特色,引导和帮助旅游者实地感知旅游形象与活动功能,提供简明快捷的隐性服务,帮助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旅游地视觉识别符号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生长的系统,一般包括基础要素设计和形象关系应用两个部分。基础设计包括,如旅游地名称、品牌识别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宣传标语、辅助图形、象征性吉祥物等;形象关系应用主要包括导视系统(介绍牌、指示牌、关怀牌、警示牌等)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人的视觉形象、旅游企业的视觉形象、广告传播等类型。②旅游地视觉景观的形象设计旅游是以愉悦为目的风景观赏为主,旅游地是充满视觉感性的地方,只要是地理空间上的旅游地,总会存在为大众追逐的独特的视觉景观。通过观赏、体验,旅游者才会对旅游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地脉、人脉、文脉n钉等有一个真实、生动形象的感觉。因此,优秀视觉景观的开发、设计、美化无疑是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视觉因素及其形象力也是旅游地发展的永恒因素。③其它感觉形象设计要素lO
一个旅游地的形象设计越丰富、越全面,实地旅游者产生的印象就会越深刻。首先,与旅游地地域特色紧密相关的节庆活动、体验活动等产品就是其它感觉形象设计的实现方式之一;其次,可以从人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作用上扩展做出相应设计。(2)旅游地人一人感知形象设计旅游地的人一人感知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人文环境形象的认知,主要是影响旅游消费者的内心感受,尽可能达到愉心的目的。影响旅游地形象的人的行为因素主要来自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一般接待服务的形象设计、景区服务形象)、当地居民的态度行为(居民形象)和其他旅游者的行为。从业人员作为当地居民形象的代表,通常是被游客最先感知的人文因素,他们的服务主要是旅游业涉及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导游服务接待等方面,这些旅游企业的形象设计须与地方特色结合,以便更好地打造旅游品牌;居民形象可通过管理的方式加以完善,居民的服饰、行为、思想等对旅游者的感知形象构成起着重要作用。旅游地其他旅游者的行为可以从侧面体现出被感知地的级别层次,游客的满意度同样也受到他们的影响。3.本课题研究的范畴界定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视觉设计研究。以旅游形象构成要素为基础,结合体验设计和人的视觉生成的原理,将旅游地视觉设计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图2一1)。其中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是从视觉体验设计角度来分析,确定为是以功能性为基础,艺术性为主体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它作为旅游地的地标性标识景观,可以成为当地旅游品牌形象的代表元素之一。视觉识别符号系统设计(基础设计、导视系统、视觉广告等)旅游纪念产品形象设计蠢课题辩究藏蹲《辘麟蒙巯)视觉景观形象设计(公共艺术景观)其他蘑觉形象设计(旅薄着动设计、其他鹰富形象设计)图2—1课题研冗范畴视觉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基本属于旅游地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所管辖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学科的专业研究范畴,而其他感觉形象设计和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是属于旅游经营者的规划范围和产品专业的研究。因此,笔者从自身的专业领域角度,对以上方面只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和建议,由于专业实践的能力有限,所以不予以实践操作。重点分析和应用视觉识别符号系统中对体验设计的引入和创新。4.旅游形象相关概念一旅游感知形象
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感知就是所谓的旅游业的基本实现方式。旅游形象是旅游地希望旅游者获得并形成的印象,属于主观愿望。但是从旅游者角度来讲,旅游形象则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实地经历所获得的旅游地各种要素资源所形成的意念要素的集合,它是旅游地的客观形象在旅游者心中的反映,即旅游感知形象n“。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Gunn在《度假景观(Vacationscape)》一书中,把旅游感知形象概括为原生形象和诱导形象,原生形象指潜在旅游者还未到旅游目的地前所形成的旅游感知形象,而诱导形象则是在旅游者实地旅游之后形成的c-”。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动态生成机制(图2—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感觉和知觉活动过程一般是重叠的,常用“感知"一词来总结这一连续的信息加工过程。人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图2-2旅游目的地形象动态生成机制层面。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对象,形成初始印象,然后与已有的认知体验一起构成经验表象、行为情感等先行经验,最后先行经验的观念又向对象方向转移,形成一个有意义的主观认知形象m,。因此,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起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发生往往也是根据在感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形象。从地理学的研究上看,与地理空间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发生首先取决于人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形象,而不是客观环境本身影响的。由此可以得出旅游感知形象特别是对潜在旅游者选择目的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消费者的头脑中有效地接收到旅游客体表现出来的良好、完整的形象讯息时,才有可能获得旅游主体的认同感,从而被选择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感知形象是把自身品牌标识区别于其他旅游地品牌,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比如,埃及,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以金字塔、沙漠等构成的古老、神秘的国度,还有闻名于世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东方之珠”香港,这些旅游地都凭借着自身的地域优势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独有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感知形象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旅游形象循着“人”的主观感知形象一“地”的形象设计一“人地互动"的形象关系不断发展。12
三、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由于体验设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组成要素等,因此在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设计指导原则,才能避免只是单纯地追求体验设计的形式,而不能将内容具体的落到实处。(一)旅游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1.关系模型分析对于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体验设计的关联性研究,笔者试图借用谢彦君(2000)教授等提出并完善的“挑战——技能’’模型(图3一1)和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首创的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波士顿矩阵模型"(图3-2),来分析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p0心骥攘歉憋图3-1旅游体验“挑战一技能”模型(谢彦君)图3-2品牌形象塑造的变体波士顿矩阵模型在图3-1所示的模型中,OR一般被称为“一般满足线”,此情况下游客在旅行活动中面临的挑战水平与自身具有的技能水平,这两者基本保持了平衡的状态,是旅游地和游客共同追求的“完美”结果n⋯。在ORQ扇形区域内,技能水平高于挑战水平,旅游地的实际状况低于游客的期望值,这时旅游者一般会产生乏味、无聊的反应。ORB扇形区域内,技能水平略高于挑战水平,对应的是图3—2模型中的“奶牛区”,在此情况下游客的心理挫败感较高,获得的旅游体验质量也不高。OBQ区域(图3—1)对应于图3—2品牌塑造的“劣狗区”,此时,技能水平远远高于挑战水平,游客的心理挫败感和体验质量都较低,会让游客产生失去激情,缺乏挑战行为的动力的不良效果。因此针对ORQ区域,旅游地策划者可以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设计多种体验方式,增加产品文化底蕴,突出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这样才能激发游客的行为兴趣,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在OPA扇形区域对应的是图3-2中的“明星区”,在此情况下由于挑战水平远远高于技能水平,因此游客会产生不安旅游体验质麓
的心理状态,心理挫败感较高,但却会获得更多的意外惊喜,潜在的旅游体验质量相对较高,满意度由此提升。在此区域内旅游经营者要积极推广品牌形象,激发游客的旅游行为,达到品牌价值认同的效果。ORA区域对应于图3—2的品牌塑造的“问题区”,挑战水平略高于技能水平,游客会获得较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稍有心里挫败感。根据此原理,设计者要关注游客的心理需求,建立体验式营销,让游客获得全面体验。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塑造优秀的旅游品牌形象,能为潜在游客在实施旅游行为前就能获得良好的感知形象。而在旅游活动结束后,若旅游者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效果,这样目的地品牌形象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地认同乜“。2.从旅游立体、综合层面元素解析两者的关联性旅游业是一个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因素的关联性极强的新兴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旅游品牌形象的最终形成是建立在游客实地体验的基础上的,而旅游体验设计就是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增加互动体验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笔者将从旅游业包含的六大要素上来分析两者的关联性。第一,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旅游消费者都是在物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才更有意愿参加旅游活动。“吃”在旅游形象塑造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餐饮文化,开发、创新民俗美食文化、自然生态美食文化等,从主题出发,积极发展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食品。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看,旅游地特色美食可以为消费着提供最直接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的体验,同时美食活动也可以让游客产生互动行为体验。在我国有些城市美食街的开发就相对很成功,例如,上海的城隍庙、武汉的户部巷小吃街等,这些都己成为了旅游地形象的标志性元素。第二,住。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企业的形象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提供住宿的酒店,宾馆等都属于旅游地的基础硬件设施。随着现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青年旅馆、度假木屋或者地方特色建筑酒店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蒙古包等特色住宿广泛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了旅游地的吸引物。在旅游体验中,应将住宿功能与主题建筑、景观开发结合起来,使客人达到深度体验。良好的旅游住宿条件不仅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更能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体会到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的韵味。第三,行。旅游六大要素中的“行”指代的就是旅游交通,分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交通——飞机、火车、游船、大巴、自驾车等,目的地与旅游景区间的交通和景区内的交通,如:环保观光车、自驾车、自行车、骑马、竹筏、索道等等。“快进、快出、慢游”是旅游业对交通发展的基本要求,交通的便利对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有重要的影响,是旅游感知形象的一部分。自驾游的旅行方式就是现代人追求个性化旅游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行”的角色定位其实就是景区、住宿、用餐、购物、娱乐的桥梁,导游安排行车路
