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2-05-14 16:52:13 发布

gmp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卫生管理new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微生物基础知识1.概念与分类在自然界里,有许多内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很快,它们在自然界里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引起各种物质转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利用。有的微生物可使人和动植物得病,而另一些微生物又可直接用来治病,如乳酸杆菌制剂乳酶治疗腹泻,有的微生物产生一些有用的物质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如酿酒、发酵以及抗生素生产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至为密切,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人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只有少数微生物可能引起人类或动杆物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则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菌。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即病毒→立克次休→支原休→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高等,本课程只介绍三类。2、特点微生物除了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这一基本特征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也是与众多生物不同的。(一)种类繁多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十分惊人的。一滴水,一颗土粒往往都是一个微生物“社会”。其中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脏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三对足能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生物的密集度之大。微生物的各类也很可观,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就有10万种左右。有人估计,这个数仅占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的1/10,所以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很大的。尤其微生物的生理类型多种多样,如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厌氧性的生物氧化作用以及烃代谢;合成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毒素、维生素、赤霉素等;分解各种复杂化合物,如纤维素、木素、甲壳素、琼脂、角蛋白;一些塑料等和分解极毒素物质,如酚、氰、甲醛、多氯联苯等。显然,微生物多种多样的代谢类型,可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分子间的范德瓦引力,主要是由瞬间偶极引起色散力,这种微弱的作用力与分子中原子数目(相应于电子数目)有关,也与分子间大约接触面积有关。多一个碳原子时,上述两个因素都要增大。1m=102cm=106μm=109nm=1010A°(埃)(二)分布广泛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从炎热的赤道,到酷寒的极地;从阳光强烈的万米高空,到终年不见阳光的万米海底;从绿色无边的平原,到荒芜人烟的沙漠;从冰雪高山到泥泞沼泽,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尤其令人惊奋的是,有些微生物能够在异常的条件下生存,例如耐酸菌能在10%的硫酸溶液中生活,暗热菌能在温度高达98℃以上的温泉中生活,有的甚至在高达200~300℃ 的深海火山口附近也能活动,嗜盐菌在含盐量高达23%~25%的死海里,甚至30%的摘录化钠溶液中和盐块上存活,显然这是一般生物所望尘莫及的。(三)繁殖迅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也是同样惊人的,比高等动植物快得多,有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次,例如大肠杆菌,1个细菌经20分钟就分裂成2个,每小时可分裂3次,这样,1个细菌繁殖3代就产生8个细菌。即:1小时1×23=8个2小时8×23=64个3小时64×23=512个4小时512×23=4096个照此速度繁殖下去,24小时就可繁殖72代,其增殖速率是相当惊人的。但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繁殖速度是不能持久的。尽管如此,微生物这种快速繁殖能力应用到工业发酵上,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增殖,收或较多的产物,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四)代谢旺盛微生物的个体虽然微小,但却有很大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是说,物体分割得越细,其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值就越大,所以,微生物细胞实质上都是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的独立生活个体,能迅速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合成与分解能力,其代谢强度比高等动植物高得多。例如有人研究认为,活跃的大肠杆菌,每小时可消耗自重2000倍的糖。乳酸菌每小时可产生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酸。一种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是肉用公牛的10000倍。可见,微生物的这种高效率吸收转化能力,是有巨大应用价值的。(五)容易变异微生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其适应性与变异性都较高等动物、植物突出。