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7 KB
  • 2022-05-16 15:32:10 发布

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制度汇编XX集团审计稽核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制度范本、格式)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TIANHANHOLDINGGROUP天汉集团 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制度汇编之五宁波天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稽核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服务单位: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零零七年八月第一部分管控制度4内部审计管理制度4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审计准备5第三章审计实施7第四章审计终结10第五章审计意见和决定12第六章审计档案13第七章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纪律与法律保护13 第八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与评价14第九章附则14内部审计工作细则指导手册16一、资产类161・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162.短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173.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184.应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85.坏帐准备审计目标和程序196.预付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207.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218.待摊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219.存货审计目标和程序2210.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矢审计目标和程序2411.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2512.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2613.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2614.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2715.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2816.无形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2817.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29二、负债类2918.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2919.应付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3020.应付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121.预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222.应付工资审计目标和程序3223.应付福利费审计目标和程序3324.未付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3325.未交稅金审计目标和程序3326.其他未交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527.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528.预提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3629.长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630.应付债券审计目标和程序3731.长期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3732.实收资本审计目标和程序3833.资本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3934.盈余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3935.未分配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40三、损益类40 25.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4026.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4127.产品销售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4328.管理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4329.财务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4430.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目标和程序4531.其他业务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4532.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4633.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4634.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463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4736.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47四、其它4837.或有损失审核程序4838.审计总体计划.4839.审计标识.5040.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5/4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购置与付款循环.5242.合性测试常规程序-仓储与存货循环.5343.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生产循环.5344.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工薪与人事循环.5545.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融资与投资循环.56第二部分操作流程59内部审计流程59第一部分管控制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实施审计工作制度的若干规定》,结合天汉集团的工作实践,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是集团审计稽核部对二级子公司办理审计事项的准则,审 计人员必须遵循本制度。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审计人员对二级子公司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的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审计意见和决定的执行,以及审计档案管理。第三条对二级子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活动约定内部审计的本质就是鉴证、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的日常化、制度化,能够及时发现二级子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加以改正,使得二级子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经营轨道前进。1、稽核审计:集团对二级子公司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稽核审计,稽核由集团和二级子公司财务部门内部进行。审计分为常态审计和非常态审计,常态审计是每年组织四次定期的审计,以加强控制。非常态审计是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接到举报时,由集团随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管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2、临时审计工作组:为使二级子公司和集团在战略方向和政策上保持一致,产生充分的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效应,集团审计稽核部牵头,定期组织抽调各二级子公司财务人员组成临时审计工作组,负责对相关二级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临时审计工作组完成审计任务后就返回各岗位,需要时再回到小组。3、预警机制:集团建立预警系统,对于二级子公司的指标异动分层次处理:轻微偏差(预警);较重大的偏差(二级子公司高层领导随时来总部述职);严重偏差(向二级子公司派驻常务副总,临时接管以前总经理的职责),或进一步细分。4、尽职与胜任调查:通过对二级子公司的经理层进行尽职与胜任调查,考察经理层的业绩、能力与胜任情况,通过对经理人的掌控和尽职胜任考察,来加强对二级子公司的管控。5、立体举报机制:建立内部立体举扌艮机制,二级子公司内部员工不论层级可随时向集团审计稽核部或二级子公司审计稽核部门举报发现的问题,无论真伪,集团审计稽核部应立即着手进行调查真相并对属实的情况进行处理。第四条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集团所有二级子公司审计管理。第二章审计准备第五条确定审计事项 集团审计稽核部应根据对二级子公司当年的年度审计计划和集团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确定审计事项。第六条组成审计组确定了审计事项后,集团审计稽核部牵头,定期组织抽调各二级子公司财务人员组成临时审计工作组,并委任审计组组长。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审计项目的实施工作。审计人员应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应当明确职责,互相配合。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七条收集资料审计组在编写审计方案前,应当了解二级子公司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并向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和有关部门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审计组要求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提供真实、完整的下列资料,被审单位不得拒绝:一、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等基本概况和资产情况;二、组织机构和管理层人员结构、财务隶属关系、人员编制情况;三、银行帐户、会计报表、纳税鉴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及其他有关的会计资料;四、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财务会计机构和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及工作情况;五、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六、公司章程、重要经济合同、协议、董事会会议纪要等;七、前次接受审计检查情况;八、宏观经济形势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影响;九、其它需要了解的情况。第八条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一、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之前,应当根据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被审二级子公司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编制总体审计方案和具体审计计划。二、总体审计方案是从审计立项、组成审计组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规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方案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方案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定和说明。总体审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名称和审计事项名称;(二)审计方式;(三)审计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策略;(四)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五)预计的审计工作进度、时间;(六)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要求;(七)其他有关的内容;(八)编制总体审计方案的日期。总体审计方案应当由集团审计稽核部负责人审核批准,重要审计事项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三、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具体审计项目的以下基本内容:(一)审计项目名称;(二)审计目标;(三)审计程序(包括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四)执行人和执行日期;(五)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六)其它相关内容。