线应尽量避免回头路,在游线的设计上采用“曲径通幽”和“豁然开朗”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游客一次游览的体验感更强烈。第四,游。“游”是六大要素的核心,旅游景点是“游”的核心,而旅游景点的核心就在于视觉形象的各方面因素。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加大生态和文化元素的投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创造优质的旅游品牌形象。现代游客更多追求的是体验式旅游,针对不同的游客,设计不同的参与方式,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完全浸入体验的环境当中,感知旅游地提供的载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空间、场景及其休闲项目,通过创造性消费来强调感官刺激、满足情感需求、体现独特个性,以获取审美、教育、避世等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五,购。“购”在旅游业中占有份量最高,对当地经济拉动力最大。优秀旅游商品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独创性等要素,每一要素都要渗透文化韵味。旅游形象和旅游体验设计都要求旅游产品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给游客带来文化体验。从功能角度看,纪念品原则也是体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文化等需求进行有针对的设计,倡导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第六,娱。娱乐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旅游业的娱乐活动通常由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互动、参与类特色项目、娱乐场馆和夜间娱乐项目两部分组成。特色娱乐项目和娱乐场馆具有民族化、地方化、民俗化的特性,在独特的娱乐方式中传达文化的寓意;夜间娱乐项目是将各种传统的民间游乐方式表达出来,改变以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让旅游者既增长知识,又得到全面而深刻的游乐体验。旅游开发者,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创意性地打造游客“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参与、可体验项目,打造优质的旅游品牌形象。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付出换来空间移动、场所使用、景观审美和文化体验。然而,旅游体验的异地性、时间的短暂性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旅游形象就作为旅游发展和旅游者旅游体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变得日益重要。(二)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体验设计原则体验设计一般被认为包括确定体验主题、强化正面线索、去除负面因素、利用纪念品和整合感官刺激五项基本的原则。顺应现代旅游方式的要求,打造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体验设计的原则,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发展。1.体验主题一致性原则主题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所有事物集中表达的一个潜在概念,是旅游地形象塑造中体验设计的中心思想和灵魂所在。旅游体验主题是建立在不同旅游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一种关系,所有环节都要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一个成功的旅游地品牌
主题,就是要做到既整合体验又不失特色。首先,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处处存在着重复性、类同性和可替代性。品牌形象的塑造就是要让旅游目的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要想从众多同类别的旅游形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凸显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从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价值中提炼出独特且富有创意的主题,利用主题的差异性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其次,一个旅游目的地都包括多个不同的旅游景区,各景点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必须要与主题密切联系,体验要素相一致,使游客获得关联的旅游体验,实现主题的统一和连续性特点。体验主题的设计可以从自然界、社会文化、心理学、艺术等众多领域选取素材,强化能增强主题的正面线索,排除削弱、转移主题的负面因素,通过对现实或虚幻世界的模拟来实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心的内蒙古饭店是“中国首家草原文化主题酒店”。(图3-3)其建筑风格和内部设施紧紧围绕既定主题,让四方的客人感受到饭店对艺术品『————1_——一1卜\口l莓le■JI避::{:Z^●■r’I.,--’,..-。:。:L.一●r●_‘oo●一图3—3内蒙古饭店内景位及文化的精心构想。各主题餐厅在饮食方面提供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餐饮;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再现了蒙古民族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酒店从整体到局部,从设计到服务,都凸显草原文化这一主题,使游客得到了完整、统一、连续、深刻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等多重体验。内蒙古饭店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中的地标性建筑,对游客成功地传达出了良好的旅游感知形象。主题塑造品牌,品牌寓于主题之中,借品牌凝聚体验。这样不仅可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还能做到与游客的良性互动,使游客了解、感受和认同品牌形象,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品牌体验。2.互动参与性原则游客的互动参与是产生体验的前提,旅游者参与的程度越高,体验效果就越好,如果仅仅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而不参与其中获得思索与体会,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互动参与体验设计的创造,不仅对设计的外观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强调了“精神"上满足感。从游客角度来说,互动参与的体验设计是致力于了解他们的期望及本身的心理16
和行为特点,并对各种有效的互动体验方式进行增强与扩充,让设计与游客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互动体验关系。旅游地的视觉设计会因为参与者、参与方式的不同,最终产生的体验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游客参与的主动性和深入性对于整个体验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游客的参与性原则。总之,旅游地的体验设计要强调旅游过程互动化,体验结果持续化,有意识地使游客间、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结合在其中,最终达到体验效果的最完美实现。3.体验真实性原则衡量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体验的真实性,是指旅游经营者可以根据游客的期望、兴趣、信仰等来组织、设计景区,从而以达到真实性效果。也有人认为只要游客处于一种陶醉或者活跃状态,形成的体验就可以认为是真实的,并非一定要与旅游对象相关。现代人生活在喧闹、污染、繁杂的市区当中,急切希望到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因此,对于自然景区,人工设施越少、人的干扰越低,游客得到的真实性体验就越高。体验真实性原则首先表现在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与周围的景观资源相协调,保持环境真实性。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人文资源特性的目的地,要尽量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如,历史遗迹、民族村寨、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规划设计者要强化对其的管理和保护,尽量避免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出现。4.利用纪念品原则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一地的文化品格,甚至可以成为旅游地形象的象征,也是游客实现完整体验的一个相关要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线策略主席布诺努·吉乌沙泥就曾指出:“纪念品是一种使体验社会化的方法,人们通过它把体验的一部分与他人分享”[2fl。在旅游地品牌形象塑造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宏观层面,还应该做到品牌的延伸性传播,开发和设计与主题特色密切相关的具有独特性风格和标志性意义的纪念品,强化和延续体验过程。此外,还要注重纪念品的艺术性、装饰性、观赏性、实用性以及便携性等特点。购买旅游纪念品行为的发生,可以加深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也可以给游客带来美好持久的回忆体验。5.体验地域性原则从旅游产生的机制来看,目的地与游客来源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促发旅游行为产生的基础,因此,旅游地品牌形象建设中的旅游体验设计必须要体现地域性的原则。体验主题的提出就是在深入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助于体验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现状的实施。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必须抓住地域性的特征才能彰显出独有的差异化的视觉效果。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体验设计的主要原则除了上述介绍的五个原则之外,还包括快乐
原则、多样化原则、人性化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旅游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与愉悦,快乐是游客最关心的事情:多样化原则就是体验的丰富性,同时还要注意深度的研究;人性化原则就是研究游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求达到全方位的满足;从旅游业的六要素等多方位提供立体、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就是所谓的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针对消费者从出游前到旅行结束后整个旅游消费过程进行体验设计。(三)体验设计对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功能性意义旅游地塑造和维持独特性、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是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核心手段。品牌形象的竞争本质上就是视觉形象的竞争,让消费者通过接触更为丰富的品牌视觉表现形式,感受到品牌的互动式传播,从而产生互动参与的意念,决定实施旅游行为。旅游业引入体验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为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更加生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形象视觉设计中,体验设计的目的就是实现设计与体验的平衡,达到引导的功能,满足旅游者的物质、精神等需求。通过良好的体验设计,使目的地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地深层次开发利用,刺激旅游需求、扩大消费市场,有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稳固旅游品牌形象。基于体验设计导向下的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区域内不同空间的旅游吸引物进行空间重构,推动内部资源要素的空间集聚和功能完善。及时更新开发理念,增强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设计集观赏性、趣味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引导游客的旅游需求,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系统,构建立体化游憩方式,加深和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整体形象认知,创造性地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推动旅游地创新发展,形成典型示范作用和品牌形象体验效应。
四、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验设计在旅游形象视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旅游地要赢得游客的青睐,一定要注重对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营造出独特的旅游氛围,强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根据伯德·施密特在《体验营销》中遵循人的感觉、情感、思维、行动和关系的心理认知过程,提出由“感官、情感、思维、行为和关联”五大模块构成的战略体验模型,结合案例来分析探讨体验设计概念在旅游形象视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深入理解获取旅游体验的形式。(一)拓展游客的“感官体验”感官体验设计作为最基本的一种体验设计类型,主要诉求于人的5种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来增加或创造产品的感官体验,激发人的体验欲望。设计者可以从旅游形象的主题、基本要素、环境等方面来考虑,最终目标就是利用感官产生享受、满足的感觉,从而构建体验价值。1.视觉体验视觉包含人的基本生理和重要心理现象两个层面涵义。生理现象就是通过眼睛器官形成的基本视觉感觉;心理现象,是由于视觉具有知觉、认知、记忆、情感等作用,而形成视觉认知。两种现象一般同时发生,由此而形成了视觉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所以说,视觉体验是一种普遍而又特定的体验,是在“看”的基础上,通过某种特殊的抽象过程而生成的经验n2J。视觉体验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游客获得更深层次的互动体验、思维体验等关联效果。(1)视觉体验与生理特征人观察一个物体,本质上就是大脑从眼睛接收到视觉刺激后再转换成三维图像的过程。视觉体验就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对视觉元素的感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感官体验。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眼睛会产生一些视觉现象,这些视觉现象对人们认识事物有一定的影响,视觉是人思维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人在阅读时,会自然存在一种视觉流动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视觉流程。它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形式要素决定,也受生理结构的影响,人的视觉流程方向一般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的,并能在具有平衡感的视觉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为了能产生交互的视觉体验效果,必须把握好视觉元素的设计,尤其是色彩和图形的设计,它们比文字更能传情达意,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的视觉注意,从而促发进一步的了解。视觉上的冲击能给人的第一印象,如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形态或者通过突出的色彩、大小等来吸引消费者,在最初的瞬间反应时,就能留下深刻印象,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国际专业美发品牌威娜旗下子产品KolestonNaturals的这个产品形象广告(图4—1),将其中的女性长发和五官镂空,随着每天各个时间段内光线的变化,路过的行人可以看到这19