这是由于微生物的个体小,对外界环境条件直接接触而表面特别敏感,因此,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多数个体容易死亡而被淘汰,少数个体则发生变异而适应新的环境。微生物的这种易变性,从利用微生物的角度讲,既有利又不利。有利的是可以利用其容易变异的特点进行菌种选育,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菌种。例如青霉素产生菌,最初产量每毫升只有几十单位,可是通过大量人工诱变育种,现已培育出每毫升产量达上万单位的优良菌种。不利的是即便是优良菌种,若保存不当或在人工培养基上经多次传代后,菌种的优良特性也极易发生退化。例如白僵菌菌种,经30代移种后,其致病力降低50%。可见,充分认识和运用微生物的特点,对利用和改造微生物是极为重要的。(一)细菌细菌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繁殖的单细胞生物,种类很多,大小不一,平均约1.0μm,用显微镜放大1000倍,也只有1.0mm大小,所以肉眼看不见。通常看到的是菌落,菌落就是细菌在固定的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育形成许多菌集在一起,可用肉眼看见的群体。不同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有不同的形态,可以根据其外形结构、大小、色泽、透明度、粘稠度、边缘形状及其他特征来区别各种不同的菌类。细菌的形态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如图5-1所示。1.球菌单独存在时呈球形,按其分裂的方式和分裂后的排列,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菌体直径约0.5~1.0 μm。2.杆菌菌体呈杆状或近似杆状。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有的粗短近似球菌,称为球杆菌;有的杆菌一端膨大似棒状,称为棒状杆菌;有的排列成链状,称为链杆菌;有的生长成侧枝,称为分枝杆菌。大部分杆菌长约2.0~3.0μm,宽0.5~1.0μm,病原细菌中杆菌的种类最多。3.弧菌和螺菌菌体呈弯曲或螺旋状,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为弧菌,如霍乱弧菌;有数个弯曲较为坚韧的为螺菌,如鼠咬热螺菌。(二)病毒病毒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而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和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原始生物。病毒的形态多数呈球形,少数呈杆状或砖块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多数呈蝌蚪状,平均大小只有0.1μm,比细菌约小10倍,最小的病毒只有0.01μm,接近蛋白质分子。病毒大多能通过滤菌器,故俗称滤过性病毒。(三)真菌真菌是体积最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如使衣物、食品发霉的霉菌,酿酒或发醇面粉的醇母菌都是真菌。病原真菌也较常见,如皮肤浅表的癣菌。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1小时即被杀死。真菌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通称为酵母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约为5.0μm,常以出牙状态存在,出芽是它的繁殖方式;多细胞真菌通称为霉菌,菌体呈丝状,许多菌体相连构成菌丝,菌丝交织成团构成菌丝体,一般宽度为3.0~1.0μm,长度无法计算。螺旋体、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这四类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都比较少见。二、细菌的结构与性质(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的有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如图5-2所示。1.细胞壁细胞壁位于菌体的最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厚度平均约10~25nm,坚韧而富有弹性,其功能是固定保持细菌外形和保护菌体的作用,主要由蛋白质、类脂质和多糖等复合物组成。2.细胞膜或胞浆膜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的内层,在细胞质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质膜,是一层薄而柔软且具有弹性的膜,主要由类脂质、蛋白质和核糖等化学成分组成。膜的性能具有选择性半透膜作用,在维持菌体与外界物质的交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细胞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呈溶液状态,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脂类。细胞浆内含有许多酶系统,可将由外界得到的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为复杂的生活物质,并不断地更新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成分以维持其生长和代谢等活动。4.内含物存在于细胞浆内,分为两类:(1)贮存物质有脂肪、肝糖、淀粉、蛋白质成分的异染颗粒。(2)代谢产物有硫酸钙、草酸钙等。5.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在细菌的繁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细胞的遗传和变异有密切关系。(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有的细菌除具有上述基本结构外,尚有某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等。1.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μm)称为荚膜。荚膜中含有大量水分,荚膜对菌体有保护作用,可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2.芽胞某些细胞生长到一定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对细菌生长不利时,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胞,如图5-3所示,芽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胞。