具体审计计划由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定。第九条发送审计通知书集团审计稽核部应当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二级子公司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有关部门。特殊情况,审计通知书亦可在审计组进驻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时递交。审计通知书一式两联。审计通知书内容包括:一、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名称;二、审计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三、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成员名单;四、被审计二级子公司配合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五、审计机构公章和签发日期。集团审计稽核部认为需要被审计二级子公司自查的,应当在审计通知书中 明确自查的内容、要求和期限。集团审计稽核部向被审计二级子公司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行政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提供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第三章审计实施第十条听取情况介绍审计组进驻被审单位后,应向其二级子公司领导说明审计意图,提出有关要求,并听取被审单位和财务负责人介绍情况。主要听取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经营规模、范围、财务管理状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根据审计事项的要求,审计组应随时调取有关资料,填写《资料登记表》,办理接收、归还手续。第十一条实施检查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分工,按照具体审计计划,可运用详查、内控测评,抽样审计、计算、分析性复核、观察、询证、盘点监督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方法,审查被审计二级子公司银行帐户、会计凭证、帐表;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人员询问调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重点应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审计种类确定,但一般应放在检查资产的真实、完整、保值、增值的环节上。审计组对曾经审计的单位,应当注意利用原有的审计档案资料,并可利用经核实后的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成果。第十二条收集证据一、审计证据是审计机构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审计证据有下列几种:(一)以书面形式存在并证明审计事项的书面证据;(二)以实物形态存在并证明审计事项的实物证据;(三)以录音录像或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证明审计事项的视听材料;(五)与审计事项有关人员提供的言证材料;(六)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七)其它证据。二、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必须遵守下列要求:(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二)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取舍,保证审计证据具有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相关性;(三)收集足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的证明材料,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充分性;(四)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合法性;(五)调查取证时,审计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场。三、审计人员现场收集的审计证据,应当经过审计组组长复核后,交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有关人员、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或者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有关部门签名或盖章;审计人员调查取得的其他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来源,并由提供者签名或签章。四、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或有关人员对其出具的审计证据拒绝签名或签章的,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证据或另附的材料上注明拒绝签名或签章的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仍可作为审计证据。五、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或有关人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六、审计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审计事项中某些专门问题进行鉴定,取得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七、审计组对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监督,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取证,以及对审计事项进行调查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八、审计组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要按审计目标的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分析和评价,以便形成相应的审计结论。九、审计组应当在编写审计报告前,对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鉴定,发现审计证据不足或取证手续不完备时,应及时补充取证或补办手续。第十三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应记载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获得的证明材料的名称、来源和时间等,并附有证明材料。审计人员应当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 三、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项目内容,逐项逐事编制形成,做到一项一稿或一事一稿。四、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名称;(二)审计项目名称以及实施时间;(三)审计过程记录;(四)审计标识及其说明;(五)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评价、初步处理意见及建议;(六)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七)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八)索引号及页次;(九)其他说明事项。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如实反映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底稿不得擅自删减或修改。审计工作底稿中载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必须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证明材料若矛盾,应当予以鉴别和说明。六、审计底稿必须要用钢笔书写,以便保存。七、审计工作底稿应有索引号及顺序编号八、相关工作底稿之间,应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并签名。对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要求审计人员进行补充和修改。九、审计工作底稿未经集团审计稽核部负责人批准,不得向外提供。十、审计组实施审计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集团审计稽核部负责人请示汇报。十一、审计人员结束审计后,应当统一汇总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材料清单,由审计组长及编制人员签名。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归类整理,纳入项目审计档案。第四章审计终结 第十四条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构提出的书面文书。一、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后,应将查出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在组内统一认识后向被审计二级子公司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口头交换意见,并在口头交换意见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下,经批准,提出审计报告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二、审计报告应当有恰当的标题、明确的署名和报告日期,做到语言简炼,表达确切,观点鲜明。内容应当包括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实事审计的有关情况,审计评价意见,以及违反国家或集团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及依据。审计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标题(应包括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名称、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时间);(二)主送单位;(三)审计报告的内容;(四)审计组组长签名;(五)报告日期。三、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一)审计依据、审计范围、时间;(二)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构和投入的力量;(三)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财务隶属关系、企业规模、经营成果等);(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五)对审计事项的评价;(六)对违反国家财政法规的行为的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及其依据。四、审计报告中对下列事项不作评价:(一)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二)证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五、审计组应当根4居审计工作底稿以及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核对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审计报告初稿。其内容应当完整、结构合理、语言简练、表述准确、观点鲜明。六、审计组对审计报告初稿应当集体讨论,并由审计组组长定稿,送交集 团审计稽核部总经理审阅。审计组在提交正式的审计报告前,应当按规定及时征求被审计二级子公司意见。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构;逾期不送,可视为对审计报告没有异议。七、审计组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就审计报告提出异议的问题应当进行核实,并写出书面说明;认为需要修改或调整审计报告的,可作必要的修改或调整。第十五条审定审计扌艮告一、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及时提交集团审计稽核部,并附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书面意见及审计组对这些意见核实情况的说明。二、集团审计稽核部应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审核要点如下:(一)审计报告中所提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依据是否得当,定性是否准确,引述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适当;(二)处理意见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三)报告结构是否规范,文字表述是否清楚,措词是否恰当;(四)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和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是否进行了核实,有没有根据核实结果改定审计报告;(五)审计过程是否遵循法定程序。三、如发现审计报告中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应责成审计组继续核实、修正和补充证明材料。四、集团审计稽核部应将审核后的审计报告及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的反馈意见交主管审计工作的集团领导审定。其中涉及金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还要提交集团办公会议审定。第五章审计意见和决定第十六条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一、集团审计稽核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一下处理:(一)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如有违反国家财政法规的行为,且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在审计意见书中予以指明并令其纠正。