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7页

  • 41.01 KB
  • 2022-05-16 15:31:20 发布

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成人)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秒-10秒;如无呼吸,立即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 5秒-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手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击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3、按压除颤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二、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1、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2、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2、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3、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 -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5、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顶,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项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2、“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2、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  (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调整颈托,塑型;  (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6)搬运  (一)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二)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  (三)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四、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成人)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3、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4、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5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秒-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二次,可以明显看到胸部起伏即可。    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5秒-10秒;如无脉搏及循环迹象,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扣手,两手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郭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7、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如没有呼吸、脉搏及循环迹象,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五、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    1、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2、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3、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4、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5、准备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6、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跟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7、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8、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间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9、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入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六、氧气瓶吸氧操作流程(鼻导管法)    1、着装整洁,冼手。    2、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2个(一碗内放鼻导管1-2条及纱布,另一碗内盛凉开水)、镊子、胶布、棉签、别针、弯盘、氧气装置一套、扳手,另备氧气筒,挂四防牌。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工作,撕胶布置盘边,置弯盘于病人口角旁。    4、吹尘、装表。吹尘时声响不可过大,氧气表应与地面垂直,装表后无漏气。    5、清洁一侧鼻孔,先关流量表,再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按要求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将鼻导管前端置于盛水的碗内检查是否通畅,测量鼻导管应插入的长度(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用镊子轻轻插入一侧鼻孔。    6、胶布固定: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7、固定导管于床基单上。    8、记录用氧时间及氧流量。    9、停用氧气时,先拔出鼻导管,将鼻导管置弯盘内,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好流量表。    10、记录停止用氧时间。    11、卸表:分离湿化瓶,将表轻轻放于治疗盘内。    12、整理用物。     13、爱护体贴病人,取舒适体位,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