芽胞外部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抵御外界不良的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为强,没有形成芽胞的细菌,在70℃以上就逐渐死亡,而芽胞却能抵抗100℃或更高一些的温度。因此,杀死芽胞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的芽胞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胞为标准。(三)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1.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无性二分裂法,即一个细菌分为二个,二个分为四个,如此继续下去。球菌由于沿着一个平面或几个平面,故呈链状、葡萄状、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等状态;杆菌一般沿横轴分裂,如图5-4所示。大部分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若保持此速度繁殖10小时后,一个细菌可以繁殖10亿个。细菌繁殖虽然如此迅速,但它是受各方面因素所制约,决不能无限制地繁殖下去。2.生长繁殖的条件(1)水细菌的生长繁殖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本身含有的许多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转化成简单物质,然后加以吸收利用。这种利用需要一定的水分,先使营养物质溶解,再通过扩散和吸收而达到的。同时代谢产物也靠水的扩散作用而排泄,因此水是细菌生活所不可缺水的物质。(2)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这些是细菌营养所必须的物质。(3)气体氧、二氧化碳和氮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菌必须有充分的氧气供应才能生活,称为需氧菌,如结核杆菌;另一类则恰相反,要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生活,有氧存在反而对它们生长不利,称为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但大多数致病菌处于这两者之间,有氧无氧都生活的则称为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4)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为pH7.2~7.6。(5)温度根据细菌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及嗜热菌。一般病原菌的适宜温度基本与人类体温相同,因而实验室培养细菌均采用37°。(霉菌25°)3.代谢产物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可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有的分泌到菌体外面,有的包含在菌内,有一些代谢产物对人体有益,如抗生素、维生素等;但有一些代谢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如热原等,这些产物一旦进入机体可以致病或使体温升高。(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人工培养,系利用培养基经过培养使细菌生长繁殖,是检查、分离细菌的一种方法。根据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与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成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环境—培养基,培养基一般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及液体三种。常用的为液体培养基,又叫肉汤培养基,即一般牛肉浸液(或1.3%牛肉膏)加1%蛋白胨和0.5%氯化钠制成,是最基础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加热溶解冷凝后,即为固体培养基,如加0.2~0.5%的琼脂,则为半固体培养基。可根据细菌的种类以及培养细菌的目的,制成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五)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界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食物、动植物和人体内以及用具物品等均有多种微生物存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1g沃土所含的微生物可达几亿至几十亿个,江、河、湖、海、池塘等地也是微生物最易生存繁殖的场所。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对于控制和消灭微生物,作好灭菌、消毒和无菌操作,预防微生物的污染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1)在选择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时,就要考虑水源是否污染,能否可用等问题。(2)空气中常含有细菌、真菌孢子及芽胞等,是一些制剂可能污染的来源之一。空气携带细菌的形式一般有附着于尘土上,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通过喷嚏、咳嗽、唱歌、说话由口腔鼻部喷出飞沫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3)人的体和与外界相通的粘膜同自然界的微生物经常相遇,因此某些微生物常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存在于肠道中;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常见于鼻咽部;各种球菌、螺旋体、真菌等则常见于正常人口腔或皮肤上;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等又常见于泌尿生殖道内,所以,有些带菌能传染他人,就不适合于无菌操作或某些制剂工作。三、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细菌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细菌是一些生命力较强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以及一些霉菌等,抵抗力弱的细菌一般不易造成污染。1.