(二)对有违反国家财政法规或集团规章的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除应当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外,还应当对该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二、集团审计稽核部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做出审计决定后,报请集团主管领导批准后,送达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和有关部门。三、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四、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在收到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其执行情况书面报送集团审计稽核部。五、对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在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以集团审计稽核部名义向被审计二级子公司管理部门出具管理建议书。六、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对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及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应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申请复审。七、集团审计稽核部可根据需要在下达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及处理决定三个月内进行后续审计,了解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第六章审计档案第十七条建立审计档案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建立按照集团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实行。第七章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纪律与法律保护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应做到:(一)依法审计;(二)忠于职守;(三)坚持原则;(四)客观公正;(五)廉洁奉公。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严守如下纪律:(一)不得滥用职权;(二)不得徇私舞弊; (三)不得泄露机密;(四)不得玩忽职守。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循回避原则。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二级子公司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计时,应当向所在部门、单位提出回避申请;内部审计人员是否需要回避,由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决定。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的职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第八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与评价第二十二条集团审计稽核部每年对所属专职和兼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档,考核结果作为对内部审计人员奖罚的依据。第二十三条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稽核部可专门提请集团总裁予以奖励。第九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经董事局批准后发布执行,集团审计稽核部负责制订、修改并解释。此前有关集团对二级子公司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依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内部审计工作细则指导手册一.资产类1.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仃)审计目标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帐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做出必要的调整。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如有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做出记录;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 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①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②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③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短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有价证券是否存在;②确定有价证券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短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短期投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短期投资的计价是否正确;⑥确定短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短期投资明细帐与总帐余额是否相符;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有价证券,编制“库存有价证券盘点表”。列明有价证券名称、数量、票面价值和取得成本并与相关帐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③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应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向保管人函证;④检查有价证券购入、售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并与投资收益有关项目核对;⑥了解有价证券的可变现情况,并做出记录;⑦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并作适当的说明和调整;⑧有价证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与其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做出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适当披露; ①验明短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恰当披露。1.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⑴审计目标①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存在;②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应收票据是否有效,可否收回;⑤确定应收票据年未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应收票据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获取或编制资产负债表日应收票据明细表,并检查明细表各项余额的加计是否正确;从应收票据明细表总数追查到总分类帐;抽查部分票据,检查其内容是否正确;将所查的票据项目:追查到应收票据明细帐,并与有关文件核对。③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的有关内容核对。④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以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⑤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帐。⑥核对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恰当。⑦验明应收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2.应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收帐款是否存在;②确定应收帐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应收帐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①确定应收帐款是否可收回,坏帐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②确定应收帐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收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应收帐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获取或编制应收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③分析应收帐款的帐龄及余额构成,选取帐龄长、金额大的应收款项向债务人进行函证,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用替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与可收回性。④对未发询证函的应收帐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⑤检查应收帐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检查坏帐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⑥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做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⑦对于用非记帐本位币结算的应收帐款,检查其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⑧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⑨验明应收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坏帐准备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计提坏帐准备比率是否恰当,坏帐准备是否充分;②确定坏帐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坏帐准备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坏帐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坏帐准备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按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标准测算已提坏帐准备是否充分,若有大额差异应进 行调整;①检查年度内坏帐损失的原因是否清楚,有无授权批准,有无已作坏帐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帐款;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仍未收回的长期挂帐应收帐款;③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④检查坏帐准备的贷方记录是否与列作坏帐损失的帐项一致;⑤复核计算坏帐准备余额占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并和以前年度的相关比率核对,检查分析其重大差异,⑥验明坏帐准备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预付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预付帐款是否存在;②确定预付帐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预付帐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预付帐款是否可收回,坏帐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⑤确定预付帐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预付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预付帐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获取或编制预付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同时请客户协助,在预付帐款明细表上标出截止审计日已收到货物并冲销预付帐款的项目。③选择预付帐款重要项目,函证年末余额的正确性,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用替代方法进行检查,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或出现坏帐的可能性。④对未发询证函的预付帐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 ①抽查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帐款在预付帐款和应付帐款这两个科目同时挂帐的情况。