位女性的长发颜色随自然而变。巧妙地通过仅有的自然的图像和色彩变化,很好地传达了产品的定位。同样在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视觉体验的原理。泰国的这组旅游宣传海报设计极具创意,通过别致的视觉载体以及极具特色的表现物和突出的色彩元素,能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效果(图4-2)。l;啊l啊!图4-1KolestonNaturals产品形象广告图4—2泰国旅游宣传海报(2)视觉体验与心理情感视觉不仅是简单地通过眼睛获得信息,还能唤起人的各种心理联想,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并产生情感波动。人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一般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初级的视觉感受上,要注重视觉与人内心情感之间的联系。记忆和联想都是人的非常重要的视觉心理活动。记忆是和互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因此它就成为了其他思维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要抓住人记忆的心理特征,重视旅游纪念商品的设计,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记忆。联想是人大脑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从一种事物到另一种相关事物的思考,根据事物间不同的关联性可以形成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视觉元素中的色彩联想,蓝色可以联想到天空、大海、宁静、清凉,绿色可以联想到树木、森林、清新、自然等;具象呵F口n■■■箧1■巳1黼,曝F●n,■图4-3北京动物园导视标识设计的物体也会产生抽象的联想,狗可以联想到忠诚,而太阳就可以联系到光明、希望、热情。这些联想为视觉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维,能为游客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北京动物园的环境导视系统(图4—3)将其导向标识设计为具象的动物图形,采用突出的色彩,具有很高的辨识度的同时还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主要的目标游客少年儿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心理联想和认同感。
2.触觉体验触觉在传播中同视觉一样有助于人形成主观印象和感受,通过直接触摸对象,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强调亲近性、私密性等。触觉要素主要包括材料、质地、形状等,各要素产生的联想效果也不同,金属制品现代冷酷,原木制品自然惬意,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透露着原始气息和沧桑之感,光滑之物暗喻着圆润细致。在旅游活动中,触觉感受一般是由脚到手再到身心的一个完成过程。游客对喜欢的景物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肢体行为,如触摸古树名木、寺庙遗址、动植物标本等或者进行的亲水、戏水活动甚至是在果园中采摘果实、参加民事活动等。从游客角度来看,这些本能的行为动作实际则是强化其体验记忆,提升体验深度。同时,针对触觉体验设计也可以为物品添加上文化内涵或利用典故赋予触摸活动一定的特殊意义。例如:西藏布达拉宫中的转经轮活动,不仅能使游客感受到宫殿的恢弘气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古老建筑的特殊魅力和文化内涵,继而为旅游活动增添众多的乐趣。3.听觉体验产品通过听觉与顾客沟通,这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感官体验。听觉设计在自然类旅游地、民俗文化旅游地、主题乐园等类型的旅游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曲调、旋律的声音所引发的旅游品牌联想也不同。景区内游客的声音其实是最主要的声音,设计者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调整游客集中地所形成的噪音。首先,可以通过自然美妙的声音,如大自然中的风雨声、虫鸟呜叫声、流水声等来传递愉悦的快乐感。其次是可以设计体验空间中人为营造的听觉效果,如背景音乐,但音量的大小和播放时间都要合理,且要与主题和故事紧密相联、保持一致,增加听觉体验的效果。旅游地的户外广告设计也可以加入声音的元素,作为一种增加游客互动性的表现。体验者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获知一定空间的声音变动,进而产生联动的作用,形成对景区的综合感知体验。4.嗅觉体验嗅觉体验,能以气味的独特方式影响人的感受,这种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长久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比如一种气味能唤起人深藏记忆深处的情感或勾起美好的回忆。对于大多数自然旅游景区而言,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存在促使旅游体验在嗅觉设计上成为可能。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清香和芬芳(花香、果香等),注意芳香类植物与其他植物的搭配种植;其次,提高特色佳肴的品质,使游客产生食欲;另外,在景区的嗅觉设计要由清新到清香,在人群密集的位置一定要注意气味的处理,以防出现不舒服的感受,可以采用清新剂,但一定要注意浓度的把握,避免气味过于浓郁产生负面效果,从而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5.味觉体验味觉相对来说是比较难融入体验设计理念的。旅游地的味觉体验设计可通过特色美食
的味道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特定的场所氛围,增进体验的记忆程度。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农家乐”活动中可以很好的利用。云南丽江的特色食品“鲜花饼"主要就是以玫瑰花为食材特制的。桂林阳朔的桂花酥和桂花茶也是以桂林的市花为原料而制的。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食品给游客带来了鲜明的味觉体验感受。综合以上分析,五种感官体验当中,视觉体验是基础,良好的视觉刺激能引起各种感官体验效果。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的视觉元素是人获得审美需求的先决条件,所以旅游形象视觉设计就是感官体验设计的重要载体。《印象·刘三姐》(图4—4)演出是将图4—4印象刘三姐舞台置放在山水实景之中,山峰为背景,江面做舞台,观众席设在半岛的绿色梯田上,浑然一体的山水剧场。表演设计充分利用季节的差异性,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和晴、烟、雨、雾不同自然气候设计出不同版本,还针对漓江水流、水位的变化对演出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观看效果各不相同,每场演出都可能是新的,表现力和机动性很强。《印象·刘三姐》的舞台场景、表演设计、演员服饰以及民歌音乐设计等,充分展示了漓江的山水田园之美,阳朔民风人文之美,给游客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官体验,使他们在差异性的环境和文化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强化游客的“行为体验"行为体验设计是由消费者的肢体参与引起的,主要诉求于消费者的生理感觉、使用方法甚至生活方式,使产品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和互动的体验设计类型。旅游行为体验的产生是游客主动参与意识增强的表现,属于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的体验,强调的是游客与旅游地的互动关系。参照人与产品的交互系统研究可以将这种互动关系划分为单向互动和双向互动两种类别。两种互动类别所反映的游客参与程度不同,实现的情感体验层次也会有所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4-1)。游客在导视牌前合影留念,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验证了以艺术姿态出现的导视系统设计能够唤起游客的主动参与意识,一般属于单向互动的方式。旅游者参与生产劳作,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乡村旅游成为这一类生活体验的良好载体。北京鹰山森林公园以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开发成为了定向越野运动项目,提高了游客的思维体验和行为体验。
表4-1:单向互动和双向互动的差异性传递情感的媒介传递情感的类型用户参与度视觉设计中的实现方式单向互动形态、色彩、材质、功能、可用性等单向情感低(被动)视觉识别设计双向互动功能、可用性、意义等双向情感较高(主动)旅游体验活动开发(三)增进游客的“情感体验"从心理学的原理来看,情感属于心理表现,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受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情感体验设计在物质和技术的支持下,使产品逐渐从过去的让人适应向主动适应人而转变,旨在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的情感,让其产生强烈的兴趣,难忘的体验。在旅游行为中,游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把握其体验需求以及内心的情感诉求,完善设计作品,激发体验兴趣,使其获得美好的体验感受。旅游景区中,旅游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情感的波动,能满足人们对予情感某一或某几方面需求的旅游体验就属于情感体验。对于旅游地的视觉设计,不仅要做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还必须具备情感表达的丰富性。现实社会人们往往由于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与自己的孩子、伴侣、亲朋好友的交流,情感体验类的旅游活动可以让人们重新体验亲友之情、朋友之谊和天伦之乐。美国的玫瑰花车游行(图4-5)至今已举办了125界,是世界影响最大的花车游行,也是所谓情感体验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该游行每年都有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如“筑梦、友谊与回忆",“庆祝家庭",“神奇的世界”等。主题为游行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在活动中一起感受花语,感触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图4-5玫瑰花车游行(四)激发游客的搿思维体验一思维体验设计主要诉求于智力启发顾客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它运用惊奇、计谋和诱惑等引发顾客产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启发的是人们的智力汹,。旅游形象视觉设计可以通过图形符号、字体、造型、色彩等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审美意味,为游客提供简明快捷的隐性服务,建立井然有序的景区环境。如,丽江之所以会成为人们向往憧憬的地方,原因之一就是丽江完整的呈现出纳西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它吸引人的不仅是那些民居,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字,图腾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丽江古城的导视系统设计(图4—6)在文字、图像、图形符号、色彩以及材质的选择上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创
新,提取了本土文化元素,适应当地的整体风格。由此可见,旅游形象视觉设计可以通过符号语言传达出旅游地的隐性信息,让游客在思维层面受到审美熏陶和艺术体验。图4-6丽江导视系统爱毒羹蔷耀◇+(五)增加游客的“关联体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们所解释的人类行为动机: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向更高层次的社会性及个人性需要发展,也就是身份、归属的肯定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就是关联体验设计所诉求的。经过旅游行为,游客将切身体会与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在外界信息的刺激下完成个人感觉和感情的深化,从而将旅游体验延展开来汹1。旅游地针对此诉求的设计,有益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比如,野外攀岩、深入茂密森林、野外CS等旅游活动,这些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体验表明人们在生理需要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渴望了解自身生存的极限,满足人们挑战生命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体验需求的产生是递进的,若基础的感官体验不能得到满足,就很难进入下一个体验环节(图4—7)。具体需求需求层次图4-7体验需求发展规律