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同种的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的颜色,根据菌落所呈现的颜色命名,分为金黄色葡萄球、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等。金葡萄是致病菌,可引起局部感染,如疖、脓疡、、创口感染,也可引起化脓、肺炎、败血症和骨髓炎等,食物或药物被葡萄菌污染后,可使食用者引起肠炎。2.大肠杆攻革兰氏当色阴性。大肠杆菌侵入人体某些部位,也可引起相应的感染,如胆道炎和尿道感染常与大肠杆菌有关。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药物制剂污染菌,由于常在粪便中存在,因而它的污染往往标志着粪便等污染(或卫生很差),污染后可使制剂变质。3.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绿脓杆菌为致病菌,在肠道中可引起肠炎,在创口上引起化脓性感染,侵入内部器官可引起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肺炎以及败血症、脑膜炎等。绿脓杆菌侵犯眼部可致失明,绿脓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制剂污染菌。4.枯草杆菌常污染制剂,侵入眼部可引起结膜炎。另外,酵母菌可使糖分药液产生有机酸,霉菌可使食物以及中草药等霉坏,受这些菌污染的制剂均易酸败变质。四、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适宜的外界环境,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环境不适宜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随着改变,引起微生物的变异或抑制,甚至死亡。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检查产品中有无细菌的存在,有助于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即利用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不利因素,抑制或消灭微生物,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本节着重讲述外界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不利因素。1.温度和化学因素温度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极大,将在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中讲述。2.pH值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如表5-1所示。表5-1pH值对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酸性条件碱性条件微生物生长情况pH值=6~7pH值=4~6pH值=3~4pH值=2~3pH值<1.5pH值=7~9pH值=9~10pH值=10~11pH值>12生长最繁盛生长良好略受抑制,尚能生长生长受严重抑制不能生长3.湿度温度可以促使细菌生长,特别对地霉菌繁育更快。因此防止温度过大对于避免染菌霉败有一定的作用。4.渗透压微生物的细胞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可以透水,但对于其他物质的透过则有选择性,低渗药液可使细胞膜膨胀,但高透药液可使细胞内水分渗出而处于脱水状态。所以一般微生物在浓盐溶液或浓糖溶液中不易生长繁殖,就是由于细菌细胞内水分渗出而脱水的缘故。如蔗糖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单糖浆含蔗糖85%,为其等渗浓度9.25%的9倍多,却能保持不长菌,但若浓度不够,即容易长菌败坏。五、有关名词解释灭菌系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使之完全无菌。消毒系指仅仅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为传染源。杀菌系指使用化学药品或物理因素,对微生物在短时间内起杀灭的作用。抑菌即抑制微生物繁殖体的生长及其繁殖。防腐系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系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卫生管理目录第一节卫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卫生管理第三节环境卫生 第四节工艺卫生第三节人员卫生第一节卫生的基本概念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的卫生状况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注射用药品,是通过人体皮肤进入肌肉和静脉血管,如果药品中存在未杀灭的细菌毒素等,则可以随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导致病情的复杂或者引起新的感染和毒害作用。甚至导致死亡。如眼用制剂,由于作用于眼粘膜,这类药物污染了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等)可以造成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制药生产的全过程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防药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及其他杂质的污染。在制药工业的历史上,由于不注意加强卫生管理而发生污染药品的事故是不胜枚举的。《规范》第七章卫生第四十八条到第五十六条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厂房卫生、人员卫生等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药品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之二是“具有与生产药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第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强调了卫生是开办药厂的必要条件。(一)生产卫生监督的目的和意义根据《规范》第四十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药品生产应按照产品品种,生产步骤的要求在各种不同的卫生区域内进行。