②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③验明预付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②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可收回;⑤确定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其他应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其他应收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编制或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是否与总帐、明细帐核对相符,并标明截止审计日已收回或转销的项目;③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签发询证函;④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采用替代程序,如查核下一年度明细帐,或追踪至其他应收款发生时的付款凭证;⑤对于长期未能收回的项目,应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可能发生坏帐损失;⑥审查转作坏帐损失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办妥审批手续;⑦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⑧验明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2.待摊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摊费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②确定待摊费用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摊费用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摊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②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③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额是否正确;④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⑤验明待摊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存货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存货是否存在;②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的计提是否合理;⑤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⑥确定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⑦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实际存在: 参与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事前规划,或向委托人索取存货盘点计划;审计人员亲临现场观察存货盘点,监督盘点计划的执行,并作适当抽点;盘点结束后索取盘点明细表、汇总表副本进行复核,并选择数额较大、收发频繁的存货项目与永续盘存记录进行核对。①如未参与年末盘点,应在审计外勤工作时对存货进行抽盘: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盘点、计划及存货盘点、明细表、汇总表,评价委托人盘点的可信程度;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可信程度,选择重点的存货项目进行抽查盘点或全额盘点,并倒推计算出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数量。②在监盘或抽盘被审计单位存货时,要检查有无代他人保存和来料加工的存货,有无未作帐务处理而置于(或寄存)他处的存货,这些存货是否正确列示于存货盘点表中。③在监盘或抽盘被审计单位存货时,要注意观察存货的品质状况,要征询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的意见,以了解和确定存货中属于残次、毁损、滞销积压的存货及其对当年损益的影响。④获取存货盘点盈亏调整和损失处理记录,检查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原因有无充分合理的解释,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已经授权审批,是否正确及时地入帐。⑤检查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计提和结转的依据、方法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经授权批准,前后期是否一致。⑥查阅资产负债表目前后若干天的存货增减变动的有关帐簿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存货跨期现象。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⑦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比较大的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存货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帐户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年末余额是否恰当。⑧抽查材料采购帐户,对大额的采购业务,追查自订货至到货验收、入库全过程的合同、凭证、帐簿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抽查有无购货折让、购货退回、损坏赔偿、掉换等事项,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并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 不设“材料采购”科目的,上述检查方法适用于对在途材料和原材料,包装物购进的检查。①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⑩抽查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收回的合同、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无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对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存在进行函证。⑩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确定其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如有逾期或其他异常事项,由被审计单位做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进行函证。⑩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合理,其摊销方法及摊销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⑩对业已进帐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受托代销商品,可参照存货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未进帐、资产负债表外的受托代销商品的检查,可依据“受托代销商品备查簿”,进行实物盘点,与“备查簿”及相关记录核对一致。如有差异,查明原因做出记录。⑩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否相符。⑩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⑩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并做出相应记录。⑩验明存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②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①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②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③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④验明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存在;②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⑤确定长期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检查长期投资入帐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大投资项目,应查阅董事会有关决议,并取证。③检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了核算。④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⑤检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⑥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⑦了解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做出详细记录,当市值与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⑧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50%,若超过,应提请被审计 单位进行恰当披露。①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2・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⑤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③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④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⑤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⑥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⑦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⑧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做出记录;⑨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⑩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②验明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3・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反映的内容是否正确;②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陆③确定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对固定资产清理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⑤验明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4.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②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在建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在建工程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核对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③抽查年度在建工程增加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已完工程项目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检查在建工程帐户年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 的实际完工进度,查看未安装设备的实际存在;①检查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②检查在建工程合约,以确定约定资本性支出;③验明在建工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4.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②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余额核对相符;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⑤验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5.无形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②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 ①确定无形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②确定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1)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②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③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④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14.