五、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策略基于前文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设计基础以及心理学角度的可行性四个层面的研究,为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体验设计应用的方法策略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章将从调研体验需求、体验式资源开发整合、确定体验主题、视觉体验设计策略、体验效果测试评估五个角度深入研究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方法策略,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希望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一套顺应体验时代要求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论体系。(一)调研体验需求市场调研是根据特定的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有关情报、信息、资料,并撰写调研报告结果的工作过程。体验设计以旅游者的异质需求为出发点,社会调研除了要分析企业自身能否提供生产旅游体验的所有要素等状况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旅游市场的机会威胁和同类型竞争者的情况。根据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理念,以研究游客旅游体验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期望为主要目标,站在游客体验的角度,分析旅游者在体验过程中可能或者期望发生的行为,设计出彰显其个性形象、自我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调研游客体验需求主要是全面分析和研究目标游客的素质、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社会属性、情感世界以及价值观等因素,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效果。体验需求的调查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图5-1),最后得出适合当地旅游的体验需求调查结果,为旅游品牌形象视觉体验设计提供市场分析依据。确^眭方式啼(随藤竺‰度高)啼(市瑟馨氟)一髓结果分析J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问jIlJ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川妖韵.....1一般旅游特征(出游方式、频率、线路安排、逗留时间等)设计内否一游客感知(了解旅游地渠道、期望程度、实地旅游体验站澡等)lf体验需求(对体验要素的感受、游客态度和偏好、重满意愿等)图5—1调查体验需求过程(二)旅游地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是视觉设计和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一般具有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季节性、不可移动等特性。旅游地能否开发体验式旅游,以及开发项目的规模和级别的定
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基础分类部分学者把旅游资源基本划分为了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特征的社会旅游资源(图5—2)。自然旅游资源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融合度越高,则具有的旅游审美价值就越高。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旅游体验需求。旅游资源本体属性的三分法方案大类基本类型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古迹旅游资源太空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市旅游资源交通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交通旅游资源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文学艺术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购物旅游资源城市景观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会议旅游资源商务旅游资源体育保健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图5-2旅游资源基础分类2.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旅游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就是指针对旅游地的政治因素、社会经济、生活环境、文化氛围、人口构成、交通状况等宏观旅游资源要素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总结,发现问题,重点提炼当地有哪些旅游资源及特点和利用情况,整合适合开发体验式旅游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和开发利用。其最关键的步骤是要寻找特色资源并加以放大以期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成为当地旅游的核心产品。作为当地特色资源并实施重点开发一般需要具备以下4种特性中任意一个:一是规模性,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有“最”字称号的资源;二是类型丰富性,能充分满足游客单位时间内最大信息接收量的要求;三是质量品质高,衡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保护价值的资源;四是“名人效应”,挖掘出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与知名人士相关的事迹、遗产等。规划设计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已开发资源进行形象再造,对未开发资源实施合理规划,努力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打造优秀的旅游品牌形象。对旅游地体验资源的整合开发,能为体验主题的设定提供依据,并为视觉体验设计提供可转化为视觉符号语言的素材来源,使视觉形象传播更具有地域特色,获得游客更多的心理认同感。(三)确定体验主题26
1.提炼挖掘体验主题在现代众多的同质化的旅游地中,要想具有强势的品牌形象,必须注重品牌的差异化建设,特色的体验主题的提炼就是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基础前提。主题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对具有地域特性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四个方面的提炼(图5—3),从中汲取代表性、时代性、渊源性的精华元素,融入到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之中。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季节气候等一峥汉惴膊】‘\厂7/,、//自然地域彳髓、/文化文化\l行业/文化//卜\/1∑妣\/,___一一\民族民族生活习俗、风土^情、建筑风格等当地特色行业文化内涵等图5-3主题提炼来源2.整合确定体验主题整合体验主题是指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与旅游地的自然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相吻合,多种元素和谐统一地贯穿于主题设计之中,保持主题的完整一致性,使游客得到强烈的心理认同感,获得长久的体验记忆。制定明确的主题是基于体验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关键一步,它可以和形象的定位合二为一来考虑,精炼明确的主题是开展旅游体验的良好基质。构思一个好的体验主题关键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主题能将时间、空间和事物协调成一个整体,使游客达到调整自身的现实感受和改变对事物的感受的效果;二是保持体验主题一致性,互补、深化主题,并符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三是注重意境塑造,体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体验主题一般还要具备独特性、个性化、人性化、明确性、精简化、非物质化的基本特征。(四)视觉体验设计策略整合确定了抽象的体验主题之后,就需要将其物化和深化,旅游地的视觉体验设计就是实现此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视觉设计同样作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核心部分,因此规划设计者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基于体验的视觉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围绕体验主题而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地构筑视觉体验平台,保证旅游地和谐统一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体验回忆。基于体验的地域性视觉符号元素提取:地域性视觉符号元素的提取是成功的视觉设计的首要环节,是通过对旅游地的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民俗文化资源整合分析,提
取表层的、具象的、物质的图形形态和色彩元素(显性信息)以及深层的、抽象的、文化的图形纹样寓意(隐性信息)等感染力强的有效元素,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其进行视觉符号化的转化过程。地域特色明显的视觉元素,视觉体验的效果更强,更能很好地引起游客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共鸣。根据前文中笔者对旅游地视觉设计的范围界定以及视觉识别符号系统中的基础研究,如标志设计、标准色彩等已被广泛设计应用于实践当中的现状,因此笔者从重点突出游客在实地旅游时的体验感受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视觉识别符号系统设计中的导视系统设计、户外广告设计以及视觉景观形象设计、其他感觉形象设计和旅游纪念产品形象设计这几个层次中对体验设计理念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体验统——视觉导视系统随着大众对体验需求的要求,视觉导视系统作为以人为中心的设置,已不能单纯地作为信息引导的工具,设计需要增强人对环境的体验感,从而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实现理解和宣传环境的双重功能。旅游导视系统不仅具有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更是环境布局、营造氛围、塑造文化的重要环节。它已经逐渐成为实现文化延续和满足大众情感体验、互动参与体验需求的一种新途径。(1)体验式视觉导视设计的主要特点旅游地导视系统设计以服务环境与人际关系为目的,提供有效信息,必须坚持功能性为首要特征,同时艺术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内容寓意与优美的形式有机的结合。从体验设计的角度来看,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应该更突出地域文化性、互动参与性和人性化等特点。①地域文化性旅游地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在保证发挥其功能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元素、旅游特质,同时考虑地域文化的教育层次和多样性特征,从造型、文字、色彩、图形、材料等多角度上,使用能体现旅游文化氛围的设计语言,以及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从而凸显旅游地的文化气质,带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受。基于地域文化性的优秀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能让游客通过感官体验而获得文化体验、情感体验等体验效果,在满足游客基本信息需求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旅游地感知形象,有助于旅游地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②互动参与性互动参与作为导视沟通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重在沟通,希望游客参与所传达的信息。传统导视设计由于材料、形式、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赋予受众的互动性少之又少。互动体验式的导视设计具有强调受众自主性,允许受众自定流程,建立联想等优势。现代导视系统中互动媒体的运用(图5—4)正是互动行为体2R图5-4导视系统中互动媒体的应用
验的很好形式,互动媒体作为一种带有双向信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人机交互手段,构建合理的空间氛围,使人、物与环境有合理的交流,重视情感体验,满足精神生活需求。③人性化在欧洲常常能看到交通导视站牌的设计与垃圾桶、灯具等结合在一起(图5—5),做到资源的最佳应用,实现功能的最大化,这就能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还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根据他们身体的特点,应用其他感官体验设计的原理来做出相应改变。例如,采用感应原理设计的人经过时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指示信息,这就属于听觉导视设计:沙盘导视的设计(图5-6)就是触觉导视,以立体的形态按比例尺进行缩小,并加以盲文的标注,视觉障碍者可以通过凹凸感来获得空间信息;嗅觉导向可以通过气味的传播来进行引导。多种感官结合的导视系统设计,强调了人性化的互动原则,可以提升人们对特定环境全方位的认知与感受。,-图5-5导视牌与公共设施结合设计图5—6沙盘导视设计(触觉)(2)导视信息点设置与分类旅游地导视系统中的信息点就是指视觉信息在空间环境中所依存的位置,信息点位置选择的合理性、连续性都是保证人及时获取信息体验的重要原则。旅游地环境的空间结构、人群流动方向以及人群的密集程度都是影响信息点位置选择的重要客观因素。其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依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根据人的年龄、身高、视线距离等来保证信息点设置的高度尺寸的合理性,实现人、空间环境、信息点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谐性。旅游地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各交通站点、各景点位于的主干道以及景区内部,在重要的节点位置设置合理的信息点,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能使游客很快地融入到此环境中,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避免产生位置疑惑感和生疏感,实现视觉审美感受。同时,信息点的设置要保证连贯性,注意位置的疏密关系,对于较长的线路应该间隔适当的距离予以必要的信息提示。如:此路可达到的主要街道、建筑物、景点以及路程距离和所用时间多少等,对于分岔路口必须保证信息点的设置,这些都属于导视系统的延伸设计。在我国很多旅游地都存在导视系统的断裂缺失现象,给游客在陌生、复杂的空间环境里的继续行动带来不便。导视系统的设计要进行统一规划,使信息点的设置井然有序而又与环境协