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仅划分卫生区域级别是不够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严格制定卫生管理标准及制度,对厂房、设备、生产介质、工艺、人员等方面实行卫生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卫生监测的任何一个结果,都能对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对药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卫生监督的管理范围生产卫生监督应包括微生物检测以及可能影响生产工艺的各种因素的监测:(1)洁净区域进气过滤;(2)空气分布和空气交换频率;(3)相邻洁净区的压差;(4)厂房的布局和物流;(5)物料和人员的缓冲;(6)人员防护和人员的卫生规程;(7)厂房和设备的清洁、消毒规程。(三)卫生检测方法1、非活性粒子计数洁净区内非活性粒子计数,不论是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时都可以进行。如果是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其计数点应是产品暴露污染最大的地方。有些操作(如粉末处理)会产生粒子,可能使所在区域的卫生与相应等级发生偏离,这时可以待粉末处理结束以后进行测试计数。2、活性粒子计数(1)空气的活性粒子计数一般使用空气取样法,亦可用琼脂接触法和棉球擦痕法。(2)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人员要做琼脂手指检测。(3)培养基灌封工序中,粒子计数是无菌生产过程验证的重要部分。 二、生产卫生检测结果的评价生产卫生检测结果是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数据之一,它直接反映了药品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是药品批生产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卫生的检测对于注射剂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保证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冻干粉针、生物制品等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依据。生产卫生检测结果是:一方面对无菌生产过程起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检测结果可以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卫生在GMP中是指: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和人员卫生。环境卫生指: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其周围的卫生要求。工艺卫生指:对所有使用的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等的卫生要求。人员卫生指:对生产现场人员卫生的要求第二节卫生管理一、卫生管理:1、企业根据GMP的要求,建立生产区域、环境、设备、个人的清洁卫生规程。清洁卫生规程的主要内容(一)清洁工作范围、内容;(二)清洁方法、程序;(三)清洁剂、消毒剂、灭虫剂及配制;(四)清洁工作频次;(五)清洁卫生检查及评价;(六)其他。2、卫生管理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及人员卫生等。3、一般生产区、洁净区(按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分别制定)、储存区、取样间、休息室、更衣室、实验室等均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规程。4、各项卫生管理规程一经颁布执行,即为卫生管理的基准性文件,是制定清洁操作规程的依据和准则,是各部门实施卫生管理,实施卫生监督控制的依据和准则。5、各项卫生措施、其核心是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二、卫生标准的实施。1、清洁操作规程的建立,为确保卫生管理规程的实施。生产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各个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或程序)如厂房、设施、设备、工具、清洁工具等的清洁操作规程。2、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人、机、物、法、环每一个细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规程。3、应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废弃物应及时处理。4、生产前和生产进行中必须保持同样的符合标准的卫生状态。生产结束时应马上挂上“未清洁”或“待清洁”的状态牌。5、下达生产指令的同时,必须同时下达有关的清洁指令。6、设备的清洗要进行验证。三、卫生标准的监控1、生产过程中卫生措施的实施和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的质管员按照卫生监控标准进行监控,分别采用各个相应的清洁评价标准去监控检查。 2、清洁状态记要严格按照“卫生状态标记管理规程”进行。每次生产前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授权人确认各项卫生要求已达到,生产准备工作已符合要求发给“准予生产”的合格证,才可开工生产。3、对有特殊要求的清洁过程应采用验证的方法进行监控。四、卫生培训1、卫生管理规程、卫生操作规程批准颁发后,执行之前,必须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必要时先考核后上岗。2、定期对洁净室(区)内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第三节环境卫生药品生产环境是指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气、水源、地面、生产车间、设备、空气处理系统、生产介质和人等几方面的卫生。《规范》第八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相互妨碍。环境卫生包括厂区环境卫生、厂房环境卫生和仓储区环境卫生等。一、厂区环境1、厂址与环境的要求《规范》第三十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所处环境的空气、场地、水质应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厂房及周围应无污染源。废料及垃圾转运站应运离生产区”。也就是说药厂的厂址选择要注意到周围环境卫生条件,如空气、土壤和水源有无污染,有无生活垃圾堆和污物站,特别要注意到有无化工、生产厂区和居民生活密集区。大气污染情况对药品生产的环境卫生影响很大。生产环境的空气尘粒,浓度越低,对空气的净化处理越有利。