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⑴审计目标①确定递延资产会计政策是否恰当;②确定递延资产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递延资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④确定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递延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②检查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等递延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其摊销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验明递延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负债类14.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仃)审计目标①确定短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短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短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③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④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做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⑦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⑧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15.应付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票据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票据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 付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①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定应付票据的余额是否正确;②复核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逾期未付票据的原因,如系有抵押的票据,应做出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④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⑤验明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14.应付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⑴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选择应付帐款重要项目(包括零帐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③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再次函证;④对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检查决算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及现金日记帐、核实其是否已支付;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⑤检查是否存在未入帐的应付帐款: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帐时间是 否正确。①检查应付帐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②检查应付帐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③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④验明应付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14.预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预收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预收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预收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预收帐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选择预收帐款的若干重大项目函证,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应再次函证或通过检查决算日后已转销的预收帐款是否与仓库发货单、销售发票相一致等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③检查预收帐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④检查预收帐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⑤验明预收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15.应付工资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工资的发生及支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工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工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1)审计程序①通过分析性复核,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波动情况,并查明原因,做出记录;②抽查应付工资的支付凭证,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依据是否充分,有无授权批准和领款人签章,是否按规定代扣款项,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帐户核对一致;④验明应付工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应付福利费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和支出记录是否完整,计提依据是否合理;②确定应付福利费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福利费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检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计提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②抽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用途;③验明应付福利费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4.未付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未付利润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未付利润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未付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检查未付利润原始凭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与明细帐一致; ①检查未付利润提取和支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②验明未付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未交税金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未交稅金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未交税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未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查阅被审计单位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以及征、免、减税的范围与期限,确认其年度内应纳税项的内容;③检查应缴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根据与增值稅进项稅额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国内采购货物、进口货物、购进的免税农产品、接受投资或捐赠、接受应税劳务等应计的进项税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根据与増值税销项税额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存货销售,或将存货用于投资、无偿馈赠他人、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应计的销项税额,以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应计的销项税额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才艮据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算因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检查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④检查应缴营业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⑤检查应缴消费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⑥检查应缴资源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①检查应缴土地増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复核应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③检查除上述税项外的其他税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④核对年初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如有差额,查明原因做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⑩确定本年度应缴纳的稅款,检查有关帐簿记录和缴税凭证,确认本年度已缴税款和年末未缴税款;⑩验明未交税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其他未交款审计目标和程序仃)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未交款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其他未交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其他未交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其他未交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检查教育费附加等款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③验明其他未交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4.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其他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1)审计程序①获取和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帐户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③检查其他应付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④检查其他应付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⑤验明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预提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⑴审计目标①确定预提费用的计提和转销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预提费用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预提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预提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抽查大额预提费用提取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定其预提额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抽查大额预提费用转销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有无不属于预提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转销的预提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⑤验明预提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4.