调美观。一套完整的导视系统是由多个层级组成,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首先可以根据城市的功能分区划分为城市边界、行政交通、商业区域、公共区域、文化旅游等导视系统设计。也可根据级别分为主导视牌(区域整体指示)、次导视牌(划分区域)、方向导视、定位导视、定量导视(警告、提示等)几种类别。旅游地导视系统的信息点设计和分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环境来决定,做到因地制宜。(3)导视系统设计视觉信息编码因素旅游导视系统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进行信息编码的过程。运用二维和三维设计元素,整合旅游地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三者融合的地域性信息资源,将导视设计构思转化成视觉化的符号,对文字、色彩、图形、造型、材质都应有一个体验、研究的过程。①二维视觉元素A.文字信息文字信息是视觉导视系统中准确传递信息内容的关键要素。字体设计、文字大小、间距、编排方式等字体形态都能影响游客的阅读,必须要经过视觉调整,取得空间和结构的和谐关系,确定风格。字体的设计要根据导视系统所使用的空间环境来决定,不同的使用场地其要求也会有不同。如在人流聚集的机场、车站等复杂的公共环境中,文字信息的字体设计要符合简洁、清晰、醒目、易辨识的原则。字体的大小一般遵循远大近小的规律,同时考虑适用范围、周围光线和信息层级关系等因素来确定。文字的间距,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使信息内容条理秩序化。旅游地的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标准字体的选择要根据旅游地品牌的个性化而量身定做的,不仅要具有独特的外观造型,其大小、色彩等也都是作为调整信息读取的体验度、易读度的因素。字体设计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保持文字的辨识度,在此基础上尽量使用旅游地自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符号,对其进行艺术性的调整而形成贯穿整个导视设计的标准字体,更好地凸显出旅游地的文化内涵。B.图形标识符号图形标识符号在导视系统中应用的特点就是以形来传情达意,主要可以分为标识符号和其他非符号图形。标识符号是经过国际或国家的标准化设定的,但由于社会多元化、大众个性化的需求,旅游地等特定环境空间也可以根据品牌形象t图5-730蓟瑞士博览会非标准化导视标识设计
特征、体验主题设定等特殊要求,采用具有特定涵义的非标准化的标识符号形式(图5—7)进行视觉信息的交流。图形代码是非符号图形的一种,这种图形要具备共同的表现特征,才能发挥代码的作用。图形标识符号的辨识可以不受种族、文化等的局限,在人大脑中的反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一种直接刺激,因此图形比文字更容易识认。图形造型形态可分为具有色彩、质感的具象图像(古典美)和由点、线、面等构成的抽象图形(现代感)两种,图形或图像体验信息的直观性与寓意性远远超过了文字,有极强的信息导视作用,达到先声夺人的视觉张力,并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复杂的信息,同时也是传达创作者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旅游导视系统中的图形符号设计中应遵循个性而不失普遍性、统一性,以大众普遍认知习惯、认知经验为前提完成个性的表达,保证个性化标识的可识别和易识别性,直观地反映出旅游地的独特性,并注意形式风格的统一,以符合导视设计的规划标准。C.色彩元素色彩元素作为导视系统与情感元素的一个契合点,它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人视觉审美的体验。色彩对导视信息也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与图形、文字相比,是最易被视觉感知的元素,这外来的色彩刺激一旦与视觉经验发生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发某种情感。旅游地导视系统的色彩是紧密围绕文化和风格来定位的,迎合大众心理,凝聚感性和理性等多方面因素,引起想象、联想、记忆,最终促使体验的发生。色彩学研究表明,色彩能让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主要与人的年龄、心理、地域、社会心理等有关联。各民族、地区、行业都有其用色习惯,会受到独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日本原研哉设计师为梅田医院(妇科、儿科)设计的导视系统,根据医院严肃、庄严的行业特性,采用了高雅、洁净的白色和警示作用的红色,给人很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5—8)。图5—8日本原研哉设计梅田医院导视系统②三维设计因素A.造型定位在旅游地的视觉导视信息,一般是在有体量感的物体上呈现的,其中的造型因素可以选择不同形态的物体来作为承载物,这就为导视系统设计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旅游景区主要为游客提供精神性的消费产品,所以导视系统的造型创意可以根据当地的文31
化元素(图腾、文字、传统建筑、动植物等)来寻找切入点,把外观造型进行景观化的设计,展现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与情感元素的契合点,营造旅游氛围,提升品牌形象。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造型景观化设计可以让信息富有强烈的冲击力和多维可视性,增强导视信息传递的认知效果、认知速度和记忆强度汹,。景观化的造型设计可以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体现设计的艺术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达到功能与审美的平衡。成都宽窄巷子的导视系统(图5—9)的造型设计就将当地的特色屋檐和窗格元素融入到了设计造型之中,加上现代的设计手法演绎,用视觉语言将文化特点呈现出来,并与灰砖、玻璃、青竹、绿叶融为一体,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不断强化着游客对旅游地的认同感,旅游体验也随之延展。B.材质定位图5-9成都宽窄巷子导视系统设计导视系统材质的选择是通过肌理的对比,来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材质本身就是设计审美特征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形象的有效手段,提供触觉感受,传递特殊情感。不同材质反映的特性也不同,它可以与受众沟通情感,所以在不同的背景下要选择不同属性的材质,运用适当的工艺手法来表达空间文化。梅田医院的导视指示标志(图5-8)采用布料制作,这种特殊材质可以传达出柔和的空间感,给人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同时材质的洁白程度,也能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而旅游地导视系统的露天性质和公共属性决定了材质的选择要保证安全、耐用的特性,如:石材、木材、金属、玻璃钢等,现在一般多倾向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具有自然纹理的地域性材料或天然的材料,搭配特殊工艺手法以及肌理效果的灵活运用,传达导视设计语意,营造一种即富有变化又互相联系的整体感。2.体验传播——视觉广告设计旅游品牌形象的视觉广告设计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借助媒介载体,进行视觉化的传播,使游客能被视觉广告所吸引,最终产生旅游消费的行为。根据旅游地体验的主题,采用统一的表现风格,运用不同的季节、地点和要素进行变换更新,有助于游客加深旅游感知形象和保持新鲜度。视觉广告按照传播媒介可分为:户外广告、平面广告、电台、电视广告和新媒体广告。本文是基于旅游体验设计的角度,重点关注的是游客达到旅游地之后形成的体验和感知的旅游形象,户外广告能给游客带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通过视觉传达的手法将旅游地文化视觉化、艺术化,体现品牌形象的主题化、个性化,主要包括招牌、路牌广告、灯柱广告、路牌广告、条幅、挂旗等多种形式。(1)体验式户外广告的主要特性32
体验式户外广告设计除了具有传统的固定性、持久性、被接收频率高、流动性强等基本特点之外,还更注重强调设置点的灵活性、形式的互动参与性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地域文化性。首先,为了有效激发游客旅游行为体验的兴趣,设置点的位置选择要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旅游规划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选择恰当的地理位置,针对性的进行地域性概念的宣传。其次,户外广告的互动参与性,是结合新兴的技术创作出能与人产生互动行为或参与其中的互动性设计,提供多感官式的互动体验刺激,增加趣味性,给受众提供真实的品牌体验,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互动,让受众深刻体会品牌的气质和精神内涵,借此提高对品牌的好感度。此香水品牌的户外广告设计(图5—10)利用了嗅觉体验的方式促使经过的人进一步产生了互动行为的体验,取下经过特殊处理的具有香味的纸片,这一行为能让受众更直接的感受产品的特性,加深品牌印象。图5-10香水品牌互动广告设计露喇}^r:釉最后,体验式户外广告在旅游地中作为旅游景点的天然指向牌,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内容的文化性,结合声、光、动画等技术,形成多变的视觉效果,产生视觉冲击力,增强视觉的审美体验。在激烈的旅游品牌形象竞争中,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的户外广告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的体验需求,必须做到多样化的传递和解释有效信息。户外图5-11泰国旅游户外宣传广告广告是旅游地文化浓缩的载体,由于它的普遍性和普及性存在,由此也成为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设计能积极地形成满意的实地感知形象。泰国的这个旅游户外广告设计(图5一11)选取了代表性的克伦族女人“脖子文化",突出的视觉主体设计,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的特殊地域文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2)创意表现分析体验式户外广告设计的创意要以地域性原则为基础,通过认知、归纳、提炼特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的物质形态、色彩元素和历史、民俗文化特征的视觉语言等所呈现出的一切形象元素,提取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元素,来设计出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形象广告,激发游客图黔
的想象力,从而延伸感知的深度和广度。泰山的旅游标志形象设计(图5-12),采用了特殊的书法字体以及橙红、蓝色系色彩的选择和点、线、面的造型形态,传神地表现出了“于泰山之巅看日出以观沧海”的意境,能第一时间被消费者识别,留下深刻记忆。中国镇的石排形象户外广告(图5-13),截取了当地的传统岭南风格的建筑物以及特有的醒狮文化等的形态和色彩符号语言,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推广了石排镇——“岭图5-12泰山旅游标志图5—13石排镇户外广告(晏钧设计)南特色中国镇”的品牌形象。旅游互动户外广告的创意表现形式:一是以故事为主题,将产品与人结合起来;二是表现产品自身特色,用视觉效果强化特征;三是采用暗喻的手法,将旅游地的事物联系起来,暗喻产品,使人产生联想的视觉效果;四是利用人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五是增加互动体验,利用人的五感来创造互动广告设计。广告的任何一种创意形式都必须服从于广告内容,给游客提供信息。可口可乐品牌,早已被全世界所熟知,其在新加坡某学校推出了“抱抱我,给可乐’’的贩卖机广告(图5—14),图5—14可口可乐“HUGⅧ”互动广告路过的消费者看到“HugMe”字样后,疑惑着抱了抱,贩卖机立刻被感应,“吐"出一罐可乐,让参与的受众惊喜不已。这种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不仅突出了产品的自身特色,还充分抓住了人的好奇心理,能轻易地产生情感共鸣,陶醉于互动体验,很好地诠释了品牌文化内涵“打开快乐”。(3)户外广告对旅游品牌形象推广的作用户外广告主要分布在旅游地的各处,因此也可以作为旅游地视觉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其户外的普及程度也成为塑造旅游形象的元素。它作为一种特殊广告形式,是旅游品牌形象创意性视觉传播的动态呈现,能满足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需求,同时可以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展示文化特性,以此来美化形象,推广旅游品牌。3.体验空间——视觉景观形象设计旅游地的景观体验设计让游客通过观赏、停留等活动方式获取、传达对整体空间环境的认知信息,从对景观设计的感官体验转化为互动行为体验。旅游学上的旅游地景观设计一般从人文、水景、植物、环境几个方面来营造对空间环境体验的线索。在此,笔者将从34
视觉体验设计的角度来分析景观形象,并提出一定理论参考见解。(I)视觉体验角度理解景观设计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来看,视觉景观设计主要是作为旅游地的标识所存在的,吸引游客注意,使其产生旅游兴趣和欲望,以至采取旅游行动,并获得旅游满足,这正是广告学中强调的AIDAS原则。与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设计相比,更注重开放性、纪念性以及与公众间的交流互动,体现文化差异性,成为具有地域识别性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此类景观标识是以造型作为主要的视觉传达方式,有些虽没有引导性的文字,但巨大的形体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引导,人们通过景观就能记住这个地方。例如,济南泉城广场的公共艺术造型设计,就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图5-15);北京建伟视觉城市规划设计院就成功的通过公共艺术景观来塑造城市形象,如江南名镇和桥镇、湖南武冈县(图5—16)。在视觉要素中,人对形态的感知要高于文字,公共艺术景观的造型可以使平淡的空间变得富于节奏,使人产生较强的兴趣,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吸引游客到该地发生行为体验,同时它也是作为一个旅游地的代表性形象。■懒坠赶唆魁图5-15济南泉城广场(2)设计原则分析图5-16和桥镇和武冈县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旅游地自身就是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为游客营造轻松的、情趣的、安全的心理感受。所以,旅游地视觉景观的设计要融合引导、标识、美化、引发情趣、传播知识等功能,运用标志采用整合或分散后的延展图形,通过具象、意象或者抽象的造型方法,针对不同的空间环境和使用功能进行再创造,在不同的情景中产生不同的独特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旅游地理念与艺术表现的高度协调。从增加游客旅游体验的角度来看,设计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醒目性,一般设置在人流量集中,空间范围大的环境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所要表达的信息才能对游客产生影响;第二,信息性,追求简练的造型语言,易被游客兼容感知的信息最佳;第三,地域融合性。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它在空间中要与当地的环境、景观、文化等元素要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第四是文化性,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会让游客情兴交融,形成良好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地的视觉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利于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要求设计的每个阶段密切配合,设计师是无法单独完成的。必须在政府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旅游经营者确定体验设计内容,对设35