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农村空气污染程度较低于城市,更低于城市工业区。所以药厂厂址最好选择在远离城市的非工业区,郊外或农村为好。2、厂区环境的绿化《规范》第八条规定:“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因此要求药品生产区有比较高的绿化区,绿化面积应达到50%—70%。绿化区内不应各植观赏花木,高大乔木及产生花粉、绒毛、花絮等对空气有影响的树种。3、厂区物品的存放:厂区内的车辆及其他产品必须放在定置图规定的区域内;定置、定量、按要求放置。4、废弃物及垃圾处理(1)废弃物及垃圾必须放在密闭的容器或袋内,及时送到规定的堆放地点。(2)厂区邻近的废弃物、垃圾站必须与厂区之间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专人定时,及时清洁,并处理干净容器及消毒。5、厂区内施工厂区内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厂区周围环境隔离。应有明显的施工标志,不得对厂区环境、物料运输和药品的生产产生污染。三、厂房环境卫生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要求(1)厂房内表面窗明壁净见本色、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与管线无积尘。(2)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 (3)厂房严密,设置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昆虫。(五防: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4)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码放整齐,有遮盖防尘措施,明显状态标志。(5)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6)楼道、走廊、电梯间清洁和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7)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8)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9)生产中的废弃物装在密闭容器内,每天及时清理到规定的废弃物堆放处,并立即清洗干净容器,车辆、工具并消毒。(10)生产区内应设置洁具清洗间,清洁工具齐全,洗涤、消毒措施完备。清洗间通风良好,清洁;清洁卫生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及消毒清洁工具,并于清洗间内整齐放置。(11)物料定置码放整齐,标志明显;操作台、地面无撒落物,无污物。(12)工作台(包括净选药材的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2、洁净区环境卫生要求(1)门窗、各种管道、灯具、风口及其它公用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净,无浮尘。(2)地漏干净,经常消毒,经常保持液封状态,盖严上盖。(3)洗手池、工具清洗池等设施,里外应保持洁净,无浮尘、垢斑和水迹。(4)缓冲室、传递柜、传递窗等缓冲设施,两门不能同时打开。在不工作时,注意关闭传递柜(窗)的门。(5)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及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对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进入洁净室人员实行登记制。(6)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要交谈。(7)洁净区内所有的物品应定数、定量、定置,无不必要的物品。(8)洁净区所用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台、椅、清洁工具等均应选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长霉的材质,不宜使用竹、木、陶瓷、铁等材质。不宜使用不易清洗,凹陷或凸出的架、柜和设备。(9)清洁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消毒并及时干燥,置于通风良好的洁具清洗间内规定的位置。用前,用后要检查拖布、抹布是否会脱落纤维。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进入无菌室的清洁工具需先进行灭菌。清洁剂、消毒剂要定期交替使用。(10)文件、笔等须经洁净处理,进入无菌室的物品还须经灭菌处理。(11)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不产尘的容器或口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生产结束时及时清除出洁净区。所用的容器或口袋宜是一次性的。(12)在含有霍乱、鼠疫、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等高危病原体的生产操作结束后,对可疑的污染物品应在原位消毒,并单独灭菌后,方可移出工作区。 (13)洁净室不得安排三班生产。每天应留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更换品种时要保证有足够的间歇,清场与消毒。(14)必须定期监控洁净室的环境。监测频率及项目应依据验证结果制定洁净室(区)环境监测表。(15)定期清洗初、中效空气过滤器及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空气洁净度级别,初效空气过滤器更换周期表(二班生产情况下)空气洁净度级别初效空气过滤器中效空气过滤器100每周每月10,000每周每二个月100,000每周每三个月300,000每周每三个月高效空气过滤器发现下列情况应更换:(1)气流速度降到最低限度,更换初、中效也不显效;(2)出风量为原风量70%;(3)出现无法修补的渗漏;(4)一般情况下1-2年更换一次。3、仓储区环境卫生要求(1)仓储区周围环境整洁,无粉尘、有害气体、垃圾及污水等严重污染源;地面平坦、整洁、无积水,沟渠畅通,地势干燥。(2)库房内表面光洁、平整、无积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做到窗明壁净。(3)库房内地面光滑、无缝隙、清洁干净、无积水、无杂物。(4)库房内门窗结构严密,设置能有效地防止昆虫、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如房门口设置防昆虫的灯,库房的通风窗上安装纱网,设置防鼠器具,防蚊蝇的风幕、风帘等。(5)仓储区应划分办公区及库房。办公区整齐、清洁,库房实行定置管理、仓库内所有物品包括:物资、运输工具、衡器等,均按定置要求,定位、定量码放整齐。库内所有物品应清洁,无积尘、地油污。