长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长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长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1)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对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③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④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流动负债;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做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⑦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⑧验明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应付债券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应付债券发行、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应付债券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应付债券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列示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溢价或折价金额、本年度增减变动情况,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①审阅债券发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做出必要记录;②检查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及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③检查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对到期债券偿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检查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是否转列流动负债;⑥验明应付债券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23.长期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长期应付款的发生、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长期应付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长期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长期应付款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审阅融资租赁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做出必要记录;③向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应付款;④检查融资租赁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检查与长期应付款有关的汇兑损益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⑥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是否转列流动负债;⑦验明长期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所有者权益类24.实收资本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实收资本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①确定实收资本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1)审计程序①检查投资者是否已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时间缴付出资额,其出资额是否业经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已验资者,应查阅验资报告;②以外币出资的,检查其实收资本折算汇率是否符合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④验明实收资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23.资本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资本公积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资本公积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检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其依据,并查阅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以确认其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②资本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验证接受的实物捐赠是否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所确定的价值入帐;④验证对财产价值进行重估产生的增值是否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机构确认,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验证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是否经授权批准;⑥验明资本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4・盈余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仃)审计目标①确定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盈余公积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盈余公积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分别列示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对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发生额,逐项审查其原始凭证;③检查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④检查盈余公积减少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检查动用公益金举办集体福利设施是否按规定冲减公益金并相应增加公积金;⑥验明盈余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35.未分配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未分配利润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未分配利润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③确定未分配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检查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数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是否正确;②根据审计结果调整本年损益数,直接增加或减少未分配利润,确定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数; ①验明未分配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三.损益类35.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产品销售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产品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并及时入帐;③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是否正确;④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②将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的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③比较本年度各月各种产品销售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④抽查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运货单据),并追查至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确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销售记录是否完整;⑤实施截止日测试,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无跨年度现象,对跨年度的重大销售项目应予以调整;⑥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帐款的函询程序,查明有无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⑦检查销售退回与折让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⑧检查以外币结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折算方法是否正确;⑨验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5.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产品销售成本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只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配比;④确定产品销售成本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直接材料成本: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帐;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②直接人工成本: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费用相符;将本年度直接人工成本与前期进行比较,查明其异常变动的原因;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结合应付工资的审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③制造费用: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 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审阅制造费用的明细帐,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并应注意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如有,则应追查至记帐凭证及原始凭证;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明细帐及其凭证,确定有无跨期入帐的情况;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①产品销售成本: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帐核对相符;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金额,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销售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销售收入配比;检查销售成本帐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委托代销商品)是否有其充分理由。②验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35.产品销售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⑴审计目标①确定产品销售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产品销售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产品销售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将本年度产品销售费用与上年度的产品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 份的产品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①选择重要或异常的产品销售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产品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②验明产品销售费用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上恰当披露。35.