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2-05-16 20:39:4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年级(班):2012级学 号:BUS12084姓名:陈江婷指导教师:张菊香2015年7月.--
-嘉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前,中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优秀人才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说,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内部效率最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扮演的角色变得格外重要,纷纷将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为在知识型经济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强化人力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充实自身能力。在我国,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经过连续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在金融领域已基本同银行业、证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保险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保险公司开始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那些能够高效、准确地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相反,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效率低下的保险企业则会被无情淘汰,竞争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竞争加剧及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内部的效率。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员工质量的提高,经过正确的认知、挖掘、组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人作为具有复杂情感的生物,企员工培训体系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培训和积极状态的培养不可或缺,一个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更加积极进取、充满生气,迸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整个企业追求较高的理想和目标,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公司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平安保险公司目前虽然意识到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长久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其没有收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中流砥柱,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为更好地体现培训在公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公司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平安保险公司亟需优化现有的员工培训体系,打造一套高效的人才培训体系,以此为实施有效员工培训的重要载体和保障,为公司与员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早期员工培训理论源于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发达国家早期的培训理论大多强调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早期的理论研究只注重对员工操作动作进行客观分析,较少涉及到人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员工产生心里抵触,使得员工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则应当制定出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并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早期的员工培训理论,解释了科学的培训对员工技能和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并将该理论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使得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了300%以上。其中有一条原则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他认为,一流的工人是通过严格挑选和科学使之成长。该时期的另一个代表是马克思·韦伯(MaxWe-ber),“官僚行政组织模式”,他描述了一种理想的认为在理想的企业组织中,员工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该时期的另一个代表是马克思·韦伯(MaxWe-ber),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指出在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模式”中,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范围及职责,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的绩效。即在理想的企业组织中,员工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此外雨果·芒斯特伯格(HogoMunsterberg)也于1913年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环境、心理等因素对生产劳动效率的影响,针对公务员、军人的选拔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林戈德斯坦(Goldstein)从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了员工培训,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他在《培训:计划发展与评估》中研究了培训评估及获得培训系统中信息的模式以及培训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系等问题。他主编的《组织中的培训与发展》系统总结了培训和心理学相关提出了关于培训的发展、应用及评估的一系列理的问题,论观点。随着学者们对培训体系的深入研究,现在员工培训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麦格希、赛耶提出的“三层次”培训需求分析法,将战略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独立出来,在实施培训前逐层进行测量和分析,使需求分析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在培训评估理论中,效果评估的模型主要有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University)教授唐·柯克帕屈克于1959年提出的四层次模型、考夫曼的五层次评估模型、CIRO方法、CIPP模型和菲利普斯(Phillips)的五层次ROI框架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层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学习评估、反映评估、行为评估和效果评估,综合考虑了组织内各种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从而在组织层面上为评估培训效果提供了思路。保罗·朗格朗在19655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持续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出:教育贯穿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涵盖众多方面。加里·德斯勒认为,培训不应是短期行为,而应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罗杰斯所提出的群体学习理论,表明培训应当是非结构性的,组织要为受训者提供自由的学习氛用,让受训者通过培训,培养创造性思维,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彼得·圣古强调团队学习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培训作为一种正式的集体学习手段在组织学习起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对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和方法、培训需求评价、培训效果评估及培训风险分析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张俊娟、韩伟静在对国外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员工培训的实际,提出组织应当把培训的需求分析结果作为后续培训开展的依据,并指出了基于胜任力的、针对特定岗位的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金延平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评估模型,指出应当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培训的评估分析,即以定性资料为基础来评价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运用货币价值的定且分析来衡且培训的成本收益。吴宇虹(2004)认为,一个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不仅仅包括员工培训组织体系,还包括培训课程管理体系、培训制度体系、培训硬软件设施支持体系、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及培训师管理体系等子体系。其中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制度体系、培训硬软件设施支持体系、培训讲师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员工培训体系五大核心工作内容。员工培训体系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制度体系、培训硬软件设施支持体系、培训讲师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统一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当中。