第四节工艺卫生一、物料卫生(1)投入生产的物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有发放证、合格证;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2)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外包装清洁处理间(准备室)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去外包装的应对外包装抹擦,吸尘等洁净处理,保证清洁、无尘,进入无菌室物料还需灭菌。物料在生产区内应整齐码放于规定位置。(3)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结料、退料。生产区内不能存放多余的物料。(4)中药原料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需要达到下述要求:A、中药材使用前须按规定进行拣选、整理、剪切、炮制、洗涤等加工。B、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他药材。不同的药材不宜在一起洗涤。C、清洗后未烘干的湿药材,必须及时投料。洗涤及切制后药材和炮制不得露天干燥,宜采用烘干法。 (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经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二、生产过程卫生要求(1)各车间、工序、岗位、容器、工具、地漏、更衣室、缓冲室、设备等均应按规定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主要内容有:清洁的范围、清洁工具、方法,程序、间隔时间、清洁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消毒的方法、间隔时间、消毒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存放地点;清洁与消毒结果评价等。(2)各车间、工序、岗位均应制定定置图,实行定置管理,保持在生产过程有良好的生产秩序。(3)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容器具等使用后应立即按清洁规程清洗干净,必要时进行消毒,不得有遗留及清洁剂、消毒剂的残留物。(4)生产工作间、流水线、设备、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志。(5)每批生产结束时,应按规定进行清场。(6)洁净区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达到自净以后才能开始。(7)洁净区每日生产结束后或更换品种必须对洁净区内表面(包括天棚、地面、门窗)、台椅、洗手池、地漏、更衣柜、更衣室、缓冲室、鞋柜等清洁干净并消毒。3、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1)应采取措施避免物料、容器和设备最终清洗后的二次污染,措施有:照紫外线灯、遮盖等。(2)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和其他物品的清洗,干燥、灭菌到使用时间的间隔应有规定;如从灭菌到使用应在4小时内。(3)药液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应有规定。如药液从配制结束到过滤结束不超过6小时,灌封开始到灭菌开始不超过6小时。(4)物料、容器、设备或其它物品需进入无菌作业区时,应经过消毒或无菌处理。4、非无菌药品的液体制剂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药液配制结束至过滤结束6个小时内完成,灌封开始至消毒开始6个小时内。5、原料药生产时,物料、中间产品、原料药在厂房或厂房间流转时应有避免混淆与污染的措施;如明显标记、分隔放置、容器加盖等。6、含有毒性药材的药品生产操作,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特殊措施;如专用衡器、容器、设备、工具或彻底清洗,每次清洗后要检查残留量等。7、生物制品生产过程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疫苗类生产控制区。进入时,应穿无菌防护服。三、设备卫生《规范》第三十二条规定“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主要设备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程,并应有操作记录及检查、验收或验证记录。以保证设备清洗的可靠性。 1、每一批产品生产结束,每一天生产结束,必须按标准操作程序来清洁设备。清洁要求做到设备主体清洁、无跑冒滴漏,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设备周围无油垢,无污水、无杂物,与物料、产品直接接触部位无物料或产品的残留物痕迹。洁净区使用的设备、容器、管道在进行清洁以后,还必须用纯水或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并进行有效的消毒;生产无菌药品的设备、容器、管道,清洁后还要灭菌。100级、10,000级洁净区用的清洁用水应经过过滤。2、难以清洗干净的设备、容器、工具、管道,应按品种专用。3、原料药的生产设备、更换品种时,必须以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难以清洁的特定类型的设备可专用于特定的中间产品,原料药的生产或储存。4、经常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应存放于指定的工具柜内。整齐码放,专人保管。洁净室内的工具、模具、零配件等应按物料规定从物流通道进入,并按规定定置,整齐地码放于符合洁净室要求的架内。5、洁净室内的清扫工具宜采用真空清扫设备,如吸尘机。6、按标准操作程序的要求清理捕尘装置、管道系统和集尘器内的粉尘,注意动作要轻,避免扬起灰尘。四、消毒与消毒剂1、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死芽孢。2、消毒剂: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3、物理消毒方法,常用紫外线照射法。4、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化学结构、浓度、消毒能力、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接触时间;(2)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3)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表面张力、有机物或其他钝化剂的存在;(4)被消毒物表面的性质是光滑还是多孔粗糙等。5、选择消毒剂原则(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4)价格便宜。6、常用消毒剂举例,来苏(甲酚皂),乙醇,甲醛等。