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2-05-14 15:02:3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我国鲜龙眼出口对策分析洪岚杨蓉赵娴北京物资学院101149摘要:龙眼作为珍稀水果应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强项,但相反,我国却成全球最主要鲜龙眼进口国。本文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我国鲜龙眼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即扶持主产区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财政补贴龙眼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龙眼保鲜技术集成化示范研究与推广。关键词:龙眼供应链产业政策一、我国龙眼种植状况与鲜龙眼出口的现状龙眼作为一种珍稀优质水果,全球需求很大。由于这种水果只适宜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种植,因而我国龙眼主产区相对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4省区,目前这4省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除台湾省)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7%以上,而全世界能对龙眼进行经济性栽培的国家也不足10个,且发达国家基本不产龙眼[1]。我国作为世界上龙眼原产地和最大的生产国,产量占世界60%以上,不仅品种资源丰富,栽培技术水准高,且不少品种人无我有,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品。近几年来,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省区因地制宜进行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国龙眼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龙眼的重点产地分布在广东的粤西、粤中和粤东地区,广西的桂南、桂东、桂中、桂西地区,福建的泉州、漳州、福州等地。海南、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也有产。随着本论文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项目(2006BAD30B08)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并得到北京物资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我国龙眼选育种的进步,品种的区域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海南、粤西主要栽培早熟的优质鲜食品种,广西、福建、粤中主要生产中迟熟的大果型鲜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福建、四川、云南部分区域主要栽培迟熟型鲜食品种。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的优良品种有石硖、储良、大乌圆等十多个品种。尚待推广利用的品种有早熟龙眼、焦核龙眼、无核龙眼、双季龙眼和特晚熟龙眼“立冬本”等,它们的合理布局将能有助于品种结构的改善[1]。全球鲜龙眼的出口贸易量很少,2004年至2007年,每年的出口贸易量仅在4—5万吨左右。我国虽然是龙眼最大产量国,但更多的是在国内销售,出口量很低。2006年我国出口龙眼鲜果3150吨,出口量仅相当于进口量的18.7%,约占我国总产量3.4%,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96。出口集中于广东、广西等主产省区,其中广东省约占45%,广西约占15%,其他省占量不多。6
出口国别集中于东南亚地区与美、日:2005年我国鲜龙眼总出口量3251吨,香港39%,美国4.3%,马来西亚13%,菲律宾11%,日本6%,其它地区16.7%。出口国别对我国龙眼的检验检疫要求情况不一。要求低温(约4oC)储运出口地区主要有东南亚、西欧、加拿大和中东地区;要求临界冰温(包括熏硫和热处理后酸还原果色)储运出口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采用低温储运约70%,采用临界冰温储运约30%[2]。出口龙眼品种以储良、石硖为主,少量大乌圆等。因为它们的果粒大小均匀,呈扁圆形,果皮黄褐色,果肉厚肉质爽脆,味浓甜宜,受到大多数龙眼消费市场亲睐。出口价格:目前美国市场鲜龙眼零售价每磅3美元左右,欧盟市场每磅4美元。二、我国鲜龙眼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1、品种和熟期结构不合理,品种改良和更新速度慢。我国龙眼的收获供应期一般为7月中旬~9月上旬,约30~40天,如就具体的某个产区,则上市期更为集中。在品种结构上,中熟品种的比重很大,约占70%,早熟、迟熟品种则数量少而且比重很低;在主栽品种中,焙干和制罐品种的数量大,而具有竞争力的鲜食品种不足10个,且采收期集中,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经营模式滞后,忽视采后贮藏、保鲜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世界农产品贸易的需要。我国龙眼多种植在山地丘陵,多数果园缺乏灌水设备,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生产过程中,水果套袋、疏花疏果、贮藏保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示范基地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制定的龙眼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1998年)和龙眼农业行业标准(2001年)也尚未大范围推广。多数品种龙眼在南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夏秋季成熟收获后,要求快速冷链运作。而目前我国采后保鲜处理技术滞后,加之产后处理设施落后,尤其是冷链设施不足,导致只能采用传统的保鲜和作坊式处理,包装糙,大量产品不分等级,没有品牌,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低,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经销商认为,贮运中的冷害问题和上市后的货架期问题仍比较突出,鲜龙眼远途销售比率很低,每年因储藏、运输变质的龙眼占总产量的七分之一,损失巨大。3、龙眼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畅,市场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除极少量龙眼出口外,绝大部分都在国内销售,造成产品积压腐烂,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损失。龙眼产量第二、第三的泰国、越南,其收获期比我国的早,收获期长,加之重视反季节栽种和6