徐芳认为完整的组织培训体系中,培训的层次不仅9包含各个层次的员工,还应当涵盖组织的管理者和培训师;培训的内容也不应局限于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训,还应涉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内容。葛玉辉提出培训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与组织的目标相匹配,通过确立培训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顺杨、高效的培训体系。汪群、王全称指出,目前国内在对员工培训方面,对中低层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员工积极性差、流动率高,人员密集型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用工荒”。赵曙明通过实证研究,将国内外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虽有所提高,但无论是在投资总量上、还是在投入百分比上,仍低于国外优秀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予以重视。商附媛.胡凯(2011)认为,员工培训体系不能偏离企业的故略方向。企业必须以公司的战略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理论为指导,保诬员工培训体系为企业战略而运作,起到企业战略的载体作用。工丽朴(2011)认为,一个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应由培训组织体系(包括企业培训组织结构的设立、培训专职人员配备状况、培训讲师的任职资格等方面)、培训资源体系(包括员工专业课程与通用课程系统性、培训硬件设施、所聘用培训讲师队伍素质、培训投入金额、培训软件设施等资源)、培训运西体系(包括培训流程体系、所运用的培训工其及表单等)、培训管理体系(员工培训管理法则、培训积分规定、培训考勤制度)等部分组成。.--
-3、选题研究的内容(大纲)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基础(一)员工培训1、概念2、目的3、作用(二)员工培训体系1、概念2、内容3、分类4、特点5、作用6、训练流程7、构建方法8、评估模型二、平安保险公司培训体系现状(一)平安保险公司现状1、公司简介2、组织结构3、人力资源概况(二)平安保险员工培训体系现状(三)平安保险员工培训体系现状评估1、组织体系评估2、流程体系评估3、课程体系评估4、支持体系评估5、培训投资与收益评估(四)平安保险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平安保险公司培训体系优化(一)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的目的(二)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的原则(三)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的思路(四)平安保险公司员工培训体系优化四、总结附录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技术路线描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需要研究的课题,据此列出论文撰写的纲要及计划。通过对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及优化等相关文献的研究,解释其间联系及作用。并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进行个案研究,收集该公司的相关资料及数据,利用企业文化对公司的培训体系进行评估,得出问题及建议,并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2)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进行理论的研究及论证。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企业文化及员工培训体系方面的研究及发展相关著作、期刊数据库及网上的文献资料,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加以分析整理,进行研究。3)比较研究:查阅、收集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及优化的研究资料,了解前人在员工培训系统构建及优化中所做出的各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及其成效,作分析与借鉴。4)访谈法: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在对平安保险公司的访谈过程中,主要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主要过程为请受访者回忆过去一段时间中他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对个人及企业成长的力量的关键事例,包括情境、参与人、相关行为、个人感受及结果的描述。.--
-5)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员工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等相关问题,交给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填写,事后回收并结合文献资料数据设计,实现资料求证及补充。(3)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当前企业文化、员工培训体系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对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目前该公司的培训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寻优化的方法。5、研究与写作计划1月23日-2月21日:确定论文的题目,设计论文研究所需的问卷及访谈问题,并进行发放回收及访谈工作,进行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相关文献材料的收集。2月22日-2月28日:完成第一部分。分析所得资料及数据,整理归纳员工培训及员工培训体系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论文基础理论撰写。2月29日-3月20日:完成第二部分。介绍平安保险公司及其人力资源概况、培训体系现状,对其现状进行各方面相关评估,并找出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3月21日-4月3日::完成第三部分。对培训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优化,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整理附录及相关资料,完成初稿。4月4日-4月17日: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行论文的改动与修正。4月18日-5月1日:论文定稿。5.月2日-5月15日:准备及进行答辩。6、参考文献(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2)许华,赵静思.基于企业文化探讨人力资源的培训措施[J].学术理论—经营管理者.2015,2(02):207(3)苏晓河.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员工管理体系研究——以YK设计公司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03,11:11-15(4)[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马风才译.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5-20.--
-(5)[英]亚当·斯密著.严复译.国富论[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35-42(6)罗珉.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3-35(7)盛晓东,赵琼.培训师的工具箱[M].北京管理出版社,2005,4(8)韩建立.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员工培训[J].继续教育,2003.(3)(9)张文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负担大学出版社,2005(10)马璐.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广西工学院,2012,5:41-43(11)方振邦,徐东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张珊珊.魏志会.浅议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经济.2007(6)(13)张继林.内训师在企业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培训2010年第4期:32(14)宋培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梳理和观点述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5)陈春花,杨忠,曹周涛等.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16)喜超,谭淑娟,王云飞,倪峰.企业员工培训目标解析与培训模式选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77-78(17)欧绍华,徐亚纯等.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8)刘善仕,彭娟,邝颂文.人力资源系统、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0.(9):1282-1289(19)刘智强,曾伏娥.如何评估培训[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1):32-33(20)乔瑞中.王一灸.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4(08):128-129(21)苏平.培训师成长手册课程课程开发实用技巧与工具[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57-259(22)陈国海.员工培训与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7-113(23)王颖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员工培训分析.学理论2013.(11):106-107(24)[美]彼得·.--
-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5-118(25)赵建有.浅析员工培训节本原则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10.(5):100(26)王友秀.论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18-1197、实践周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月.--