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8、生产生物制品的洁净区和需要消毒的区域,应选择一种以上的消毒剂定期轮换使用,并进行检测,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9、灭菌设备在清洗后应标明“已清洁过”等状态标志,如果灭菌设备的放置时间有规定,则超过放置的时间应重新对设备进行灭菌处理。第五节人员卫生《规范》第五章卫生中第五十二条对人员的工作服的选择式样及穿着方式有明确的规定;第五十四条对人员的化妆和佩带装饰物有明确规定;第五十六条中对从事药品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有所规定。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始终有人的操作活动,所以说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一、个人健康1、必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一般生产区每一年体检一次,有洁净级别的区域每半年体检一次。2、直接接触药物的操作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如皮癣、灰指甲等)否则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3、因病暂时离开岗位的人员,康复后必须持盖有医院印章的医生开具的健康合格证明。4、生物制品的生产、维修、检验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接种相应疫菌并定期进行体检。5、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区内,没有经过明确规定的去污染措施,生产人员不得由操作活微生物或动物的区域到操作其他制品或微生物的区域。6、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操作人员与动物饲养人员应分开。二、工作服装管理1、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服装是指工作服、帽子、手套、口罩、袜子、鞋和护目镜等。其作用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主。2、选材:工作服的材质要发尘量少,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不起球、不断丝、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粘附粒子,洗涤后平整、柔软、穿着舒适;洁净室的工作服材质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保证人体和内衣的尘粒不透过;同时耐腐蚀,对洗涤和消毒处理及蒸汽加热灭菌有耐久性,如:一般生产区用纯棉或棉涤;300,000级和100,000级洁净区用精梳纯棉的股线织物;10000级和100级洁净区用抗静电长丝涤纶等。3、式样及颜色(1)各区域的工作服式样,颜色分明,易于识别,有个人编号;不同空气洁净级别的工作服不能混用。(2)式样及颜色企业自定“以线条简洁,色彩淡雅,洁净为宜。(3)洁净服要求线条简洁,不设口袋,接缝处无外露纤维,领口、袖口、裤口、要加松紧口,不应用纽扣。(4)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5)防护服还应考虑保护操作人员不受药物的影响。(6)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维修人员,质管人员参观人员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应有所区别。4、穿戴(1)应根据各生产区域的规定穿戴工作服装,并遵守净化程序。(2)穿戴工作服装后要对着镜子检查穿戴工作服装的情况,要求:帽子要包住全部头发,口罩要罩住口鼻,衣服要扣(拉)好,鞋子要穿好等。(3)离开生产场地时,必须脱掉所有工作服装。(4)工作服装应编号,专人专用。5、清洗周期(1)一般生产区的工作服在冬季及空调环境下,至少每周洗二次,在夏季无空调环境下及粉尘大的工序,每天至少换洗一次。更换品种时,必须洗工作服。工作鞋每周至少洗一次。(2)在300,000级和100,000级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区工作,至少每班洗一次,洁净衣裤、帽和口罩;工作鞋每班消毒一次。(3)洁净工作服装及无菌工作服装的清洗周期应经验证。6、清洗要求(1)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还要消毒或灭菌。1、100,000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分别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成无菌工作服。2、300,000 级区域洁净工作服可与一般生产区工作服合用一台洗衣机,但必须分开洗涤,而且需在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下进行整理。(2)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例如1、一般生产区100000级、300000级洁净区的工作服,使用经过滤的饮用水洗涤。2、100级、10,000级洁净区的工作服初洗时用经过过滤的纯化水洗涤,最后洗涤用经过过滤的注射用水。3、干燥后的工作服要逐套装入衣物袋内灭菌。4、采用经过过滤的蒸汽对工作服进行灭菌。5、应采用洗衣液作为洗涤剂,宜对某一品牌的洗涤剂进行验证。6、应验证工作服灭菌效果。(3)清洗管理1、工作服应有专人负责洗涤,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并登记。2、更换下来的工作服应分区域集中,装入专用容器中,标记明显。3、干净的工作服应于与使用工作服洁净级别一致的保管室中保管。4、已清洗与待清洗的工作服应由不同通道出入。5、洁净工作服与无菌工作服应逐套分别装入衣袋中,袋上明显标上工作服编号。6、工作服洗涤前及整理时,要注意检查工作服有无破损,拉练损坏,掉钮扣,缝线脱落等。使用前检查工作服是否符合要求,发现污染及破损应及时报告更换。7、无菌工作服灭菌后两日内使用,否则要重新灭菌。8、凡有粉尘、高致敏物质、激素类、抗肿瘤类、避孕药、有毒、有害物质等工作岗位的工作服应分别存放,洗涤、干燥、灭菌。生物制品中涉及到有活菌操作的,应先经原位消毒。三、个人卫生1、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胡须、勤换衣服、勤洗澡。2、工作前洗干净手、不涂抹化妆品,上岗时不佩带饰物、手表。3、离开工作场地,必须脱掉工作服。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内吃东西。生产区内的饮水间要干净、整齐、对生产不造成污染。5、洁净室内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6、无菌室内应特别注意手的消毒,不得裸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