置点的选择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各类标识的关系,避免互相干扰排斥,然后设计师进行主题定位、设计构思。完整的视觉景观设计能起到引导的功能性作用,增强游客体验,感知旅游地形象,从而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4.体验内容——其它感觉形象设计其它感觉形象设计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设计和感官体验的设计。感官体验的设计在前文已做出了相应的说明,在此就体验活动的设计做出分析。旅游活动的过程就是游客与目的地的人(当地居民、其他旅游者)、事、物、景之间产生互动行为,从而完成自己独特的不可被复制的旅游体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需要根据体验主题进行系统、完整的体验活动策划,以此作为旅游品牌形象设计中体验内容的补充,增强游客体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根据旅游地的不同类别,可以将体验活动的设计分为农事体验活动、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表5-1:体验活动设计农事体验活动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文体娱乐型活动如:农业游、花卉如: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休闲娱乐型挑战探险型主要游、果林游、参加赏花节、舞龙舞狮、皮影如:海滩设置球类运动场如:攀岩、蹦极、射击、方式农耕作业、住农家戏、篝火节、赛龙舟、采或者举办沙滩趣味游戏比野战、森林探险、幽谷院、吃农家饭、参摘节、美食节等赛;旅游度假区设计骑马探险、海岛探险与农业生产等活动场、滑雪场等(1)农事体验活动贴近大自然的旅游是消费者为逃避城市烦恼,在不同于往日的氛围中得到暂时的脱离现实、实现自我放松和自我价值,感受另类文化体验的很好的方式。以乡村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地可以根据自然地理的优势开发农事体验活动,有意识地使游客参与到其中,提供立体全方位的体验。农事体验活动的设计要努力将趣味性、体验性、文化性、享受性结合起来,促进自然风光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是让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生活、品尝美食,从感官体验转变为更高层次的体验,实现对自我发展的需求。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存在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这些都是我国体验式旅游发展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例如:在云南香格里拉之行中开发的藏民家访活动(图5-17),就是民俗文化活动体验的典型案例。游客可以到藏民的家中,与他们同饮同乐,载歌载舞,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着藏族友人浓厚的热情、礼仪风俗,让游客完全沉浸于藏族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之中。
图5-17藏民家访活动表演图5-18迪士尼主题乐园(3)文体娱乐型活动文体娱乐型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休闲娱乐和挑战探险型活动两种。休闲娱乐类的活动表现形式相对温和,一般大众都能够接受。而挑战探险型活动相对比较适合年轻人群,挑战性较大,但是这类活动能强烈地激发人内心征服的欲望,也可以满足人们需求刺激的心理。娱乐活动的开发最成功的就是美国的迪士尼主题乐园(图5-18),园内从环境布置到娱乐设施都集中表现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主题,使人们在特定的情景之中获得娱乐型体验,是男女老少各享其乐的旅游休闲娱乐圣地。5.体验延伸——旅游纪念产品形象设计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实际是视觉识别符号系统应用部分中的一种形式,但从旅游体验设计的角度来看,它是游客实现完整体验过程的标志物。纪念品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体验主题的内涵,与其保持一致,并且要取材于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其表现符号要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效果要具有一定的民俗特色、地域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开发也一定要保证品质,一般包括明信片、旅游T恤、旅游画册、特色玩偶、地方手工艺品、精美挂饰以及地方特产美食等等,神奇的纳西族东巴文化符号已成为云南丽江旅游纪念品上的一种标志性纹样(图5-19)。旅游纪念品承载着旅游品牌可延伸传播的形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为潜在的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感知形象,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能强化和延续游客体验的过程,提供回忆,增加重游率。(五)体验效果测试评估图5-19云南丽江旅游纪念品
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测试评估首先要进行方法的选择,根据设计的应用环境将聚焦于两个方面:体验设计的可用性测评以及游客旅游体验效果的评估。表5-2:体验效果测试评估方式体验测试评估方式体验设计可用性涮评旅游体验效果评估测试评估目标互动行为体验的可用性、易用性游客体验价值的实现程度、游客的满意度具体方法用户测评(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及访谈定性与定量结合法、问卷调查及访谈基本操作过程方法选择一脚本设计一游客具体体验实施一调查问卷或访谈一统计数据一模型分析数据结果一发现优缺点一完善设计成果可用性测评:为了验证旅游地视觉设计体验互动的效果如何,就需要对其可用性进行测评,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设计成果。用户测评是可用性测试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可以采用现场测试,此效果更准确、真实。其主要实施过程首先是要进行测试脚本的设计,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测试任务以及体验后的访谈,然后选取一些具有典型行为特征或需求的游客,使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设计成果进行体验操作,同时测试人员在实地观察并记录下游客的操作步骤、表情、神态等,待游客完成任务后,测试人员再对游客的体验感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做出进一步的确认。最后,对可用性测试结果以及游客的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互动有效性、使用效率及满意度等的数据情况,以此来发现问题并完善成果。可用性的程度最终能反映游客体验过程是否顺利、是否有挫败感或者愉悦感等效果。体验效果评估:在体验式旅游中,体验效果主要表现在游客体验价值的实现程度和游客的满意度上,游客由于自身的差异性产生的体验感受不同,所以旅游企业必须定期对游客的体验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体验效果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法,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借助评价模型来进行分析,现在常用的主要有期望差异模型、服务质量模型、服务绩效模型、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这五种类别。要重点评估游客生理层(基本生存需求:吃、住等)、理智层(知识技能、认知等)、情感层(心情、情绪)、精神层(个人意识、价值)几个体验层次的实现效果,为旅游地创新发展提供依据。游客的主观意识影响着体验的效果,而满意度的高低则是通过比较实地旅游体验与期望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旅游体验产生的整个过程当中,旅游管理者应起到行动、协调和计划的作用,实时洞悉游客的体验动向,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得出评估结果之后,要重点分析游客期望值大于体验感知的情况,关注体验过程中消费者的自我创新,及时寻求改善体验设计的新路径,消除削弱和分散体验主题的环节,健全投诉反馈制度,保持体验营造的整体一致性,使旅游地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六、实例应用——基于体验设计的阳朔县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一)阳朔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基础分析1.目标市场体验需求对目标市场的合理分析,掌握目标人群的真实需求,是进行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依据。阳朔县的客源市场遍及国内外,并以中青年为主,整体文化教育程度较高,以家庭旅游和朋友结伴旅行为主,多寻求自主的旅游体验方式。对于自助旅游者来说,他们的体验需求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最直观的视觉形象,通过直接的视觉体验,获得有效信息,引发旅游消费,实现旅游体验。根据历年的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发现,阳朔的观光旅游仍占主导地位,游客对其品牌形象的认识并不突出,视觉设计系统的应用没有落到实处,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的体验需求,阳朔的旅游人群追求的不仅仅是观光赏景,需要的是在以良好的视觉形象设计为基础的体验氛围中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感受。表6—1:阳朔旅游市场分析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近距离市场其他市场旅游方式周末游、自驾游、家庭游家庭游、结伴游、团体游自行车游、徒步游旅游特点观光休闲、消费水平一般、停留数量增多、消费水平较高、停留消费较高、停留时间长、重游率低时间较短、重游率较高时间较长、重游率低认知途径互联网及亲友介绍2.阳朔县品牌形象塑造中体验设计理念运用现状分析阳朔县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和山水田园风光闻名于世。在塑造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顺应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结合了体验设计理念进行体验环境的营造和体验项目的开发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很不成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缺乏差异性的旅游品牌形象。阳朔作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地,现阶段重点开发的依旧是自然风光,主要的竞争对手云南省,现在已经树立了以石林彝族——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香格里拉藏族——西双版纳傣族为主线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针对于此,阳朔应该结合周边旅游地形成区域旅游,建立以自然、文化、历史、民俗为主线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体验休闲度假圣地的品牌形象,以良好的视觉系统设计推广品牌形象。第二,旅游品牌形象整体规划欠缺,视觉形象设计不完善、缺乏体验性(图6—1)。阳朔的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没有落到实处,缺乏良好的设计定位,无统一风格,不能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无法让游客感受到强烈的品牌认同感。县城内没有完善的导视系统设计,39