管理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与上年度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月份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③选择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管理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④验明管理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0・财务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财务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财务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财务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将本年度财务费用与上年度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③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利息费用等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财务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④审查汇兑损益明细帐,检查汇兑损益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核对所用汇率是否正确,对于从筹建期间汇兑损益转入的,应查明其摊销方法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摊销金额是否正确;⑤验明财务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1.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产品销售稅金及附加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产品销售税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适当。(2)审计程序①根据审定的应稅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消费税税额;②根据审定的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资源税税额;③检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④验明产品销售稅金及附加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2.其他业务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业务利润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其他业务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①确定其他业务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1)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其他业务收支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抽查大额其他业务收支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期间划分是否恰当,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是否配比,有关税金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对异常的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应追查其入帐依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是否充分;④验明其他业务利润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1.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并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审计结合起来,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投资收益的期间归属是否混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是否适当;③验明投资收益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2.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营业外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收入,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验明营业外收入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1.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营业外支出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支出,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验明营业外支出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仃)审计目标①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②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其金额的计算是 否正确,并取证;①验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41.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1)审计目标①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记录是否完整;②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③确定企业所得税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审计程序①核实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取得纳税鉴定,核对是否相符。②确定应纳稅所得额,核实本年应交所得稅。③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④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问性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检查时问性差异是否转作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以前年度递延税款应属本期负担部分,是否已转销,计入本年所得税。⑤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企业所得稅的影响。⑥验明所得税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三.其它42.或有损失审核程序⑴根据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结果以及期后事项、或有损失的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2)如被审计单位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应重新考虑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须作调整。41.审计总体计划总体审计计划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业务性质、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其变动情况;以前年度审计情况等。(二)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和可能对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均属于审计范围。审计策略是注册会计师根据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来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又如,根据重要性原则,来决定子公司和联营公司的审计方式是采用重点审计还是采用一般审计口等等。(三)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应运用其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实质上是鉴别各类经济业务和各项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重点审计领域通常包括须经管理当局主观判断的会计事项(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有异常波动的会计报表项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产生直接且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后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款项、呆滞存货等)、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四)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注册会计师应对各种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及进度做出规划。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要明确有时间限制的审计程序(如存货监盘、函证等)何时实施。同时,对审计全过程各个级别审计人员所需的工作时间应做出合理预计,并按照有关收费标准,确定应予收取的审计费用。(五)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要求在确定审计小组成员,特别是确定项目负责人、签字注册会计师时,应充分考虑其审计经验、胜任能力及独立性,并根据各自特长合理分工。(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别、经营性质、营运状况等具体情况,运用其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选择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等作为计量基础,确定重要性总体水平,并分配于各会计报表项目。重要性水平通常表示为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并据此确定重要性的金额。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己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七)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当注册会计师需要利用专家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主要应考虑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工作做出合理安排。与其它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分工、协调和配合等问题做出具体安排。(八)其它有关内容,如:1.经营业务、会计政策和法规的变化。2•主要聘约目标。3.关键财务资料和初步重要性评估。4.主要风险和应对措施。5•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的重大变化。6•将作详细评估的系统。7.其它需作的进一步控制评价工作。8.影响审计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的重要事项。 50.审计标识标识含义B期初余额与上年审计后报表期末数核对相符G与总帐核对相符S与明细帐核对相符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相符F/S与已审会计报表核对相符ex与原始凭证核对相符Y与文件依据核对相符C已发询证函已收回询证函A直栏数字加计,复核无误<横栏数字加计,复核无误▲重点符号*备注1**备"注2N/A无此情况,不适用5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1、抽取销售发票,作如下检查:⑴核对销售发票、销售合同、销售订单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是否一致;⑵检查销售合同、赚销是否经核准;⑶核对相应的运货单副本,检查销售发票日期与运货日期是否一致;⑷检查销售发票中所列商品的单价并与商品价目表核对;⑸复核销售发票中列示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6)从销售发票追查至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7)从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追查至总分类帐及明细分类帐。2、抽取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发票,检查其是否连续编号、有否缺号,作废发票的处理是否正确。3、抽取运货单,并与相关的销售发票核对,检查已发出的商品是否均已向顾客开出发票。4、检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的核准:(1)检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是否附有按顺序编号并经主管人员核准的贷项通知单;(2)检查所退回的商品是否具有仓库签发的退货验收报告;⑶销售退回与折让的批准与贷项通知单的签发职责是否分离;(4)现金折扣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授权人与收款人的职责是否分离。5、抽取收款凭证,作如下检查:(1)是否将记录收款与保管现金的职责分离;⑵收到货款是否开具收款收据;(3)是否定期核对记帐、过帐和送存银行的金额;(4)是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编制人是否与出纳保持职责分离;(5)是否定期与顾客对帐。5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购置与付款循环1、抽取购货合同(或其他凭证),对购货合同及请购单的下列内容进行核对:(1)货物名称、规格、型号、请购量;⑵授权批准、批准采购量、采购限价;⑶单价、合计金额等。 2、审核与所抽取购货合同有关的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入库单、付款结算凭证、记帐凭证,并追查至相关的明细帐与总帐。