采后的分级和包装,并以熏硫加冷藏进行保鲜处理,加工出口率远高于我国。他们利用我国龙眼采收的空档期,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零关税保障下,每年向我国出口几千吨的鲜龙眼,抢占了我国龙眼的鲜果市场,对国内鲜龙眼的市场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到国内龙眼应市时,龙眼对市场的吸引力大减,尤其是中熟品种上市销售时,价格低迷,出现丰产不丰收现象,大大挫伤果农生产、管理积极性,导致局部地区龙眼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三、基于供应链的鲜龙眼国际竞争力分析目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全球竞争力、技术进步、WTO协议下政府支持项目的减少等影响农业产业的因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农业部门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并成为所谓“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推力。在这个趋势中,有迹向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变得更加垂直合作。所谓垂直合作,是指产品通过供应链从生产到消费的上下游企业间契约安排。它是从公开市场的现货交易到全部垂直一体化另一端行为形式中,上下游企业间中间交易形式,如战略联盟、合资、合同协议等[3]。据交易费用理论,农产品供应链趋向更加垂直合作,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管成本等),以提高其竞争力。Williamson在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提出交易频率、不确定性以及资产专有性是契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它们作为交易特征,实际上是某些产品特征的结果。JILL和Linda将产品特征分为三大部分,即规制、技术与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的驱动力。社会经济方面的产品特征由易腐性、产品差别、质量差异的可视性、质量差异的不可视性、消费者重视的新特征五个方面构成,规制方面的产品特征产品由责任与可追溯性组成,技术方面的产品特征是公司的专有技术。交易特征从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以及资产专有性三个方面可细分为:买方对质量、可靠供应的不确定性,买卖双方对价格的不确定性,卖方寻求买主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繁程度,专有资产的投资关系。驱动力影响产品特征,产品特征影响交易特征,最终影响交易行为,致使交易结果复杂,并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的关系可见见表一[4]。一般来说,农产食品相对其它产品来说,其产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易腐性、质量差异的不可视性、产品责任以及因食品安全所要求的可追溯性等,使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大、交易频率快等,让交易行为更加复杂化,交易费用上升。若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能垂直合作,相对现货市场来说,将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增强产业竞争力。我国多数鲜龙眼品种的质量及口感品味很好,品质优良,应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以目前美国市场为例,我国产龙眼平均价每磅3美元,即使采用的是成本最高的空运直航的运输方式运输,每公斤的龙眼的毛利润6.5元。为何我国反而成为鲜龙眼的净进口国?我们认为,主要是我国种子公司、农户与销售商未建立起以减少不确定性、增加产品品质差异、增加专有资产投资的垂直合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表一产品特征、驱动力与交易特征的简单关系模型6
交易特征产品特征买方不确定:买卖双方不确定:价格卖方不确定:寻买主交易的频率专有资产投资关系交易的复杂(结果变化)质量可靠供应(及时与数量)社会经济驱动易腐性ÖÖÖÖÖ产品差别ÖÖÖÖÖÖ质量差异的可视性ÖÖÖÖ质量差异的不可视性ÖÖÖÖ消费者重视的新特征Ö有时ÖÖÖÖ规制驱动责任ÖÖ有时Ö可追溯性ÖÖÖ技术驱动:公司专有技术Ö有时1、主产区缺少有影响的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难以有效组织起产销合作的供应链运作体系。因为随着信息、保鲜技术进步,农产品销售半径向全球扩张,农产品的竞争力已不再仅仅是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说,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的竞争力。从全球产量占有率、适宜生产条件、人工成本等,我国的龙眼产业优势仍在,但由于缺少供应链运作,导致产品的销售成本高,保鲜贮运技术难以配套成规模,龙眼加工业处于停滞状态,最终影响到我国龙眼产业的整体效益。6
2、符合国际市场绿色技术要求的产品基地少,加之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品牌美誉度不够,加大了交易风险,表现为我国龙眼的供应链国际竞争能力较弱。以美国市场为例,我国产龙眼销售尚未进入其主流市场,一些龙眼在质量已严重下降时仍在销售,极大地影响了商品声誉,对扩大市场造成了障碍。目前马达加斯加、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其主销海外市场均已建立起品牌,而我国龙眼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品牌也相当缺乏,只有广东高州市创立了原产地品牌。3、产区龙眼保鲜所需冷链的专有资产设施不足,既导致产后龙眼损失率高,又致使产销双方现货交易频繁,难以安排紧密垂直合作的供应链运作。目前,多数产区仍然存在着预冷设施不足、冷库数量相对较少、贮藏处理能力缺乏、冷链系统不健全等问题,致使每年龙眼的损失率都达20%以上。另外,由于缺乏主要品种采后分级标准和相应的分级设备,再加上普遍未建立和实施龙眼采后保鲜处理HACCP质量监控体系,因此采后处理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五、对我国鲜龙眼出口的政策建议(一)建立主产区龙眼风险基金,扶持产区龙眼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鼓励主产区运用原产地标识,创建以品牌为核心的龙眼出口产业基地,以促进龙眼的产业化发展。(二)财政补贴主产区龙眼冷链保鲜技术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入,如专用仓库、专用运输设备等。(三)鼓励主产区积极运作供应链的紧密垂合作关系,加强龙眼标准化生产、保鲜技术集成示范化研究与推广1、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龙眼果实采后褐变机理和品质劣变机制及更有效的控制措施。2、在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龙眼保鲜技术上,据中国国情,建立一套先进实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龙眼贮运保鲜新技术。3、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推广主要出口品种龙眼采前和采后技术标准化,实施龙眼采后保鲜处理HACCP质量监控体系。4、鼓励主产区建立若干个龙眼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源头上确保龙眼果实优质耐贮运和安全。5、鼓励产研销合作,以大田栽培实验,优选耐贮运保鲜的品种,以提高鲜龙眼的贮运效益并降低贮运风险。参考文献:[1]陆超忠,杜丽清.我国龙眼优势区域发展规划[A].6
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pp.131-140,2006[2]莫善文.我国龙眼发展态势及前景展望[J].热带农业科学,pp.91-95,1996,(02)[3]FrankS.andHendersonD.,TransactioncostsasdeterminantsofverticalcoordinationinUSfoodindustries,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Vol.74No.2,pp.941-50,1992[4]JillE.HobbsandLindaM.Young,Closerverticalco-ordinationinagri-foodsupplychains:aconceptualframeworkandsomepreliminaryevidence,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Vol.5No3,pp.131-142,2000作者:洪岚,1967年6月,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产品流通与物流研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