且设置点的选择也较随意,很多重要路段的标识不清晰,严重影响了游客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没有能有效引导游客行为,传播品牌形象的优秀的户外广告的设计,缺乏对自然、人文、民俗等特色资源的提炼、挖图6-1阳朔县视觉设计掘,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性的视觉设计元素。第三,没有形成良好的体验环境。首先,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阳朔也逐渐开发了乡村游、修学游、自助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多种旅游体验活动方式,但是开发程度较浅,给游客带来的感官、情感、思维、行为等体验有限,且相配备的基础设旌很不完善(图6-2),严重地影响了体验效果;再者就是阳朔的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及当地居民素质有限。应该规范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统一管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图6-2阳朔景区基础设施第四,品牌形象延伸物不足且地域性不突出。例如缺少纪念品的特色开发和地标性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本质上也就是缺少了体验延伸的环节,没有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载体。综合阳朔的现状分析,为了改善目前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满足目标市场的体验需求,必须要借助体验设计的理念来改善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优化体验环境,提高旅游体验的品质。3.特色旅游资源分析整合一视觉设计语言元素来源阳朔县位于桂林市区东南面,漓江西岸,风景秀丽。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辖6镇3乡,总人口30万,居住着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阳朔是闻名国际的旅游城市,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到此参观游览。2009年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称“阳朔为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其独特的喀斯卡地貌造就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绝"自然风光特点,具有名胜、古迹、烟雨、光影、动物、植物、田园、村镇“八胜”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阳朔县位于亚热带地区,具有动植物170多种,农林物产丰富,沙田柚、金桔、板栗、柿子四大名果闻名于世。县内旅游资源丰富,造型隽秀的山峰两万多座,境内河流纵横,岩洞形态万千,景点多达250余处,主要分为一环、二带、五景区。一环,即沿桂林——雁山——阳朔公路(西线)和桂林——草坪一兴坪——阳朔公路(东线)所构成的环形风景带;二带,即漓江和遇龙河风景带;五景区,即县城、十里画廊、兴坪、福利、杨堤葡萄风景区。优越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等是阳朔开发体验旅游的重要前提。自然资源是通过视觉等形式可以直接感知的,阳朔县应该概括特色自然资源表层的视觉信息,挖掘深层地域性的形态、色彩的视觉元素,运用体验设计理念,强化视觉符号效果,突显自然地理属性的视觉设计效果。(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阳朔历史悠久,无数文人慕名至此,对阳朔风光赞叹不已。其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部分是找到了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古文化——东方古傩文化以及瓦家部落文化、泪罗文化、三岔文化和独特的大河口文化。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位于阳朔兴坪镇的古渔村(图6-3),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这里的民居建筑不单有典型的岭南古民居特色,还带有突出图6-3古渔村建筑图6—4遇龙桥的阶级特征,表现出了浓厚的文化色彩。阳朔现有的古迹、故址、会馆、祠堂主要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城墙、中山纪念堂、徐悲鸿故居、潘庄、古桥、遇龙桥(图6-4)、亭阁、湖南会馆、鉴山寺等景点。这些都是阳朔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是进行视觉体验设计的关键。阳朔要概括历史文化资源的表层视觉形象特征,提炼内部的抽象理念和象征寓意,作为表现视觉体验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元素,提高形象的视觉审美。(3)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阳朔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诸多游客。比较重要的民间节庆活动有“二月社”、“八月社”、福利“五月八"会期、中秋夜的壮族山歌会、金秋时节的阳朔漓江渔火节(图6-5)等等,同时还常常伴随41图6-5阳朔漓江渔火节
着各种民间文艺和体育表演,如:对山歌、耍牌灯、师公舞、锣鼓篷等,阳朔的民俗风情、乡村文化在这些节庆活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阳朔的民俗文化是体验式旅游中最活跃的旅游资源,通过参与体验感知,其中具有热烈、神秘色彩的民族服饰和衍生出来的象征代表物,都是视觉设计语言的元素来源。(4)中西文化交融阳朔的地域文化既保留了千年古镇所特有的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也混合了浓郁的西方风情文化,西街正是此融合的代表之作。它以南方村镇建筑为主体建筑,但其中也充斥着国际特色的人文景观。阳朔借助这种优势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外语学习、中文学习、绘画等修学平台。同时,随处可见的外国旅游背包客们,为阳朔制造了具有国外休闲情调的旅游氛围。这种中西方文化和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使阳朔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共同的家园,这正是阳朔体验式旅游的一大资源优势。(二)阳朔县视觉体验设计构思1.形象定位——体验主题品牌形象的定位是视觉体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体验主题也同样是服从于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吴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旅游资源极高的品味和独特性,以及它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近年来,阳朔县将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融入到旅游中,积极开发农家游、休闲游、自助游、文化游、访古游等多种体验式活动项目,立志将阳朔打造成“世界最佳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结合阳朔的地脉、文脉特征以及发展目标等因素,可以将阳朔的形象定位(体验主题)确定为“世界最佳休闲体验旅游天堂”。2.具体策划设计方案阳朔县的视觉设计系统是最为缺失的部分,为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完善旅游品牌形象,便于传媒传播,因此,就需要遵从体现特色、简练、凝聚文化、识别度高、互动性强的原则来进行视觉体验设计。形象标志设计:形象标志的设计要彰显阳朔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时代特征、发展定位和城市特色,具备较强的应用性,良好的视觉传播效果,易于识别、记忆和推广。标志设计(图6-6)充分融入了阳朔山、水、街、树等特征元素,传达了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概念,其中整体形态似抽象的“冠’’字和“阳’’字,隐含了“冠甲天下’’的寓意和创造旅游发展新奇迹的愿景。标志的整体设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突出,与阳朔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给游客带来整体42图6-6阳朔形象标志设计
和统一的视觉体验感受。以阳朔的旅游导视系统设计为主要应用对象来分功就陡徐嚣#罴£豫裟鬻震譬一一麓尤为不规范,形式混乱,大多数都没有设计的美感且x1“If土地域特色不明显,针对此,对导视设计进行改良,融一旦驯I土入统一的形象标志设计,满足多种人群的体验需求,州’几I工形成旅游环线。主要遵循的体验设计原则(图6—7):图6—7导视设计原则(1)视觉元素分析阳朔是结合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民俗风情资源的特色旅游地,从中挖掘出体验性强烈的地域设计元素,作为视觉体验设计的切入点。首先从字体、色彩、图形符号、造型定位、材质选择进行视觉元素的分析:字体(图6-8),选取阳朔原有的字样形式,辨识度高,认同感强。嘲基盛,。!图6-8字体提取色彩定位(图6—9),主要从阳朔的民居建筑中的红窗、黛瓦、青石板路以及竹筏等文化颜色中选取,以深红、驼色、灰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突出自然、稳重之感,统一协调于当地的环境之中。口口Ei砬虿黛瓦青石板路图6-9色彩定位43
图形符号元素(图6—10),从阳朔的代表景点漓江山水、西街桂北民居屋檐、交通工具竹筏以及西街标识上的传统纹样中提取元素,简化细部,抓住主要形态特征,应用于导视系统的造型以及纹样设计上,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漓江山水团触j团雹囡盈墨贼◆[]l◆艇【引l口l——■■■●一‘—I—-图6-10图形符号提炼造型定位,依据阳朔的旅游业发展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强调历史、民俗文化的创新,导视设计的造型将结合自然山水、建筑等形态,保证自然、仿木纹青石砖文化的特点。“材质选择(图6-11),源于阳朔的一些木屋建筑和自然引1.风光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当地气候的原因,为了保证导视系。.、1统的使用寿命和质量,所以选用特殊的仿木纹效果,既保证!Il了材质的本性,也能表现出生态自然、古朴的天然感和形式?i}}美,加深层次感;青砖作为辅助材料,此材质的选择是源于I{|}西街的青石板路和传统桂北民居的白墙黛瓦,给人素雅、沉㈠㈧’稳、古朴的美感,承接历史的文化内涵。图6-11材质选择(2)导视设计体验分析首先,前文中对导视系统设计视觉元素的提炼分析,是基于阳朔的自然、历史、民俗等地域性特色资源上进行的,给人强烈的视觉体验,即体验设计的方法强调感官体验。同时,作为具有一定文化性的符号元素,具有一定的认同感,能增加游客文化体验的效果,激发情感以及思维体验。其次,在主导视牌和景点方向导视上采用了电子信息显示触摸屏的互动体验方式(图“r幽蛔瞧燕
6—12)。如:游客点击景点,就可以显示出该景点的介绍,方便游客做出对比,进行自主选择:电子屏也为游客提供了交通线路的查询,有助于游客出行,增加了旅游地给人带来的亲切感;互动屏幕上信息反馈界面的设定可以收集游客反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善设计;同时,电子屏界面上也设置了音乐播放的感应器,当有人经过时可以自动播放当地的民谣,引起游客的注意力。主要界面设置及操作如下(图6—12):地圈,‘交通路线童询界面触飞㈥‘一}7。‘l搜索位i。要三要乏==:●■■--’●■●■~⋯■⋯-■括2乇墨要蔓!竺:!景.点击图6-12电子触摸屏界面设计及操作45返回主再面■点介绍及照片游客基本信息及t议反馈栏意见反馈界面一●●●●I●●●●●I音乐播放毫应矗一自动患应.可手
再次,定位导视上结合了户外广告的设计,将其设定为可触摸式的互动广告形式(图6—13)。将广告设置为拼图游戏,强调游客参与其中的娱乐性及互动性,同时广告中还置入了二维码的设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直接链接到阳朔旅游网,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广告的这种体验形式能够加强游客对品牌亩勺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导视系统体验设计的方法与对策,强调了人性化、互动性等原则。拼图游戏互动广告。缓怂利用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链接到阳朔旅游网图6—13游戏互动广告与导视设计的结合最后,导视设计的体验理念还表现在设置点的选择规划上,合理的位置能为游客的旅行提供便捷,实现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当地环境中的人流特征是导视设置点研究的主要着眼点。根据体验设计观念,结合人流的密集程度和周围环境情况(图6-14),1一”主要对阳朔县城的重要路段节点和部分主要景点问的导视系统设定做出规划设计。阳朔的导视系统设计将分为主导视牌‘。(图6-15)、次级导视(由所属管理单位设定)、景点方向导视(图6-16)、定位导视(如图6-17)、定量导视(如图6-18)五个类别。游览主导视牌,要放置在人流图6-14阳朔人流特点人流关■区域量大但空间也相对开放的位置,选取了阳朔汽车站、旅游停车场、西街路口、文化广场和
石马圆盘5个位置点;次导视牌(景点区域划分)由所属管理单位设置,基本位于该景点的主要入口处;定位导视放置在相应的街道路口处;而景点方向导视牌要着重分布在景点沿线的决定点位置,对于阳朔景点的密集区暂定规划设置7个点位。通过合理的位置规划,努力实现其有效的信息传播功能以及环境协调的整体视觉效果。阳朔县主要导视设计位置规划如图6-20。图6-15游览主导视牌500"0200N150¨250H50■.掣550¨一J。,,,’;■●~10001mJI■●I■tt^”oo‘‘o■I十一.1-_r1’。200am"_一~-■l⋯㈣l
f75Onn17;Omm700mm么.,-尬200mm150mm昼『譬Ft棚j—mI220mm裔妒叠截l’a∞●●L一-_-_-950nn650mm—LIn一~:⋯一一.,■■■■Ud_IJ____~--l,I。●蝴■z■r200anm.一——‘⋯200m,,150mmI幺600meI固咄’70¨C】24l280mm900nnm200hmIl25
萝汉赛肚nl薏店蹿图6—19置入实景效果阳朔县城墟底节停车场五‘’嫒;7l々}坷≯婚哩M≥零风车山庄●●五指山水厄度阳糟胜地膏蛙过江●竹甍山∥。暑蕾丈盾肫北月亮山鉴山寺聚龙潭裔●稿t遗江元宝山善布■高州鞠扳山蝗量照龙门l一·山P澶村愚瓠—群■■F涵iI*攀乐响丰寸来崎印簟刘三蛆表蓐山秀才■榜1"●书●山●●八仙辽海图6-20阳朔导视设计位置可执行规范图49㈣u●卜田_公园●|I■t■医饿■习旧J,幡件车埔收■■扁复■●南出t母女主广东方向
3.设计总结笔者先前参与了导师组织的阳朔县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项目当中,本文的体验式导视系统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是对设计项目的补充以及延展。设计的实施,选取了表现力、感染力强,易引起游客共鸣的地域性文化元素,整体风格基本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体验的需求。设计成果也基本体现了体验设计倡导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娱乐体验、互动参与体验等,与游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强化主动参与意识,让游客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感知周围环境,获得良好的旅游感知形象,在不断的视觉引导之下,展开旅游活动,获得多重旅游体验,完善阳朔的旅游品牌形象。本套设计方案是在依据设计策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尝试性设计实践的探索。由于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限,设计之中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时对于视觉设计的其他几个方面的实践应用还需要相应专业人士的完成,希望在日后的继续研究当中能够加以完善。