3、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⑴抽查新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有无预算,是否经过授权批准;⑵抽查已完工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验收和移交使用手续;⑶抽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是否符合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⑷抽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清理是否经过技术鉴定和授权批准;⑸抽查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是否得到遵循。4、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抽取付款凭据,作如下检查:(1)检查是否实行费用预算控制,是否明确款项支付权限;⑵编制付款凭证时,是否与订购合同、预(决)算计划、验收单和发票相核对;⑶检查支付货款的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日记帐、有关明细帐及总分类帐的记录是否正确;(4)核对检查记入有关明细帐户的原始凭证,如订货单、验收单、购买发票的正确性、合法性及其金额是否与相关明细帐一致,有关凭证是否经过批准;⑸款项支付凭证是否及时入帐,货款支出与记帐的职责是否分离。51.合性测试常规程序-仓储与存货循环1、仓储与存货业务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⑴大额的存货采购是否签订购货合同,有无审批制度;(2)存货的入库是否严格履行验收手续,对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是否逐项核对,并及时入帐;⑶存货的发出手续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及时登记仓库帐并与会计记录核对;⑷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是否严格分离;(5)存货的分检、堆放、仓储条件等是否良好; (4)是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是否及时按规定审批处理。2、产品销售成本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发生重大变更;如果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计算产品销售成本时所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生产循环1、生产循环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⑴是否建立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成本开支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1)成本核算制度是否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特点,是否严格执行,有无随意更改;(2)各成本项目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结转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前后期是否一致;⑷是否定期盘点在产品,并作为在产品成本的分配依据。2、直接材料成本测试:⑴采用实际成本的,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帐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①检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成本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成本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中若干直接材料的发出总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注意领料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否变更。(1)采用定额成本的,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帐中各该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和总成本,与有美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并注意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飞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2)采用标准成本的,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①根据产量、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的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②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有无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调节材料成本。3、制造费用测试。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帐、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报告及其相关原始记录:⑴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⑵核对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相关的制造费用明细帐合计数是否相符;⑶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选择的分配标准(机器工时数、直接人工工资、直接人工工时数、产量等等)与相关的统计报告或原始记录是否相符;并对费用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做出评价;⑷如企业采用预计费用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则应针对制造费用分配过多或过少的差额,检查其是否作了适当的帐务处理;(5)如果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则应检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在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4、对生产成本在当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检查:⑴成本计算单中在产品数量与生产统计报告或在产品盘存表中的数量是否一款;⑵在产品约当量计算或其他分配标准是否合理。5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工薪与人事循环1、工资及应付工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1)工资标准的制定及变动是否经授权批准; ⑵计时、计件工资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⑶选择若干时期的工资汇总表,检查:①工资汇总表的计算是否正确;②应付工资总额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合计数是否相符;③代扣款项的帐务处理是否正确。⑷抽查工资单,从中选取不同类型员工,检查:①员工工资卡或人事档案,以确定工资发放依据;②员工工资率及实发工资额的计算是否正确;③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或产量统计报告)与员工个人钟点卡(或产量记录)是否相符;④员工加班加点记录与主管人员签证的月度加班汇总表是否相符。2、直接人工成本测试:(1)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员工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等: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样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②核对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帐与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是否相符;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员工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直接人工费用是否合理。(2)对于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的产量记录,检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告。(3)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告、工时统计报告和经批准的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等资料: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检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①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帐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51.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融资与投资循环1、融资业务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1)检查融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并做出相应记录;⑵公司债券和股票交易是否均经董事会授权的人员办理,属巨额交易的,是否对被授权者规定明确的限额,超过限额是否获得董事会的批准;⑶融资借款是否均签订借款合同,抵扌?担保是否获得授权批准;⑷利息支出是否按期入帐,是否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5)实收资本是否经注册会计师验证并作会计处理。2、投资业务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⑴投资项目是否均经授权批准,投资金额是否及时入帐;⑵是否与被投资单位签订投资合同、协议,是否获得被投资单位出具的投资证明;⑶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相关的投资收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⑷有价证券的买卖是否经适当授权,是否妥善保管并定期盘点核对。57.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现金和银行存款1、由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分散于各个业务循环,且其记录错误有时难以通过上述业务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发现,因此,一般应单独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2、检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⑴款项的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⑵是否存在与本单位经营无关的款项收支情况;⑶是否存在出租、出借银行帐户的情况;⑷出纳与会计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 ⑸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是否妥善保管,是否定期盘点、核对;⑹拨付所属资金、公司拨入资金的核算内容是否与内部往来混淆。3、抽取收款凭证:⑴核对收款凭证与存入银行帐户的日期和金额是否相符;(2)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的收入金额是否正确;⑶核对收款凭证与银行对帐单是否相符;⑷核对收款凭证与应收帐款明细帐的有关记录是否相符;⑸核对实收金额与销售发票是否一致。4、抽取付款凭证:⑴检查付款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⑵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的付出金额是否正确;(3)核对付款凭证与银行对帐单是否相符;(4)核对付款凭证与应付帐款明细帐的记录是否一致;⑸核对实付金额与购货发票是否相符。5、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核对。6、抽取一定期间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验其是否按月正确编制并经复核。7、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 第二部分操作流程内部审计流程流程说明:流程名称内部审计流程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部版本版次流程编号流程编制生效日期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审计稽核部对各子公司的审计监察工作控制目的本流程旨在规范子公司财务工作步骤工作内容责任部门责任岗位1根据总裁的要求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草案)审计稽核部2审核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草案),并提出修改要求根据总裁的审批意见修改审计工作计划(草案),并最终形成正式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总裁3审计稽核部4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阶段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稽核部5接到审计通知书后与财务管理部协商审计工作安排被审计单位6按审计项目计划正式实施审计,被审计稽核部审计稽核部 门应全力配合财务管理部实施审计7起草审计报告并就审计意见与被审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审计稽核部8审计报告审定并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存档审计报告并提交总裁审阅审计稽核部9批阅审计报告,并给出指导意见总裁10执行审计决定并反馈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