七、结论(一)论文研究总结旅游品牌形象展现的是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旅游发展的层次水平。随着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体验设计作为主导理念,正在逐渐颠覆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设计准则和方法,两者的结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尝试总结提出了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论体系,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地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的属性决定了在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中必须掌握地域性的特征;而旅游消费者因为个性特征不同而产生的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决定了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时必须遵循旅游体验设计的主题一致性、互动参与性、真实性等原则,方能顺利连通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接。2.旅游品牌形象系统与体验设计之间存在着互为、互动的关系。消费者通过良好的视觉体验感知旅游地的食、住、行、游、购、娱,以获取人需求发展规律中的感官、行为、情感、思维、关联等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3.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融入、创新发展体验设计理念,要经过基础层面、提炼层面和外显层面三个过程。基础层面包括旅游目标人群的调查分析、地域性分析、特色旅游资源整合等;提炼层面是核心,对旅游品牌形象进行合理的定位,提出体验主题;外显层面是关键,提炼地域性视觉符号元素,进行视觉设计系统的开发应用,并进行统一的规划设置,成为引导旅游活动的激发点,鼓励游客获得多种体验。(二)论文局限及后续研究思考本文基于个人对体验设计和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一些见解,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这一方法论体系仅做出了部分尝试性的研究,虽然对引入体验理念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原则、可行性以及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受本人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以及实地调研不足的影响,具体到视觉景观、体验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详细建议还缺乏,并在实践案例中的应用也没有达到设计深度。因此,论文难免有浅薄和需要推敲之处,许多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方法论的提出仍需要在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实践中得到验证,以求不断的完善。整篇论文未能做到尽善尽美,论证仍显浅白,只期在该研究领域中作为引玉之砖。
注释:[1]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14-1762年)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他认为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2]Boorstin,D.J.TheImage:AGuidetoPseudo—Eventinhmerica[M].NewYork:Harper&Row,1964。[3]CohenE.APhenomenologyofTourismExperiences.Sociology[J].1979:13(2):179—201.[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邹统钎.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王凡,赵振斌.国内旅游体验研究进展[J].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4):11.[7]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25.[8]Dann,G.M.S.Tourists’imagesofadestination:allalternativeanalysis.JournalofTravel&TourismMarketing[M].1996:5(1).[9]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io]朱诗源.服装品牌识别、传播与体验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11]毛亮.城市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12]李树民,支喻,邵金萍.旅游地品牌概念的确立及设计构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郑聪辉.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一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i-D].杭州:浙江大学,2009.[14]品牌联想:是消费者看到一特定品牌时,从他记忆中所能被引发出对该品牌的任何想法,包括感觉、经验、评价、品牌定位等,是记忆中信息节点与品牌节点的相联结,包含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意义。而这些想法可能来自于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例如:本身的使用经验、朋友的口耳相传、广告信息以及市面上的各种营销方式等。[15]文脉:所谓文脉,英文&PContext--词,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设计中“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品牌的文脉则包括了有关品牌的联想、背景知识、信息、品牌商品的消费环境等等。[16]齐静文.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认知规律研究一以桂林为例[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0.[171Gunn,C.Vacationscape.Austin:BureauofBusinessResearch[M].UniversityofTexas.1992.[18]王劲松.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与传播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19]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00:(2):卜4.[20]王栋梁,李万莲,胡旺盛.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4).[21]王栋梁,李万莲,胡旺盛.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4).[22]邬烈炎.视觉体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7.[2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5.[2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主要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52
1253王丽梅,裴西宏.基于旅游体验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标准化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2[263万然,向东霞.导向信息传递的精准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7):23—26.53
参考文献:[1]苗学玲.“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旅游地形象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5[2]内森·谢佐夫。体验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何铭锋.关于品牌识别、传播与体验的工作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4]李美莲.体验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04.[5]黄军.旅游地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6]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7.[7]史艳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8]马谋超.品牌科学化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9]杜妍.城市旅游标志与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2010.[10]尹隽.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伯德·施密特.体验式营销[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12]孟世良.高黎贡山惠坡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体验设计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13]曹新向,郭志永,雒海潮.论旅游的体验化设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陈萍萍.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景观主题化规划设计研究[J].浙江学刊,2010.[15]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6]胡剑忠.成都旅游体验型农家乐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7]李祝舜.旅游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卞娠.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19]张黎.体验经济背景下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研究J-D].苏州:苏州大学,2009.[20]徐永红.博物馆旅游体验设计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李宗妮.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表现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2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黎映川.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导视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24]孟媚.“情动”的生成与演绎——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情感传达[J].美术大观,2012.[25]徐恒醇.设计符号学[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6]宋蕴娟.我国森林公园体验设计初探一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271[日]阿久津聪,石田茂.韩中和译.文脉品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王丽梅.四川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特色化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2.[29"1漆尉琦.县级旅游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鄱阳县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30]艾婧.视觉导向设计中信息传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31]张振华.浅谈导向设计中视觉信息的有效传递[J].大众文艺,2012.[32]周锐,黄英杰,邹一了.城市标识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3]魏丽娜。旅游形象广告的视觉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2008.
[343陈静.旅游城市户外广告形象定位设计研究一以承德市户外广告为例[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353张明华.自助旅游产品的体验个性化设计以阳朔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36]王林.乡村旅游初探一以广西桂林市的阳朔为例[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杨舒涵.探析体验设计概念在旅游形象感知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2013:45—47.
致谢回顾论文写作和设计创作的过程,是在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让我逐渐进步。在此,将致谢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本论文是在导师黄军教授的细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开题、研究内容的构架、到论文的撰写和定稿过程,导师都是仔细审阅、严格把关。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学习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对导师的包容、鼓励、指导,谨致以最由衷的谢忱!感谢设计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学业上的指导和人生成长上的关心,是你们的辛勤劳动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感谢同学和朋友给予我的帮助,让我的学校生活、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我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潜心做自己的研究学习。完成论文离开学院,是一个终点,又是另外一个起点!我将铭记大家多我的帮助,以后更好地为我所热爱的工作作出努力。2014年5月于桂林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人授权广西师范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本学位论文属于:口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授权。曰不保密。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敦师签名:作者联系电话:日期:趔生堡:王Z日期:堡竺!:!::兰兰电子邮箱:率监艘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